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4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4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0 13:27:34

文档简介

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
D.春天冰雪消融
2.“神州六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火箭发射升空的。当火箭在太空中高速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温度可升至几千摄氏度,为了防止烧坏火箭内部搭载的仪器和设备,常在火箭的头部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从而保护火箭头部,这主要是利用这种材料的什么特性(  )
A.熔化、汽化放热 B.熔化、汽化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吸收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B.热的空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C.冷的水蒸气遇热发生了液化 D.热的水遇冷发生了汽化
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
6.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7.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于凝华产生的是(  )
A.雨 B.雪 C.露 D.雾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玻璃模糊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即可
9.下面物质中,都具有熔点的一组是(  )
A.蜡、沥青、铁 B.食盐、玻璃、沥青
C.海波、铝、冰 D.松香、塑料、蜡
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或塑料桶,每个塑料袋或塑料桶通过细管连到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
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
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
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
12.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R600 冰箱的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如图所示的冰箱,在使用中包含多种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冰箱内侧壁会附有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冰镇矿泉水,放置一会儿瓶壁上会出现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D.冰箱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升华吸热,在冷凝器凝华放热来工作的
13.根据如图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铝 固态氢 酒精 水银
熔点/℃ 660 -259 -117 -39
A.660℃的铝只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B.-260℃的氢是液态
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14.下列图象中,反映铁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16.如图所示为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这种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此时读数为______℃。在使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图甲乙丙丁四种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17.实验室有支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测沸水(1个标准大气压)的温度时,其读数是95℃,当实际温度为30℃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
18.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在加热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19.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线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___________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2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图中金属盘底部的水滴是______(熔化/液化)形成的。由此推断:雨是大气中的______形成的。
21.依据表中提供的数据(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知:水银在﹣40℃时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酒精的凝固点是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在南极长城站测量室外气温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你的依据是什么______。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5℃
水银 ﹣38.8℃ 357℃
22.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__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无锡和哈尔滨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无锡此时温度为__℃;哈尔滨此时温度为__℃;(C)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
2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2)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时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3)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______水管;(选填“冷”或“热”)
(4)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石油液化气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的,这种方式______(填“会”或“不会”)放热;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______ (填“会”或“不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模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C
6.C
7.B
8.C
9.C
10.B
11.C
12.A
13.C
14.C
15.不能 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16.热胀冷缩 丙
17.32
18.需要 固液共存
19.汽化 吸 压缩体积
20.液化 水蒸气液化
21.固态 ﹣117 酒精 长城站最低温度低于水银熔点,高于酒精熔点,水银为固态,酒精为液态
22.热胀冷缩 19 -7 36.6
23.沸点 吸收 冷 压缩体积 会 不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2)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水去拿出笼的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冬天吃火锅时,火锅上“热气”腾腾,火锅上的“热气”就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白雾” 就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计能够测量沸水的温度
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雪是空气中的水凝固形成的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
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B.将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蔬菜放在保鲜袋中 D.将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4.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6.下面物质中,都具有熔点的一组是(  )
A.蜡、沥青、铁 B.食盐、玻璃、沥青
C.海波、铝、冰 D.松香、塑料、蜡
7.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或塑料桶,每个塑料袋或塑料桶通过细管连到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
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
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
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
8.“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10.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环境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沸点为),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若试管中放入的是酒精(沸点),酒精能否沸腾?若试管中放入的也是水,水能否沸腾?(  )
A.酒精能,水不能 B.酒精不能,水能 C.都能 D.都不能
11.下列图象中,反映铁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
A. B. C. D.
12.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33.5 78 100 150
A.煤油 B.酒精 C.水 D.液态氨
13.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露珠形成 B.湿衣服晾干
C.水结成冰 D.霜的形成
14.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
二、填空题
15.年初,黄河部分地段出现了“水煮黄河”景象,远远望去,河面雾气腾腾,蔚为壮观。水煮黄河景象是由于河面上的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形成一层雾气后笼罩水面而成,形成“水煮黄河”的景象的条件:______。(应写出一条即可)
16.图中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__,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示数显示38℃,则小红实际的体温________(选填“等于”、“低于”或“高于”)38℃。
17.依据表中提供的数据(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知:水银在﹣40℃时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酒精的凝固点是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在南极长城站测量室外气温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你的依据是什么______。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5℃
水银 ﹣38.8℃ 357℃
18.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化雪时会觉得气温要冷些,这是因为熔化要_____(选填“吸热”、“放热”)。
19.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 银 酒 精 甲 苯 萘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40℃时, 水银是___________ 态, 酒精是___________态,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
20.据报道: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就___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或______________成小水滴,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
21.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的________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若不小心被1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C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___。
22.如图所示为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这种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此时读数为______℃。在使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图甲乙丙丁四种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23.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C
6.C
7.C
8.B
9.D
10.A
11.C
12.A
13.B
14.D
15.液化 水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水面上的气温较低)
16.35~42℃ 0.1℃ 37.8℃ 等于
17.固态 ﹣117 酒精 长城站最低温度低于水银熔点,高于酒精熔点,水银为固态,酒精为液态
18.凝固 吸热
19.固 液 水银 甲苯
20.升华 吸收 凝华 液化 熔化
21.压缩体积 100°C的水蒸气与100°C的水相比,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22.热胀冷缩 丙
23.升华 熔化 凝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3)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减缓了地面上水的蒸发
B.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
C.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液化时降温来保鲜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升华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3.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B.热的空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C.冷的水蒸气遇热发生了液化 D.热的水遇冷发生了汽化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过一会儿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D.夏季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瓶表面过一会儿有水珠出现是液化现象
5.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6.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于凝华产生的是(  )
A.雨 B.雪 C.露 D.雾
7.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8.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并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对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
B.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壁和底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白霜
D.白霜的形成过程向周围放热
9.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10.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11.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放热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1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13.下列图象中,反映铁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
