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第五节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李桥
课题: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起微粒观、让学生从微观上重新来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的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四年级自然课本以及初中物理中已经从宏观上接触到水的三态变化,并且已经会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等这些的词语来描述水的三态变化,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三态的变化,所以教学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学习建议: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教学中应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3.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引发问题:这座漂亮的城市只存在了几天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2008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整个过程?同学们说的很对,那么冰为什么会融化,水为什么会蒸发,同学们知道吗?想不想知道?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板书课题并且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观看图片惊叹好漂亮的一座城市!学生会根据物理上学到的宏观知识很容易的得出,当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冰会逐渐地融化为液态的水,再后来就会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教学过程:探究一:将针筒中等量的水煮沸、观察现象。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要求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先确定试验方案和步骤,然后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指导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制造悬念:到底那组同学的猜想正确?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动画,看一下你能获得哪些相关信息。多媒体展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教师总结: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与能量有关:(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学生实验,并清楚观察到体积增大了学生得出不同的猜想:1、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2、水分子本身变大了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4、水分子受热集中针筒的那一端去了学生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建立猜想,制造悬念,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动画和图片生动、形象、起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这是将学生由宏观引入微观的重要环节,通过形象的动画,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为学习下面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二:(友情提示:①一滴水中含有1021个水分子 ②合作完成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实验一:放一小块蔗糖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实验二: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动画以及实验探究二的现象,你对分子有哪些新的认识呢?(即分子的特点)课堂练习:你能揭示生活景象的原因吗?1.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4、气球易被压缩,铅球不易被压缩。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达成共识:①分子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组长统一答案。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拨。 通过练习的几个小题让学生理解宏观现象的本质需要从微观角度去解释。
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教师补充归纳。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会从自己的感悟中懂得收获,从收获中,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巩固练习]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3、活学活用(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3)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4)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5)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反思小结]反思(1):检测评价结果: 错题整理: 反思(2):本节课对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布置作业]:化学助学本节练习题 学生首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订正,组长负责统一答案。学生自己完成,小组互相检查学生小组互助完成 [巩固练习]中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会从微观上解释生活现象,达到进一步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育专家认为,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 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二、分子的特点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