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 第三部分 考点攻略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叙事说理群文阅读 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 第三部分 考点攻略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叙事说理群文阅读 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0 09: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现代文阅读解题攻略
第三部分 考点攻略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叙事说理群文阅读
目录
01
02
群文阅读训练
单元写法归纳
03
以读导写提升
单元写法归纳
文章篇目 写法特点
《纪念白求恩》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重在说理:全文以说理为主,以议论句高度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 先叙后议,借事说理,重在写人:文章以议论总起,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升华中心。
文章篇目 写法特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 先叙后议,借事说理,重在叙事:文章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运用标志时间的词语或表示进程变化的语句串联故事,叙事清晰,最后议论说理。
群文阅读训练
1. 群文主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人生意义和价值,表达生活的感悟和经验。
2. 阅读方法:
(1)通读全文,画出关键语句,厘清结构层次。
(2)精读全文,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3)简析文章的写法特点,体会议论、记叙等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
3. 阅读指引:
篇 名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厘清作者思路
《齐白石的人格》 抓住议论句,厘清议论思路:本文夹叙夹议,叙写典型事例,从多角度表现齐白石痴迷艺术、谦逊宽容的特点,以议论句高度赞美齐白石的才华和品格。
《守候一株水仙》 抓住议论句,厘清由事及理的写作结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母亲呵护“我”丢弃的水仙花,最终让水仙重新开花的故事,最后以议论点题,升华中心。
篇 名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厘清作者思路
《世间最贵的书》 抓住标志性语句,厘清叙事思路:以表示时间变化或地点变化或事件进程的词语提示行文的推进,使得文章叙事脉络清晰。
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议论的不同之处:
1. 目的不同。
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是为了揭示记叙的意义,点明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因此要紧扣叙述,针对性较强。
议论文以议论说理为主,议论是为了说理,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达到表明主张、说服别人或批驳谬误的目的。
抓住议论句,厘清议论思路
2. 地位不同。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点到为止,少而精,是对叙述和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属于“点睛之笔”。
议论文基本上是用议论串联起来的,议论是为了阐明论点,而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要素,作为论据的叙事都是为更好地阐明论点服务的,即用来证明论点成立或正确的论据材料。
3. 位置不同。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放在文章的结尾,有时也会在叙述完一件事后穿插议论,而且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是由文章中的某个人物提出的,议论、记叙与抒情是有机结合的。
议论文中的议论则随处可见,有时甚至可以在叙事中插入议论,因为议论这一表达方式是议论文的灵魂,要贯穿文章。
4. 作用不同。
记叙文中的议论建立在“纪实”(真实准确地表现客观的人、事、景、物)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揭示或作出理性阐述,是表现和升华文章主旨的重要手段。记叙文中的议论通常以最直白的方式来表达,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的高度,从而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议论文中的议论则是为了直接揭示鲜明正确的论点,进而在摆出真实典型的论据材料后用严谨而周密的分析进行论证。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抓住议论句,厘清议论思路 先议:段首句概述性议论(关注变色语句)+后叙:列举典型事例论证。
(一)齐白石的人格(17分)
松 涛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一身傲骨,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警诫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三
十四岁那年做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蝶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
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此类怪问题往往弄得众弟子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1950年,先生年近九旬,《人民画报》出版社请先生赐画和平鸽,先生慨然应允,却又迟迟不动笔,弟子问是何故。先生说:“我以往只
画过斑鸠,没画过鸽子,也没有养过鸽子,不好下笔啊!”后来先生专门买来鸽子放养院中,反复揣摩它的一举一动;又到养有鸽子的弟子家观看鸽子,边看边对身边的弟子说:“要记清楚鸽子的尾巴有十二根羽毛。”
⑨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⑩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
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老人),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号老缶)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形成艺术上的取长补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
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选自《科技文萃》,有删改)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4分)
人格魅力 事 例
傲如古松 刻印自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痴如顽石 吃螃蟹细究螃蟹腿、作画时细考弟子、画鸽子先养鸽子。
谦如空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尊重同代画家。
求印不成自学治印
赋诗赞先辈画家
2. 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矛盾。说齐白石“傲如古松”,是指他不慕权贵,自尊自强;说齐白石“谦如空谷”,是指他虚心好学,尊重他人。这里的“傲”与“谦”,恰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齐白石对蟹腿的关注之集中、细致,表现出齐白石先生时刻不忘画作之事的“痴”。
(2)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力赞美齐白石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力强,有力地呼应上文,总结全文。
4. 文章采用什么结构写作?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写作,围绕着“齐白石的人格魅力”这一中心内容,分别运用三个排比句“齐白石傲,傲如古松”“齐白石痴,痴如顽石”“齐白石谦,谦如空谷”,把这三个排比句作为每部分的中心句并引出下文,再用具体事例诠释了齐白石的人格魅力,使得文章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 叙、议结合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
(1)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
(2)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抓住议论句,厘清由事及理的写作结构
(3)夹叙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提出对所叙事实的看法。
2. 议论句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内容上的作用:①在叙述中阐发事物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②表达作者的观点,放在叙事前引发读者的思考。③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主题。
(2)结构上的作用:抓住议论句,厘清文章的“两块式”结构,即记叙在前,议论在后,记叙着眼于表现人或事,议论着眼于点明事件的意义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抓住议论句,厘清由 事及理的写作结构 记叙的人或事+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二)守候一株水仙(17分)
朱钟洋
①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②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子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为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
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干枯、腐朽。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
③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④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连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⑤看着母亲执着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⑥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⑦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⑧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⑨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⑩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
.