A. B. C. D.
14.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5.根据如图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铝 固态氢 酒精 水银
熔点/℃ 660 -259 -117 -39
A.660℃的铝只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B.-260℃的氢是液态
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二、填空题
16.把0℃的冰放在0℃的水里,冰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一会儿,其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据报道,2021年4月28日下午,文山州突降冰雹,倾盆大雨裹挟着冰雹从天而降,整个过程虽然只持续了10多分钟,但街道却瞬间成为冰河。从物态变化角度来看,冰雹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 是采取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_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的;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__。
19.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甲:0~100℃;乙: 30~55℃;丙:35~42℃。应选用___________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最终结果会显示为___________℃,如果某人实际体温是39℃,用该体温计来测量,示数为___________℃。
20.为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丽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保持不变。实验用到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__________法。
21.在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2.如图所示为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这种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此时读数为______℃。在使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图甲乙丙丁四种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2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_______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四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4.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是184.3℃。采用图(甲)加热方式,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若采用图(乙)方式加热碘颗粒还可能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A
6.B
7.A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C
15.C
16.不会 不变
17.凝华 放出
18.压缩体积 升高 降低温度
19.甲 热胀冷缩 38.5 39
20.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控制变量法
21.液化 小水珠 升高
22.热胀冷缩 丙
23.吸收 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24.升华 熔化 凝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4)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C.液体温度计只能测量液体的温度
D.温度计内径越粗,测量就越准确
2.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3.寒冷冬天的早晨,思雨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后,发现头发上有白花花的霜;进入教室后,过一会儿头发变湿了。这里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汽化 B.凝华、熔化 C.凝华、升华 D.凝固、液化
4.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形成过程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青草上的露珠 B.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
C.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 D.冰块上滴落的水珠
5.下面物质中,都具有熔点的一组是(  )
A.蜡、沥青、铁 B.食盐、玻璃、沥青
C.海波、铝、冰 D.松香、塑料、蜡
6.根据如图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铝 固态氢 酒精 水银
熔点/℃ 660 -259 -117 -39
A.660℃的铝只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B.-260℃的氢是液态
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7.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以下诗句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重蝉鸣急,风多鸟宿难。”露的形成过程要吸收热量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与雪的形成过程都要放出热量
8.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9.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的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5°C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放出热量
10.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海面上冰雪消融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阳光下露珠变小 D.树枝上形成雾凇
11.如图所示,是生活物理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时,绘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3
B.冰在熔化过程中共花了6min
C.CD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D.冰在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但是要持续吸热
12.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致冷剂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汽化,并吸热 B.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升华,并吸热
C.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并吸热 D.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凝华,并吸热
13.如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凝固过程总共用时20min
C.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增加
二、填空题
14.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
15.用图所示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______。
16.炎炎夏日,如图中的“液氮冰激凌”非常走红。它是利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倒上液态氮,它会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
17.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水 0 100
根据表格,南极的最低温度为,应选用______(选填物质名称)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18.小阳在学习升华与凝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看到老师做了演示实验,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管放在温度约为的热水中,可以看到碘升华管中有紫色的气体产生。小阳想:为什么不把碘升华管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上直接加热?如图所示。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是,由此分析可知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把碘升华管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直接加热;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19.2021年1月11日,某市气温-5℃~1℃,雨雪交加,因天气恶劣为了学生的安全,该市所属学校放假半天,这一天形成了下图中所示该市市民多年未见的自然景观。寥廓山上雾凇和零星碎雪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1)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若没有甩就先后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4℃、38.8℃,而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____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___。
(2)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21.(1)如图甲,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这是由于干冰 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充入的。
(2)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变化时需要 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 ___(选填“二氧化碳”、“空气”或“水蒸气”)遇冷在外壁 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霜。
22.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海洋、湖泊________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________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________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请根据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口头简要解释水的循环现象(完成填空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C
7.D
8.D
9.D
10.D
11.D
12.A
13.D
14.热胀冷缩 C -2°C 88°C
15.38.5℃
16.汽化
17.热胀冷缩 36 酒精 能
18.不能 熔化
19.凝华
20.热胀冷缩 36.8 36.8℃ 38.8℃ 降低
21.升华 吸热 水蒸气 凝华
22.汽化 液化、凝华 汽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