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 第4节 植物的一生(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丽水月考)外来植物的引入往往会对本地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B.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C.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D.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在种子萌发初期,大蒜芥对种子的发芽没有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明显,尤其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更显著。
【解答】A、笫1周,A、 A'、 B、 B' 四组种子发芽率均为0,无法证明 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 受到大蒜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第2 5周,时间越长A与A'的纵向差值越大,说明了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影响越显著,B符合题意;
C、对比A、B两组,在没有大蒜芥的作用的情况下,B组发芽率明显低于A组,说明水杨梅种子发芽率原本就低于路边青种子,与大蒜芥无关,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A与A' 的纵向差值远大于B与B' 的纵向差值,说明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的发芽的抑制作用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19七下·台州期中)芒果是我们海南的特产之一,芒果树长出芒果需经历的过程( )
①萌发形成花粉管 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③花粉传到雌蕊
④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结果过程包括受精与发育两个过程。子植物受精: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在雌蕊分泌的粘液的刺激下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过程就叫受精。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如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萌发,发育成新个体。再重复受精与发育的过程。
【解答】根据题意及结果过程,芒果树长出芒果需经历的过程为:花粉传到雌蕊→长出花粉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故答案为:D
3.现在有100粒子粒饱满的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贫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富含养料的土壤中,除此之外,所有条件、措施相同.分别测定发芽率则可能的结果是( )
A.甲组发芽率明显高于乙组 B.乙组发芽率明显高于甲组
C.甲、乙两组发芽率差不多 D.根据所给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选C。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与土壤肥沃或贫瘠无关,因此现在有100粒子粒饱满的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度、潮湿贫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度、潮湿富含养料的土壤中.分别测定发芽率则可能的结果是甲、乙两组发芽率差不多。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据此答题。
4.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
组别 种子数量(粒) 温度(℃) 光照 空气 水分
① 50 20 无光 通风 适量
② 50 20 有光 通风 少量
A.水分 B.空气 C.光照 D.温度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选A。分析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方案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光引起的,还是由水分引起的.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因此应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的条件应该相同,即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是水分。
【分析】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以光照为变量来设置对照实验。
5.(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如图是某种花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受精卵的形成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的结构中,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可见D正确。故选:D
【分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图中①是花粉,②是子房,③是柱头,④是胚珠.
6.如图是桃花及其所结果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B.[4]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
C.[7]是由[6]发育而来的
D.[8]萌发的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选C。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4]花粉管中的精子到达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7是果皮是由5子房壁发育而成的,[8]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分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产生种子,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图中3花药,2花粉,1柱头,4花粉管,5子房壁,6是胚珠,7是果皮,8是种子,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7.下列有关开花、结果及种子萌发的一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于繁衍后代来说,只有雌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B.受粉后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雄蕊和雌蕊分别产生花粉和卵细胞,都是花最重要的部分
D.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阳光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选C。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雄蕊能够产生花粉,雌蕊中有卵细胞,都是花的主要部分。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有光无光均可。
【分析】1、花的主要结构包括雄蕊和雌蕊。2、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然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8.如图表示果实的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子房、胚、果实、受精卵 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果皮、胚 D.子房、珠被、果皮、种子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选B。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可见,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
【分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据此解答.
9.(2021七下·台州月考)掐去尖端的茎还会年年长长吗?原因是什么?( )
A.不会,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
B.不会,茎的细胞无法伸长
C.会,茎尖下端的细胞会恢复分裂能力
D.会,茎内各个部位都有分生组织
【答案】A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解答】选A。通过分析可知,植物茎是有枝芽发育而来的,枝芽的结构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掐去尖端的茎不会年年长长,因为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了。
【分析】芽可以发育成新的枝条,这是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
10.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仅做I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I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I和II的单一变量是种皮是否完整,I和III单一变量是赤霉素,II和III有两个变量,不能确定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II和IV单一变量是赤霉素,因此能够形成3组对照实验。
【解答】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实验者控制的自变量以外,其它无关变量都应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A、B、D组都符合上述原则,只有C组存在两个自变量,即机械破损和赤霉素。因而最终的因变量不是单一变量引起的,无法得出单一变量的结论。
故答案为:C
11.下列植物种子中有两片子叶,且有胚乳的是 ( )
A.黄瓜和花生 B.柿和蓖麻
C.高粱和毛竹 D.甘蔗和大豆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可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来解答,关键是能够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单子叶植物,高粱、玉米、小麦的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是单子叶植物;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肥大的子叶组成,是双子叶植物。很多双子叶植物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结果种子里就没有胚乳,如荠菜、菜豆、大豆等。但有的双子植物胚乳不被子叶吸收,仍保留了胚乳,如蓖麻、莲、荞麦、胡萝卜、苋菜、石竹和柿。所以双子叶植物种子中蓖麻、莲、荞麦、胡萝卜、苋菜、石竹和柿有胚乳。
故选:B
12.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和图示可知: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原因是种子吸水的结果,A正确;
B、在Ⅰ、Ⅱ阶段种子没有萌发,所以干重变化很小,B错误;
C、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萌发的是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所以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C正确;
D、种子吸水膨胀,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D正确.
故选:B.
【分析】由于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但干重变化不大,在第Ⅲ阶段有机物被大量消耗,所以干重显著减少.据此解答.