.
.
.
.
.
.
.
.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着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作者将三个描写对象交织着写并构建了全篇。感知全文,从所给词语中选用三个最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1)母亲:执着守候——____________生命
(2)水仙:____________生长—— 绽放生命
(3)“我”:难信事实——____________生命
呵护
不懈
惊叹
2. 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试问全文做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我”与母亲对待水仙的态度、言行形成对比。②“我”对水仙前后不同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比。③春天时节打蔫的水仙与窗台上其他郁郁葱葱的盆花形成对比。④水仙春天时打蔫与最终绽放出美丽之花形成对比。⑤水仙最终开出美丽之花与“我”所料结果形成对比。⑥“我”的置之不理和母亲的悉心呵护导致水仙不同的命运形成对比。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出人意料地绽放及其超凡脱俗之美,同时表达出“我”的惊叹赞美之情。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随性、不受拘束的特点,表现了它要展现自我价值的姿态和愿望,表达了作者的惊叹、赞美之情。
(2)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时间之长久,反映了水仙在母亲呵护下的不懈努力,也写出主人之执着,突出水仙花得以绽放的来之不易。
.
.
.
.
.
.
.
.
4. 选文最后由物及理,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因缺乏这“三少三多”而导致爱心的缺失。
示例二:“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只有珍惜生命中“所有的好”,才能让自己内心更阳光、精神更健康,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厘清叙事思路的4种方法:
1. 紧扣文体特征:叙事性文章重在叙事,往往以时间或地点的变化作为行文线索;抒情性文章常以感情变化为线索;议论性文章常常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
2. 分析情感脉络:文章的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都是围绕
抓住标志性语句,厘清叙事思路
中心展开的,把各个层次能体现感情的词语勾画出来进行整合,就能梳理行文的写作思路。
3. 抓住文章线索:线索的“线头”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抓住“线头”,梳理思路。
4. 根据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句,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就能厘清作者的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抓住时间或空间变换的语句,厘清叙事思路 1. 圈[圈点勾画,抓关键词句(关注变色语句),关注文章的段首句、段尾句]。
2. 标(标示段意,厘清文脉,结合中心句归纳大意)。
3. 理(厘清思路,把握结构,重视过渡、勾连、呼应的标志性语句)。
(三)世间最贵的书(17分)
崔向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两百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
.
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笑。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也不知道书怎么就那么可爱呢,竟然让我爱到无法自拔。这本父亲送给我的旧书,一直翻来覆去地读了多少遍,我毫无察觉, 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慈父慈母,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是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刚刚开始,因为家里有些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
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虽然文章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三十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一篇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时,
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八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三十六年的旧书,虽然定价只有三角八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选自《时代邮刊》,有删改)
.
.
.
.
.
