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5.C 6.C 7.D 8.D 9.B 10.A
11.C 12.B 13.D 14.B 15.C
二、非选择题:16题13分,17题15分,18题14分,19题13分。
16.(13分)材料一中的文物是实物史料(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对于研究丝绸之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是现代学者对汉唐时期骆驼形象的描述,对研究丝绸之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需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4分)
(2)变化:由少到多;由单一、失真到生动细腻、富于变化;逐渐成为中外丝路贸易的象征。(3分)
变化的原因:制陶技术、中外交流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精神风貌等角度。(3分)
变化的认识:骆驼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反映了丝绸之路逐渐开拓与日益兴盛;反映了中外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加强;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人们观念认识的更新。(3分)
17.(15分)
图1: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内陆及东北地区。(2分)这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大量内迁、日本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并力图将我国东北地区打造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等状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1937-1945年。(3分)
图2: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沿线等沿海、沿江区域,并向内地扩展,总体发展迅速。(2分)这与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以及清末新政鼓励发展近代工业、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一战爆发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等因素影响下,近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状况相吻合。(以上因素至少答出其中两条)据此判定图4为1901—1914年。(3分)
图3:新建工业集中分布在华北、东南沿海和长江沿线区域,内陆各地散布,整体数量不多。(2分)这与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长江沿线一些城市被迫开埠,新式工业逐渐向这一区域扩散,民族工业在一些沿海通商口岸城市逐渐兴起,洋务运动期间各地陆续创办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等状况相吻合。(以上因素至少答出其中两条)据此判定图4为1860—1894年。(3分)
18.(14分)
(1)特点:理性或独立思考;现代性;政治和道德相结合。(3分)
(2)内涵: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2分)
原因:(6分,每个角度各2分)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但国民思想仍然封建愚昧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3)作用:(3分)
冲击了封建思想,推动思想解放;(2分)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发展。(1分)
19.(13分)
道 路
近代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种道路的选择注定失败。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效仿日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践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攻打中心城市,实践证明照搬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综上所述,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具体评分细则:
(一)史事:每条道路必须对应相应史实,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器物的道路2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各2分,共4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4分。
(二)表述: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0分)
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1——2分)
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3分)
答案第1页,共2页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
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
分封制首封传说时代及夏商
裔和
功臣,后又扩及秦、楚
慎、戎狄等许多臣服
异姓异族部落。分封地域除夏商周王族的活动
还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分封制
A.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
有因地制1
周王权力集
《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为:“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
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
以人为本
B.群体利益
C.家国情怀
D.礼乐秩序
者把
道精神分为三类
道以求学习、交友、有志之乐
命”“修身
知命”“事天”之乐;圣人之
以忘忧乐道。这种
A.体现出儒、道思想共通互融
是先秦时期思想家的共
C.重在强调个体人格的独
D.是
值
价值
以后,明堂一直是
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
曾下诏“起明堂
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这一举措旨在
A.吸收汉族先进文
B.规范国家礼仪
政权的正统性
扬先祖事迹
唐前期,政府规定每位纳税者可授田总额为
内税者实际拥有的
积往往比这要少很多,但每位纳税者的纳税数
定的,并不考虑个人
A.赋税制度崩溃亟待重大调
B.纳税者实际负担较为沉重
C.租庯调制缺乏稳固运行基础
均田制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代,官府强调
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
苏辙
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
农
生
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高三历史试题第
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
隆至道
区隶东
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
数集市数
64
陕
建(不含台湾)
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
匕方集市密度明显超过南方
C.政府抑商政策趋于杉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
8.据统计,1858年,浙江人
至1865年,浙江人口减
温饱之家,大半成为饿殍”,号称“天堂”的杭州,居民
万减至数万。出现这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统经济结构受到冲
B.洋务运动的失败
C.列强持续侵扰沿海地区
D.国内局势的动荡
9.康有为大
明确规定了社会财富归人民选举产
政府来管理和分酉
政府
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孙中山理想蓝图中给私有制经济留
定的活动余地,把
义
原则推向社会。这反映了两者
A.废除私有的共同追求
下为公的夙
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级立场的
顾兆熊在1919年
9
报》“评坛”栏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九
民之精神的潮流》评论。他认为“吾观此沙
威运动,似青年之精神的潮
种趋势
将来之社会
病弱
以社会的运动改
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
会改造的途
拉
想解放的帷幕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
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
迫,农民个个同仇。秋
愁,霹f
暴动。”这首
A.工农武装割据
开辟
反围剿
C.八七会议精神的实践探索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高三历史试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