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是怎样的一间房子?
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事情?
陆游《书巢记》: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闻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林纾: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碎,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归有光的散文“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忧愁、痛苦)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这篇文章删掉了一段,你觉得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功名对于归有光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昔我归氏,自工部尚书而下,累叶荣贵,迄于唐亡,吴中相传谓之著姓。
吾归氏虽无位于朝,而居于乡者甚乐。县城东南,列第相望。宾客过从饮酒无虚日,而归氏世世为县人所服。时人为之语曰:‘县官印,不如归家信。’”
高祖与诸弟出,常乘马,行者为之避道。
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玩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或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荐新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先妻少长富贵之家,及来归,甘澹泊,亲自操作。 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
吾自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
1506年(1岁):生于江苏省昆山县
1528年(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魏氏卒
1540年(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湖州府长兴县县令)
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66岁):去世
归有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
唐宋派:归有光、王慎中、茅坤、唐顺之
代表作:《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思考:补记文字同上文有没有割裂感?
1、文章的灵魂是“亲情”,贯穿全篇,将对三位亲人的追忆融为一体。
2、在选材和写法上同上文高度一致,巧用细节描写,寓情于事,寓情于物,使前后浑然一体。
艺术特色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母亲:慈爱、祖母:期望、亡妻:恩爱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方丈小屋,记人心头悲喜
百年老阁,托余半生哀乐
点滴琐事,寄我家中变迁
旧时南阁,述说人间离合。
百年老屋,感怀人事变迁。
小屋犹存,树影斑驳照日影;
人事难再,昔人已逝余悲情。
风烛老屋事沧桑,蹉跎岁月人难忘。
芳华之年,疾风骤雨吐伤悲;而立之年,云淡风清诉苍凉。
阁子如昔,足迹已空;枇杷依旧,人影何从?
一丝喜悦几缕哀愁留阁中,多件往事诸位故人藏心里。
项脊轩中说悲欢,震川笔下写沧桑。
淡墨轻点往昔事,谁解其中味;小轩重载今日情,欲辩已忘言。
叙不老亲情,抒难言伤感。
旧阁子,思故人犹在眼前;新庭院,怅此景物是人非。
记项脊轩故人音容,念人世间真爱永存。
雅境长在,乐哉南阁子;昔人已去,悲夫项脊轩。
方丈小屋寄悲喜,点滴琐事见真情。
多可喜,南阁兰桂明月;实可悲,先妣大母亡妻。
轩小情切忆琐事,文短意长感人心。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室。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节选自《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 ,命也乎!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想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