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超声与次声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
B. 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乐器种类,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在地震救援中,常用音频生命探测仪,利用探测杆能将废墟下的微弱音频信号(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放大,便于确定幸存者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探测仪探测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 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用
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 孕妇作“B超” D.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 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C. 图中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 我们可根据音色来分辨同学们的讲话声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 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 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8.关于声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足够强的超声波才能被人听见 B. 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C. 人能听到的声波属于可听声 D. 次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 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0.如图所示,中国“海巡3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 发射器喇叭状的外形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D.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1.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 , 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2.医院的“B超”是 的应用,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均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赫兹.
1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14.击鼓传花是大家熟悉的游戏,游戏的人是通过鼓响来判断是否停止传花.这说明鼓声能 ;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 而产生的,通过 传到游戏的人耳中.
15.2016年11月25日22时24分,新疆阿克陶发生6.7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这属于声音传递
16.地球距离月球约3×108m,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吋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m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s,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m,探测器移动速度为 m/s;再经过5s,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s。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m/s,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物 m
17.发生大地震时产生的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破坏性很大,它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使人产生恶心、旱眩、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出血,危及生命;搜救人员使用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的一种救援设备。
18.医生利用B超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象是利用声波传递 ;笛子演奏家吹笛子的时候总会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这是为了改变笛子发出声音的 ;人们在靠近居民区的道路两侧装上隔声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
19.敲油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20.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就会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因为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 许多老师上课利用扩音器,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2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2.“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标志牌上的标识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________?
(3)过桥继续行驶到某一偏僻路段时,爸爸的车速度计显示的数字是36,这时爸爸按了一下喇叭,小明经过2s听到了前方障碍物反射的回声,则按喇叭的地方距离前方障碍物有多远________?
(4)改换线路汽车继续行驶,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车速大致不变,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________?(24小时制)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C
4.【答案】 C
5.【答案】 C
6.【答案】 B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D
10.【答案】 B
11.【答案】 D
二、填空题
12.【答案】 超声波;次声波;20~20000Hz
13.【答案】 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答案】 传递信息;振动;空气
15.【答案】 次声波;振动;信息
16.【答案】 2;2
17.【答案】 次声波;20;信息
18.【答案】 信息;音调;传播过程中
19.【答案】 高;信息
20.【答案】 信息;响度
21.【答案】 350;能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2.【答案】 (1)从该标志牌到上桥还有18km;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27min
(3)350m
(4)11:3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