13.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种子萌发还需要光吗?”以下是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前进行的对话,对这段对话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乙同学提出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的假设
B.有光和无光是该探究实验控制的变量
C.实验中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有生命活力的胚
D.实验中需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无机盐和空气三个必需的外界条件
【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A、探究实验的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甲和乙的对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做出假设,A正确.
B、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有光和无光是该探究实验控制的变量,B正确.
C、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外部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C正确.
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指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不需要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探究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据此解答.
二、填空题
14.(2020七下·拱墅期末)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种子、花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②将发育成图甲中的 (填序号)
(2)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
(3)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选填图乙中的标号)。
(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 】 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
(5)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
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
【答案】(1)①②
(2)④;子叶
(3)①②③④
(4)①;柱头;胚
(5)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珠得到母体的保护,并像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
【解答】(1)图乙中的2是胚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芽和叶,即图甲中的①②;
(2)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即大豆油主要是来自④ 子叶;
(3)种子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即 ①②③④;
(4)传粉过程中花粉要落到柱头上,即 ① ;受精卵发育形成种子的胚;
(5)水稻、小麦是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在胚乳;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在子叶中;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②;(2) ④ ;子叶;(3)①②③④;(4)①;柱头;胚;(5)A。
15.(2020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是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蚕豆幼苗的根由图1中的 发育而来。(填字母)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2中的 。
(3)对蚕豆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图中种子的哪些结构组成的? ;
(4)一粒玉米能够萌发成一颗玉米幼苗,从种子的结构来说,主要是由于 。
A.子叶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B.种皮对种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C.胚根可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D.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
【答案】(1)B
(2)J
(3)D胚芽、A胚轴、B胚根和E子叶
(4)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玉米种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菜豆种子包括胚和种皮。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芽发育成芽,再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因此,新植物体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
【解答】图1是菜豆种子,A为胚轴,B为胚根,C是种皮,D是胚芽,E是子叶。图2是玉米种子,F是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G为胚芽,H是胚轴,I是胚根,J是胚乳,K为子叶。
(1)蚕豆种子的根由图1中的B胚根发育而来。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2中的J胚乳。胚乳富含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3)对蚕豆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图中种子的D胚芽、A胚轴、B胚根和E子叶。
(4)种子萌发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是:种子完整、胚是活的且度过了休眠期。
故答案为:(1)B;(2)J;(3)D胚芽、A胚轴、B胚根和E子叶。(4)D
16.(2020七下·柯桥期末)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⑨雄蕊和⑩ ;
(2)受精后,花瓣、花萼等先后凋落后萎缩,子房不断发 育而形成 。
【答案】(1)雌蕊
(2)果实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①花药、②花丝,③花瓣、④花萼、⑤柱头、⑥花柱、⑦子房、⑧胚珠、⑨雄蕊、⑩雌蕊。
【解答】(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⑨雄蕊和⑩雌蕊。
(2)桃花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结出果实,桃花在受精完成后,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花朵中含有精子的部位是花药。
故答案为:(1)雌蕊(2)果实
17.(2020七下·柯桥期末)如图所示的植物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面粉来源---小麦,在我国广为种植。
(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 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3)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 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
【答案】(1)温度
(2)胚乳
(3)胚根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构成。
【解答】(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霜降以后温度会降低,而小麦种子受到温度影响导致发芽率降低,因此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 胚乳是单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小麦是单子叶植物,而小麦种子的胚乳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3)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
故答案为:(1)温度(2)胚乳(3)胚根
18.(2020七下·温岭期末)下图中的玉米种子能长出幼苗但是幼苗相对弱小的是 ,原因是 受损,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的营养。(阴影部分表示受损伤部分)
【答案】乙;胚乳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玉米种子萌发时由子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利用。
【解答】玉米种子中胚乳的营养主要供给胚的发育、幼苗的形成,图乙的胚乳受损,玉米虽然能够长出幼苗,但是幼苗相对弱小。
故答案为:乙;胚乳
19.(2020七下·余杭期末)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种子、花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②将发育成图甲中的 (填序号)
(2)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 。
(3)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选填图乙中的标号)。
(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 】 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 。
(5)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
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
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
【答案】(1)①
(2)④;子叶
(3)①②③④
(4)①;柱头;胚
(5)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花的结构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1)图乙中的②胚芽将发育成图甲中的叶 ;
(2)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大豆油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④子叶。
(3)种子的胚通常包括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
(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胚。
(5)大米用水稻加工而成,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成,水稻、小麦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大豆、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
故答案为:(1)①(2)④;子叶(3)①②③④(4)①;柱头;胚(5)A
20.如图所示是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种子除去水分后质量)和鲜重(种子实际质量)的变化而分别绘制的两条曲线。表示鲜重变化的是曲线甲。该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起点时间是 。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消耗有机物,种子的鲜重质量一直升高,干重减少,故曲线甲表示鲜重变化,曲线乙表示干重变化。到C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干重增加。
故答案为:C。
21.不管花的外形如何,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受精后子房发育成 .
【答案】花蕊;果实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花蕊由雌蕊和雄蕊组成,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如图:
故答案为:花蕊;果实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花冠、雄蕊、柱头和花柱都逐渐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2.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4] 和[7] .