.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4分)
标志性语句 父亲为我做的事情
五六岁的时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教“我”认识了两百多个汉字并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
父亲用一天饭钱给“我”换来《在人间》,并给“我”讲高尔基的故事。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4分)
标志性语句 父亲为我做的事情
在玉米拔节抽 穗的初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将课本与《在人间》都装进书包,并告诉“我”想家时就读书。
父亲将“我”当年学习的、精心保存三十六年的书还给“我”。
2.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第③段加点词语“它”具体指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我”“开心”不仅是因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
投稿屡次碰壁却没有放弃,努力付出直至作品一篇篇发表
坚持付出三十年最终实现作家梦,没有辜负父亲对“我”的期望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我”牢记父亲的话并用读书充实自己,表现出父亲对“我”的影响之深。
(2)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眶泪水、颤抖”两个词语细致地表现了父亲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了父亲深沉的爱。
.
.
.
.
.
.
4. 说说文章结尾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结尾强调书价格虽低,但对“我”来说却是最珍贵的这一中心主旨,突出父亲不遗余力地引导与精心培养“我”读书,表现出深沉的父爱,表达了“我”的感动和“我”对父亲的感激,深化了中心,同时照应了标题。
【写作提升】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方法指导】
1. 选取事例:选取生活化的事例。
2. 写作思路:运用以小见大和由此及彼的手法。
3. 说理的切入点:
(1)抓人物精神——对事例中的人物的精神内涵或品质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总结。
(2)悟生活体会——由笔下之事感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3)思社会文化——由个人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普遍的人生经验。
以读导写提升
【佳作展示】
发 现 爱
一直以为,爱像一根在空中飘浮不定的羽毛,想靠近,却又被风吹远。【为尾段“爱,一直都在,不曾离开”做铺垫】
“今年因为疫情,你妈不回来了。”奶奶语音刚落,我的心就碎了一地。可这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选择接受。
听着枯燥无味的网课,我打了一个哈欠。“孙女,你最爱吃的甜甜圈来啦!”我眼睛一亮,还没等奶奶上楼,就跑下楼去看。看到最爱的甜甜圈,我惊喜万分:“没想到您居然会做这么‘潮’的食物。”
我赶紧拿上一个,直接往嘴里塞。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我疑惑地看着奶奶:“您以前从来不做的,这到底从哪里来的?”奶奶挠挠头回答:“从超市买的。”听到这里,我便放下疑心,端着一碟甜甜圈继续去听网课。却不曾留意,奶奶背着我小声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又是重复上网课、做作业的一天。不同的是,今天收到了一个快递。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寄快递成了他们最常用的表达爱的方式。不出所料,寄件人依然是父亲。收起隐约的失落,【“我”对妈妈的失望】我恢复了满心欢喜,一边拆快递一边自言自语道:
“哟,还不错嘛!这件毛衣应该很保暖。”然而,心中那股失落却再也压抑不住:“这么久没见,妈妈连个电话也没打过。”【“我”对妈妈的误会】
下楼喝果汁时,我看到奶奶的房门半掩着,还有灯光照出来,这时爷爷开口说道:“你说阿燕怎么那么奇怪,教你做甜品给小程吃,可又不让你说是她教的;寄衣裳来,又不让小程知道是她寄的。”奶奶无奈道:“罢了,她呀,不图小程对她多好,只图小程幸福快乐,后天是她生日,那天让小程给她打个电话吧。”【以小见大,通过教奶奶做甜品和寄衣裳这两件小事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
常言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是,一切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样。我强忍着没有让泪水夺眶而出,回到房间。关上门,顺着门滑到地上,我捂着嘴,眼泪汹涌而下。
第三天,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从妈妈激动到语无伦次的语气里,我可以感受到她有多么兴奋。也许是长期不在一起,抑或是母女俩都太不擅长表达情感,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妈妈对我的爱太过淡薄。殊不知,母女之情本就是天性,无须压抑,只需把爱传递给对方即可。【“我”对妈妈的理解】我鼓起勇气,跟
妈妈道了声“生日快乐”,并在电话里唱起了生日歌。电话那端
的妈妈明显哽咽了,却始终不愿让我察觉到,只是不停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一直重复了很多遍,很多遍……【通过细腻的叙事打动读者,使得读者共情】
爱,其实并不缥缈,也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勇敢地去发现、去表达。爱,一直都在,不曾离开。【最后呼应首段“爱像一根在空中飘浮不定的羽毛”,通过议论点题,由事及理】
【写作点评】文章开篇以比喻句铺垫下文,中间完整叙述了“我”对妈妈“失望—误会—理解”的感情变化,结尾以议论点题,由事及理,升华中心,结构完整。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