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嘉善模拟)2021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的月相为 ,当天下午会出现日月同辉
B.当天地球所处位置在a与b之间,并向b移动
C.接下来的一个月,学校旗杆正午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D.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北极圈出现极昼
2.(2021·永嘉模拟)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3.(2020七上·江北期末)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4.(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5.(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下列选项中,一年里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极圈
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
A.春分到秋分 B.秋分到次年春分
C.冬至到次年夏至 D.夏至到冬至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下列节日中,宁波地区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六一儿童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 D.正月十五元宵节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是匀速的
B.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下面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能判断来自热带的同学是( )
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
B.“我最爱的活动是冬天打雪仗、滑雪…”
C.“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喜欢那大片的橡胶林…”
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全球昼夜平分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你所在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在正午时影子最长的一天是( )
A.6月22日 B.12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大部分地区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蓝月亮”的天文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7.3日
B.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C.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南半球
D.月全食时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我国首都北京一年中太阳光直射的次数是(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元旦这一天,下列城市的白昼最长的是( )
A.广州 B.天津 C.北京 D.哈尔滨
1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每天的日出时间确定的,一年中人们如果想在最早时间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应选择(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二、填空题
21.(2021·瓯海模拟)瓯海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一年中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正午,拍摄了旗杆影子的四张照片如图甲,则:
(1)旗杆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 传播的。
(2)图甲中④拍摄于夏至日,当天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填字母)
22.(2020七上·江北期末)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请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上A、B、C、D四个位置时地球正处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填空:
(1)当日地球位置接近 (填序号)。
(2)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 (填字母)。
23.(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0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2019年夏至日的日历,图乙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
(1)请在图乙中找出今年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 (填字母)。
(2)2019年夏至日晚上月相最接近下列选项图中的____。
A. B. C.
2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2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 。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 。
2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 度,它是北温带和 带的分界线(温度带不能填字母)。
(2)从五带看,A带有阳光 现象,气候终年火炎热,B、C两带有 现象;D、E两点有 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2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上的箭头表示 ,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当地球由D转至A时,山东省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3)由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澳大利亚是 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29.(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如图a为对接时的画面,图b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四个位置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天宫二号”不属于天体系统____。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对接成功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b中的____位置附近。
A.甲 B.乙 C.丙 D.丁
3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结合亲身体会,按太阳高度(选填“大”“小”或“适中”)、昼夜长短(选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或“相差不大”)、气温高低(选填“高”“低”或“适中”)将下表补充完整。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气温高低
三、解答题
3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1.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西尼号”飞船曾是人类建造的最复杂和最可靠的太空探测器。1997年10月,“卡西尼号”发射升空,经过近7年的太空旅行后,于2004年7月成功飞入土星轨道,之后进行了长达4年的绕土星飞行,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了透彻的观察。2008年6月30日,“卡西尼号”圆满完成了美国宇航局向其下达的主要任务。因为飞行器燃料充足,科学家们还决定让它延长探测时间,直到2017年10月,燃料用尽的“卡西尼号”受控坠入浓厚的土星大气层而焚毁(失控的飞船若坠毁在可能存在生命的土星卫星上,船身上附着的地球微生物将可能会对这些生命造成灭顶之灾)。如图所示为“卡西尼号”星际航行路线示意图(这是之前的计划图,实际发射时间推迟至1997年10月15日)。
(1)如“卡西尼号”星际航行路线示意图所示,地球等各大行星的公转方向是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的。
(2)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星,“卡西尼号”对土星的观测过程属于 (选填“逼近观察”或“直接取样观察”)。
(3)人类探测宇宙空间,可以开发哪些空间资源?
3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3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将下列地球、月球运动及产生的天文现象与其常用的数据连接起来。
3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据此完成(1)~(3)题。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宁波市____。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2)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北京市处于____。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四、实验探究题
3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如图,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 位置。
3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如图甲是小施同学测绘的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时测得),
(1)A图是在 测绘的(选填“夏季”或“冬季”)。
(2)该现象可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确定”,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乙)。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 (填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