(2)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 、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3)桃子由[3] 发育而来.
(4)采用 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
【答案】(1)雌蕊;雄蕊
(2)传粉;受精
(3)子房
(4)嫁接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中1是柱头、2是花柱、3子房这三部分合称4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合称7雄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是花的主要部分;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3)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具体发育情况为:
桃子属于果实,由[3]子房发育而来;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采用嫁接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
故答案为:
(1)雌蕊;雄蕊;
(2)传粉;受精;
(3)子房;
(4)嫁接.
【分析】观图可知:1是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胚珠,据此解答.
23. 如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合称为 ,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2)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图甲中的 (填序号)提供营养物质.
(3)⑥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
(4)⑧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是由图甲中的 (填序号)发育来的
(5)菜豆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 作用提供的.
【答案】(1)胚
(2)②
(3)光合
(4)③
(5)呼吸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甲图中①是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胚的组成包括①是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2)菜豆种子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②子叶中.因此当一粒菜豆种子萌发时,胚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子叶提供的.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⑥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4)图[⑧]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它是由图甲中的③胚根发育来的.
(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菜豆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故答案为:(1)胚;
(2)②;
(3)光合;
(4)③;
(5)呼吸
【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图中①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⑤种皮,⑥叶,⑦茎,⑧根,结合题意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1七下·金华月考)图甲至图丁分别是大豆的种子、幼苗、花蕊和豆荚的结构示意图
(1)乙图中的⑥是分别是由图甲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丙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2)如果将甲图中的④切除一部分,再进行播种,这些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非常弱小,原因是 。
(3)某同学在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放在上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各装置的设置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记录的发芽情况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①该同学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这是要探究 ,他不选用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
②根据四套装置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可以知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答案】(1)③;大豆花的子房内至少有3个胚珠
(2)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够
(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两个变量;一定的水分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甲图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乙图中的⑥是分别是由图甲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来。由于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花的子房内至少有3个胚珠,因此丙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
(2)④是子叶,种子发育生长的营养来自子叶,若是切除一部分,将导致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够,因此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非常弱小。
(3)①甲组和丙组的温度、培养皿中的棉花干湿状态相同,只有场所不同,两组唯一的变量为有无光照,因此该同学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这是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他不选用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的原因是有两个变量,无法进行对照实验。
②根据图表分析可知,有无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能够全部发芽,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条件,而有无水分条件下的种子中,有水分环境的种子才能萌发,说明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
故答案为:(1)③;大豆花的子房内至少有3个胚珠(2)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够(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两个变量;一定的水分
25.(2020七下·温州期中)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之后,同学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因此,同学买了一包含羞草种子,通过实验探究含羞草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水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
②将两个培养皿都放入20℃恒温箱中培养;A中放干纱布,B中放湿纱布;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水分 干燥纱布 湿纱布
种 了萌发数量 0 19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猜测B组实验中有一颗种子不萌发和种子自身原因有关,可能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同学得出的结论: 。
(3)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含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请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答案】(1)种子处在休眠期、胚不完整
(2)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3)①取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湿纱布并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C;
②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恒温箱中培养;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温度 10℃ 20℃ 30℃
种子萌发数量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我们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①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②自身条件--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本题中涉及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温度和水分,据此解答。
【解答】(1)种子如果是胚坏死的,或者不完整,在休眠期,都是不能萌发的。
(2)A、B器皿的区别是一个是干燥纱布,另一个放置的是湿纱布,所以变量是有无水分,有水分的器皿种子发芽了,无水分的器皿中种子不发芽,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3)①取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湿纱布并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C;
②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恒温箱中培养;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故答案为:(1)种子处于休眠期、胚不完整(2)种子萌发需要水分(3) ①取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湿纱布并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C;
②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恒温箱中培养;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6.(2019七下·天台月考)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融化.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
(三)准备五个相同的结晶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
(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纯雪水质量/克 20 17.5 15 10 0
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0 2.5 10 20
(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
(1)上表中C组缺少的数据应是 .
