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强化训练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4份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强化训练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4份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1 13:44:17

文档简介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强化训练(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大雁塔的“倒影” B.日环食
C.人眼睛被放大 D.笔被折断
2.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无人机航拍时,它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
3.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拱桥“倒影” B.放大镜把字放大
C.汽车“后视镜” D.日食的形成
4.下列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放大镜观察昆虫
C.水中的蓝天白云
D.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有一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C.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D.经凹透镜折射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D.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7.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一定是近视眼的是(  )
A.看近处的物体 B.看近处的物体
C.看远处的物体 D.看远处的物体
8.阳春三月,渠水国家级湿地公园绿水青山,鸟语花香,鱼翔浅底,到处勃勃生机。如图我们看到的“鱼”其实是(  )
A.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D.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 B.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10.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放在试卷上会把字放大
B.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C.夏天,如把温度计放在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变化
D.听歌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听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判断的
1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
(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集邮爱好者观察集邮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1)(2) B.(2)(3) C.(1)(4) D.(2)(4)
12.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看到钞票上隐藏的标记 B.日食的形成
C.透过露珠看到清晰的叶脉 D.影子的形成
13.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画出的光通过透镜后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明月松间照”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15.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 ______(选填“凸透”或“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 ______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6.春天校园里鲜花盛开,小明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一些,应使镜头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鲜花。若小明想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取景范围可以将焦距调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17.柳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小伟看树时,树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小伟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配戴______镜矫正。
18.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1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角的度数为______,界面的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方是空气。
20.小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我们生活中的____(选填“放大镜”、“近视眼镜”或“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
21.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 _______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 __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 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 _______透镜。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患近视后需要佩戴 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2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_______。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_______ 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23.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然后将圆筒向______(“左”或“右”)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且像是倒立放大的,则此光学元件是______透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C
6.D
7.D
8.B
9.D
10.C
11.D
12.A
13.C
14.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15.凸透 正 放大
16.会聚 靠近 小
17.直线传播 近视眼 凹透
18.远视眼 凸透镜
19.30° 右
20.10.0 缩小 照相机 等大
21.直线 折射 虚 凸 凹
22.同一高度 放大
23.左 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强化训练(2)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D.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2.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该物体放大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3.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直线传播形成
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4.物体从距凸透镜8cm移到距凸透镜12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7cm C.10cm D.16cm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岸边树木在地上的影子和在水中的倒影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用电简斜向下照射水中的鱼,必须照射看到的“鱼”的下方一点才能照到真实的鱼
C.若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将变小传播方向可能不变
D.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阳光下的树影 B. 铅笔在玻璃砖后“错位”
C.赵州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 春晚五彩缤纷的光柱
7.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一定是近视眼的是(  )
A.看近处的物体 B.看近处的物体
C.看远处的物体 D.看远处的物体
8.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9.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D.人靠近镜子,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10.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 B.
地面上的影子
C.海市蜃楼 D.
雨后的彩虹
1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1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将蜡烛移到0cm处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会变成一半
1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形成原因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
C.景物在车后视镜的像 D.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14.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广大学生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线上听课,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乙和丙
二、填空题
15.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10cm(选填“>”“=”或“<”);用放大镜的镜片制成的眼镜可用于矫正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6.幻灯机与投影仪的不同是它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镜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选填“倒”或“正”)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17.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靠近书本观察文字,发现通过________透镜看到的文字是缩小的。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通过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8.凸透镜可用于___________(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某手机镜头焦距为5cm,用它扫描健康码时,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健康码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
19.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反射角为∠______(选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_(选填“①”“②”),分界面的______方为空气。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
20.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如图所示,小明在水中放置一密闭的薄壁透明长方体容器(容器中有空气),当一束光从容器左侧的水中斜射入容器中时,光的传播速度将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折射角 ______ (选填>/2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e点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___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______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2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月亮,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地球与月亮相距约38.4万千米。中秋节,小红在直径约30厘米的脸盆中接了约10厘米深的水放在阳台上,把月亮请到了脸盆里观赏,它离水面的距离约是______,它的大小______天空中的月亮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在如图所示的一个圆柱形玻璃瓶里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靠近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此时的玻璃瓶在____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可视为凸透镜,此时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将铅笔略微远离玻璃瓶一些时,像会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C
6.C
7.D
8.D
9.B
10.A
11.B
12.B
13.D
14.C
15.虚 < 远视
16.倒 远离 减小
17.凹 虚
18.远视 10
19.1 ② 下 大
20.变大 > a
21.b e
22.折射 虚 反射 虚 38.4万千米 等于
