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堂实录——谢澹
师:好,那我们开始上课了。昨天呢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六国论》,我们先一起再把这篇文章读一读,注意正常速度,不要像第一遍那么的慢,也不要像第三遍那么快,我们正常速度,就第二遍这样的比较正常的速度,好,《六国论》,开始……
【生齐读】
师:好,昨天也加进去,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那我要问问同学们,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
生齐:赂秦。
师:哦,那是不是六个国家都赂秦。
生齐:不是。
师:可以分成几类?
生齐:三类。
师:哪三类?
生齐:赂秦的,不赂秦的……
师:还有一类呢?
生齐:和秦交好的。
师:哦,和秦交好的,是哪个国家?
生齐:齐国。
师:嗯,齐国,如果从大的角度来讲,和秦交好的也可以划到不赂秦这一类。所以说其实就是两类。我问问你们,赂秦的是哪几个国家?
师生:韩、魏、楚。
师:那不赂秦的呢?
师生:齐、燕、赵。
师:那赂秦为什么会破灭,不赂秦为什么也会破灭呢?能不能够找到原文里面的句子来说明。
我们话筒在哪里就请哪位同学来说吧,来,话筒在你这里,就请你来说说看。赂秦的国家为什么会破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生1:赂秦而力亏。
师:找一个词。
生1:力亏。
师:好,请坐。来,不赂秦的国家为什么会破灭呢?
【话筒传至下一位】
生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师:嗯,我们也找一个词可不可以,把你刚才读的句子压缩到一个词。
生2:失强援。
师:失强援对吧,刚才我们这个同学说的是力亏,力量亏损。你能不能也把它缩减成两个字。
生2:失援。
师:嗯,失援,好。
【话筒传至下一位】
师:诶,讲赂者力亏的是哪几段?赂秦的国家力亏。
生3:第三段。
师:好,话筒往后传。
【话筒传至下一位】
师:不赂秦的国家失强援,这是在第几段?
生4:第四段。
师:第四段很好。话筒暂且放在你这,我们看课文前四段,我再要问问赂秦力亏体现在哪些地方?他是怎么来写力亏的呢,关注第三小节它在写什么。
【话筒传至下一位】
师:第三小节写了力亏,怎么写的,第一个写了什么?
生5(轻声):送出去的土地很多。
师:对……送出去的土地很多。写了送出去的土地多,第二呢?
生5(轻声):诸侯的土地有限。
师:诸侯的土地有限,秦的贪欲无限,所以要不断地怎么样?
生5:不断地送地。
师:嗯,要不断地送地,以至于我们的土地都送光了,如果说第一个是数量多,那么第二个我们可以概括为?
生5(沉默)
师:次数多……是不是啊。数量多,次数多,最后就把所有的土地送完了,所以就力亏,是不是啊,很好,请坐。那么,不赂者,不赂者讲的比较具体,分三个国家一个一个来讲,能不能来讲讲这三个国家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话筒传至下一位】
师:就你吧,来说说看,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生6:其他五国都已经灭亡后,齐国无法保存。
师:用文章里面的原文是哪一句?
生6: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师:奥,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这是一句,那具有齐国特征的是哪一句?
生6: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师:“与”怎么解释?
生6:额……是亲附。
师:好,你把这个句子解释一下“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生6:齐国亲附赢国却不帮助其他的国家。
师:亲附什么国?
生6:秦国。
师(笑):秦国,是吧,赢是秦国的姓。好,这是齐国。那么,燕国呢?
生6:燕国是因为派荆轲去刺杀秦王,招了祸患。
师:嗯,课文里是哪一句,把原文读出来。
生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师:嗯,你刚才把它翻译招致祸患,这个招致你是从哪个字里翻译出来的。
生6:速。
师:嗯,很好,速。那我再问你一个,以荆卿为计,“以……为”怎么解释?
生6:用……作为。
师:用荆卿刺秦作为计策,才招致了祸患,是不是这个意思啊。好,赵国呢?
生6:赵国是……赵王受秦国的反间计加良将李牧杀头了。
师(笑):以谗诛是不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这个“谗”怎么解释?