(2)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
(4)上述适宜的环境指的是 。
【答案】(1)5
(2)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
(3)选择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的种子 ;选择多种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
(4)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往往设置对照组,做到变量唯一。另外,重复实验能降低实验误差。
【解答】该探究实验中,根据研究的问题“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将融雪水多少定为变量,根据表格中其变化规律,C组应加入融雪水5克。随着融雪水含量增加,大豆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当融雪水含量为20克,纯雪水含量为0克时,萌发率最低。可见,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作为对照实验,本实验中除了融雪水含量变化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最适宜种子萌发,如: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种子自身条件--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等等。为了提高该实验的科学性,还应选取其他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5;(2)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3)选择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的种子;选择多种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4)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7.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表:
温度(℃) 萌发率(%) 土壤含水量(%) 20 15 10
25 100 96 74
20 92 84 66
15 44 36 10
10 4 0 0
5 0 0 0
(1)根据如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 。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 ℃~30 ℃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答案】(1)答: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 ℃~25 ℃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 ℃,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温度为25 ℃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2)充足的空气
(3)答:选取形状大小,饱满长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 ℃~30 ℃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6 ℃、27 ℃、28 ℃、29 ℃、30 ℃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事宜。进行萌发,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及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知:①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②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③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④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种子均不萌发;
(2)种子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①种子的胚的结构必须完好无损,②种子不能处于休眠期;外因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空气等;故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充足的空气;
(3)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可知,此探究实验的唯一变量为温度;其它量必须相同;故实验方案如下:选取形状大小,饱满长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30℃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6℃、27℃、28℃、29℃、30℃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事宜。进行萌发实验,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
故答案为:(1)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2)充足的空气;(3)选取形状大小,饱满长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30℃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6℃、27℃、28℃、29℃、30℃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事宜。进行萌发实验,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
2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毫升,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 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1)【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2)【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3)【反思与评价】
a.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b.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
【答案】(1)萌发率
(2)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
(3)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起对照作用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实验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根据实验设置可知,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萌发率,进行比较。(2)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3)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1)萌发率;(2)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3)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起对照作用
2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实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的环境因素,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发芽率
甲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4 潮湿 有光 100 0
乙 C 25 干燥 无光 100 0
D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丙 E 25 潮湿 有光 5 100
F 25 潮湿 无光 5 100
(1)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
(2)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明显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
(3)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一般来说,种子吸水萌发时自身有机物的总重会逐渐减少,是因为 ______.
【答案】(1)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具有偶然性,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3)大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不需要光照;
(4)种子休眠或胚已死亡;
(5)种子呼吸作用在不断消耗有机营养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温度,所以甲同学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数据A中发芽率为96%,B中发芽率为0%,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分别只用了5粒种子,这样偶然性大(种子已死亡或休眠),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我们一般取多粒种子(如10粒以上).
(3)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甲同学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是水分,因此乙同学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是光,因此丙同学探究的是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光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4)在适宜的条件下,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是种子休眠或胚已死亡.
(5)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不断消耗有机营养,将储存在子叶或是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胚芽.在种子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胚就发育成了幼苗.
故答案为:
(1)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具有偶然性,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3)大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不需要光照;
(4)种子休眠或胚已死亡;
(5)种子呼吸作用在不断消耗有机营养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
30.老师要同学们培养绿豆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人问:“怎样才能让绿豆快点发芽?”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于是小明用绿豆进行四组实验,其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有,-表示没有):
组别 处理方法 七天之后的发芽率
甲 光照 水分 温度
乙
丙
丁
(1)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
(填写科学探究的步骤)。
(2)甲、乙、丙、丁四组中,可以用来证明“光线是否会影响绿豆发芽”的是 ,其中的变量是 。
(3)小明的实验证明了绿豆的萌发与 有关,与 无关。
【答案】(1)提出假设
(2)甲组;乙组
(3)水分;光照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属于作出假设;甲、乙进行对照时,光线是变量,由此对照实验课得出光照不影响绿豆的萌发;甲、丙进行对照说明绿豆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分析】:此题为科学探究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等,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31.如图所示,将三粒大豆种子A.B、C用细线分别系在部分插入烧杯中的玻璃棒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只有B种子萌发。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
(2)这些种子在萌发中所利用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3)如果B种子不能萌发原因可能是 。
(4)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两组做对照实验。
【答案】(1)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2)子叶
(3)胚不完整或胚失去活性或处于休眠期
(4)B和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分的空气: 2.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2)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A与B是一组对照试验,实验变量是水分,B与C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空气,由两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在子叶中,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外界条件外,还有满足自身条件,自身的条件为种子是完整的,胚具活性,处于非休眠期。本题的答案为:(1)适量的水 ;充足的空气 (2)子叶(3)胚不完整或胚失去活性或处于休眠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32.在“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A.B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主要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你认为A.B两组同学的设计是否科学?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水
(2)A组两个烧杯内的种子数量不同,一个缺水、一个水分适量;这样两个烧杯作为对照实验就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设计不合理.B组只有一组,缺乏对照组,其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水分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这也不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也不合理.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从对照实验的原则进行分析,对照实验必须具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二者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解答】(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水分的量不同,实验组种子干燥,对照组水分适量,适于种子的萌发;其余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且适于种子的萌发.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变量就是水。(2)A组两个烧杯内的种子数量不同,一个缺水、一个水分适量;这样两个烧杯作为对照实验就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设计不合理.B组只有一组,缺乏对照组,其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水分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这也不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也不合理.
33.某校学生小敏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一些生物探究创意。某天,她在游览泗水桃花园时,看着枝头红艳的桃花,突发奇想:如果给桃花授梨花花粉,是否依然能结出果实呢?在老师的支持下,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在果园里选择20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
②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
③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④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
请根据她们的设计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③和④完成的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 ,除此之外,在果实和种子形成之前还必须要完成 过程。
(3)实验结果表明A组结出了桃子,那么,设计B组的意义是 。
【答案】(1)花粉(或花粉种类)
(2)传粉;受精
(3)对照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在A、B两组中,由于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花粉(或花粉种类)。(2)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胚珠内的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答案为:(1)花粉(或花粉种类);(2)传粉;受精;(3)对照.
【分析】解此题从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传粉和受精的概念方面切入.
