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地形图的阅读 基础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秋季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地形图的阅读 基础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9 16:41:34

文档简介

2021年秋季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地形图的阅读 基础检测
一、单选题
(2021七上·揭阳月考)几位野外考察爱好者到某地区考察,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回答下列题。
1.该地图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  )
A.0.5km B.5km C.50km D.500km
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由南流向北 B.由北流向南
C.由西南流向东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3.①所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顶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4.图中有4个居民点,最容易发展为大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C
3.D
4.D
【知识点】比例尺;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4)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数字式比例尺,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由西南流向东北。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读图分析可知,①处位于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4个居民点中,丁处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最容易发展为大城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
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丙丁两村庄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6.下面对图中三条河流位置是否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③处河流位置恰当 B.②③处河流位置恰当
C.①②处河流位置恰当 D.三条河流位置都恰当
【答案】5.A
6.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5.读图可知, 图中等高距是100米,丙村的海拔是200米,丁村的海拔是400米,因此两村庄的相对高度是200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读图分析可知,①②两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③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不容易形成河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吉林)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等高距是(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8.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350米
【答案】7.B
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即为等高距。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7.等高距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故答案为:B。
8.两地的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甲处的海拔在500米以上,乙的海拔是2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至少在300米以上,但不能等于400米,故答案为:D。
(2021·济宁)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对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是陡崖 B.③地是鞍部 C.⑤地是山脊 D.⑥地是山谷
10.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地海拔高度定是900m B.①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
C.①地河流流速比⑤地快 D.⑦地可能形成瀑布
【答案】9.B
10.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9.读图可知,①是等高线图上的海拔最高处,是山峰,故A错;③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故B正确;⑤地所在的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为山谷,故C错;⑥地等高线由高向低凸出,为山脊,故D错,依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10.根据等高线的海拔判断,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故②山峰的海拔在800米--900米之间,故A错;根据指向标可得,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故B错;①地是山峰,不会形成河流,故C错;⑦地等高线重合到一起,为陡崖,可能形成瀑布,故D正确,依题意,选D。
11.(2021·齐齐哈尔)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序号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处中间海拔最高,四周海拔低,相对高差达到330米以上,是山峰,A正确。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B错误。③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错误。④处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应该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021·赤峰)读“某学校研学考察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13.下列在研学考察过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比②处水流急
B.从③处向东行进到达④处
C.从④处沿山谷下山到⑤处较容易
D.⑤处比④处海拔降低了400多米
【答案】12.C
1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12.由图的信息可知,图中的海拔大部分超过500米,且有山谷和山脊出现,并且有山峰,且坡度较陡,符合山地的特征,故主要地形区是山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3.①处比②处等高线稀疏,水流流速要慢,A错误;根据指向标,从③处由西南向东北行进到达④处,B错误;从④处沿山脊下山到⑤处较容易,C错误;⑤海拔为700米,④海拔在1100-1200之间,故⑤处比④处海拔降低了400多米,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新疆)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一中适合攀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一中甲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是(  )
A.670米 B.100米 C.570米 D.500米
16.请你判断图一中小溪的大致流向是(  )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向东流 D.自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4.B
15.C
16.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4.读图可知,甲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乙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丙位于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丁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陡崖最适合攀岩运动。故答案为:B。
15.读图可知,甲地海拔670米,丁地的海拔是100米,所以两地相对高度=670米-100米=570米。故答案为:C。
16.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小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故答案为:A。
(2021·菏泽)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7.村庄甲所处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高原
18.关于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A处上山比从B处上山省力
B.水电站发电量最多的时间是夏秋季节
C.在C处可以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
D.B地与山顶D的相对高度为341米
【答案】17.A
18.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7.甲处海拔在200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为平原,A正确。丘陵的海拔在200-500之间,B错误。盆地为四周高,中间低,C错误。高原海拔在500以上,D错误。
18.A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上山省力;B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上山费力,A说法正确。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夏秋季发电量大,B说法正确。C处以上地区为山脊,没有河流,C说法错误。B处的海拔为200,D处的海拔为541,相对高度为341,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2021·四川)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中山体部位③的海拔最可能是(  )
A.200 米 B.250 米 C.280 米 D.320 米
【答案】19.A
20.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19.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①表示山脊,②表示山谷,③表示山顶,④表示陡崖。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 山体部位③的海拔在250-300米之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曹县模拟)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属于(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22.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山谷 B.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C.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800米 D.①处坡度比③处陡