生6:受谗言。
师:这个“以”呢?
生6:因为。
师:对,“因为”更准确,就如你刚才说的,因为谗言被诛杀。他受了一个什么计?
生6:反间计。
师:对,反间计,就以谗诛。那燕和赵有没有其他共同的原因?
生6: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师:“革灭殆尽”什么意思?
生6:就是秦已经灭亡其他三个国家。
师:灭亡其他国家,就是灭了其他国家,灭亡后面我们一般不加宾语。灭了其他国家的时候,那么战败而望,诚不得已,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6:是。
师:好,请坐。我们同学讲得很好,我们一起把课文来梳理一下。(板书)我们先说他要讲灭亡这个问题。灭亡呢,主要的原因是在赂秦,来,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写下去。赂秦分为两种情况,一个叫做赂者,一个叫做不赂者,赂者为什么会灭亡呢,原因在于力亏。不赂者为什么会灭亡呢,是因为失援。力亏体现在一个是送出去的东西土地数量多、次数多,最后就送完了。失援呢他讲了三个国家,齐国的主要问题是不助五国,燕国的主要问题就是他刺秦,还有一个国家叫做赵国,赵国是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总之,他们五个国家都灭亡了,是不是啊?那么,我继续要问你们了,苏洵认为六国有没有可以保存的方法?来,话筒往旁边。
生7:有。
师:嗯,有。什么?
生7: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师:大家觉得这个答案对不对。来,话筒传到前面。评价他的回答,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生8:我觉得他只说了一方面。
师:什么一方面?
生8:三国的。
师:对,我问的是什么?
生8:六国的。
师:对,我问的是六国的,那有没有六国的方法?
生8:再加上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师:好,把这个句子解说一下。
生8: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以侍奉秦国的诚心来对待天下的奇才。
师:嗯,并力西向,西就是向西,向西是哪个国家?
生齐:秦国。
师:对,秦国嘛,秦国就在西边,西方大国嘛。好的,请坐。其实呢,他提出的是两点,一个是对人,人要怎么样,对谋臣对奇才一要封赏,二要礼待。其实封赏礼待是不是一个道理,一个可能侧重物质,一个可能侧重精神,要礼待嘛。第二个呢要大家合起来一起来对付秦国,并力西向,这是不是他提出来的方法。嗯,好,你看。我们说这篇文章六国破灭的原因都在这个地方了。然后他又提到了方法,要怎么样做呢?一个要封,一个要礼,一个要并力西向,文章的结构是不是很清楚。这是一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的文章!可我们课还刚刚开始,他真的这么严密吗?我们今天的主要活动是来找找这篇文章的漏洞,我们今天要考验同学们的眼光,这篇文章里面有没有他说的没有道理的地方。
【生沉默思考】
师:他说的不对的地方,你可以用你的历史知识,当然刚才赵国灭亡的事情我已经说过了,这个不在此列。有想法举手……嗯,好,这位同学话筒给你。好,你觉得……
生9:秦国通过变法后本身就是七国中最强的一个国家,我觉得就算六国联合起来,秦国慢慢变法强大起来以后,它也会灭掉其他的国家。
师:也就是说,秦灭其他的国家,简直就是历史趋势。嗯,这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能不能从紧扣课文的论述、论证来说?其他同学再看看,能不能扣课文,刚才同学说的是天下历史形势是吧……有没有发现,有发现大胆说。哦,很好,这位同学说。
生10:我觉得他这里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有点不严谨。
师:不够严谨?怎么个不够严谨法,愿闻其详。
生10:因为兵器和战斗是六国破灭的比较重要的因素。
师:比较重要的因素。嗯,你把这句话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兵和战。
生10:就是兵器,战争。
师:嗯,其实就是战争,是不是?
