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本章复习与测试
人教版新课标A高中数学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本概念 同步课件(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A高中数学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本概念 同步课件(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1 13:05:13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元素
一般地,把① 研究对象 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
一些元素组成的② 总体 叫做集合,简称为集,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1 | 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
关系 概念 记法 读法
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a⑥ A a属于集合A
不属于 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 a⑦ A a不属于集合A
2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集合相等
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③ 确定性 、④ 互异性 和⑤ 无序性 .
常用的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记法 N N*或N+ Z Q R
3 | 常用数集
4 |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⑧ 共同特征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2)写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⑨ 共同特征 .
根据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可将集合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有限集: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有限的.
无限集: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无限的.
5 | 集合的分类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我们班所有的“帅哥”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 )
2.元素1,2,3和元素3,2,1组成的集合是不相等的. ( )
3.由方程x2-4=0和x-2=0的根组成的集合中有3个元素. ( )
提示:由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故由两方程的根组成的集合中有2个元素.
4.0∈N,但0 N*. ( √ )
5.{(1,2)}={x=1,y=2}. ( )
提示:{(1,2)}中含有(1,2)这一个元素,{x=1,y=2}中含有x=1,y=2两个元素.
6.{x∈R|x>1}={y∈R|y>1}. ( √ )
提示:{x∈R|x>1}与{y∈R|y>1}均表示大于1的实数构成的集合,元素完全相同,是相
等的集合.
1 | 如何破解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问题
在解决集合中的求值问题时,忽视元素的互异性会导致所求的值不符合题意,
考虑到元素的互异性,就要根据集合中的元素彼此不同列出许多不等式.如含三个
元素的集合,利用元素的互异性就要列出三个不等式,给解题增加许多麻烦,破解集
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问题,往往采用先求值再检验的办法,即先根据条件列出关系式,
解出字母的所有可能值,再代入集合中的各元素,利用元素的互异性进行检验.
(★★☆)已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a+1,3a,a2+1,若1∈A,求实数a的值.
解析 当a+1=1时,a=0,则3a=0,a2+1=1,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当3a=1时,a= ,则a+1= ,a2+1= ,符合题意;
当a2+1=1时,a=0,则a+1=1,3a=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 .
易错警示
解题时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认为a=0也符合题意,导致解题错误.
跟踪训练1(★★☆)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3和2a-1,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3≠2a-1,解得a≠-2,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2.
思路点拨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列出关系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含有代表元素和公共属性两个部分,识别描述法表示的
集合时,不仅要看公共属性,即看元素满足什么条件(共同特征),还要看代表元素,代
表元素不同,表示的集合不同,例如{x|p(x)}表示数集,{(x,y)|y=p(x)}表示坐标平面内
的点集.
2 |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对代表元素的理解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y|y=-x2+6,x∈N,y∈N};
(2)B={(x,y)|y=-x2+6,x∈N,y∈N}.
解析 (1)因为y=-x2+6≤6,且x∈N,y∈N,所以x=0,1,2时,y=6,5,2,符合题意.
所以A={2,5,6}.
(2)(x,y)满足条件y=-x2+6,x∈N,y∈N,
则应有 所以B={(0,6),(1,5),(2,2)}.
思路点拨
确定代表元素 由代表元素确定集合的类型 判断集合的关系.
跟踪训练2(★★☆)已知集合A={x|y=x2+3},B={y|y=x2+3},C={(x,y)|y=x2+3},它们三个集合相等吗 试说明理由.
解析 它们表示互不相等的集合.理由如下:
集合A中的代表元素是自变量x,其取值范围是R,所以A=R;
集合B中的代表元素是函数值y,其取值范围是y≥3,所以B={y|y≥3};
集合C中的代表元素是坐标平面内的点(x,y),这些点在抛物线y=x2+3上,所以C={P|P
是抛物线y=x2+3上的点},这是个点集.
陷阱分析 理解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忽视代表元素会导致对集合理解错误,解题
时要关注代表元素.
求解集合中的参数问题,常先用条件列出等式,再解方程(组)求值,最后再用集
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检验参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解题时要注意:
1.列等式时要考虑到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主要体现在:①给
出元素属于某集合,则它可能等于集合中的任一元素;②给出两集合相同,则其中的
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
2.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主要体现在求出参数后要代入检验,同一集合中的元素要互
不相同.
3 集合中参数问题的解法
(★★★)已知集合M中含有三个元素:2,a,b,集合N中含有三个元素:2a,2,b2,且M与N
中包含的元素相同,求a,b的值.
解析 由M与N包含的元素相同,
得 或
解得 或 或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 不符合题意,故 或
易错警示
解本题时忽视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会导致只列出一个方程组,产生遗漏.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会导致不符合题意的解没有舍去.解题时要充分注意到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和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
跟踪训练3(★★★)已知集合A={x|ax2-3x+2=0}.
(1)若A是单元素集合,求集合A;
(2)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当a=0时,A= ,符合题意;
当a≠0时,由题意知方程ax2-3x+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Δ=9-8a=0,解得a= ,此时A=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当a=0时,A= ,当a= 时,A= .
(2)由(1)可知,当a=0时,A= ,符合题意;当a≠0时,要使方程ax2-3x+2=0有实数根,
思路点拨
当a=0时,方程有唯一解;当a≠0时,由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列出关系式求解.
则Δ=9-8a≥0,解得a≤ 且a≠0.综上所述,若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则a≤ .(共18张PPT)
1 | 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1.1 集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概念 图示 性质
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① 任意一个 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 ② 包含 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③ A B (或④ B A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
本身的子集,即A⑤
A;
(2)对于集合A,B,C,如果
A B,且B C,那么A⑥
C
相等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
⑦ 子集 (A B),且
集合B是集合A的⑧
子集 (B A),此时,集
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
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相等,记作⑨
A=B 如果A=B,且B=C,那么A
=C
真子集 如果集合A B,但⑩
存在 元素x∈B,且x
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
B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1)如果A B,且B C,
那么A C;(2)如果A
B,且A≠B,那么A B
概念 不含任何 元素 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性质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子集
2 | 空集
1.1 {1,2,3}. ( )
2.空集可以用{ }表示. ( )
3.{0,1}={1,0}={(0,1)}. ( )
4.任何集合都有子集和真子集. ( )
提示:空集只有子集,没有真子集.