(3)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楼间距。
(4)根据实验,判断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 。
(5)在宁波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中的____。
A. B.
C. D.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A、农历二月二十三当天的月相是下弦月;故A错误;
B、4月4日在春分(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即ab之间,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将继续向b移动;故B正确;
C、越靠近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越近,学校旗杆的影子会变短;故C错误;
D、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会出现极夜;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的图象:
月食的图象:
(2)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的时间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为春分日与秋分日,夏至日6月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答】A、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B不符合题意;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长些,C符合题意;
D、永嘉6月10日最接近夏至日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A、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B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的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公历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制定;
2、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如此循环变化;
3、以月球绕地球一周制定的历法是阴历,阴历一月平均是29.53天,在阴历月中月相的圆缺形态发生变化,初一是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六是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如此循环变化;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北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刚好相反。
【解答】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说法正确,A正确;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这天是冬至前,冬至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B错误;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新月是初一,廿五是蛾眉月(或接近下弦月),C错误;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北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浙江在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时影子越短,高度越小时影子越长。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所在位置与直射点纬度相差越大时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解答】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最大。
【解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极圈。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的时间有两天:春分日和秋分日,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向南移动。
【解答】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C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宁波位于北半球,昼长最短为冬至日,12月22日,故越接近冬至日,昼长越短,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
【解答】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当3月21日左右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春分日.从今天起,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当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即夏至日.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光的直射点转向南运动,当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又回到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秋分日。此后,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南运动,当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即冬至日,所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都是昼比夜长,而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昼比夜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1)C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北半球昼变长即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从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C符合题意。
(2) 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宁波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C(2)C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解答】AB、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过程中,同时围绕着太阳公转,其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动,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不是匀速的,有快有慢;故A错误,B正确;
C、地球自转一周如果以遥远处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话是一个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的话就是一个太阳日,同样公转过程中,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周期不同,有恒星年和回归年之分;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不过昼夜交替一次的周期是一年;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A.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故不符合题意;B.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打雪仗、滑雪等活动很少,故不符合题意;C.热带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临海较近,适合橡胶树生长.故符合题意;D.亚热带地区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阳光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处,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当阳光直射赤道时,昼夜才会平分;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解答】所在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在正午时影子最长的一天应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3月21日、9月23日分别为北半球的春分日与秋分日;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识记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
【解答】A、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A不符合题意。
B、初一的月相为新月,B不符合题意;
C、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符合题意;
D、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指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此时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当整个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产生的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6.【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即春分和秋分;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是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解答】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是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因此南、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纬30°与南、北极圈没有太阳直射,而北京首都不在赤道,因此没有直射机会,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四地中,广州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最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
【解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一次年3月,即我国(或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白天时间较长,利于科学考察,因此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冬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四季交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日。
【解答】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
【解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为春分(3月22日)或秋分日(9月22日)。
【解答】A、每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B、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运行到图中和之间,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答案】(1)直线
(2)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2)夏至日是图乙中的A位置;
故答案为:(1)直线;(2)A。
22.【答案】(1)③
(2)昼短夜长
(3)A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这天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所以当日地球位置接近③。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3)AC位置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是全球昼夜平分日。
故答案为:(1)③(2)昼短夜长(3)AC
23.【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4月8日~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
(2)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宁波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解答】(1)地球运行到A处时节气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地球运行到B处时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年会举行时间是4月8~11日,所以位于A~B段,A选项正确。
故选A
(2)①宁波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应该是昼长夜短,错误;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正确;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逐渐往北移说明正确;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出现极夜,范围逐渐增大,错误。
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24.【答案】(1)B
(2)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圈,在不同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乙图中A位置太阳直射赤道是春分,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C太阳直射赤道是秋分,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
2、月相在一个阴历月中发生有规律的圆缺变化。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下月初一新月如此循环变化;
【解答】(1)由图可知,图乙中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B;
(2)由甲可知,2019年夏至日是农历的五月十九,月相在满月和下弦月之间,三个选项中以C选项月相最为接近,所以C选项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B (2)C