34.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甲 乙 丙 丁
温度 23℃
光照情况 日光下 黑暗中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粒数 92 0 93 0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
(2)种子萌发后,如果继续培养几周,幼苗生长较好的应该是 组.你判断的理由是:该组种子萌发出的幼苗能进行 制造有机物,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要证明“光照的有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两组作对照.根据这组对照实验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充足的水分(或水分)
(2)甲;光合作用
(3)甲、丙;光照的有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或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比较甲与乙、丙与丁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2)由于种子萌发后,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已经消耗光,此时幼苗生长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在光照下幼苗生长良好.
(3)若要证明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变量是光照.甲与丙唯一不同的量是光照,因此可以选用甲与丙.甲组种子在有日光的条件下全部萌发,丙组种子在黑暗中全部萌发,因此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照的影响,与光无关.
故答案为:(1)充足的水分(或水分);
(2)甲;光合作用;
(3)甲、丙;光照的有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或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分析】分析表中的实验设置可知,甲与乙、丙与丁都是以水分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乙与丁以光照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5. 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为证明基因和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取1000粒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先播种在黑暗处,待其萌发成幼苗后,观察并记录幼苗叶的颜色,然后再将其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叶的颜色,统计数据如下表:
环境 幼苗株数及颜色
绿色 白色
黑暗 0 1000
明亮 999 1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蓝色的这999株幼苗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仍为白色的这一株幼苗的基因组成是 .
(2)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 .
(3)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1)AA或Aa;aa
(2)避免偶然性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表明绿色是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色是基因组成啊aa.
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绿色,说明这999株幼苗体内含有绿色基因,因此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由暗处移至光下后,仍为白色,说明这一株幼苗体内没有绿色基因,因此其基因组成是aa.
(2)1粒种子会有偶然性,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以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表明偶然性.
(3)黑暗处萌发的幼苗都是白色的,由暗处移至光下后,999株幼苗由白色变成绿色,而有一株幼苗仍为白色.这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影响.所以这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故答案为:(1)AA或Aa;aa;
(2)避免偶然性;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四、解答题
36.(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如图,“耙耙柑”是桔橙和桠柑杂交育成的最新品种,酸甜适口,少籽或无籽,请回答:
(1)若1个“耙耙柑”中出现了1粒种子,可以推断,发育成果实之前子房中.至少有1个 ;“耙耙柑”种子内新植物的幼体是
。
(2)为保持其优良性状,建议果农采用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来繁殖植株,如压条、 等(写一个即可)。
【答案】(1)胚珠;胚
(2)无性;嫁接
【知识点】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
【解答】(1)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那么若1个“耙耙柑”中出现了1粒种子,可以推断,发育成果实之前子房中,至少有1个胚珠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即“耙耙柑”种子内新植物的幼体是胚。
(2) 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嫁接、压条都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故答案为:(1)胚珠;胚(2)无性;嫁接
37.(2020七下·新昌期末) 202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三立夏,浙江各地区“立夏”的食俗有所不同,如图甲是我县立夏时吃的食物。
(1)看蚕豆,蚕豆呈绿色,是因为蚕豆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色光。食用蚕豆的主要部分是种子结构中的 。
(2)吃茶叶蛋时,通过 觉闻到特殊香味。
(3)如图乙,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①地球公转产生了 (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现象。
②立夏这一天新昌白天比晚上 (选填“长”或“短”)。
【答案】(1)反射;子叶
(2)嗅
(3)四季更替;长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人的感觉;物体的颜色;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 ( 或透过 ) 红色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几乎都被吸收了。当只用一束绿光 ( 或其他非红色的光 ) 照射呈现红色的物体时,物体便会呈现黑色。
(2)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例如,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等植物的种子是有胚乳种子,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等植物的种子是无胚乳种子。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3)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解答】(1) 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看蚕豆,蚕豆呈绿色,是因为蚕豆反射了绿色光。蚕豆是无胚乳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食用蚕豆的主要部分是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2)吃茶叶蛋时,茶叶蛋会散发出特殊香味的化学物质,人通过嗅觉闻到这种气味。
(3)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立夏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新昌位于北半球,所以白天比晚上长。
故答案为:(1)反射;子叶;(2)嗅;(3)四季更替;长
38.(2020七下·奉化期末)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种植深度 6cm 11cm 18cm 25cm
出土幼苗数量 29棵 30棵 26棵 0棵
未出土幼苗生长状况 1棵种子未萌发 / 幼苗略有萎缩现象 幼苗萎缩现象较明显
幼苗子叶大小 较大 较小 只有痕迹 只有痕迹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案】变化情况:下降;理由:子叶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当长出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后,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有利于其存活。
【解答】因为子叶中的营养物质是有一定的量的,当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完而又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时,幼苗就会因为缺少营养物质的提供而不能继续生长,所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下降。
39.(2020七上·浙江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种子不萌发
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从上述实验甲、乙得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从乙、丙两组可得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答案】水分;温度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本实验中,装置乙可以正常萌发,起到对照作用,其余组为实验组.因为只有装置乙分别与其他几个装置的变量是惟一的,即装置乙分别与装置甲、丙、丁为对照组。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甲和乙装置组合有唯一变量--水分,所以看出水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要求实验有唯一变量--温度,故选乙和丙装置组合,乙、丙两组可以得出,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故答案为:水分;温度
40.(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25粒菜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请你回答问题: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3粒 0粒 24粒 0粒
(1)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本实验探究了 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两个环境条件。
(2)实验A和B对照,变量是 。
(3)根据实验A和实验的实验 结果判断,光照不是菜豆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4)实验设计中,实验A和实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5)实验A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应从种子萌发的 条件寻找原因。
【答案】(1)水分和光照
(2)水分
(3)C
(4)D
(5)自身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的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对照实验,探究活动中的对照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据此解答。
【解答】(1)该实验有两组实验,实验A和C对照,唯一的变量为光照,实验A和B对照,唯一的变量为水分, 本实验探究了水分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两个环境条件。
(2)实验A和B对照,唯一的变量为水分,实验A潮湿(含一定水分)种子萌发,而实验B干燥种子不萌发,因此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
(3)实验设计中,实验A和实验D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需要种子不在休眠期,种子有完整的胚。
故答案为:(1)水分和光照(2)水分(3)C(4)D(5)自身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 第4节 植物的一生(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丽水月考)外来植物的引入往往会对本地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B.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C.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D.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2.(2019七下·台州期中)芒果是我们海南的特产之一,芒果树长出芒果需经历的过程( )