5.若a∈A,则{a} A. ( )
提示:当A中仅含一个元素a时,A={a},此时{a}不是A的真子集.
6.如果集合B A,那么若元素a不属于A,则必不属于B. ( √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子集与真子集的判定与应用
判断集合关系的方法:
1.观察法:一一列举观察.
2.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
(★★☆)(1)设集合M={x|x是菱形},N={x|x是平行四边形},P={x|x是四边形},Q={x|x
是正方形},则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为 ( B )
A.P N M Q B.Q M N P
C.P M N Q D.Q N M P
(2)已知集合A={x|x是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C={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
{x|x是等边三角形},则 ( B )
A.A B B.C B C.D C D.A D
解析 (1)正方形都是菱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故选B.
(2)∵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腰直角三角形,∴C B.故选B.
答案 (1)B (2)B
跟踪训练1(★★☆)(1)集合M= x x= + ,k∈Z ,N= x x=k+ ,k∈Z ,则M、N的
关系为( C )
A.M=N B.M N
C.N M D.无法判断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 B )
①{0}∈{0,1,2};
②{0,1,2} {2,1,0};
③ {0,1,2};
④ ={0};
⑤{0,1}={(0,1)};
⑥ 0={0}.
A.1 B.2 C.3 D.4
思路点拨
(1)明确集合M、N中的元素 分析元素之间的关系得到集合M、N的关系.
(2)逐一判断各式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同一集合,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故②正确;对于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
的真子集,故③正确;对于④,{0}是含有元素0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并且空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 {0},故④错误;对于⑤,{0,1}是含有两个元素0
与1的集合,而{(0,1)}是以有序实数对(0,1)为元素的集合,所以{0,1}与{(0,1)}不相
等,故⑤错误;对于⑥,应是0∈{0},故⑥错误.故②③是正确的,应选B.
解析 (1)在集合M中,x= + =
在集合N中,x=k+ =n+ ,k=n(n∈Z),由此可得集合N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在集合M中,
又集合M中的元素n+ 不在集合N中,所以N M.
(2)对于①,表示的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应为{0} {0,1,2},故①错误;对于②,实际为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的注意点及常用方法:
1.注意点:
(1)不能忽视集合为 的情形;(2)当集合中含有字母参数时,一般需要分类讨论.
2.常用方法:
对于用不等式(组)给出的集合,已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求相关参数的范围(值)时,常采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数轴解答.
已知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
(★★☆)设A={x|x2-8x+15=0},B={x|ax-1=0}.
(1)若a= ,判断集合A与B的关系;
(2)若B A,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解析 (1)当a= 时,B={5}.A={x|x2-8x+15=0}={5,3}.元素5是集合A={5,3}中的元素,
集合A={5,3}中除元素5外,还有元素3,3不在集合B中,所以B A.
(2)当a=0时,B= .又因为A={3,5},所以B A.
当a≠0时,B= .又因为A={3,5},B A,所以 =3或 =5,解得a= 或a= .故实数a的
取值集合为 .
跟踪训练2(★★★)已知集合A={x|1
思路点拨
将a分成a=0,a>0,a<0三种情况 求出集合A 借助数轴由A B列出不等式组求解.
解析 ①当a=0时,A= ,满足A B;
②当a>0时,A= ,
又∵B={x|-1
∴ ∴a≥2;
③当a<0时,A= ,
又∵B={x|-1
∴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a=0或a≥2或a≤-2}.
易错警示 解题时注意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特殊情况,防止漏解(如本题中
a=0符合题意).
1.假设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
(1)A的子集的个数是2n;
(2)A的非空子集的个数是2n-1;
(3)A的真子集的个数是2n-1;
(4)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2.求给定集合的子集的两个注意点:
(1)按子集中元素个数的多少,以一定的顺序来写;
(2)不要忘记空集和集合本身.
子集、真子集的个数问题的探究
(★★☆)(1)适合条件{1} A {1,2,3,4,5}的集合A的个数是 ( A )
A.15 B.16 C.31 D.32
(2)已知集合A={2,4,6,8,9},B={1,2,3,5,8},存在非空集合C,使C中的每个元素都加上
2就变成了A的一个子集,且C中的每个元素都减去2就变成了B的一个子集,则集合
C的个数为 3 .
解析 (1)集合A中必有元素1,其余元素从{2,3,4,5}中取,但集合A≠{1,2,3,4,5},由
{2,3,4,5}的真子集有24-1=15个知,集合A也有15个,即{1},{1,2},{1,3},{1,4},{1,5},{1,
2,3},{1,2,4},{1,2,5},{1,3,4},{1,3,5},{1,4,5},{1,2,3,4},{1,2,3,5},{1,2,4,5},{1,3,4,5},故
选A.
(2)由题意知C≠ ,将A中元素都减2,B中元素都加2,于是C {0,2,4,6,7}且C {3,4,
5,7,10},注意到两个集合的共同元素构成的集合为{4,7},故非空集合C是{4,7}的子
集,即C={4,7}或C={4}或C={7},故满足条件的集合C有3个.
跟踪训练3(★★☆)若集合A={x|ax2+2x+1=0,x∈R}至多有一个真子集,求a的取值范
围.
思路点拨
分A= 和A≠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析 ①当A无真子集时,A= ,即方程ax2+2x+1=0无实数根,所以 所以
a>1.
②当A只有一个真子集时,A为单元素集,这时有两种情况:
当a=0时,方程化为2x+1=0,解得x=- ,符合题意;
当a≠0时,由Δ=4-4a=0,解得a=1.