25.【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回归运动。
【解答】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26.【答案】短;长;南;北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答】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北。
故答案为:短;长;南;北
27.【答案】(1)23.5;热
(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2)太阳直射点一直处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所以A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而温带则有四季变化;DE处于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1)23.5;热;(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28.【答案】(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
(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
(3)夏
(4)四季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由图可知,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上的箭头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
(2)C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处于极昼;D位置是秋分,A位置是冬至,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减少;
(3)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处于夏季,而澳大利亚属于南半球;
(4)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故答案为:(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3)夏;(4)四季。
29.【答案】(1)C
(2)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1)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
(2)春分日为3月22日,夏至日为6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三号及月球、地球都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包含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地月系不属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
(2)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而秋分日为9月22日,S位置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为夏至日,那么乙位置为秋分日,因此对接成功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b中的乙位置附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30.【答案】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
【分析】每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大约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最北到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公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再次直射赤道时是每年的秋分日,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最南为南回归线,不能继续向南移动,是冬至日,公历12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赤道是第二年的春分。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就是太阳直射点在三条线之间(南北回归线和赤道)来回移动的变化过程,春秋分时太阳直射都赤道,最南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最北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地球公转的影响:(1)四季变化(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基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温度较高,比较热,即夏季:如果太阳不直射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就是冬季:而春天和秋天是夏、冬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地球各地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以我国,北半球为例。从春天到夏天,白天越来越长,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我国的不夜城是我国的最北部即黑龙江漠河,如夏天到漠河旅游,晚上10点左右天还是亮的,凌晨2点左右天又变亮。从秋天到冬天,黑夜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如果太阳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解答】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适中 大 适中 小
昼夜长短 相差不大 昼长夜短 相差不大 昼短夜长
气温高低 适中 高 适中 低
故答案为: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31.【答案】(1)逆时针
(2)土;逼近观察
(3)可以开发利用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等空间资源。
【知识点】地球公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目的之一是开发宇宙的资源。
【解答】(1)如“卡西尼号”星际航行路线示意图所示,地球等各大行星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
(2)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是土星,“卡西尼号”对土星的观测过程属于逼近观察。
(3)人类探测宇宙空间可以开发利用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等空间资源。
故答案为:(1)逆时针(2)土;逼近观察(3)可以开发利用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等空间资源。
32.【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33.【答案】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自转周期,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
【解答】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日,地球自转周期为1日,月球自转周期为27.3日,凭你安慰365天,闰年为366天,月相变化周期为29.5日。
故答案为:
34.【答案】(1)A
(2)C
(3)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日期为2017年5月14至15日,是春分日(3月22日)以后,夏至日不到,故白昼长于黑夜,A符合题意。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
(3)5月14日是春分日(3月22日)以后,夏至日不到,暮春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
故答案为:(1)A(2)C(3)A
35.【答案】(1)公转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太阳转称为地球公转(2)夏至日为6月22日,春分日为3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该实验用光代表太阳,模拟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B位置,因为6月22日为夏至日,而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1)公转(2)B
36.【答案】(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
的,B为夏季测绘的;
(2)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冬至的光照情况。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北方楼间距应该大于南方楼间距,才能保证后楼采光,而海南相较于宁波位于更南方, 因此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大于海南的楼间距。
(4)一年中,日出最早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日出最晚是在冬至日(12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越靠近北回归线,影子则越短,所以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夏至。
(5)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宁波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宁波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冬季(2)冬至(3)大于(4)夏至(5)A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嘉善模拟)2021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的月相为 ,当天下午会出现日月同辉
B.当天地球所处位置在a与b之间,并向b移动
C.接下来的一个月,学校旗杆正午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D.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北极圈出现极昼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A、农历二月二十三当天的月相是下弦月;故A错误;
B、4月4日在春分(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即ab之间,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将继续向b移动;故B正确;
C、越靠近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越近,学校旗杆的影子会变短;故C错误;
D、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会出现极夜;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1·永嘉模拟)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的图象:
月食的图象:
(2)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的时间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为春分日与秋分日,夏至日6月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答】A、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B不符合题意;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长些,C符合题意;
D、永嘉6月10日最接近夏至日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0七上·江北期末)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A、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B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的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公历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制定;
2、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如此循环变化;
3、以月球绕地球一周制定的历法是阴历,阴历一月平均是29.53天,在阴历月中月相的圆缺形态发生变化,初一是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六是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如此循环变化;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北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刚好相反。
【解答】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说法正确,A正确;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这天是冬至前,冬至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B错误;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新月是初一,廿五是蛾眉月(或接近下弦月),C错误;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北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浙江在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
故选A
5.(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答案】B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时影子越短,高度越小时影子越长。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所在位置与直射点纬度相差越大时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解答】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故选B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下列选项中,一年里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极圈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最大。