【答案】21.A
22.B
2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盆地的特征:四周高,中间低。平原的特征: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丘陵的特征: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山地的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1.图示区域海拔大于500米,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2.图中,B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ACD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3.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A错误。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B正确。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图中山峰的高度小于1600米,大于1400米;C错误。③处等高线比①处密集,即③处坡度比①处陡,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24.(2019七上·镇原期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填密集/稀疏)。
【答案】密集;稀疏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点评】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25.(2019七上·遵义期中)将对应正确的相应项用线连起来。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    ①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地形崎岖    ②盆地
海拔较高,起伏较小,边缘陡峭    ③平原
四周高,中间低    ④高原
【答案】③;①;④;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点评】根据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进行分析解答。
26.(2016七上·吉林期中)请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合理搭配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E山顶   
【答案】⑤;②;③;④;①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③处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④处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根据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三、综合题
27.(2021·阜新)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字母B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据图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   方向。
(4)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   ,②③河段中流速较快的是   。
(5)图中几个村落中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是   。
【答案】(1)山峰(或山顶);山脊
(2)30
(3)东北
(4)自北向南;②
(5)小康村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字母A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加,因此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峰;字母B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因此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脊。
(2)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A处海拔为630米,B处海拔为600米,因此可以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630-600=30米。
(3)读图分析可知,该图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 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东北方向。
(4)读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 ②③河段中,②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因此流速较快。
(5)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几个村落中, 小康村地势平坦,且靠近河流,发展条件最优越。
故答案为:(1)山峰(或山顶);山脊;(2)30;(3)东北;(4)自北向南;②;(5) 小康村。
【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8.(2021七下·云县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A处的地形部位是   。
(2)图中小清河的流向大致为   。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村;若测得甲、丁两村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两村实际相距   千米。
(4)图中①②两条登山路线,行走较省力的是   路线,判断理由是   。
【答案】(1)陡崖
(2)自西北向东南流(或自西北流向东南)
(3)丙;7
(4)①;因为①处等高线相对于②较稀疏,坡度较缓,较省力,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在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应为陡崖。
(2)读图可知,此等高线地形图无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可知,图中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小清河的流向大致流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3)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丙,因为丙地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从图上看出,此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千米,又知甲、丁两村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两村实际相距7千米。
(4)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条登山路线,行走较省力的是①,因为①处等高线相对于②较稀疏,坡度较缓,较省力,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9.(2021·湘西)为了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某班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为了确保安全,地理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下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虽然不高,但是大家应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
(1)出发前有①、②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为了降低上山的难度,同学们计划沿坡度较缓的路线攀登。应当选择哪一条线路?   (填序号)
(2)老师说:“地形图中标注为B的地方比较危险,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个地方…”,这是因为B处所表示的山地部位是   。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4)同学们在地形图上量得甲村和乙村的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   千米。
(5)图中C点和D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答案】(1)①路线
(2)陡崖
(3)由西北流向东南
(4)2
(5)300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因此为了降低上山的难度,沿坡度较缓的路线攀登应选择①路线。
(2)由图示信息可知,B处等高线重合,所表示的山地部位是陡崖。
(3)由图示信息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指向标可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4)由所学知识并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可知,图上量得甲村和乙村的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2千米。
(5)由所学知识,图中C点海拔400米,D点海拔100米,两者间的相对高度为300米。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
(2)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但野外宿营要注意避开陡崖处。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
(5)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0.(2021八下·长沙期中)几位野外考察爱好者到我国南方某地区考察,读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山顶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图中②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3)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计划在①②两条河流中海拔200~600米之间河段开展大众化的漂流活动,要求相对安全和平稳,应选择   。
【答案】(1)500
(2)自西北向东南
(3)②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图中A山顶的高度是1530米,B山顶的高度是1030米,两处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530米-1030米=500米。
(2)此等高线地形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判断方向,所以②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