综上,当集合A至多有一个真子集时,a的取值范围是a=0或a≥1.(共20张PPT)
1 | 并集与交集
1.1 集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运算性质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
于集合A① 或
属于集合B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
集合A与B的并集,
记作② A∪B
(读作“A并B”) A∪B=③ {x|x∈A,或x∈B} A∪B=B∪A,A∪A
=A,
A∪ = ∪A=A,
A (A∪B),B (A
∪B),
A B A∪B=B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
合A④ 且 属于
集合B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
A与B的交集,记作
⑤ A∩B (读作
“A交B”) A∩B=⑥ {x|x∈A,且x∈B} A∩B=B∩A,A∩A
=A,
A∩ = ∩A= ,
(A∩B) A,(A∩B)
B,
A B A∩B=A
1.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⑦ 所有元素 ,那么
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2 | 全集与补集
2.补集
文字语言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⑧ 不属于 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⑨ UA
符号语言 UA=⑩ {x|x∈U,且x A}
图形语言
运算性质 UA U, UU= , U =U, U( UA)=A,A∪
( UA)=U,A∩( UA)=
1.若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则A∩B不存在.( )
2.如果把A,B用Venn图表示为两个圆,那么两圆必须相交,交集才存在. ( )
3.在全集U中存在某个元素x0,既有x0 A,又有x0 UA. ( )
4.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可以指定不同的全集. ( √ )
5.若A,B中分别有2个元素,则A∪B中必有4个元素. ( )
6.若A∪B=A,B≠ ,则B中的每个元素都属于集合A.( √ )
提示:当A∪B=A时,B A,又B≠ ,所以B中的每个元素都属于集合A.
7.若A∩B=C∩B,则A=C. ( )
提示:当B= 时,A∩B=C∩B= ,但A、C可以是任意集合,故A=C不一定成立.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集合的运算方法及注意点:
1.集合的综合运算要按题中的顺序依次进行.
2.集合运算时要分析集合的特征,根据特征确定运算的手段:一般来讲,集合中的元
素若是离散的,则用列举法;集合中的元素若是连续的实数,则用数轴表示,此时要
注意端点的取舍情况;与概念有关的集合采用分类法;抽象集合则选用Venn图法.
3.涉及含字母的集合时,要注意该集合是不是空集.
集合的运算方法
(★★☆)(1)如图所示的Venn图中,若A={x|0≤x≤2},B={x|x>1},则阴影部分表示的
集合为 ( D )
A.{x|0
B.{x|1
C.{x|0≤x≤1,或x≥2}
D.{x|0≤x≤1,或x>2}
(2)设全集U={1,3,5,7},集合M={1,|a-5|}, UM={5,7},则a的值为 2或8 .
解析 (1)由题易得,A∩B={x|1
∪B中除去A∩B的部分,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x|0≤x≤1,或x>2},故选D.
(2)由U={1,3,5,7},M={1,|a-5|}, UM={5,7},知M={1,3},∴|a-5|=3,解得a=8或2.
跟踪训练1(★★☆)(1)若集合A={x|-5
A.{x|-3
C.{x|-3
(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则 U(A
∪B)= {x|x是直角三角形} .
思路点拨
(1)画数轴求出A∩B.
(2)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求出 U(A∪B).
解析 (1)在数轴上将集合A,B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交集的定义可得A∩B为图中阴影部分,即A∩B={x|-3
(2)三角形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则A∩B= ,A∪B={x|x是
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所以 U(A∪B)={x|x是直角三角形}.
易错警示 对集合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空集的特殊性;②求集合的补集
时要关注全集的范围;③利用数轴对集合进行运算时,要对端点单独进行思考,防止
端点判断错误.
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
1.紧扣新定义
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
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
2.用好集合的运算与性质
解题时要善于从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
运算与性质.
集合中创新问题的解法
(★★★)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n,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n都为正偶数
或正奇数时,m※n=m+n;当m、n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m※n=mn.则在
此定义下,集合M={(a,b)|a※b=16}中的元素个数是( B )
A.18 B.17 C.16 D.15
解析 因为1+15=16,2+14=16,3+13=16,4+12=16,5+11=16,6+10=16,7+9=16,8+8=16,
1×16=16,集合M中的元素是有序数对(a,b),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有(1,15),(15,1),(2,
14),(14,2),(3,13),(13,3),(4,12),(12,4),(5,11),(11,5),(6,10),(10,6),(7,9),(9,7),(8,8),(1,16),
(16,1),共8×2+1=17个,故选B.
跟踪训练2(★★☆)设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x|x∈A∪B且x A∩B},已知A={x|
0≤x≤3},B={x|x≥1},则A*B等于 ( C )
A.{x|1≤x<3}
B.{x|1≤x≤3}
C.{x|0≤x<1或x>3}
D.{x|0≤x≤1或x≥3}
思路点拨
思路1:理解A*B的含义 利用(A∪B)∩ R(A∩B)求出A*B.
思路2:理解A*B的含义 利用 (A∪B)(A∩B)求出A*B.
思路3:理解A*B的含义 利用数轴求出A*B.
解法一:由题意知,A∪B={x|x≥0},A∩B={x|1≤x≤3},
则A*B={x|x∈A∪B且x A∩B}=(A∪B)∩ R(A∩B)={x|0≤x<1或x>3}.
解法二:由题意知,A∪B={x|x≥0},A∩B={x|1≤x≤3},则A*B={x|x∈A∪B且x A
∩B}= (A∪B)(A∩B)={x|0≤x<1或x>3}.
解法三:由题意画数轴如图所示,
由图知A*B={x|x∈A∪B且x A∩B}={x|0≤x<1或x>3}.
由集合的运算性质求解参数问题的方法:
1.当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时,可结合定义与集合知识求解;
2.当集合中元素是连续实数时,一般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
利用集合的运算性质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已知A={x|-1
(1)当m=1时,求A∪B;
(2)若B R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当m=1时,B={x|1≤x<4},
∴A∪B={x|-1
(2)由题得 RA={x|x≤-1或x>3}.
当B= 时,即m≥1+3m,
解得m≤- ,满足B RA;
当B≠ 时,使B RA成立,
则 或 解得m>3.
综上可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m m>3或m≤- .
易错警示
解决含参数的集合运算问题时,一要注意忽视空集导致解题错误;二要注意列不
等式(组)时,忽视不等式是否带等号导致解题错误.
跟踪训练3(★★☆)集合A={x|-1
(1)若A∩B= ,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x|x<1},求a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集合A,B,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如图所示,A={x|-1
(含-1).
∴a的取值范围为{a|a≤-1}.
(2)如图所示,A={x|-1
1,不含1).