①萌发形成花粉管 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③花粉传到雌蕊
④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3.现在有100粒子粒饱满的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贫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富含养料的土壤中,除此之外,所有条件、措施相同.分别测定发芽率则可能的结果是( )
A.甲组发芽率明显高于乙组 B.乙组发芽率明显高于甲组
C.甲、乙两组发芽率差不多 D.根据所给条件无法判断
4.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
组别 种子数量(粒) 温度(℃) 光照 空气 水分
① 50 20 无光 通风 适量
② 50 20 有光 通风 少量
A.水分 B.空气 C.光照 D.温度
5.(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如图是某种花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受精卵的形成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图是桃花及其所结果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B.[4]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
C.[7]是由[6]发育而来的
D.[8]萌发的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7.下列有关开花、结果及种子萌发的一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于繁衍后代来说,只有雌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B.受粉后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雄蕊和雌蕊分别产生花粉和卵细胞,都是花最重要的部分
D.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阳光
8.如图表示果实的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子房、胚、果实、受精卵 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果皮、胚 D.子房、珠被、果皮、种子
9.(2021七下·台州月考)掐去尖端的茎还会年年长长吗?原因是什么?( )
A.不会,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
B.不会,茎的细胞无法伸长
C.会,茎尖下端的细胞会恢复分裂能力
D.会,茎内各个部位都有分生组织
10.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仅做I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I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1.下列植物种子中有两片子叶,且有胚乳的是 ( )
A.黄瓜和花生 B.柿和蓖麻
C.高粱和毛竹 D.甘蔗和大豆
12.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13.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种子萌发还需要光吗?”以下是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前进行的对话,对这段对话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乙同学提出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的假设
B.有光和无光是该探究实验控制的变量
C.实验中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有生命活力的胚
D.实验中需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无机盐和空气三个必需的外界条件
二、填空题
14.(2020七下·拱墅期末)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种子、花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②将发育成图甲中的 (填序号)
(2)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
(3)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选填图乙中的标号)。
(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 】 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
(5)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
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
15.(2020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是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蚕豆幼苗的根由图1中的 发育而来。(填字母)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2中的 。
(3)对蚕豆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图中种子的哪些结构组成的? ;
(4)一粒玉米能够萌发成一颗玉米幼苗,从种子的结构来说,主要是由于 。
A.子叶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B.种皮对种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C.胚根可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D.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
16.(2020七下·柯桥期末)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⑨雄蕊和⑩ ;
(2)受精后,花瓣、花萼等先后凋落后萎缩,子房不断发 育而形成 。
17.(2020七下·柯桥期末)如图所示的植物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面粉来源---小麦,在我国广为种植。
(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 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3)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 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
18.(2020七下·温岭期末)下图中的玉米种子能长出幼苗但是幼苗相对弱小的是 ,原因是 受损,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的营养。(阴影部分表示受损伤部分)
19.(2020七下·余杭期末)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种子、花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②将发育成图甲中的 (填序号)
(2)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 。
(3)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选填图乙中的标号)。
(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 】 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 。
(5)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
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
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
20.如图所示是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种子除去水分后质量)和鲜重(种子实际质量)的变化而分别绘制的两条曲线。表示鲜重变化的是曲线甲。该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起点时间是 。
21.不管花的外形如何,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受精后子房发育成 .
22.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4] 和[7] .
(2)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 、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3)桃子由[3] 发育而来.
(4)采用 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
23. 如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合称为 ,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2)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图甲中的 (填序号)提供营养物质.
(3)⑥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
(4)⑧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是由图甲中的 (填序号)发育来的
(5)菜豆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 作用提供的.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1七下·金华月考)图甲至图丁分别是大豆的种子、幼苗、花蕊和豆荚的结构示意图
(1)乙图中的⑥是分别是由图甲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丙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2)如果将甲图中的④切除一部分,再进行播种,这些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非常弱小,原因是 。
(3)某同学在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放在上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各装置的设置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记录的发芽情况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①该同学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这是要探究 ,他不选用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
②根据四套装置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可以知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25.(2020七下·温州期中)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之后,同学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因此,同学买了一包含羞草种子,通过实验探究含羞草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水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
②将两个培养皿都放入20℃恒温箱中培养;A中放干纱布,B中放湿纱布;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水分 干燥纱布 湿纱布
种 了萌发数量 0 19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猜测B组实验中有一颗种子不萌发和种子自身原因有关,可能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同学得出的结论: 。
(3)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含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请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6.(2019七下·天台月考)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融化.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
(三)准备五个相同的结晶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
(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纯雪水质量/克 20 17.5 15 10 0
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0 2.5 10 20
(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
(1)上表中C组缺少的数据应是 .