(3)图中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急,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缓。开展大众化的漂流活动,要求相对安全和平稳,应选择水流较缓的②处。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1.(2021·襄阳)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B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山峰甲与山峰乙的相对高度小于   米。
(3)若在图示区域修建水库,要求:①水库容积尽可能大;②工程量尽可能小;③A处村庄不被淹没;请在图中用“ ”画出水坝坝址。
【答案】(1)陡崖 。
(2)131
(3)如图所示: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B处很多条等高线相交,地形部位名称是陡崖 。
(2)山峰甲469米,等高距是50米,山峰乙的海拔高度是大于550,小于600米,甲乙的相对高度大于81米,小于131米。
(3)若在图示区域修建水库,要求:①水库容积尽可能大,;②工程量尽可能小;③A处村庄海拔大于250,小于300米,不被淹没;要满足以上条件,水库大坝就要修建在盆地的布袋口处,而且大坝修建在250米的等高线上,这样库容量最大,工程量最小,A处村庄不被淹没。如图所示: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水库一般选在口袋型的区域修建,盆地作为蓄水区。坝址选在口袋型区域等高线距离较近处,这样既可以获得较大集水区域,又节省工程造价。修建水库可以取得防洪、发电、灌溉、养殖、供水、旅游等一系列综合效益。
32.(2021·黄石)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图中支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   ;若测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距离是3cm,则实地距离是   km。
(3)图中①山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   m;②山与甲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在   m至   m之间。
(4)从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可判读出:其地形类型以   为主。判断依据有两点:一是   ;二是   。
【答案】(1)山脊
(2)东北向西南;1.5
(3)1000;500;700
(4)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所在的位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2)图中支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流向西南;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米,所以若测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距离是3cm,则实际距离是1.5千米。
(3)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所以①山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1000米;②山的海拔是在900-1000米之间,甲村的海拔是300-400米之间,所以②山与甲村的相对高度范围在500米至700米之间。
(4)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一是从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看出,二是从等高线密集可以看出。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4)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33.(2021·贺州)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   米,山顶甲与A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图中D处山地部位名称是   。
(3)图中A,B,C,D四地最适合观看日出的地点是   地。
(4)图中虚线L1和L2易发育河流的是   ,判断依据是   。
【答案】(1)100;450
(2)鞍部
(3)B
(4)L1;L1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河)谷,易发育河流/L1处地形部位是山(河)谷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此图是等高线地形图,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差值为等高距,由图可知,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差值为100m,所以等高距是100m,由图可知,山顶甲海拔为550m,A地在等高线上,其海拔是100m,所以山顶甲与A地的相对高度是450m。
(2)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山顶、陡崖、山谷、山脊、鞍部等五种部位类型,D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
(3)图中为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东边升起,B在最东边,且海拔较高,最适宜看日出。
(4)由图可知,图中虚线L1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为山谷,L2处向数值小的方向凸,为山脊,易发育河流的是山谷,即L1处。
【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为等高距,一幅图上只有一个等高距。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1 / 12021年秋季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地形图的阅读 基础检测
一、单选题
(2021七上·揭阳月考)几位野外考察爱好者到某地区考察,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回答下列题。
1.该地图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  )
A.0.5km B.5km C.50km D.500km
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由南流向北 B.由北流向南
C.由西南流向东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3.①所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顶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4.图中有4个居民点,最容易发展为大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
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丙丁两村庄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6.下面对图中三条河流位置是否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③处河流位置恰当 B.②③处河流位置恰当
C.①②处河流位置恰当 D.三条河流位置都恰当
(2021·吉林)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等高距是(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8.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350米
(2021·济宁)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对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是陡崖 B.③地是鞍部 C.⑤地是山脊 D.⑥地是山谷
10.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地海拔高度定是900m B.①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
C.①地河流流速比⑤地快 D.⑦地可能形成瀑布
11.(2021·齐齐哈尔)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序号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2021·赤峰)读“某学校研学考察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13.下列在研学考察过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比②处水流急
B.从③处向东行进到达④处
C.从④处沿山谷下山到⑤处较容易
D.⑤处比④处海拔降低了400多米
(2021·新疆)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一中适合攀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一中甲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是(  )
A.670米 B.100米 C.570米 D.500米
16.请你判断图一中小溪的大致流向是(  )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向东流 D.自东北流向西南
(2021·菏泽)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7.村庄甲所处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高原
18.关于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A处上山比从B处上山省力
B.水电站发电量最多的时间是夏秋季节
C.在C处可以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
D.B地与山顶D的相对高度为341米
(2021·四川)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中山体部位③的海拔最可能是(  )
A.200 米 B.250 米 C.280 米 D.320 米
(2021·曹县模拟)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属于(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22.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山谷 B.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C.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800米 D.①处坡度比③处陡
二、填空题
24.(2019七上·镇原期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填密集/稀疏)。
25.(2019七上·遵义期中)将对应正确的相应项用线连起来。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    ①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地形崎岖    ②盆地
海拔较高,起伏较小,边缘陡峭    ③平原
四周高,中间低    ④高原
26.(2016七上·吉林期中)请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合理搭配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E山顶   