∴a的取值范围为{a|-1≤a<1}.
(共21张PPT)
1 |函数的有关概念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设A,B是① 非空的数集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
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② 任意 一个
数x,在集合B中都有③ 唯一确定 的数f(x)和它
对应,那么就称④ 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
函数的记法 ⑤ y=f(x) ,x∈A
定义域 x叫做自变量,x的⑥ 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
定义域
值域* 函数值的集合⑦ {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相等
如果两个函数的⑧ 定义域 相同,并且⑨ 对应关系 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
个函数相等.
1.一般区间的表示
设a,b是两个实数,而且a
2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a≤x≤b} 闭区间 ⑩ [a,b]
{x|a≤x
{x|a
{x|a
2.特殊区间的表示
定义 R {x|x≥a} {x|x>a} {x|x≤a} {x|x
符号 (-∞,+∞) [a,+∞) (a,+∞) (-∞,a] (-∞,a)
1.已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一个函数. ( √ )
2.区间不可能是空集. ( √ )
3.任何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 ( )
4.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 )
提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也可能是有限集合,如f(x)=1(x∈{1,2}).
5.根据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中的任何一个x可以对应值域中不同的y. ( )
提示:根据函数的定义,对于定义域中的任何一个x,在值域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与之
对应.
6.在函数的定义中,集合B是函数的值域. ( )
提示:在函数的定义中,函数的值域是{f(x)|x∈A},它是集合B的子集.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利用函数的定义,在两个函数中,只有当定义域、对应关系都相同时,两个函数
才相等.函数的值域可以利用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求出.从确定函数的角度来说,定义
域和对应法则是确定函数的两个基本要素.
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
(★★☆)下列各组函数:
①f(x)= ,g(x)=x-1;
②f(x)= ,g(x)= ;
③f(x)= ,g(x)=x+3;
④f(x)=x+1,g(x)=x+x0;
⑤汽车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f(t)=80t(0≤t≤5)与一次函数g(x)=80x(0
≤x≤5).
其中表示相等函数的是 ⑤ (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
解析 ①f(x)的定义域为{x|x∈R,且x≠0},g(x)的定义域为R, f(x)与g(x)的定义域不
同,不是相等函数;②f(x)与g(x)的定义域都是{x|x>0}, f(x)= 与g(x)= 的解析式不
同,不是相等函数;③f(x)与g(x)的定义域都是R, f(x)=|x+3|与g(x)=x+3的解析式不同,
不是相等函数;④f(x)的定义域为R,g(x)的定义域为{x|x∈R,且x≠0}, f(x)与g(x)的定
义域不同,不是相等函数;⑤f(t)与g(x)的定义域、对应关系皆相同,故是相等函数.
特别提醒
判定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应注意三点:
(1)定义域、对应关系两者中只要有一个不相同就不是相等函数,即使定义域与值
域都相同,也不一定是相等函数.
(2)函数是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用什么字母表示自变量、因变量是没有
限制的.
(3)化简解析式时,必须先求定义域再化简,否则会导致定义域的变化.
跟踪训练1(★★☆)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相等函数:
(1)f(x)=( )2,g(x)= ;
(2)f(x)=x2-2x-1,g(t)=t2-2t-1.
思路点拨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定义域相同再化简解析式 最后判断函数是否相等.
解析 (1)由于函数f(x)=( )2的定义域为{x|x≥0},而g(x)= 的定义域为{x|x∈R},
它们的定义域不同,所以它们不表示相等函数.
(2)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都相同,所以它们表示相等函数.
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依据:
1.若f(x)是分式,则应考虑使分母不为零;
2.若f(x)是偶次根式,则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3.若f(x)是由几个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要使各个式子都有意义;
4.若f(x)是实际问题的解析式,则应符合实际问题,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1)求函数y=2 - 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2,3],求函数y=f(2x-3)的定义域.
解析 (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 解得0≤x≤ ,
所以函数y=2 - 的定义域为 .
(2)在函数y=f(2x-3)中,令t=2x-3,则y=f(t),由y=f(x)与y=f(t)是同一函数,且y=f(x)的定义
域为[-2,3]得,y=f(t)的定义域为[-2,3],即t∈[-2,3],所以-2≤2x-3≤3,解得 ≤x≤3,
所以函数y=f(2x-3)的定义域为 .
.
跟踪训练2(★★☆)(1)求函数y= - 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y=f(2x-3)的定义域是[-2,3],求函数y=f(x+2)的定义域.
思路点拨
(1)根据解析式的特点列关系式 解关系式 得出函数定义域.
(2)由-2≤x≤3,得-7≤2x-3≤3 令x+2=t,则-7≤t≤3 解不等式-7≤x+2≤3,求
出x的取值范围.
解析 (1)由 得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1}.
(2)由y=f(2x-3)的定义域是[-2,3]得,-2≤x≤3,从而-7≤2x-3≤3.
设t=x+2,则函数y=f(t)的定义域为[-7,3],
即-7≤t≤3,所以-7≤x+2≤3,
解得-9≤x≤1,所以函数y=f(x+2)的定义域为[-9,1].
解题模板 两类抽象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1)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f(g(x))中a≤g(x)≤
b,从中解得x的取值集合即为f(g(x))的定义域.
(2)已知f(g(x))的定义域,求f(x)的定义域:若f(g(x))的定义域为[a,b],即a≤x≤b,求得g
(x)的取值范围,g(x)的值域即为f(x)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值域,应根据各个式子的不同结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解析式的简单变形和观察,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的值域,求出函数
的值域.
(2)配方法:若函数是二次函数,即可化为y=ax2+bx+c(a≠0)型的函数,则可通过配方
并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值域,但要注意给定区间的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求法.
(3)换元法:通过对函数的解析式进行适当换元,可将复杂的函数化为几个简单的函
数,从而利用基本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值域.
(4)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有理分式,即将有理分式转化为“反比例函数”
的形式,便于求值域.
函数值域的求法*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x+1,x∈{1,2,3,4,5};
(2)y=x2-2x+3,x∈[0,3);
(3)y= ;
(4)y=2x- .
解析 (1)(观察法)由x∈{1,2,3,4,5},y=x+1,可得函数的值域为{2,3,4,5,6}.
