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0 13: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章物态变化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
C.地球上的最高气温为 D.普通火炉的温度为
2.下列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冰棍冒出的“白气” B.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明显变小了
C.冬天河水结冰 D.酒精擦到手上感到凉爽
3.2016年春节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到强寒潮袭击,如图所示,短时间内寒潮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冰雪、霜冻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冻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室外的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D.冰冻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
4.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放在阴凉处,乙盆放在阳光下,此时两盆中冰块都没有完全熔化,则
A.甲盆中的温度比乙盆中水的高 B.甲盆中水的温度比乙盆中水的低
C.甲盆中水的温度和乙盆中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5.寒冷的冬天,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眼镜上的“雾气”是小水珠 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6.西安世园会沙雕展示区(如图所示)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沙雕展示区.此次沙雕以沙和水为材料,雕塑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体现了西安世园会的生态环保理念.沙雕展览时间越长,沙雕就会越干燥,这是因为沙中的水分发生了( )
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7.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用它测量温度时,液柱从A上升到B,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8.下列关于0℃的水和0℃的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
C.0℃的水比0℃的冰温度高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9.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水结成冰
C.露水的形成 D.云彩中小冰晶
10.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二、填空题
11.有以下温度:1530℃,120℃,55℃,37℃,23℃,0℃,﹣8℃,﹣50℃.请你为以下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
(1)铁的熔点为_____;
(2)健康成年人的体温为_____;
(3)江苏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大约为_____.
12.某种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固液共存时间是________,这种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________.
13.隔水蒸鸡是海南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鸡肉用盘子盛好放在装有清水的汤锅上蒸熟。盘子里的汤汁是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4.蓓蓓同学在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规律时,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甲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在BC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__。
15.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_________,气态的有_______.
16.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17.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主要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________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________ 侧(填写“内”或“外”).
1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若不小心被100 ℃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
19.黄山的景色天下闻名,严冬时节山上经常会出现“雨凇”现象,“雨凇”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并附着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雨凇”的形成属于_____现象。
20.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 ________时需要 ________的原理.
三、解答题
2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 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 ____ 温度计。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 ℃;
(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 __ (选填“A”“B”),因为烧杯上部分水的温度较 ___ ,水蒸气发生了 ____ (填物态变化);
(4)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如下表。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______ (B) ______ 。
(5)实验结束后,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______ 。
(6)探究结束后,某学习小组绘制如图丁所示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曲线,其中的错误线段是 ___ ,请说明原因 _____ 。
22.小明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了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_____ 有关。
(2)通过 _____ 、 _____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方案,控制 _____ 、 _____ 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观察液体蒸发快慢,得出结论。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相同,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_____ 。
23.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及状态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先点燃酒精灯再安装石棉网的目的是________,最后才安装温度计的目的是_______;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C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一共熔化________分钟;
(4)另一实验小组的同学上述小组设计的表格认为不完整,缺少一个物理量,你认为上述表格应加入的合理栏目是________。
2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 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______,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固态碘。这是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该现象______热(选填“吸”“放”)。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________。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份是______,水面上大量的白雾的主要成份是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白雾是由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答案
1.C 2.A 3.D 4.C 5.A 6.A 7.B 8.B 9.D 10.C
11.1530℃ 37℃ -8℃ 12.晶体 0℃ 4min 冰 13.液化
14.晶体 放热 15.霜、雹 水蒸气 16.热胀冷缩 22 水银
17.凝华 内侧 18.压缩体积与100 ℃的水相比,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19.凝固 20.汽化 吸热
21.自下而上 水银 68 B 低 液化 时间/min 温度/℃ 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一段时间 CD 水沸腾后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22.表面积 A C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控制变量法
23.自下而上 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受热均匀 固液共存 3 海波的状态(变化)
24.碘蒸气 凝华 放热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固态碘不可能熔化 二氧化碳 小水珠 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