23.水平 虚 变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强化训练(3)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近处的物体反射(发出)的光经眼睛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人看不清物体,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下列哪种镜来矫正(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三棱镜
2.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清江两岸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4.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不可能是发散的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不可能会聚于一点
C.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D.利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月亮清楚明亮放大的实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D.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6.下列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7.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放在试卷上会把字放大
B.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C.夏天,如把温度计放在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变化
D.听歌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听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判断的
8.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该物体放大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的原理相同的是(  )
A.露珠下放大的叶脉 B.凸面镜扩大观察视野
C.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D.手影游戏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B.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扩大了视野范围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雨后天空中出现漂亮的彩虹
1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不断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凸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 8cm<f<15cm
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③和④ D.只有①和④
1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
B.当 u=24cm 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
14.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明月松间照”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16.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造成了眼睛近视,他应通过佩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7.站在河边看到清澈水中的游鱼和岸边树的倒影,实际看到的是鱼的___________像和树的___________像(两空选填“实”或“虚”),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造成的。
18.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相机适当______蝴蝶(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略向______(选填“内缩”或“外伸”)。
19.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枚硬币”。其中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的一枚,是通过水面折射形成的像;另一枚,是通过侧壁折射形成的像,它实际上就是凸透镜的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成像。这两枚硬币其实都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0.手机拍照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拍照成的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图是小北用一部可变焦的手机相机站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的截屏图,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______,所用镜头焦距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
21.如图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空碗底部,然后后退到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缓缓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又看到了“硬币”。其实看到的硬币是变浅的______(实像/虚像)。硬币上有A、B两点,先看到硬币上的______点,先后看到这两点时折射角变化情况是______。
22.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由于______(填光学原理)形成的光斑。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__夹角放置。
23.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甲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4月30日小力发现天空出现了美丽日晕现象如乙图,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两次______而形成围绕太阳环形,呈彩色的光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D
6.C
7.C
8.C
9.A
10.B
11.A
12.C
13.C
14.牛顿 缩小 小于
15.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16.凸 凹
17.虚 虚 折射 反射
18.靠近 外伸
19.较小 放大镜 虚
20.缩小 乙大 乙大
21.虚像 A 不变
22.凸透镜 会聚 光的直线传播 30°
23.人脸 缩小 折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强化训练(4)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不可能是发散的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不可能会聚于一点
C.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D.利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月亮清楚明亮放大的实像
2.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光学器材是(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平面镜
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的云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4.观察水边风景的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因为(  )
A.水面只将一部分的入射光线反射,进入人眼
B.冲洗照片质量问题
C.当时光线太暗
D.眼睛的错觉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阳光下的树影 B. 铅笔在玻璃砖后“错位”
C.赵州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 春晚五彩缤纷的光柱
6.下列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7.在研究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成像情况,应该是下面哪个图所示的情况(  )
A. B.
C. D.
8.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9.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红用此凸透镜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光屏未画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再移动蜡烛、光屏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准确的是(  )
A.第一次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第一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幻灯机
C.将蜡烛从图中位置向25cm刻度处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得到的像逐渐变大
D.当物距为10cm时,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
10.以下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手影 B.不发光的玻璃幕墙晃眼
C.树在水中的倒影 D.倒入水后,杯底看上去升高了
11.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一定是近视眼的是(  )
A.看近处的物体 B.看近处的物体
C.看远处的物体 D.看远处的物体
12.如图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
B.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
D.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利用了光的反射
13.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广大学生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线上听课,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乙和丙
1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ν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水池,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则入射角大小为______,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将______移动。(选填“不会”、“向左”、“向右”)
16.照相机是利用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投影仪是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
17.同学们常喝矿泉水,当用手握住装满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时,透过瓶子看到瓶后的手指变粗的________像,将手指远离瓶子一些,将会看到与手指指向相反的_________像。(均选填“实”或“虚”)
18.2021年春节,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受到观众好评。如图所示,这是照相机拍摄的演出现场的一个画面。拍照时,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演员。
19.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支持了哥白尼的______。(选填“日心学说”或“地心学说”)
20.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明月松间照”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21.春天校园里鲜花盛开,小明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一些,应使镜头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鲜花。若小明想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取景范围可以将焦距调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22.小丽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班,是由于___________而形成的太阳的“像”;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而形成的虚像。
23.如图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空碗底部,然后后退到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缓缓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又看到了“硬币”。其实看到的硬币是变浅的______(实像/虚像)。硬币上有A、B两点,先看到硬币上的______点,先后看到这两点时折射角变化情况是______。
24.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C
7.B
8.D
9.C
10.D
11.D
12.B
13.C
14.D
15.40° 向右
16.较小 放大镜 虚
17.虚 实
18.二倍焦距 远离
19.伽利略 日心说
20.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21.会聚 靠近 小
2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浅 反射
23.虚像 A 不变
24.7:5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