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十校联盟第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2021.11
命题:黄冰瑾(玉环实验)杨蔚(灵江中学)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
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组合体,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
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在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8时48分,3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
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组合体飞
行期间,航天员将在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6月16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总体来看,神舟十二号
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性能,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
障技术,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
索回收能力。
季启明表示,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
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
作与交流。
(人民网2021年6月17日电)
材料二:
2021年7月4日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这是继神舟七号
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三名航天2021 学年
台州市十校联盟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评分参考及评分细则 2021.11
1.(3分)D(“操作控制机械臂”不是舱外两名航天员的活动,而是舱内航天员的活动。)
2.(3分)C(A.“经历十多个小时的交会对接”错误,“9时间 22分发射”到“15时 54分”,约 6.5小时;B.“初
步验证”错误,原文是“进一步验证”“全面验证”“在轨验证”“首次验证”;D.“成功完成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
活动”错误,原文是“这是继神舟七号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 13 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
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
3.(4分)①新闻中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9时 22分到 18时 48分,而这则材料的发表时间充分体现了新闻的
时效性。②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二是材料中引用的
背景是真实的材料;三是材料中提供了许多准确的数据。(实效性 1份,真实性 3点各 1分)
4.(6分)参考示例: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夯实的是民
族厚重的自信底气。
5.(3分)A(B项,没有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C项,“轻松洒脱”错误;D项,“冷漠旁观”错误。)
6.(3分)D(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
7.(4分)①“我”是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②“我”是老人故事的见证者,
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展现了老人的形象,并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③“我”一边与老人交流,一边密切关
注敌军的推进情况,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气氛,与老人对家中动物的关心形成强列对比,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苦
难这一主旨。(答出 1点得 1分,答出 2点得 2分,答出 3点得 4分)
8.(6分)①采用第一人称和有限视角进行叙述。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
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小说内容,挖掘小说内涵。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小说仅仅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场景,叙述了一段对话和一个老人的故事,选材微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
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③独特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
蕴丰富的内容。(每答出一点给 3分,答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3分)C(句子大意是: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
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根据文意,“问礼于老子”一句点明问礼的对象,是状语后置句,“于老
子”是后置状语,不宜断开,故排除 B、D两项;“曰”后引出所说的话,后面应当断开,据此可排除 A项)
10.(3分)C(《老子》又称《道德经》,不是《南华经》)
11.(3分)D(文中“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
马迁的《史记》。)
12.(4分)(1)人们做事往往在将要成功时候失败了。(所以)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地对待结果,那就不会有办
不成的事。(关键词:“从事”,做事情,处理事务;“几”,近,接近;“慎”,慎重对待;“败事”,意思
是失败的事)
(4分)(2)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
1
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关键词:“贾”,译为“经商的人”;“若虚”,译为“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盛
德”,译为“高尚的品德”)
13.(3 分)①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②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
不求闻达为宗旨。③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每点 1分)
14.(3分)B(“表达长时间漂泊之后享受到宁静安谧的农村生活的快乐”错误,诗人用“乱”字写蛙声,亦写
内心的不宁静,并非能享受这宁静的乡村之景,也是从另一个侧而写出了蛙声中亦能入睡的旅途劳累之感)
15.(6 分)①巧妙运用数词,把家书的寄与达进行对写,用“十”“九”极写一纸家书的难得之状,表现了长年
客居在外、思家心切的人难以言表的痛苦之情。②借景抒情,鸿雁是书信的象征,借鸿雁把无形、抽象的思乡之
情具体地表达出来,生动形象。③以景结情,结句写鸿雁天北地南自由翱翔,带来无边愁思,却偏偏无情地不能
带来乡书,暗含了一番愁苦之情。(每点 2 分,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6.(8分)①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④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17.(3分)C(“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厉兵秣马:磨好兵器,
喂好马,形容做好战斗的准备。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蔓
延”:形容像生命力很顽强的杂草一样向外扩展,既可以用于具体事务,也可用于抽象事物;“漫延”:专指因水
满而向四周扩散。“厉行”:严格实行,比如厉行节约;“力行”:努力实践;“例行”:按照惯例、规定等处理。)
18.(3分)C(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提升”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二是
语序不当,“是……更是……”表递进关系,应改先写“个人”后写“国家”。)
19.(2分)参考:①拒绝“剩”宴,从我做起 ②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
20.(6分)①名是幼时起的(或:名是从小就有的)②名和字也可以意义相反③名字的称呼是很讲究的(名和
字的称呼有严格规定)
21.(3分)D(A项,“即”后面的冒号去掉;B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C项,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
22.(4分)答案略(名和字各 1分,说明理由 2分)
四、 写作(60分)
参考立意:
所有光芒背后,是长时间的默默坚守和艰难跋涉。
勇敢面对,保持热爱,蓄力前行,缔造不凡。
在生命赐予的不可回避的痛苦中,学会思考,懂得理解,迎接曙光。
每一份美的背后,必有它的过往、痛苦和承担。
【参考译文】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
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
2
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
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
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
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
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
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
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
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
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
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
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
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