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和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B., C., D.,
2.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 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
3.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C.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4.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放热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过一会儿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D.夏季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瓶表面过一会儿有水珠出现是液化现象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玻璃模糊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即可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下面物质中,都具有熔点的一组是( )
A.蜡、沥青、铁 B.食盐、玻璃、沥青
C.海波、铝、冰 D.松香、塑料、蜡
9.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伏天三场雨,薄地好长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0.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1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水去拿出笼的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冬天吃火锅时,火锅上“热气”腾腾,火锅上的“热气”就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白雾” 就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
1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以下诗句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重蝉鸣急,风多鸟宿难。”露的形成过程要吸收热量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与雪的形成过程都要放出热量
13.如图所示, 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1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环境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沸点为),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若试管中放入的是酒精(沸点),酒精能否沸腾?若试管中放入的也是水,水能否沸腾?( )
A.酒精能,水不能 B.酒精不能,水能 C.都能 D.都不能
15.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
二、填空题
16.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甲、乙两图所示分别为放置与读数情形,有何不妥,请写出来。
甲:________;乙:________。
17.实验室有支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测沸水(1个标准大气压)的温度时,其读数是95℃,当实际温度为30℃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
18.气象台2021年1月6日发布了寒潮黄色预警,全国多地市将出现寒潮天气,并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蓉7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这些冰花出现在窗子的______(选填“室内一侧”或“室外一侧”)。
19.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甲:0~100℃;乙: 30~55℃;丙:35~42℃。应选用___________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最终结果会显示为___________℃,如果某人实际体温是39℃,用该体温计来测量,示数为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21.通过“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发现:冰在温度达到0℃才开始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石蜡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变软、变稀,直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
22.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海洋、湖泊________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________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________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请根据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口头简要解释水的循环现象(完成填空即可)。
23.在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4.野外求生节目介绍,按如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淡水。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________加快,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作用滑到最低处滴入水桶,可得到淡水。
25.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D
6.C
7.A
8.C
9.B
10.D
11.C
12.D
13.B
14.A
15.D
16.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读数时温度计没有留在被测液体中
17.32
18.室内一侧
19.甲 热胀冷缩 38.5 39
20.放出 凝固
21.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22.汽化 液化、凝华 汽化
23.液化 小水珠 升高
24.吸热 蒸发 液化
25.升华 熔化 凝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