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22:21:31

文档简介

定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的首次栽人飞行,也是阔别5年后中国航天员
再次进入太空。出征前,3位“神十二”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接受了本
报记者专
记者: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超乎寻常的训练准备。
聂海胜:对!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在地面强化了很多不同的训练,包括
对一训练、低压舱训练、水槽训练等,我们只有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忍不拔
的意志、精湛高超的技能、强大稳定的心理,才能成功完成这次任务
刘伯明:各方面的训练强度都加大,低压舱训练风险最高,因为是真空环境。
我们在低压舱内进行了多次针对特殊情况的训练,来考验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是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百分百正
汤洪波:大家都关注出舱那一刻,其实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准备很多天,出舱
当天也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才能打开舱门执行出舱任务。
记者:3位航天员怎么分工 (“(
聂海胜:有句话叫“分工不分家”。在“神十二”任务中,任何单项操作,我们
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需要两个人完成的任务,我们两两组合,3种模式都可
以完成。3个人一起密切配合完成一项工作,那更是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
任务的特点。
记者:聂指令长,您从成为航天员到执行3次飞天任务,差不多都相隔8年
左右,这3个“8年”有什么不一样
聂海胜:每一个8年都不一样。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
我们的任务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对航天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
为一名航天员,我的成长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能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作贡献,我感到非常幸福。
记者: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再上太空,心情怎样
刘伯明: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归零,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开始,我们要保持第
次的热情、激情,也要保持第一次精细操作的踏实作风。13年刻苦训练,13年耐
等待,13年热切期盼,再度飞天,可以说心馳神往、心潮澎湃。对于航天员个
体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不难,因为我们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难的是十几年
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记者:航天员首飞往往要经历多年的等待,能讲讲感受吗
汤洪波:漫长的等待,其实比高强度训练更具挑战性。但有飞天梦的牵引
我十年如一日保持好状态。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将是为空间站建设贡献自己力
量的十年。
材料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21日第19版)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
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
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
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
气概 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
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
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 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
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
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
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
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
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
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
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
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
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C
解析: C项,原文“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2.D【解析】A项“也最能考验宇航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无中生有:B项“对于每一个航天员面言,保持强健的体魄都是件容易的事儿”错;C项“三名航天员没有分工”于文无据,原文说“分工不分家”,虽然他们都可以独立完成任何单项操作,但他们是有分工的。
3.D
解析: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D项说的是当年群众支援红军的故事,与材料二中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时代意义无关。
4.示例:①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②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词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③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80多年前和80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④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每点1分)
5.示例:①坚定的信念。长征途中革命战士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追求,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中国航天人具有矢志不渝的信念。②勇于战斗。当年的红军永葆斗志和毅力,直面困难,敢于接受挑战;中国航天人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强大稳定的心理,高风险中做到百分之百正确。③能够奉献牺牲。长征中无数的英雄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把小我融入大我;中国航天人我的成长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能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作贡献,感到非常幸福。④重大局,重团结。长征中红军密切联系群众;中国航天人工作中分工不分家。⑤实事求是。长征中红军尊重客观规律;中国航天人永远保持踏实作风。(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答案】6. D 7. B
8. ①题目是平凡的一天,写的是牙医给镇长拔牙这件事,这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但是通过牙医儿子反常的叫声、医生持枪的举动、镇长的残暴表现等已有情节,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的激烈的社会矛盾、恶劣的社会环境。 (每点2分)
9. ①作品批判了以镇长为代表的当权者的专横残忍,人性丑恶。镇长威胁要用枪打死牙医,而且镇长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可见其凶残至极,社会暴力横行,普通民众生命得不到保障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政府部门的混乱。在镇长眼中,镇公所就是他的,他就代表镇公所,可见其大权独揽,专横跋扈,也反映了政府的腐败黑暗。(每点3分)
【解析】
【6题详解】
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项,“同时也感化了他的内心”错误。从最后一句“都一样”看出来镇长并没有被感化,依然公私不分,专横如故。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项,“烘托出安详静谧的气氛”错误。食腐动物“兀鹰”的出现大多预示着恐怖与死亡,结合下文矛盾冲突,可以看出表面上安详静谧其实是压抑沉闷,也暗示了下文气氛的突变。
故选B。
10.答案:D
11.答案:D(“家”是先秦时大夫统治的地方,即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诸侯封地称国。)
12.答案:B(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致错)
13.答案:(1)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用来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是”,状语后置句式,“所以”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4.答案:①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②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③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答案】15.C 16. 首联视角由近及远,第二句写融化后的雪水从云间奔涌而来,已转入“望”;颔联写望中所见青草繁茂,想到历史遗迹;颈联由望中所见峡中船只船夫想到巴人艰难的生活;尾联因望见十二峰、荒台、永安宫而生发联想想到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本诗的“望”由实而虚,抒发出作者对历史兴废、人世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此中百姓生活的关怀与同情。
【解析】
【15题详解】
C项,单纯的客观景象描摹错,景象描摹背后有深意。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18.【答案】C(C项,“物”翻译成“人们”,“复”翻译成“弥补”。A项“言”翻译成“字”,B项正确,D项“劝”翻译为“鼓励”)
19.答案:C
【答案】
【答案】20.A 21.D
22.该句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轨迹比作车辙2分,凸显留下的印迹之深2分,展现《觉醒年代》这部剧作的冲击力1分。
采用设问手法,先提出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然后做出回答1分,凸显“觉醒”的必要1分,也突出了《觉醒年代》这部剧作的冲击力1分。
【解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诞辰”一般指人,而“华诞”还可以指某个团体;“诞辰”一般在数字前面,而“华诞”在数字后面。所以此处“中国共产党百年”后使用“华诞”。
第二处,“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呈现”,显出,露出。此处说的是历史场景再次出现,应用“再现”。
第三处,“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雪泥鸿爪”原意为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后比喻遗留的痕迹。根据文意,此处是说在中华文化史上遗留痕迹,使用“雪泥鸿爪”更合适。
第四处,“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根据文意,此处是说形象刻画非常逼真,使用“惟妙惟肖”更合适。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语序不当,应先呈述历史,再展现国家大大势;第二个问题,“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搭配不当,历史视野可以“开阔”,而“历史事实”应是“还原”或“再现”。
全部改对的是D。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问答的角度来看,“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是设问,前面是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后面是答案“只有一条路——觉醒”,突出“觉醒”的必要,也凸显出《觉醒年代》这部作品的冲击力。
23.【答案】 ①“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太武断,因为流感流行的原因是很多的。(过于绝对) ②预防流感,不一定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有效。(条件关系不妥) ③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条件关系不当)(学生能答出逻辑错误之处即可得分。一处1分,2处3分,3处5分)
24. 参考立意:1.刚柔融合,世间繁华似锦。
2.刚与柔之间,矛盾中统一。
3.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4.刚与柔,理性选择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印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以无所作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推行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