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一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想,再经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习惯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动滑轮和定滑轮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0-31,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滑轮的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成动滑轮和定滑轮两类.
2.定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动滑轮的轴与重物一起移动.
【合作探究】
演示 要用滑轮把钩码提升起来,用下列器材设计两种实验方案,请给出你的示意图.
答:固定滑轮在铁架台上如下图甲所示;将细绳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如下乙所示.
知识点二 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1-33,完成以下问题:
1.定滑轮工作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使用定滑轮时,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定滑轮的轴是杠杆的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使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出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按下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改变钩码的数量或拉力的方向,比较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
实验步骤:①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如图甲所示).②按如图乙所示朝不同方向拉弹簧测力计,读出示数.③比较每次拉力与钩码重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结论:定滑轮工作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探究二 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按如图所示的方法,通过动滑轮来提起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与钩码的重力G相比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动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
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观察拉力方向和钩码运动方向.②改变拉力的方向,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观察拉力方向和钩码运动方向.③比较每次拉力与重力的关系.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探究三 使用滑轮的理性分析
1.请你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参照下图进行分析,说说定滑轮不能省力的道理.
你能否根据上图分析出定滑轮的实质?
答:L1=L2,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因此,不省力也不费力.拉力F与物重G的关系是:拉力等于重力(F=G).
2.当绳子沿着倾斜方向通过定滑轮拉重物时,还是一个等臂杠杆吗?请画出两个力臂.
3.使用动滑轮时,同样可找出跟它相当的杠杆.
你能否根据上图分析出动滑轮的实质?
答: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因此能省一半的力.当动滑轮平衡时,拉力F与物重G的关系是F=.
【教师点拨】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即F=G;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即F=G;这两个公式成立的条件均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滑轮与轴之间、绳子与轮之间的摩擦及滑轮的重力的情况下.
【跟进训练】
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总重60 N的物体被匀速提升了10 cm,若不计滑轮,绳的重和摩擦,则拉力F及其向上移动的距离s分别为( B )
A.F=60 N,s=0.2 m
B.F=30 N,s=0.2 m
C.F=60 N,s=0.1 m
D.F=30 N,s=0.1 m
课堂小结
滑轮
(1)定滑轮及其特点
(2)动滑轮及其特点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