生10:因为打仗输了,所以要赂秦。
师:诶,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齐说有道理】
师:有谁是打仗赢了我再送你东西的,我“通通通”把你打了一顿,然后说我给你点东西吧。不是呀,是我被人家打了一顿才送你东西的。我送你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对,你不要来打我嘛。是不是,好,请坐。我们同学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这句话简直就是这篇文章的观点呀,六国破灭,你为什么要去赂秦,不就是因为兵不利,战不善吗?诶,这位女同学,话筒传递一下。
生11:我觉得不应该是齐不助五国,因为五国将地割给秦国是他自己的选择,(齐无力干涉其他国家的事)
师:额,你这个话我们没听懂,再说一遍。
生11:就是说齐国与赢而不助五国者,五国将地割给秦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师:嗯,其实只有三个国家割地给秦。嗯,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去帮是情分,不去帮也是可以的,你的意思是这个?
生11:他是无力,就是说到后来时,三国是无力抵抗秦国,齐国自身也有点难保。
师:哦,你的意思就是说,这样子去指责齐国不太公允,因为齐国已经是五国既丧的这种情况之下了,所以自保也难,是吧?
生11:嗯。
师:好,聊备一说。还有吗?
【生沉默深思】
师:有一点困难了,对不对。我给你们一定帮助,给大家看一张表格,我在备这篇课文的时候,去查阅了史书,六国割地的事实,我查阅了以下几条。
【PPT展示】
六国割地事实 六国战败事实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93 白起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前289 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前285 秦蒙武击齐,拔九城。前278 秦拔郢,烧夷陵。前276 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前248 蒙骜伐赵,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前247 秦将王龁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前244 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师:大家看一下奥。关键还有“……”,什么叫省略号?对,举不胜举,太多了,我这PPT都做不进去。好,我要问你们,这张图表说明什么?
生12:说明其实并不是秦国作战胜利得来的土地比其他国家贿赂秦国得到的土地少,实际上是秦国战胜得到的土地更多。
师:对,书上是怎么说的,书上对这个数字它是怎么表达的,你把苏洵文章里的这个句子表达出来。
生1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师:你能不能翻译这句话。
生12:比较秦国通过战争所得的土地和比较秦国因为其他国家贿赂它所得到的土地……
师:嗯,因为其他国家贿赂它,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受贿是不是。受贿所得的土地……
生12:跟秦国战胜所得的地盘相比,它的实际数量其实高百倍。
师:嗯。
生12:诸侯贿赂秦国失去的土地跟战败失去的土地相比,其实也达到百倍。
师:对,它有百倍之多,是不是?可是我们现在比较出来你觉得呢?
生12:实际上是刚好相反。
师:嗯,可能百倍也很难说,我们也没有去计算过。但至少我们可以发现是什么多,什么少?
生12:六国战败所失去的土地……
师:我们以秦国做主语,怎么说?
生12:秦国战胜所得到的地盘,大大多于受贿所得到的地盘。
师:对,很好,大家看到,这张表格是不是能够说明这一点。好,第三小节也有问题,刚才同学说到的第一小节有问题,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不是啊?现在第三小节也有问题,还有吗?
【生沉默思考】
师:来。
生1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他们的土地并不是像这里说的暴霜露,斩荆棘打下来的,而是他们分封所得到的。
师:嗯,是不是,它不是通过战争获得的,战争获得可能有一部分,它主要是分封得来的。好,请坐,还有吗……我们同学很厉害,第四小节里有没问题?除了刚才同学说到的齐的这个问题外,燕赵有没有问题?
生14:我觉得燕国后面他就是说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才招来的祸患,但是秦国之前肯定是有灭燕的想法的了,而不是说荆轲刺秦才招来的。
师:嗯,也就是说,荆轲刺秦只是一根……
生齐:导火线
师:对,导火线。而且荆轲为什么会去刺秦呢,太子丹为什么会派荆轲去刺秦。
生齐:秦想灭燕。
师:对呀,秦当时的时候已经到了哪个地方了,史书记载,秦兵已经是旦暮要渡易水了,大家知道荆轲刺秦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场景,叫做“易水送别”。也就是渡过易水就可以长驱直入了,所以这样的背景之下,燕国没有办法才派得荆轲去刺秦。还有吗,还能发现什么?历史里面有没有讲过,六国灭亡的顺序,它为什么会按照这个顺序灭的,这个顺序有没有和一种什么政策有关?