(2)(配方法)由y=x2-2x+3=(x-1)2+2,x∈[0,3),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
域为[2,6).
(3)(分离常数法)y= = =2+ ,显然 ≠0,所以y≠2,故函数的值域为
(-∞,2)∪(2,+∞).
(4)(换元法)设t= ,则t≥0且x=t2+1,所以y=2(t2+1)-t=2 + ,由t≥0,再结合函
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 .
易错警示
利用二次函数求值域时,要注意定义域的影响,当定义域不是R时,要画出图象,利用定义域截取相应的部分,再根据图象得出值域.
跟踪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1;(2)y= ;
(3)y= (1≤x≤2).
思路点拨
(1)观察法;(2)分离常数法;(3)结合二次函数和分式分析求解.
解析 (1)因为 ≥0,所以 +1≥1,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
(2)y= = =3+ ≠3,所以函数的值域为{y|y≠3}.
(3)因为1≤x≤2,所以1≤x2≤4, ≤ ≤1,故2≤ ≤8,所以函数的值域为[2,8].(共18张PPT)
1 |函数的表示法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表示法
表示法 定义
解析法 用① 数学表达式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
关系
图象法 用② 图象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列表法 列出③ 表格 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
系
2 | 分段函数
如果函数y=f(x),x∈A,根据自变量x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函数有着不同的④对应关系 ,那么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
3 | 映射*
设A,B是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1.解析法可以表示任意的函数. ( )
2.列表法表示y=f(x),y对应的那一行数字可能出现相同的情况. ( √ )
3.分段函数各段上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并集为R.( )
4.分段函数尽管在定义域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但它们是一个函数. ( √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5.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列表法表示. ( )
提示:如果函数的定义域是连续的数集,则该函数就不能用列表法表示.
6.函数的图象一定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 ( )
提示:f(x)= 的图象就不是连续不断的曲线.
1.已知函数f(x)的类型,求f(x)的解析式时,可用待定系数法:根据函数类型先设
出函数解析式,再利用条件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最后代入函数
解析式即可.
2.未知函数f(x)的类型,求f(x)的解析式时,要根据条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
求解,常见的方法有:换元法、配凑法、方程组法等.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1)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16x-25,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已知f = + ,求f(x);
(3)已知f(x)+2f(-x)=x2+2x,求f(x).
解析 (1)设f(x)=kx+b(k≠0),则f(f(x))=k(kx+b)+b=k2x+kb+b=16x-25,所以
解得 或 所以f(x)=4x-5或f(x)=-4x+ .
(2)解法一:(换元法)令t= = +1,则x= (t≠1),
把x= 代入f = + ,得
f(t)= + =(t-1)2+1+(t-1)=t2-t+1,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x)=x2-x+1,x∈(-∞,1)∪(1,+∞).
解法二:(配凑法)∵f = + = - = - +1,
∴f(x)=x2-x+1.又∵ = +1≠1,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x)=x2-x+1(x∈R,且x≠1).
(3)(方程组法)∵f(x)+2f(-x)=x2+2x,①
∴将x换成-x,得f(-x)+2f(x)=x2-2x,②
∴①-2×②得3f(x)=x2-6x,
∴f(x)= x2-2x.
跟踪训练1(★★☆)已知f( +1)=x+2 ,求f(x).
思路点拨
思路1:利用换元法.思路2:利用配凑法.
解析 解法一:(换元法)令 +1=t(t≥1),则x=(t-1)2,
∴f(t)=(t-1)2+2 =t2-1,
∴f(x)=x2-1(x≥1).
解法二:(配凑法)∵x+2 =( +1)2-1,
∴f( +1)=( +1)2-1.
又∵ +1≥1,∴f(x)=x2-1(x≥1).
分段函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分段思考,即根据自变量所在定义域内的不同范
围,选择不同的解析式,利用此解析式解决问题,最后还要由自变量所在范围检验.
如何解决分段函数问题
(★★☆)已知实数a≠0,函数f(x)= 若f(1-a)=f(1+a),则a的值为 - .
解析 当a>0时,1-a<1,1+a>1,∴2·(1-a)+a=-1-a-2a,解得a=- (舍去);当a<0时,1-a>1,1
+a<1,
∴-1+a-2a=2+2a+a,解得a=- .
解析 当-1≤x≤1时, f(x)=x≥ ,得 ≤x≤1;当x>1或x<-1时, f(x)=1-x≥ ,
得x<-1.
故x的取值范围是(-∞,-1)∪ .
跟踪训练2(★★☆)已知f(x)= 若f(x)≥ ,求x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由x的范围选解析式 利用解析式即可得到x的取值范围.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
当函数解析式(或变形后的解析式)是熟悉的基本函数时,就可根据这些函数的特征
描出图象的关键点,直接作出图象.
2.图象变换法
若函数图象可由某个基本函数的图象经过平移、翻折、对称得到,则可利用图象
变换作出,并应注意平移变换与伸缩变换的顺序对变换单位及解析式的影响.
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
(2)y=x2-2|x|-1.
解析 (1)∵y= =2+ ,∴函数图象可由y= 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
移2个单位得到,如图①.
①
(2)解法一:由题得y= 先用描点法作出y=x2-2x-1的图象,再截取图象在
[0,+∞)上的部分;同理,用描点法作出y=x2+2x-1的图象,再截取图象在(-∞,0)上的部
分.将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得到y=x2-2|x|-1的图象,如图②.
②
解法二:先作出y=x2-2x-1的图象,保持其图象在y轴右侧的部分不变,并将y轴右侧的
图象沿y轴翻折,替代原y轴左侧的图象,即可得到y=x2-2|x|-1的图象,如图③中实线部
分所示.
③
解题模板
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特点,选择已知图象的基本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进而确定由已知函数得到未知函数的图象经过的变换,由变换得到要作的图象.
跟踪训练3(★★☆)函数f(x)=x2-4x+3(x≥0)的图象与直线y=m有两个交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作出函数f(x)=x2-4x+3(x≥0)的图象 由图象确定m的取值范围.