(2)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
(4)上述适宜的环境指的是 。
27.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表:
温度(℃) 萌发率(%) 土壤含水量(%) 20 15 10
25 100 96 74
20 92 84 66
15 44 36 10
10 4 0 0
5 0 0 0
(1)根据如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 。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 ℃~30 ℃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2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毫升,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 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1)【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2)【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3)【反思与评价】
a.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b.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
2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实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的环境因素,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发芽率
甲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4 潮湿 有光 100 0
乙 C 25 干燥 无光 100 0
D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丙 E 25 潮湿 有光 5 100
F 25 潮湿 无光 5 100
(1)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
(2)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明显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
(3)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一般来说,种子吸水萌发时自身有机物的总重会逐渐减少,是因为 ______.
30.老师要同学们培养绿豆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人问:“怎样才能让绿豆快点发芽?”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于是小明用绿豆进行四组实验,其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有,-表示没有):
组别 处理方法 七天之后的发芽率
甲 光照 水分 温度
乙
丙
丁
(1)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
(填写科学探究的步骤)。
(2)甲、乙、丙、丁四组中,可以用来证明“光线是否会影响绿豆发芽”的是 ,其中的变量是 。
(3)小明的实验证明了绿豆的萌发与 有关,与 无关。
31.如图所示,将三粒大豆种子A.B、C用细线分别系在部分插入烧杯中的玻璃棒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只有B种子萌发。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
(2)这些种子在萌发中所利用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3)如果B种子不能萌发原因可能是 。
(4)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两组做对照实验。
32.在“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A.B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主要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你认为A.B两组同学的设计是否科学?请简要说明理由.
33.某校学生小敏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一些生物探究创意。某天,她在游览泗水桃花园时,看着枝头红艳的桃花,突发奇想:如果给桃花授梨花花粉,是否依然能结出果实呢?在老师的支持下,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在果园里选择20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
②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
③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④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
请根据她们的设计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③和④完成的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 ,除此之外,在果实和种子形成之前还必须要完成 过程。
(3)实验结果表明A组结出了桃子,那么,设计B组的意义是 。
34.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甲 乙 丙 丁
温度 23℃
光照情况 日光下 黑暗中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粒数 92 0 93 0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
(2)种子萌发后,如果继续培养几周,幼苗生长较好的应该是 组.你判断的理由是:该组种子萌发出的幼苗能进行 制造有机物,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要证明“光照的有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两组作对照.根据这组对照实验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35. 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为证明基因和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取1000粒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先播种在黑暗处,待其萌发成幼苗后,观察并记录幼苗叶的颜色,然后再将其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叶的颜色,统计数据如下表:
环境 幼苗株数及颜色
绿色 白色
黑暗 0 1000
明亮 999 1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蓝色的这999株幼苗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仍为白色的这一株幼苗的基因组成是 .
(2)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 .
(3)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
36.(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如图,“耙耙柑”是桔橙和桠柑杂交育成的最新品种,酸甜适口,少籽或无籽,请回答:
(1)若1个“耙耙柑”中出现了1粒种子,可以推断,发育成果实之前子房中.至少有1个 ;“耙耙柑”种子内新植物的幼体是
。
(2)为保持其优良性状,建议果农采用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来繁殖植株,如压条、 等(写一个即可)。
37.(2020七下·新昌期末) 202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三立夏,浙江各地区“立夏”的食俗有所不同,如图甲是我县立夏时吃的食物。
(1)看蚕豆,蚕豆呈绿色,是因为蚕豆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色光。食用蚕豆的主要部分是种子结构中的 。
(2)吃茶叶蛋时,通过 觉闻到特殊香味。
(3)如图乙,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①地球公转产生了 (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现象。
②立夏这一天新昌白天比晚上 (选填“长”或“短”)。
38.(2020七下·奉化期末)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种植深度 6cm 11cm 18cm 25cm
出土幼苗数量 29棵 30棵 26棵 0棵
未出土幼苗生长状况 1棵种子未萌发 / 幼苗略有萎缩现象 幼苗萎缩现象较明显
幼苗子叶大小 较大 较小 只有痕迹 只有痕迹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39.(2020七上·浙江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种子不萌发
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从上述实验甲、乙得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从乙、丙两组可得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40.(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25粒菜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请你回答问题: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3粒 0粒 24粒 0粒
(1)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本实验探究了 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两个环境条件。
(2)实验A和B对照,变量是 。
(3)根据实验A和实验的实验 结果判断,光照不是菜豆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4)实验设计中,实验A和实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5)实验A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应从种子萌发的 条件寻找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在种子萌发初期,大蒜芥对种子的发芽没有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明显,尤其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更显著。
【解答】A、笫1周,A、 A'、 B、 B' 四组种子发芽率均为0,无法证明 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 受到大蒜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第2 5周,时间越长A与A'的纵向差值越大,说明了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影响越显著,B符合题意;
C、对比A、B两组,在没有大蒜芥的作用的情况下,B组发芽率明显低于A组,说明水杨梅种子发芽率原本就低于路边青种子,与大蒜芥无关,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A与A' 的纵向差值远大于B与B' 的纵向差值,说明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的发芽的抑制作用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结果过程包括受精与发育两个过程。子植物受精: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在雌蕊分泌的粘液的刺激下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过程就叫受精。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如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萌发,发育成新个体。再重复受精与发育的过程。
【解答】根据题意及结果过程,芒果树长出芒果需经历的过程为:花粉传到雌蕊→长出花粉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选C。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与土壤肥沃或贫瘠无关,因此现在有100粒子粒饱满的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度、潮湿贫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度、潮湿富含养料的土壤中.分别测定发芽率则可能的结果是甲、乙两组发芽率差不多。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据此答题。
4.【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选A。分析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方案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光引起的,还是由水分引起的.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因此应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的条件应该相同,即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是水分。
【分析】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以光照为变量来设置对照实验。
5.【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的结构中,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可见D正确。故选:D
【分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图中①是花粉,②是子房,③是柱头,④是胚珠.