【PPT展示六国地理图】
生齐:远交近攻。
师:嗯,什么叫做远交近攻?
生15:秦国根据形势图,先与比较远的燕、齐、楚进行外交,而攻打与自己比较近的赵、魏、韩。
师:这个也就是,远方的国家先交好,先攻打近的国家,是不这个意思?这就是远交近攻,大家看。
【PPT地理图现五国灭亡时间】
师:所以,苏洵认为燕赵后亡的顺序是因为什么?
生齐:因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师:这个“义”怎么解释?
生齐:坚持正义。
师:嗯,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但事实上和赂秦有没有关系呢?
生齐:没有。
师:不能说没有奥,可能关系不是很大。你看,古人老早看出来了……
【PPT展示】
韩魏楚三国与秦接地,赵稍远,而燕齐尤远,以兵力较之皆弱于秦,迨合纵之约既散,而秦挟远交近攻之策,肆其蚕食,则地之远近而祸之迟速分焉。……后赂者先亡,而不赂者后灭,本以地之远近递及,非以赂不赂故分先后,亦自然之势也。(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七)
师:说“秦挟远交近攻之策,肆其蚕食,则地之远近而祸之迟速分焉”,好,这句话我要问你们一下,地远或——迟,地近或——速。它是以地之远近递及,非以赂不赂故分先后,亦自然之势也。看懂了吧,这也是它的问题。第四小节也有问题,齐国有问题,燕国有问题,我们只剩下一个国家了,赵国有没有问题?
【生沉默】
师:可能都需要给大家一点材料。我再给你们材料,然后你们分析我给的材料。
【PPT展示】
时间 赵将 秦将 结果
前270年 赵奢 赵胜
前260年 赵括 白起 赵败
前257年 魏公子救赵 赵胜
前234年 扈辄 恒X 赵败
同年10月 李牧 恒X 赵胜
前234年,一却秦军
前232年,却秦军
前229年,再却秦军
【生沉默思考】
师:这些人里面有没有你们比较熟悉的名字,你们熟悉谁?哦,白起,秦将我们不去管他了,我们先来看赵将,我们现在讲赵国。赵国里面有没有你们比较熟悉的人?
生齐:赵括。
师:你们为什么熟悉他?
生齐:纸上谈兵。
师:嗯,纸上谈兵,赵奢是谁?
生齐:他老爸。
师:嗯。然后我们同学看一看时间,这些时间说明什么?公元前270年、260你那、257年那……这些时间说明一直在干嘛?一直在打仗对不对?这就可以说哪一句话有问题?大点声说。
生齐: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师:对,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用武是一直在用武呐,我们能不能改一个词,惜其什么不终啊?
生齐:用将。
师:对了……用将。你看,赵奢换了赵括就败了,你看李牧打得好好的,李牧以馋诛,它不是用武不终呀,赵国一直在用武,它乃是用人不终,用将不终。哎呀,这个六国论,它的观点“不是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好像经不起推敲,说到底是实力问题。再说下去,土地的大小、多少我也给大家看过了,再接下去这两个国家为什么后亡,这是和秦国的政策有关。再接下去,燕国可能也不是这个情况,赵国也并非一定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同学非常厉害,我再补充,刚才说到了是不是一定要并力西向,有没有并力西向过?我在史书上查,五次合纵,诶,大家知道“合纵”的吧?
生齐:知道。
师:嗯,秦采取的政策叫做连横,那六国采取的策略就是合纵。五次合纵,两次联军胜利,两次联军大败,一次不交战而联盟解除了。关于这一次,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现在教材里没有选,它怎么说的?
【PPT展示】
五次合纵,两次联军胜利,两次联军大败,一次不交战而联盟解除。
……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贾谊《过秦论》
师: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这个主语就应该是——六国或九国是吧,小国算进去就应该是九国。秦人开关延敌,什么叫做“延”?
生齐:请。
师:对,请他们进来,你们来吧。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有没有并力西向啊,有。有没有成功,没有。看来并力西向并不是一个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吧。那么,这篇文章刚才我们说是一篇议论严密,结构严谨的文章,现在看来破绽很多,漏洞很多。从古至今只有我们最聪明,大家都没有发现,教材的编写者没有发现,研究文言文的人也没有发现,然后我们今天这堂课把它都发现了,是这样的吗?
