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压 强
第1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一课时 压力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进行比较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压力的概念.
【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认识压力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42-143,完成以下问题:
1.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什么是压力
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手指对墙壁的压力、木块对斜面的压力,总结一下这几个力的特点是什么?
答:这些力的共同特点是垂直作用于被压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内部.
2.什么是压力?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3.压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答: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4.压力的方向是指向哪里?
答: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即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5.压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答:在受力物体接触面上.
6.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有关吗?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与重力大小无直接关系,只与挤压的程度有关.
7.压力的实质是什么?
答:压力的实质是一种弹力.
探究二 压力与重力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
压力 重力
施力物体 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物体 物体
大小 取决于形变情况 G=mg
方向 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 在接触面上 重心
性质 弹力 引力(重力)
(2)联系: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且两个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教师点拨】
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知识点二 压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42-143,完成以下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三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手指受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用力后这种感觉有何变化?
根据以上情景设计一个实验过程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答: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小桌、海绵、砝码.
实验过程:①如图甲所示,将小桌正立在海绵上,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②在小桌上放上砝码,如图乙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③如图丙所示,将小桌倒立后放上砝码,再将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
实验分析:A.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次号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
① 相同
大 明显
小 不明显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次号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
③ 相同 大 不明显
② 小 明显
实验结论:A.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B.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教师点拨】
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显示的.
2.实验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跟进训练】
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A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课堂小结
1.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