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进行朗读训练,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学会分析其表达效果。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品味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难点:1.掌握重音和连读的要领。
2.学会分析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二)知人论世:
作者名片: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邀回国。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其作品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
背景链接: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三)朗读训练: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教给学生把握重音和停连的技巧。
(四)积累字词:
济南 奇迹 伦敦 着落 髻儿 镶上 看护 宽敞 水藻
多音字:济 圈 着 薄 看
形近字:贮 伫
(五)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思考1:
济南的冬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从文中找形容济南冬天天气的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得出这个特点?
提示:首先把济南与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 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 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答案: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特点:温晴 通过对比得出
思考2:
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景物来进行描写是写景散文的一个重要写作方法,作者老舍具体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绘济南的冬天。
答案:山(345段) 水(6段)
第二自然段:
思考1:
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这指代的是什么?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思考2:
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案: 第一句中有“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赋予了老城以生命的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思考3:
第2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过渡
小结:
(1) 温晴
(2) 过渡段
济南的冬天 (345)山
(6) 水
第二课时:
描写山的部分(3—5自然段):
思考1:
课文3-5自然段都在写冬天济南的山,这三个自然段的山都是一样的吗?它们各有什么区别?
答案: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第3自然段:
思考1:
济南的山地理形势是怎么样的?
答案: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点出温晴的原因
思考2:
作者是如何形容小山的可爱的 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思考3:
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答案: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将小山写的如同慈母般温和、体贴。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声地说” 又用运用用了拟人的手法, 赋予了小山人才具有的脉脉温情。
作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济南这个“理想境界”的暖和、舒适的特点。
思考4:
那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人民是怎么样的呢?
答案:因为温暖的冬天而联想起春天,春天并未到来,却又不着急,而是面上含笑的,心里踏实,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思考5:
表现出济南人民对“慈善的冬天”的( )情感 。 真切的依恋和无限的喜爱
第4自然段:
思考1:
课文第四段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雪后山景的?
答案: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空间顺序)
讨论: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雪后的小山妙在何处?说说第四段中让人觉得很妙很美的句子。
答案:妙在颜色: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
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
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编织出山的花衣
微黄的夕阳与粉色的薄雪交相辉映
妙在情态:以动写静,赋予了静景以动态,给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
赋予了薄雪以小姑娘的情态。仿佛雪成了害羞的小姑娘。
小山穿上黄白相间的花衣,显示出小山娇美、秀气的情态。
思考2: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雪后的山景?(学生自己分析)
比喻 拟人
第5自然段:
思考1:
课文第五自然段,不到一百个字,却写得韵味无穷。 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比喻 拟人)
描写水的部分(第6自然段)
第6自然段:
思考1:
济南的水有什么特点?
答案:澄清 ,清亮, 蓝汪汪。
思考2:
济南的冬水冷吗?
答案:不结冰、“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思考3:
老舍描写济南的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自己分析)
拟人 比喻
(六)总结主旨: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七)写作特色:
结构清晰、中心突出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修辞手法多样
(八)小结:
总特点:温晴(对比)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 舒适 拟人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 秀气
城外的远山-------清新 淡雅 比喻 喜爱 赞美
水 温暖 清亮
(九)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