【解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极圈。
故选:D
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
A.春分到秋分 B.秋分到次年春分
C.冬至到次年夏至 D.夏至到冬至
【答案】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的时间有两天:春分日和秋分日,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向南移动。
【解答】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C符合题意。
故选:C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下列节日中,宁波地区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六一儿童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 D.正月十五元宵节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宁波位于北半球,昼长最短为冬至日,12月22日,故越接近冬至日,昼长越短,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
【解答】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当3月21日左右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春分日.从今天起,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当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即夏至日.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光的直射点转向南运动,当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又回到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秋分日。此后,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南运动,当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即冬至日,所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都是昼比夜长,而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昼比夜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北半球昼变长即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从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C符合题意。
(2) 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宁波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C(2)C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是匀速的
B.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解答】AB、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过程中,同时围绕着太阳公转,其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动,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不是匀速的,有快有慢;故A错误,B正确;
C、地球自转一周如果以遥远处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话是一个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的话就是一个太阳日,同样公转过程中,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周期不同,有恒星年和回归年之分;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不过昼夜交替一次的周期是一年;
故答案为:B。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下面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能判断来自热带的同学是( )
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
B.“我最爱的活动是冬天打雪仗、滑雪…”
C.“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喜欢那大片的橡胶林…”
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A.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故不符合题意;B.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打雪仗、滑雪等活动很少,故不符合题意;C.热带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临海较近,适合橡胶树生长.故符合题意;D.亚热带地区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全球昼夜平分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阳光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处,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当阳光直射赤道时,昼夜才会平分;
故答案为:A。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你所在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在正午时影子最长的一天是( )
A.6月22日 B.12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解答】所在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在正午时影子最长的一天应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3月21日、9月23日分别为北半球的春分日与秋分日;
故答案为:B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大部分地区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蓝月亮”的天文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7.3日
B.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C.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南半球
D.月全食时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识记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
【解答】A、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A不符合题意。
B、初一的月相为新月,B不符合题意;
C、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符合题意;
D、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指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此时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当整个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产生的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我国首都北京一年中太阳光直射的次数是(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即春分和秋分;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是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解答】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是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因此南、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纬30°与南、北极圈没有太阳直射,而北京首都不在赤道,因此没有直射机会,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元旦这一天,下列城市的白昼最长的是( )
A.广州 B.天津 C.北京 D.哈尔滨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四地中,广州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最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
【解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一次年3月,即我国(或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白天时间较长,利于科学考察,因此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冬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每天的日出时间确定的,一年中人们如果想在最早时间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应选择(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四季交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日。
【解答】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
【解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为春分(3月22日)或秋分日(9月22日)。
【解答】A、每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B、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运行到图中和之间,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2021·瓯海模拟)瓯海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一年中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正午,拍摄了旗杆影子的四张照片如图甲,则:
(1)旗杆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 传播的。
(2)图甲中④拍摄于夏至日,当天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填字母)
【答案】(1)直线
(2)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2)夏至日是图乙中的A位置;
故答案为:(1)直线;(2)A。
22.(2020七上·江北期末)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请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上A、B、C、D四个位置时地球正处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填空:
(1)当日地球位置接近 (填序号)。
(2)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 (填字母)。
【答案】(1)③
(2)昼短夜长
(3)A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这天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所以当日地球位置接近③。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3)AC位置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是全球昼夜平分日。
故答案为:(1)③(2)昼短夜长(3)AC
23.(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4月8日~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
(2)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宁波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解答】(1)地球运行到A处时节气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地球运行到B处时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年会举行时间是4月8~11日,所以位于A~B段,A选项正确。
故选A
(2)①宁波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应该是昼长夜短,错误;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正确;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逐渐往北移说明正确;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出现极夜,范围逐渐增大,错误。
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24.(2020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2019年夏至日的日历,图乙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
(1)请在图乙中找出今年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 (填字母)。
(2)2019年夏至日晚上月相最接近下列选项图中的____。
A. B. C.
【答案】(1)B
(2)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圈,在不同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乙图中A位置太阳直射赤道是春分,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C太阳直射赤道是秋分,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
2、月相在一个阴历月中发生有规律的圆缺变化。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下月初一新月如此循环变化;
【解答】(1)由图可知,图乙中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B;
(2)由甲可知,2019年夏至日是农历的五月十九,月相在满月和下弦月之间,三个选项中以C选项月相最为接近,所以C选项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B (2)C
2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回归运动。