因为f(x)的图象与直线y=m有两个交点,所以由图象易知-1
易错警示 在解决有关动直线的问题时,要对符合题意与不符合题意的分界点单
独思考,防止分界点处理不当导致错误,如本题中m=-1不符合题意,而m=3符合题意.
解析 f(x)=x2-4x+3(x≥0)的图象与直线y=m,如图所示,(共22张PPT)
1 |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定义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增函数 减函数
条件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
的① 任意 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结论 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
③ f(x1)>f(x2) 函数 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
⑤ 减 函数
图示
图象 特征 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图象是上
升的 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图象是下
降的
2 | 单调区间
如果函数y=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x)在这一区
间上具有(严格的)⑥ 单调性 ,区间D叫做函数y= f(x)的⑦ 单调区间 .
最大值 最小值
条件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对于任意
的x∈I,都有 ⑧ f(x)≤M ⑨ f(x)≥M
存在x0∈I,使得⑩ (x0)=M 3 |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结论 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称M是函数y=
f(x)的最小值
几何意义 f(x)图象上最高 点的 纵坐标 f(x)图象上最低
点的 纵坐标
(续表)
1.已知f(x)= ,因为f(-1)
2.函数f(x)为R上的减函数,则f(-3)>f(3). ( √ )
3.若函数y=f(x)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则函数y=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3].
( )
提示:函数在某区间上单调与函数的单调区间,不是同一个概念,函数在某区间上单
调是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单调性,而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如设函数f(x)=-x,则函数f(x)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但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R.
4.若函数f(x)在区间(1,2]和(2,3)上均为增函数,则函数f(x)在区间(1,3)上为增函数.
( )
提示:题中函数f(x)在区间(1,3)上不一定是增函数.例如,函数f(x)= 在区
间(1,2]和(2,3)上均为增函数,但由图象(图略)知函数f(x)在区间(1,3)上不是增函数.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5.如果f(x)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M、m,则f(x)的值域为[m,M]. ( )
提示:例如:f(x)=x(x∈{1,2,3,4,5}), f(x)的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但值域不是[1,5].
6.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则f(x)在区间[a,b]上的最小值是f(a),最大值是
f(b).( √ )
提示:由于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所以f(a)≤f(x)≤f(b).故f(x)在区间[a,b]上的最
小值是f(a),最大值是f(b).
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法
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问题常见的解法:
1.常见函数的单调性:
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一次项系数,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二次项系数与其
图象的对称轴,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定义域与分子.解题时可结合图象解决
问题.
2.分段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除了要保证在各段上单调外,还要考虑分段点处的单
调问题.另外,函数在单调区间上的图象不一定是连续不断的.
(★★★)已知函数f(x)= 是R上的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C )
A.-3≤a<0 B.a≤-2
C.-3≤a≤-2 D.a<0
解析 当x≤1时, f(x)=-x2-ax-5,依题意知f(x)=-x2-ax-5在(-∞,1]上是增函数,由二次函
数在(-∞,1]上单调递增可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x=- 在x=1右侧或与x=1重合,于是
有- ≥1,即a≤-2;当x>1时,f(x)= ,依题意知f(x)= 在(1,+∞)上是增函数,由反比例
函数的单调性知a<0;当x=1时,由函数单调递增可知,-12-a-5≤a,解得a≥-3.综上所
述,a的取值范围是-3≤a≤-2.故选C.
跟踪训练1(★★☆)已知函数f(x)=x2-2ax-3在区间[1,2]上单调,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 结合函数图象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将所求出的单调区间与已知的单调区间进行比较求得参数范围.
解析 由题易得,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x=a.由于二次函数图象(图略)开口向上,故其
增区间为[a,+∞),减区间为(-∞,a],而f(x)在区间[1,2]上单调,所以[1,2] [a,+∞)或[1,
2] (-∞,a],即a≤1或a≥2.
解题模板 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关注点:
1.视参数为已知数,依据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图象或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
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已知的单调区间进行比较,求得参数的范围;
2.分段函数的单调性,除注意各段的单调性外,还要注意分段点处函数值的大小关系.
已知函数f(x)的单调性,则由x1,x2的大小,可得f(x1), f(x2)的大小,由此解决比较大
小的问题;反过来,由f(x1), f(x2)的大小,可得x1,x2的大小,由此解决含抽象函数的不等
式问题.
(★★☆)已知函数f(x)为定义在区间[-1,1]上的增函数,则满足f(x)
函数单调性的综合运用
取值范围是 -1, .
解析 由题意得 解得-1≤x< .所以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1, .
答案 -1,
跟踪训练2(★★☆)已知函数y=f(x)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且f(2a-1)
数a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由单调性与定义域列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组得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函数y=f(x)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
得 解得
易错警示 解含抽象函数的不等式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函数的单调性,还要考虑函
数的定义域,防止忽视定义域而导致解题错误.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问题有两种题型
1.二次函数在R上的最大(小)值问题,解题时只需确定图象的开口方向与顶点坐标,
直接回答问题即可;
2.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大(小)值问题,解题时不仅要确定图象的开口方向与
顶点坐标,而且要借助函数图象,分析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单调性,从而找出最大
(小)值.
含参数的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大(小)值问题,利用图象的开口方向、对
称轴与指定区间的关系,作出图象,借助图象的直观性,分析解决问题,解题时通常根
据区间端点和图象的对称轴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此类问题,一般有如下几种
类型:
含参数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问题的解法
1.区间固定,图象的对称轴变动(含参数),求最大(小)值;
2.图象的对称轴固定,区间变动(含参数),求最大(小)值;
3.区间固定,最大(小)值也固定,图象的对称轴变动,求参数.
(★★☆)已知函数f(x)=2x2-4ax-6,若x∈[0,2],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析 f(x)=2x2-4ax-6的图象的对称轴为x=a.
(1)当a≤0时,f(x)在[0,2]上为增函数,
∴f(x)min=f(0)=-6;
(2)当0
(3)当a>2时,f(x)在[0,2]上为减函数,
∴f(x)min=f(2)=2-8a.
综上所述,当a≤0时,最小值为-6;当0
2时,最小值为
2-8a.
跟踪训练3(★★★)(1)求函数y=2x+ 的最小值;
(2)已知函数f(x)=x2-2x-3,若x∈[t,t+2],求函数f(x)的最大(小)值.
