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12.56 cm=12.56 cm×10﹣2=0.125 m B. 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 12.56 cm=12.56×10﹣2 m=0.125 m D. 12.56 cm=12.56×10﹣2 cm=0.125 m
2.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3.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8m B. 教室门的宽度约为80cm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D. 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
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B. 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5.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
A. 50s B. 60s C. 40s D. 20s
6.并列在火车站的两列火车,突然甲车上的人发现乙车好象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B. 甲车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C.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D. 甲乙两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前进
7.如图所示,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确认“上升器”处于静止状态, 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 地球 B. 月球 C. 太阳 D. 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
8.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 25km B. 50km C. 75km D. 100km
9.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 s末的速度9.0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前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 在后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10.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 , 则( )
A. 甲车先到达 B. 乙车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用同一把刻度尺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记录测量结果是:L1=15.33cm、L2=15.34cm、L3=15.33cm、L4=15.47cm则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13.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14.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m.
15.2016年6月份,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附近修建了一条近700m长的盘山公路.李岚同学骑着自行车沿盘山公路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 5min后停了下来,则李岚行驶的距离是 m;在行驶过程中,李岚发现自己离山脚越来越远,则她是以 为参照物的.
16.2014年5月,中俄举行联合军演中,中俄海军舰艇组成一字型舰艇编队同速前进.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舰艇是 . 艇上固定甲板的螺丝长度如图所示,这个螺丝的长度读数为 cm.
17.某人乘出租车时得到一张天津市客运出租行业的专用发票,如下表所示,此人乘车所用时间为________ min,该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km/h。
18. 2016年6月份,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附近修建了一条近700m长的盘山公路。李岚同学骑着自行车沿盘山公路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 5min后停了下来,则李岚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m;在行驶过程中,李岚发现自己离山脚越来越远,则她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汽车在两次接受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m,汽车的速度是 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20.小明划着一条小船在平直的河流中逆水前行,经过桥下时,他的草帽落于水中顺流而下,0.5h后小明发现草帽落水,他立即调转船头追赶,结果在桥下游距桥6km处追上草帽,不考虑小明调转船头的时间,且水流速度及划船速度大小恒定,则水流速度的大小为 km/h。(假设船与草帽的运动均在同一直线上)
三、实验探究题
21.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A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栽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图B所示的D、E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B/C)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2)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实验原理是________;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B中的纸锥________(D/E)进行实验较好;
(3)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右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4)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取三个形状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纸锥并编号为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右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5)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
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
(3)实验为了计时方便,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甲丙=________cm,t甲乙=________s。甲丙之间的平均速度v甲丙=________m/s。
(5)该小车是在做运动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乙位置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丙位置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该同学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四、计算题
23.某日,小明乘坐A城市﹣C城市某次列车,头天出发,第二天到达(全程铁路约1200km),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A B … C
到达时间 20:16 21:30 12:56
发车时间 20:21 21:50 13:34
根据列车时刻表,求:
(1).列车由A开往C所需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列车由A开往C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m/s?(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四舍五入)
(3).假设该列车全长160m,中途以(2)中的速度通过一条2000m长的隧道,则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分钟?
24.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5.小王骑自行车从方特到天门山参观,如图是他全程的s-t图象,小李在小王出发20min后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他也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路线去天门山。
(1)根据图象,利用公式计算小王从方特到天门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小李从方特到天门山需要多少min?
(3)请你在该图象中画出小李骑电动车的s-t图象,并通过图象回答小李大约在出发多少km路程处追上小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A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B
6.【答案】 D
7.【答案】 D
8.【答案】 C
9.【答案】 C
10.【答案】 A
二、填空题
11.【答案】 15.33;1mm
12.【答案】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cm;26.00cm
13.【答案】 184.4
14.【答案】 静止的;3000
15.【答案】 600;山脚
16.【答案】 静止的;1.80
17.【答案】 10;33
18.【答案】 600;山脚
19.【答案】 34;42.5
20.【答案】 6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B
(2);D
(3)先变大后不变;0.16
(4)D
(5)1∶2∶3
22.【答案】 (1)刻度尺;秒表
(2)V=S/t
(3)小
(4)90.0;2;0.15
(5)变速
(6)不正确;所测的时间不是小车下半程的运动时间(小车通过AC段时间与AB段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时间)
四、计算题
23.【答案】 (1)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A的发车时间是20:21,列车在C的到达时间是12:56,列车由A开往C所需的时间为
列车由A开往C所需的时间约为16.58h。
答:列车由A开往C所需的时间约为16.58h;
(2)解:已知全程铁路约是
列车由A开往C所需的时间是
根据速度公式 可知,列车由A开往C全程平均速度约是
列车由A开往C全程平均速度约是20m/s。
答:列车由A开往C全程平均速度约是20m/s;
(3)解:列车完全通过此隧道通过路程是
由 可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1.8min。
答:假设该列车全长160m,中途以(2)中的速度通过一条2000m长的隧道,则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1.8min。
24.【答案】 (1)解:平均速度:v1= = =6m/s;
答: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2)解:全程的平均速度:v= = =5m/s;
答: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25.【答案】 (1)解:由图可知,小王运动的总路程15km,所用时间78min,
小王的平均速度:
(2)解:由 得小李需要时间:
(3)解:小李在小王20min后出发,所用时间50min,描点、连接得图象如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根据图象可知小李大约在出发8km路程处追上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