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镜中花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若司机从后视镜中,看到的一辆汽车的车牌(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实际车牌号为( )
A. B. C. D.
4.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在对面墙上挂一平面镜,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2.6m,则检查视力时( )
A.人应面对视力表,距离为2.6m B.人应面对视力表,距离为2.4m
C.人应面对平面镜,距离为2.6m D.人应面对平面镜,距离为2.4m
5.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墙壁上竖直放置了一块高1.2m的平面镜,小宇同学身高1.6m,当他以1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面镜,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宇在面镜时,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B.小宇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镜中的像身高1.6m,相对于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面镜
D.镜中的像身高1.2m,相对于小宇同学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放大的虚像 B.物体距平面镜越远成像越小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D.牙医用平面镜检查牙齿
7.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试衣镜前5m处,过了一会儿,她又向靠近试衣镜的方向走了2m。此时,关于她在试衣镜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距7m,像不变 B.像距3m,像变大
C.像距7m,像变小 D.像距3m,像不变
8.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10.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位置不重合 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11.城市交通,安全最重要。车水马龙的汽车驾驶室附近都安装有后视镜(如图),以保安全出行。你知道后视镜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
1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在铅笔的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
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13.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了以下一些动作,①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②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③站在原地下蹲④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鞋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③
1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a应为( )
A.30° B.45° C.60° D.90°
二、实验题
15.如图所示,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们解答下列疑惑:
(1)小亮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_____;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直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B的位置时,眼睛在蜡烛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白板,发现在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小明在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着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B一侧缓慢围转90°,则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蜡烛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_______ ;(设蜡烛A的高度不变)
(6)一电子钟放置在甲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么通过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是________。
三、作图题
16.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甲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_________)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两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__________)
17.作出光源S点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
18.如图所示,光线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手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日食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图A中,物体有些部分与对应的像点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图B中,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不垂直;图D中,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详解】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根据凸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看到的像和物体左右相反,可知车的实际车牌号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 B.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由于屋子太小了,故可以看镜子中的像到人的距离,故人应该面对平明镜,故AB不符合题意;
C D.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2.6m,像到平明镜的距离为2.6m,人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故人到平明镜的距离为
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A.小宇在面镜时,大小不变,则镜中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错误;
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是虚像,故B错误;
CD.小宇身高1.6m,则镜中的像也1.6m,因为物体与镜中的像等大,且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物以1m/s的速度面镜时,像也以相同的速度靠近,而不是远离平面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故A错误;
B.物体距平面镜越远,物体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牙医利用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的特性,方便观察牙齿背面,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小红向试衣镜靠近2m后,她与镜面的距离为
5m-2m=3m
那么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而整个过程中,小红的大小不变,则其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是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左右相反,物与像等大,故B正确。
故选B。
9.B
【详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当人走向镜面时,人的大小没变,所以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人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故B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人面镜,像也会面镜,故C不符合题意;
D.当人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故选C。
11.C
【详解】
后视镜的作用是为了观察整个车后情况,需要用能够扩大视野的反射镜面,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若在铅笔的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能看到像,但像的位置不变。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与平面镜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由题意可知,要想看到镜子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即鞋子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
①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时,则像也会离镜子远一些,同时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即反射光线偏低,故此时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时,如果原来看不到,靠近以后仍然无法看到,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站在原地下蹲时,则此时眼睛的高度降低,反射光线可以进入到人的眼中,故此时能看到镜子中新鞋的像,故③符合题意;
④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时,入射角将减小,此时入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④不符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
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所以小球到达A点时,像也到达A点,所以平面镜应过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交点A;根据题意,当小球在图示中的B点时,像点在竖直方向的C点,平面镜过BC连线的中点D;平面镜一定在AD连线上,其中
BD=CD
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C=90°,∠BAD=45°,所以题干中的夹角α=45°。
故选B。
15.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像与物大小相等 能 B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或玻璃板太厚) 不变 先变大再变小 12:01
【详解】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人既可以看到蜡烛A所成的像,又可以在移动蜡烛B时透过玻璃看到蜡烛B是否和蜡烛A的像重合,由此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B的作用是为了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不需要点燃。
在此实验中,选取的是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当B和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A的像与A也完全相同,即像与物大小相等。
(3)从A侧观察,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像人照镜子一样。
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B的位置,因为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所以眼睛在蜡烛B侧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4)无论怎样沿着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蜡烛A的像重合,有可能A的像不在桌面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未竖直放置,导致像高于桌面或低于桌面;另外,若玻璃板太厚,会有重影,移动蜡烛B时也不能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蜡烛A大小没变,所以蜡烛A所成的像也大小不变。
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B一侧缓慢围转90°,蜡烛A顶端距离玻璃板先变远再变近,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这一点可知,此时,蜡烛A与它的像距离先变大在变小。
(5)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以做此时电子钟上显示时间的对称图形,或者在纸的背面观察显示时间。均可知时间为12:01。
16.
【详解】
(1)A射出的光线经小孔沿直线射向光屏,形成像点A',B射出的光线经小孔沿直线射向光屏,形成像点B',连接像A'B'即为AB的像,如下图所示:
(2)过A、B、C三点分别做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用虚线循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17.
【详解】
首先作出在平面镜内光源S点的像所在的点S',连接S'A与平面镜有一个交点,连接交点和S点,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
18.
【详解】
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二种作法:分别过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光源的位置,如图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