思路点拨
(1)换元得y=2t2+t+2 确定y=2t2+t+2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求出函数的最小值.
(2)确定f(x)图象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 分类讨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x=1与区间[t,t+2]的关系 求出函数的最大(小)值.
解析 (1)令 =t,则t≥0,x=t2+1,
∴y=2t2+t+2=2 + ,在t≥0时是增函数,∴当t=0,即x=1时,ymin=2,故函数的最小
值为2.
(2)由题易知,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图象的对称轴为x=1,
①当1≥t+2,即t≤-1时, f(x)在[t,t+2]上是减函数,
则f(x)max=f(t)=t2-2t-3,f(x)min=f(t+2)=(t+2)2-2(t+2)-3=t2+2t-3;
②当t<1
若 ≤1
若t<1< ,即0
③当t≥1时, f(x)在[t,t+2]上是增函数,则f(x)max=f(t+2)=t2+2t-3, f(x)min=f(t)=t2-2t-3.
综上所述,当t≤-1时, f(x)的最大值是t2-2t-3,最小值是t2+2t-3;当-1
值是t2-2t-3,最小值是-4;当0
的最大值是t2+2t-3,最小值是t2-2t-3.
解题模板 含参数的二次函数最大(小)值问题的解法:解决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
大(小)值问题,首先将二次函数化为y=a(x+h)2+k的形式,再依a的符号确定抛物线的
开口方向,依图象的对称轴x=-h得出顶点的位置,再根据x的定义区间,结合大致图
象确定最大或最小值.
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通常转化为函数的最大(小)值问题,记住以下结论:
1.任意x∈D, f(x)>a恒成立,一般转化为最小值问题,即f(x)min>a来解决;
2.任意x∈D, f(x)
利用函数最大(小)值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已知ax2+x≤1对任意x∈(0,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x>0,∴ax2+x≤1可化为a≤ - .
要使a≤ - 对任意x∈(0,1]恒成立,只需a≤ .
设t= ,∵x∈(0,1],∴t≥1,
∴ - =t2-t.
令f(t)=t2-t(t≥1),
∵f(t)= - 在[1,+∞)上是增函数,
∴f(t)min=f(1)=0,即当x=1时, - 的最小值为0,
∴a≤0,∴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
解题模板
解决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常转化为含参数的函数最大(小)值问题,解题时常要分类讨论,此时要根据不等式的特点,进行变量分离,可避免分类讨论.
跟踪训练4(★★★)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区间[-1,1]上的增函数,且f(1)=1,若f(x)≤-
2at+2对于任意的x∈[-1,1],a∈[-1,1]恒成立,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将已知条件中的恒成立问题转化成f(x)max≤-2at+2恒成立,再构造新的函数y=-2at+1,利用新函数的最值,求得实数t的取值范围.
解析 因为函数f(x)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且f(1)=1,所以f(x)max=1.要使得对于任
意的x∈[-1,1],a∈[-1,1]都有f(x)≤-2at+2恒成立,只需对任意的a∈[-1,1],f(x)max≤-2at
+2恒成立,即-2at+2≥1恒成立即可.
令y=-2at+1,此时y可以看作a的一次函数,且在a∈[-1,1]时,y≥0恒成立,
因此只需 解得- ≤t≤ ,所以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 - , .(共21张PPT)
1 |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奇偶性
偶函数 奇函数
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
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① f(-x)=f(x) ,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
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②
f(-x)=-f(x) ,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定义域 特征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域都关于③ 原点 对称 2 |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特征
1.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它的图象是以④ y轴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反之,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⑤ y轴 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2.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⑥ 原点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
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⑦ 原点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1.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若f(-1)=f(1),则f(x)一定是偶函数. ( )
2.奇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 )
3.对于偶函数f(x),恒有f(x)=f(|x|). ( √ )
提示:因为f(x)为偶函数,所以f(x)=f(-x)=f(|x|),故结论成立.
4.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f(0)=0. ( √ )
提示:因为函数f(x)是奇函数,且f(0)有意义,所以f(-0)=-f(0),即2f(0)=0,所以f(0)=0.
5.存在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且不止一个.( √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提示:存在f(x)=0,x∈D(定义域D关于原点对称), 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因为D
有无数个,所以这样的函数也有无数个.
6.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
的单调性相反. ( √ )
定义法
图象法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常见方法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2|+|x+2|;
(2)f(x)=
解析 (1)函数f(x)=|x-2|+|x+2|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关于原点对称.
因为f(-x)=|-x-2|+|-x+2|=|x+2|+|x-2|=f(x),
所以函数f(x)=|x-2|+|x+2|是偶函数.
(2)函数的定义域为D=(-∞,0)∪(0,+∞),关于原点对称.
任取x∈D,
当x>0时,-x<0,则f(-x)=- = =f(x);
当x<0时,-x>0,则f(-x)= =- =f(x).
综上可知,函数f(x)= 是偶函数.
易错警示
1.判断奇偶性应先求定义域,必要时在定义域内化简解析式.解题时既要防止不化简解析式,找不到f(-x)与f(x)的关系,无法判断奇偶性,又要防止不求定义域就化简解析式,导致不恒等变形得到错误结论.
2.判断分段函数f(x)奇偶性的一般方法是在一个区间上设自变量,再向对称区间转化,并且进行双向验证.解题时一要防止不验证f(0)导致错误,二要防止只判断部分区间上函数具有f(-x)=-f(x)或f(-x)=f(x)的特征就下结论,导致证明不全面.
跟踪训练1(★★☆)(1)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f(a+b)=f(a)+
f(b).求证:f(x)为奇函数;
(2)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于任意实数x1、x2,都有f(x1+x2)+f(x1-x2)=2f(x1)·f(x2).求证:
f(x)为偶函数.
思路点拨
对函数方程中的变量赋值 证明f(-x)±f(x)=0 判断并得出结论.
证明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
令a=0,则f(b)=f(0)+f(b),
∴f(0)=0.
又令a=-x,b=x,则f(0)=f(-x)+f(x)=0,∴f(-x)=-f(x),
∴f(x)是奇函数.
