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12 长亭送别 元杂剧简介结构:?元杂剧基本是四折一楔子。
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起、承、转、合的变化。
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不能放在末尾。
王实甫突破元杂剧每剧4折的体例,全剧共分5本21折。元杂剧简介三要素——曲词、说白、科介 。
唱词:核心部分。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同剧情变化相对应。?
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主唱;正旦所唱为“旦本”,正末所唱为“末本”。
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为宾,所以称为“宾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科介:简称“科”,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著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剧作,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典雅,艺术风格人称“花间美人”。《西厢记》:元杂剧“压卷”之作。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张珙于普救寺佛殿偶逢已故相国的千金崔莺莺。夫人赖婚: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
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月夜听琴: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逾墙相会佳期如梦: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与张生私定终身。 长亭送别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
【快活三】【朝天子】长亭饯别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
【三煞】【二煞】 惜别目送【一煞】【收尾】 课文解读:
莺莺送别张生是为了上京取应,获得科举功名,莺莺愿意吗?对这件事老夫人和张生又是怎样想的呢? 崔莺莺: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老夫人:“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重爱情,轻功名——反封建张 生:“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崔莺莺是敢于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的多情女子,她珍视爱情,厌恶功名,张生被逼去应试,莺莺表现出对封建势力和世俗名利极大的藐视和怨恨,但是,从她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封建时代的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社会中女性悲惨屈辱的地位,她的痛苦是一种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痛苦。人物形象主题 课文节选部分描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如:[端正好] [滚绣球]
[一煞] [收尾] 《长亭送别》以典雅见长,情景交融。1、意象组合,典雅华美 :
2、情感抒发,委婉含蓄 :
3、动词运用,恰到好处 :一句一景点染广阔斑斓的图画:碧天白云 遍地秋菊 萧瑟秋风 南飞大雁 醉意霜林前四句,以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为离别而烦恼痛苦。后两句是自问自答,在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因离情而变红。“染”字,写出景物色彩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忧伤的色彩。 赏析[滚绣球]: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恨为伊消得人憔悴《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作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且意境完整。 痛恨怕念别离功名被弃羁旅莺莺的心理起伏变化人物之美张生——钟情之美莺莺——深情之美
红娘——热情之美叛逆、抗争、执着
温柔、体贴、缠绵故事之美歌颂爱情,批判世俗(封建礼教,功名利禄)意境之美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曲词之美清丽华美,生动活泼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作业:分析莺莺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景物的特征。
完成课后思考与探究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