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00多年前,在一个寒风萧瑟的黄昏,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
2.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陆游的有关资料, 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陆游的了解?
3.揭题、解题
在1126年,当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都城边缘的那一刻起,战火就整整燃烧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战乱纷飞年代里,他一生都在渴盼着国家的统一,在他临终之时,躺卧在病榻之中的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间绝唱——《示儿》 这首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示儿》,去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齐读题)
师:谁来说说你对“示”这个字的理解? 示儿呢?
渡:陆游到底要告诉儿子什么呢?先听老师读读这首诗。
二、师范读全诗
师:你们想读吗 谁来读一读活动要求 ( 出示活动一要求)
活动一:初读,读出节奏
1.反复朗读《示儿》,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诗的节奏。
2.组内轮读古诗,互纠互评
3.展示朗读。
师:哪一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朗读
指导朗读:会读诗的人不仅要读得准确,还要读出节奏。。
师: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一起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过渡:现在我们能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还要明白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活动二:再读,读懂诗意
1.根据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全国统一。
定:平定。这里指收复。 乃翁:你的父亲。
2.组内说说古诗大意。
3.全班交流(先读诗句,再说诗句的意思。)
……
师:谁来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老师想和你做个配合,老师先说,说完之后你接着说,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 师: 在700多年前那个寒风萧瑟的黄昏,陆游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他对孩子们说……请(生接着说诗意)
渡:诗句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哪个字?
(板书悲) 那诗人在悲什么呢?
活动三:诵读,体会情感
1.自由读这首诗,思考:
(1)诗人在悲什么?
(2)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组讨论思考题并感情朗读全诗。
3.全班展示。(答问题——读古诗。)
交流问题一,师引导体会感情、诵读:
(1)国家破碎,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同学们请看(课件战乱视频)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也听到了, 1126年,自从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边缘的那一天起,我们的诗人就和所有中原人民一样过着这样苦难深重的日子,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在为谁而悲呢?
生:(人民) 为人民的什么而悲?(流离失所)
师:请看,这是诗人在他68岁时写的诗(课件齐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指导朗读:诗人何尝不悲呢 他在悲悯那些在金兵铁蹄践踏下哭泣、流干了眼泪的人民啊!哪个同学愿意把诗人对人民的这种悲伤送进诗句里,通过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指名读,齐读)
(2)为什么人们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朝廷的军队,那朝廷的统治者们此时此刻又在干什么呢?
(课件歌舞升平的视频)
师:一边是水深火热、苦难深重,一边却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目睹这一切,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又在悲什么呢?(生……)
师:仅仅是一种悲哀吗?这是心底升腾起来的一种愤怒,他在悲愤那些置百姓生死于不顾、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们。将诗人的这种愤怒送进诗句里读。
(课件出示前两句……指名读)
指导朗读:还没看到那股从心底升腾起来的怒火,谁再读。
(3)虽然诗人为人民生活而悲伤,为统治者的行为而悲愤,但如今的他又能怎样呢?请看,(课件图片) 如今他只能躺在病榻上,空怀一腔报国之志,他还在为谁而悲呢?
生……(师:悲叹自己的有心无力。)
师小结: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为人民的苦难而悲伤;
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为统治者的无能而悲愤;
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为自己的有心无力而悲叹。
把诗人的这种复杂的情感融入到诗句中,读。(课件示儿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诗人的悲伤和愤怒,那么是否就绝望了呢?(哪一组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师:临终的他在想些什么?
师:他虽然如此之悲,但他却在深切的盼着,他在盼着国家统一,盼着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并且坚信一定会有这一天的,“无忘,无忘,不要忘记,千万不要忘记”再读,读出诗人深深的期盼,读出他谆谆的嘱托吧。
课件出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诗人在有生之年,万事不悲,唯悲九州不同,在九泉之下什么事不盼,唯盼着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这一悲一盼之间,同学们,你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
师: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是死不瞑目啊,就是这种爱融入在这短短的诗句里,怀着这种感受,这种敬仰再次走进诗句。(齐读示儿全诗)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师过渡:从你们的诵读中,我再次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那种渴盼,这不仅仅是他临终时的愿望,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诗人一生作诗无数,无一不体现他的这种爱国情怀。自由读读这些诗句,把你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诗句: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
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陆游80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引读:20岁就立下了,齐读“上马……”
师:他一生没有做过高官,40岁的时候,他在京中做了一名普通军官,却屡招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却(齐读:位卑未敢忘忧国)
师:68岁的他退居家乡,却仍然牵挂,请(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
师:一年又一年,80高龄的他仍然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他悲伤、悲愤,齐读(胡未灭……)
师:已是82岁的老人老态龙钟,却依然梦想着跨马杀敌(齐读:一闻战鼓意气生……)
而如今他再也不能上马(齐读“上马……”)
他再也不能高唱(读“位卑未敢忘忧国”)
此时,诗人的生命旅程已经到了尽头,他有千言万语要告诉儿子,这万语千言凝成了28个字。(课件出示《示儿》)
此时,诗人用他最后的力量与激情,写下了这样的千古绝唱(读)
小结全诗:短短28个字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诗人的爱国情怀至死不渝。下面进入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 填诗句。
作者的遗憾是( )。
作者的遗恨是( )。
作者的遗愿是( )。
作者的遗嘱是( )。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示儿》的作者是 朝的 。
这首诗中作者因 而“悲”;表达了作者 。
师: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 谁能有感情地背诵?
师:陆游还写了许多爱国诗词,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