(2)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
令x1=0,x2=x,得f(x)+f(-x)=2f(0)·f(x);①
令x2=0,x1=x,得f(x)+f(x)=2f(0)·f(x).②
由①②得f(x)-f(-x)=0,即f(-x)=f(x),∴f(x)是偶函数.
解题模板 判断抽象函数f(x)的奇偶性,一要运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的定义域关
于原点对称, f(x)为奇函数等价于f(-x)+f(x)=0,f(x)为偶函数等价于f(-x)-f(x)=0;二要
合理赋值找到常数t0,使f(t0)=0,将证明f(x)为奇函数转化为证明f(-x)+f(x)=f(t0),证明
f(x)为偶函数转化为证明f(-x)-f(x)=f(t0).
利用函数奇偶性求函数值或参数值的方法
利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f(-x)=f(x)或f(-x)=-f(x)可求函数值;比较f(-x)=f(x)或f(-x)=-f(x)
的系数可求参数值.
利用函数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1)“求谁设谁”,即在哪个区间上求解析式,x就应在哪个区间上设;
(2)转化到已知区间上,代入已知的解析式;
(3)利用f(x)的奇偶性写出-f(x)或f(-x),从而求出f(x).
利用函数奇偶性解决相关问题
(★★☆)已知函数f(x)= 是奇函数,则a= 1 .
解析 解法一:当x<0时,-x>0,f(-x)=-(-x)2+(-x)=-x2-x.
又∵f(x)为奇函数,∴f(x)=-f(-x)=x2+x,即ax2+x=x2+x,∴a=1.
解法二:由题知f(x)是奇函数,所以f(1)=-f(-1).又f(1)=-1+1=0,f(-1)=a+(-1)=a-1,所以a-1
=0,所以a=1.
跟踪训练2(★★☆)(1)已知f(x)=x5+ax3+bx-8,若f(-3)=10,则f(3)= ( D )
A.26 B.18 C.10 D.-26
(2)若函数f(x)= 为奇函数,则a= -1 .
(3)已知函数f(x)(x∈R)是奇函数,且当x>0时, f(x)=2x-1,则函数f(x)的解析式为
f(x)=
解析 (1)由f(x)=x5+ax3+bx-8,得f(x)+8=x5+ax3+bx.
令G(x)=x5+ax3+bx=f(x)+8,
∵G(-x)=(-x)5+a(-x)3+b(-x)=-(x5+ax3+bx)=-G(x),
∴G(x)是奇函数,
∴G(-3)=-G(3),
思路点拨
(1)令G(x)=x5+ax3+bx 根据G(x)为奇函数,求得G(3)的值 求出f(3)的值.
(2)根据f(x)为奇函数列出等式f(-x)=-f(x) 利用等式恒成立得出a+1=0 计算求出a的值.
(3)由已知写出f(-x) 根据f(x)为奇函数求出x<0时的解析式 求出f(0) 写出f(x)的解析式.
∵G(-3)=f(-3)+8=10+8=18,
∴G(3)=-18,即G(3)=f(3)+8=-18,
∴f(3)=G(3)-8=-26.
(2)∵f(x)是奇函数,∴f(-x)=-f(x),
即 =- ,
显然x≠0,整理得x2-(a+1)x+a=x2+(a+1)x+a,
故a+1=0,解得a=-1.
(3)设x<0,则-x>0,
∴f(-x)=2(-x)-1=-2x-1.
又∵f(x)是奇函数,
∴f(-x)=-f(x),
∴f(x)=2x+1.
又f(x)(x∈R)是奇函数,
∴f(-0)=-f(0),
即f(0)=0.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x)=
易错警示 利用奇偶性解题,首先要明确奇偶性,防止奇偶性判断错误导致解题错
误;另外在解决奇函数问题时,要注意f(0)是否有意义,防止漏掉x=0的情况导致解题
错误.
1.若函数f(x)为奇函数,则f(x)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a,b]和[-b,-a]上具有
相同的单调性;若函数f(x)为偶函数,则f(x)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a,b]和[-b,-a]
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2.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结合可以解决含抽象函数的不等式问题,先用奇偶性将不等式化为f(x1)>f(x2)的形式,再用单调性得到x1>x2(或x1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运用
(★★☆)设f(x)是偶函数,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试证明f(x)在区间[-b,-a]上是增函
数.
证明 设x1,x2是区间[-b,-a]上的任意两个值,且有x1
∵-b≤x1
∵f(x)在[a,b]上是减函数,
∴f(-x2)>f(-x1).
∵f(x)为偶函数,
即f(-x)=f(x),
∴f(-x2)=f(x2), f(-x1)=f(x1),
∴f(x2)>f(x1),
∴函数f(x)在区间[-b,-a]上是增函数.
解题模板
区间[a,b]和[-b,-a]关于原点对称.
1.若f(x)为奇函数,且在[a,b]上有最大值M,则f(x)在[-b,-a]上有最小值-M.
2.若f(x)为偶函数,且在[a,b]上有最大值M,则f(x)在[-b,-a]上有最大值M.
跟踪训练3(★★★)已知偶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 f(2)=0.若f(x-1)>0,求x的取
值范围.
思路点拨
思路1:将不等式化为f(|x-1|)>f(2) 由f(x)在[0,+∞)上单调递减得|x-1|<2 解不等式得-1
思路2:由已知画出f(x)的草图 由图象得-2
解析 解法一:∵f(x)为偶函数,
∴f(x-1)=f(|x-1|),
又f(2)=0,
∴f(x-1)>0等价于f(|x-1|)>f(2),
∵|x-1|∈[0,+∞),
且f(x)在[0,+∞)上单调递减,
∴|x-1|<2,即-2
解得-1
∴x的取值范围是(-1,3).
解法二:∵f(x)为偶函数, f(2)=0,f(x)在[0,+∞)上单调递减,
∴f(-2)=f(2)=0, f(x)在(-∞,0)上单调递增,
由此可画出f(x)的草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f(x-1)>0时,
-2
∴x的取值范围是(-1,3).
解题模板 记住函数奇偶性的两个特点,解题时注意运用:
1.若f(x)是偶函数,则f(x)=f(-x)=f(|x|);
2.若f(x)(x∈R)是奇函数,则f(0)=0.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