生齐:不是。
师:那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会是千古名篇呢。嗯,想想看,有想法就举手告诉我啊。来,这位男生。
生16:因为这篇文章写的是为了批评北宋当朝割地苟安。
师:你怎么知道?
生16:注释一。
师:对,看书看得很仔细,注释里面有,他是为了批评北宋朝廷割地苟安,北宋,当时割地给了谁?
生16:给契丹和西夏。
师:是割地吗?
生16:给钱帛。
师:对,一个是割地,一个是用钱帛贿赂契丹和西夏,这个情况是相似的,是吧。我们同学太厉害了,你看。
【PPT展示】
韩魏楚三国与秦接地,赵稍远,而燕齐尤远,以兵力较之皆弱于秦,迨合纵之约既散,而秦挟远交近攻之策,肆其蚕食,则地之远近而祸之迟速分焉。……后赂者先亡,而不赂者后灭,本以地之远近递及,非以赂不赂故分先后,亦自然之势也。
老泉此论,实为宋赂契丹,借来做个事鉴,以为宋有天下之大,与六国弱于秦不同,尤不待赂,其结穴全在篇末一段,感慨含蓄。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七)
师:我们把文章的最后一段,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末段】
师:看,他说赂秦,他的立场,他想要表达的其实是说赂谁?
师生齐:赂西夏,赂契丹。
师:这个立场决定了他选用的材料都是要从这个角度来写的,所以他看上去虽然不是完全的事实,可是是可以为他所用的事实,是为我所用的事实,他要写的是这个,我们来看一看。
【PPT展示】
银 绢 茶
1004年 宋真宗VS契丹 10万 20万
1042年 宋真宗VS契丹 20万 30万
1043年 宋仁宗VS西夏 10万 20万 3万
师:天下之大的宋和契丹、西夏的民族关系。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宋真宗和契丹1004年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宋打败告终。然后宋呢就派人说,只要不打仗,要多少东西,虽百万亦可,哪怕是到了百万我也是可以给的。然后那个使者负有使命就去谈判了,谈判的结果传到宫中说是要三百万。传错了,大家算一算,加起来是多少,30万。传错了,传过来是300万,宋真宗是大惊,然后平复后说可以。后来使者又传来说,传错了,传错了,其实是30万,哎哟,宋真宗那个高兴啊,举朝文武,喝酒相庆,作诗相庆。所以,苏洵觉得送出去送出去是要送完的,所以他要讲送出去的危害是多么的大。我们同学看。
【PPT展示】
师:契丹后来成了辽,辽的一个官员,在临终的时候嘱托给皇帝的说,辽对宋要务取攻势,或辩争小事,或侵掠边境,使宋人畏供, 按时交纳金帛,不敢缺少。这一段话和我们文章里的哪一段话何其相似,第几小节里的?第三小节,对吧?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就这样子。所以,我们这篇文章,古人老早就看出来了,他说……
【PPT展示】
此篇处处说六国,却处处刺时弊,何以知之?说六国不妨写得详明恺切,刺时事则必写得婉恻缠绵。篇中何等缠绵,何等婉恻,想见老泉忧时爱国深心。(清孙琮《山晓阁选宋大家苏老泉全集》卷二)
师:这篇文章它最终想说的其实就是借古……
生齐:讽今。
师:对,讽今是讽的,劝说当今天子,我用另外一个词,我想说的是老泉借古伤心啊,一声叹息。那我们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来布置一个练习:那些年写过的“六国论”。这话什么意思,可见“六国论”不止一篇,还有谁写过,苏轼,苏辙,还有……那我们同学可以去看看这三篇六国论,然后来看看他们的立场。苏洵的立场是要为我所用借古伤心,那么这三个人他们分别站在什么的立场上,作为我们课后的一个阅读。好,我们下课。
板书: 多
赂者 力亏
多
赂秦
齐不助
不赂者 失援 燕刺秦
封、礼、并力西向 赵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