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4)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4)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0 13: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4)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
D.春天冰雪消融
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
C.湿手烘干 D.冰雪消融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计能够测量沸水的温度
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雪是空气中的水凝固形成的
4.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滴水成冰 B.霜满枝头 C.冰雪消融 D.樟脑片变小
5.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
A.水壶中的水沸腾——液化 B.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液化
C.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升华 D.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霜——凝固
6.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  )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乙烷、乙烯 B.戊烷、戊烯 C.丁烷、丁烯 D.丙烷、丙烯
7.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玻璃模糊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即可
9.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在200℃开始熔化,300℃都还没有熔化完。能反映该材料熔化特点的图是(  )
A. B. C. D.
10.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33.5 78 100 150
A.煤油 B.酒精 C.水 D.液态氨
11.重庆春秋两季不明显,冬夏的气候特点十分凸出,钟灵毓秀的重庆,有着各种景色。下列关于重庆美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金佛山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圣灯山的霜打枫叶——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仙女山上的云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巫溪县的阴条岭上冰雪——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12.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的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5°C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放出热量
1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14.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甲至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气态,乙至丙是凝华过程
C.丙为液态,乙至丙是熔化过程 D.丙为气态,丙至甲是液化过程
二、填空题
15.日常生活中用的高压锅,是利用气压升高,___________的道理来更快的煮熟饭菜的。夏季闷热的夜晚,开启空调,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在___________侧,原因是___________。制冷剂在电冰箱冷藏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16.据报道,2021年4月28日下午,文山州突降冰雹,倾盆大雨裹挟着冰雹从天而降,整个过程虽然只持续了10多分钟,但街道却瞬间成为冰河。从物态变化角度来看,冰雹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化雪时会觉得气温要冷些,这是因为熔化要_____(选填“吸热”、“放热”)。
18.请认真观察如图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说出四个不同点。(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19.2021年1月11日,某市气温-5℃~1℃,雨雪交加,因天气恶劣为了学生的安全,该市所属学校放假半天,这一天形成了下图中所示该市市民多年未见的自然景观。寥廓山上雾凇和零星碎雪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句中,“冰”是水 ___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 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1.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 制温度计。
(1)图甲是小应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将此装置放在空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皓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是15度,测得沸水的示数是95度,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是31度,则液体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
22.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是184.3℃。采用图(甲)加热方式,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若采用图(乙)方式加热碘颗粒还可能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
23.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在加热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2)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时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3)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______水管;(选填“冷”或“热”)
(4)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石油液化气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的,这种方式______(填“会”或“不会”)放热;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______ (填“会”或“不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模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C
6.B
7.C
8.C
9.B
10.A
11.D
12.D
13.B
14.B
15.水的沸点变高 外侧 室外水蒸气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 汽化
16.凝华 放出
17.凝固 吸热
18.量程不同 分度值不同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体温计有缩口,温度计没缩口
19.凝华
20.凝固 液化
21.左 20℃
22.升华 熔化 凝华
23.需要 固液共存
24.沸点 吸收 冷 压缩体积 会 不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