三、综合题
27.(2021·阜新)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字母B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据图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   方向。
(4)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   ,②③河段中流速较快的是   。
(5)图中几个村落中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是   。
28.(2021七下·云县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A处的地形部位是   。
(2)图中小清河的流向大致为   。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村;若测得甲、丁两村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两村实际相距   千米。
(4)图中①②两条登山路线,行走较省力的是   路线,判断理由是   。
29.(2021·湘西)为了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某班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为了确保安全,地理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下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虽然不高,但是大家应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
(1)出发前有①、②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为了降低上山的难度,同学们计划沿坡度较缓的路线攀登。应当选择哪一条线路?   (填序号)
(2)老师说:“地形图中标注为B的地方比较危险,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个地方…”,这是因为B处所表示的山地部位是   。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4)同学们在地形图上量得甲村和乙村的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   千米。
(5)图中C点和D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30.(2021八下·长沙期中)几位野外考察爱好者到我国南方某地区考察,读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山顶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图中②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3)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计划在①②两条河流中海拔200~600米之间河段开展大众化的漂流活动,要求相对安全和平稳,应选择   。
31.(2021·襄阳)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B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山峰甲与山峰乙的相对高度小于   米。
(3)若在图示区域修建水库,要求:①水库容积尽可能大;②工程量尽可能小;③A处村庄不被淹没;请在图中用“ ”画出水坝坝址。
32.(2021·黄石)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图中支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   ;若测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距离是3cm,则实地距离是   km。
(3)图中①山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   m;②山与甲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在   m至   m之间。
(4)从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可判读出:其地形类型以   为主。判断依据有两点:一是   ;二是   。
33.(2021·贺州)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   米,山顶甲与A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图中D处山地部位名称是   。
(3)图中A,B,C,D四地最适合观看日出的地点是   地。
(4)图中虚线L1和L2易发育河流的是   ,判断依据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D
4.D
【知识点】比例尺;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4)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数字式比例尺,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由西南流向东北。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读图分析可知,①处位于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4个居民点中,丁处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最容易发展为大城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5.A
6.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5.读图可知, 图中等高距是100米,丙村的海拔是200米,丁村的海拔是400米,因此两村庄的相对高度是200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读图分析可知,①②两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③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不容易形成河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7.B
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即为等高距。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7.等高距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故答案为:B。
8.两地的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甲处的海拔在500米以上,乙的海拔是2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至少在300米以上,但不能等于400米,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9.读图可知,①是等高线图上的海拔最高处,是山峰,故A错;③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故B正确;⑤地所在的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为山谷,故C错;⑥地等高线由高向低凸出,为山脊,故D错,依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10.根据等高线的海拔判断,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故②山峰的海拔在800米--900米之间,故A错;根据指向标可得,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故B错;①地是山峰,不会形成河流,故C错;⑦地等高线重合到一起,为陡崖,可能形成瀑布,故D正确,依题意,选D。
11.【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处中间海拔最高,四周海拔低,相对高差达到330米以上,是山峰,A正确。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B错误。③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错误。④处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应该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答案】12.C
1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12.由图的信息可知,图中的海拔大部分超过500米,且有山谷和山脊出现,并且有山峰,且坡度较陡,符合山地的特征,故主要地形区是山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3.①处比②处等高线稀疏,水流流速要慢,A错误;根据指向标,从③处由西南向东北行进到达④处,B错误;从④处沿山脊下山到⑤处较容易,C错误;⑤海拔为700米,④海拔在1100-1200之间,故⑤处比④处海拔降低了400多米,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4.B
15.C
16.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4.读图可知,甲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乙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丙位于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丁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陡崖最适合攀岩运动。故答案为:B。
15.读图可知,甲地海拔670米,丁地的海拔是100米,所以两地相对高度=670米-100米=570米。故答案为:C。
16.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小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故答案为:A。
【答案】17.A
18.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7.甲处海拔在200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为平原,A正确。丘陵的海拔在200-500之间,B错误。盆地为四周高,中间低,C错误。高原海拔在500以上,D错误。
18.A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上山省力;B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上山费力,A说法正确。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夏秋季发电量大,B说法正确。C处以上地区为山脊,没有河流,C说法错误。B处的海拔为200,D处的海拔为541,相对高度为341,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答案】19.A
20.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19.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①表示山脊,②表示山谷,③表示山顶,④表示陡崖。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 山体部位③的海拔在250-300米之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1.A
22.B