【解答】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2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 。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 。
【答案】短;长;南;北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答】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北。
故答案为:短;长;南;北
2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 度,它是北温带和 带的分界线(温度带不能填字母)。
(2)从五带看,A带有阳光 现象,气候终年火炎热,B、C两带有 现象;D、E两点有 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答案】(1)23.5;热
(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2)太阳直射点一直处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所以A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而温带则有四季变化;DE处于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1)23.5;热;(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2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上的箭头表示 ,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当地球由D转至A时,山东省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3)由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澳大利亚是 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
(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
(3)夏
(4)四季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由图可知,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上的箭头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
(2)C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处于极昼;D位置是秋分,A位置是冬至,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减少;
(3)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处于夏季,而澳大利亚属于南半球;
(4)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故答案为:(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3)夏;(4)四季。
29.(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如图a为对接时的画面,图b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四个位置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天宫二号”不属于天体系统____。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对接成功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b中的____位置附近。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1)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
(2)春分日为3月22日,夏至日为6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三号及月球、地球都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包含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地月系不属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
(2)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而秋分日为9月22日,S位置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为夏至日,那么乙位置为秋分日,因此对接成功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b中的乙位置附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3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结合亲身体会,按太阳高度(选填“大”“小”或“适中”)、昼夜长短(选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或“相差不大”)、气温高低(选填“高”“低”或“适中”)将下表补充完整。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气温高低
【答案】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
【分析】每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大约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最北到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公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再次直射赤道时是每年的秋分日,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最南为南回归线,不能继续向南移动,是冬至日,公历12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赤道是第二年的春分。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就是太阳直射点在三条线之间(南北回归线和赤道)来回移动的变化过程,春秋分时太阳直射都赤道,最南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最北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地球公转的影响:(1)四季变化(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基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温度较高,比较热,即夏季:如果太阳不直射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就是冬季:而春天和秋天是夏、冬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地球各地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以我国,北半球为例。从春天到夏天,白天越来越长,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我国的不夜城是我国的最北部即黑龙江漠河,如夏天到漠河旅游,晚上10点左右天还是亮的,凌晨2点左右天又变亮。从秋天到冬天,黑夜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如果太阳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解答】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适中 大 适中 小
昼夜长短 相差不大 昼长夜短 相差不大 昼短夜长
气温高低 适中 高 适中 低
故答案为: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三、解答题
3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1.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西尼号”飞船曾是人类建造的最复杂和最可靠的太空探测器。1997年10月,“卡西尼号”发射升空,经过近7年的太空旅行后,于2004年7月成功飞入土星轨道,之后进行了长达4年的绕土星飞行,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了透彻的观察。2008年6月30日,“卡西尼号”圆满完成了美国宇航局向其下达的主要任务。因为飞行器燃料充足,科学家们还决定让它延长探测时间,直到2017年10月,燃料用尽的“卡西尼号”受控坠入浓厚的土星大气层而焚毁(失控的飞船若坠毁在可能存在生命的土星卫星上,船身上附着的地球微生物将可能会对这些生命造成灭顶之灾)。如图所示为“卡西尼号”星际航行路线示意图(这是之前的计划图,实际发射时间推迟至1997年10月15日)。
(1)如“卡西尼号”星际航行路线示意图所示,地球等各大行星的公转方向是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的。
(2)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星,“卡西尼号”对土星的观测过程属于 (选填“逼近观察”或“直接取样观察”)。
(3)人类探测宇宙空间,可以开发哪些空间资源?
【答案】(1)逆时针
(2)土;逼近观察
(3)可以开发利用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等空间资源。
【知识点】地球公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目的之一是开发宇宙的资源。
【解答】(1)如“卡西尼号”星际航行路线示意图所示,地球等各大行星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
(2)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是土星,“卡西尼号”对土星的观测过程属于逼近观察。
(3)人类探测宇宙空间可以开发利用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等空间资源。
故答案为:(1)逆时针(2)土;逼近观察(3)可以开发利用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等空间资源。
3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3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将下列地球、月球运动及产生的天文现象与其常用的数据连接起来。
【答案】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自转周期,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
【解答】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日,地球自转周期为1日,月球自转周期为27.3日,凭你安慰365天,闰年为366天,月相变化周期为29.5日。
故答案为:
3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据此完成(1)~(3)题。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宁波市____。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2)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北京市处于____。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日期为2017年5月14至15日,是春分日(3月22日)以后,夏至日不到,故白昼长于黑夜,A符合题意。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
(3)5月14日是春分日(3月22日)以后,夏至日不到,暮春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
故答案为:(1)A(2)C(3)A
四、实验探究题
3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如图,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 位置。
【答案】(1)公转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太阳转称为地球公转(2)夏至日为6月22日,春分日为3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该实验用光代表太阳,模拟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B位置,因为6月22日为夏至日,而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1)公转(2)B
3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如图甲是小施同学测绘的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时测得),
(1)A图是在 测绘的(选填“夏季”或“冬季”)。
(2)该现象可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确定”,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乙)。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 (填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
(3)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楼间距。
(4)根据实验,判断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 。
(5)在宁波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中的____。
A. B.
C. D.
【答案】(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
的,B为夏季测绘的;
(2)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冬至的光照情况。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北方楼间距应该大于南方楼间距,才能保证后楼采光,而海南相较于宁波位于更南方, 因此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大于海南的楼间距。
(4)一年中,日出最早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日出最晚是在冬至日(12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越靠近北回归线,影子则越短,所以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夏至。
(5)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宁波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宁波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冬季(2)冬至(3)大于(4)夏至(5)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