2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盆地的特征:四周高,中间低。平原的特征: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丘陵的特征: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山地的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1.图示区域海拔大于500米,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2.图中,B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ACD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3.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A错误。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B正确。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图中山峰的高度小于1600米,大于1400米;C错误。③处等高线比①处密集,即③处坡度比①处陡,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4.【答案】密集;稀疏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点评】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25.【答案】③;①;④;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点评】根据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进行分析解答。
26.【答案】⑤;②;③;④;①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③处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④处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根据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1)山峰(或山顶);山脊
(2)30
(3)东北
(4)自北向南;②
(5)小康村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字母A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加,因此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峰;字母B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因此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脊。
(2)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A处海拔为630米,B处海拔为600米,因此可以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630-600=30米。
(3)读图分析可知,该图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 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东北方向。
(4)读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 ②③河段中,②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因此流速较快。
(5)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几个村落中, 小康村地势平坦,且靠近河流,发展条件最优越。
故答案为:(1)山峰(或山顶);山脊;(2)30;(3)东北;(4)自北向南;②;(5) 小康村。
【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8.【答案】(1)陡崖
(2)自西北向东南流(或自西北流向东南)
(3)丙;7
(4)①;因为①处等高线相对于②较稀疏,坡度较缓,较省力,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在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应为陡崖。
(2)读图可知,此等高线地形图无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可知,图中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小清河的流向大致流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3)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丙,因为丙地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从图上看出,此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千米,又知甲、丁两村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两村实际相距7千米。
(4)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条登山路线,行走较省力的是①,因为①处等高线相对于②较稀疏,坡度较缓,较省力,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9.【答案】(1)①路线
(2)陡崖
(3)由西北流向东南
(4)2
(5)300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因此为了降低上山的难度,沿坡度较缓的路线攀登应选择①路线。
(2)由图示信息可知,B处等高线重合,所表示的山地部位是陡崖。
(3)由图示信息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指向标可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4)由所学知识并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可知,图上量得甲村和乙村的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2千米。
(5)由所学知识,图中C点海拔400米,D点海拔100米,两者间的相对高度为300米。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
(2)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但野外宿营要注意避开陡崖处。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
(5)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0.【答案】(1)500
(2)自西北向东南
(3)②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图中A山顶的高度是1530米,B山顶的高度是1030米,两处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530米-1030米=500米。
(2)此等高线地形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判断方向,所以②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
(3)图中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急,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缓。开展大众化的漂流活动,要求相对安全和平稳,应选择水流较缓的②处。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1.【答案】(1)陡崖 。
(2)131
(3)如图所示: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B处很多条等高线相交,地形部位名称是陡崖 。
(2)山峰甲469米,等高距是50米,山峰乙的海拔高度是大于550,小于600米,甲乙的相对高度大于81米,小于131米。
(3)若在图示区域修建水库,要求:①水库容积尽可能大,;②工程量尽可能小;③A处村庄海拔大于250,小于300米,不被淹没;要满足以上条件,水库大坝就要修建在盆地的布袋口处,而且大坝修建在250米的等高线上,这样库容量最大,工程量最小,A处村庄不被淹没。如图所示: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水库一般选在口袋型的区域修建,盆地作为蓄水区。坝址选在口袋型区域等高线距离较近处,这样既可以获得较大集水区域,又节省工程造价。修建水库可以取得防洪、发电、灌溉、养殖、供水、旅游等一系列综合效益。
32.【答案】(1)山脊
(2)东北向西南;1.5
(3)1000;500;700
(4)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所在的位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2)图中支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流向西南;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米,所以若测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距离是3cm,则实际距离是1.5千米。
(3)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所以①山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1000米;②山的海拔是在900-1000米之间,甲村的海拔是300-400米之间,所以②山与甲村的相对高度范围在500米至700米之间。
(4)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一是从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看出,二是从等高线密集可以看出。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4)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33.【答案】(1)100;450
(2)鞍部
(3)B
(4)L1;L1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河)谷,易发育河流/L1处地形部位是山(河)谷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此图是等高线地形图,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差值为等高距,由图可知,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差值为100m,所以等高距是100m,由图可知,山顶甲海拔为550m,A地在等高线上,其海拔是100m,所以山顶甲与A地的相对高度是450m。
(2)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山顶、陡崖、山谷、山脊、鞍部等五种部位类型,D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
(3)图中为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东边升起,B在最东边,且海拔较高,最适宜看日出。
(4)由图可知,图中虚线L1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为山谷,L2处向数值小的方向凸,为山脊,易发育河流的是山谷,即L1处。
【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为等高距,一幅图上只有一个等高距。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