6.【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选C。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4]花粉管中的精子到达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7是果皮是由5子房壁发育而成的,[8]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分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产生种子,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图中3花药,2花粉,1柱头,4花粉管,5子房壁,6是胚珠,7是果皮,8是种子,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7.【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选C。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雄蕊能够产生花粉,雌蕊中有卵细胞,都是花的主要部分。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有光无光均可。
【分析】1、花的主要结构包括雄蕊和雌蕊。2、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然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8.【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选B。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可见,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
【分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据此解答.
9.【答案】A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解答】选A。通过分析可知,植物茎是有枝芽发育而来的,枝芽的结构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掐去尖端的茎不会年年长长,因为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了。
【分析】芽可以发育成新的枝条,这是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
10.【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I和II的单一变量是种皮是否完整,I和III单一变量是赤霉素,II和III有两个变量,不能确定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II和IV单一变量是赤霉素,因此能够形成3组对照实验。
【解答】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实验者控制的自变量以外,其它无关变量都应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A、B、D组都符合上述原则,只有C组存在两个自变量,即机械破损和赤霉素。因而最终的因变量不是单一变量引起的,无法得出单一变量的结论。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可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来解答,关键是能够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单子叶植物,高粱、玉米、小麦的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是单子叶植物;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肥大的子叶组成,是双子叶植物。很多双子叶植物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结果种子里就没有胚乳,如荠菜、菜豆、大豆等。但有的双子植物胚乳不被子叶吸收,仍保留了胚乳,如蓖麻、莲、荞麦、胡萝卜、苋菜、石竹和柿。所以双子叶植物种子中蓖麻、莲、荞麦、胡萝卜、苋菜、石竹和柿有胚乳。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和图示可知: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原因是种子吸水的结果,A正确;
B、在Ⅰ、Ⅱ阶段种子没有萌发,所以干重变化很小,B错误;
C、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萌发的是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所以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C正确;
D、种子吸水膨胀,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D正确.
故选:B.
【分析】由于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但干重变化不大,在第Ⅲ阶段有机物被大量消耗,所以干重显著减少.据此解答.
13.【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A、探究实验的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甲和乙的对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做出假设,A正确.
B、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有光和无光是该探究实验控制的变量,B正确.
C、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外部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C正确.
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指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不需要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探究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据此解答.
14.【答案】(1)①②
(2)④;子叶
(3)①②③④
(4)①;柱头;胚
(5)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珠得到母体的保护,并像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
【解答】(1)图乙中的2是胚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芽和叶,即图甲中的①②;
(2)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即大豆油主要是来自④ 子叶;
(3)种子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即 ①②③④;
(4)传粉过程中花粉要落到柱头上,即 ① ;受精卵发育形成种子的胚;
(5)水稻、小麦是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在胚乳;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在子叶中;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②;(2) ④ ;子叶;(3)①②③④;(4)①;柱头;胚;(5)A。
15.【答案】(1)B
(2)J
(3)D胚芽、A胚轴、B胚根和E子叶
(4)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玉米种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菜豆种子包括胚和种皮。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芽发育成芽,再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因此,新植物体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
【解答】图1是菜豆种子,A为胚轴,B为胚根,C是种皮,D是胚芽,E是子叶。图2是玉米种子,F是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G为胚芽,H是胚轴,I是胚根,J是胚乳,K为子叶。
(1)蚕豆种子的根由图1中的B胚根发育而来。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2中的J胚乳。胚乳富含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3)对蚕豆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图中种子的D胚芽、A胚轴、B胚根和E子叶。
(4)种子萌发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是:种子完整、胚是活的且度过了休眠期。
故答案为:(1)B;(2)J;(3)D胚芽、A胚轴、B胚根和E子叶。(4)D
16.【答案】(1)雌蕊
(2)果实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①花药、②花丝,③花瓣、④花萼、⑤柱头、⑥花柱、⑦子房、⑧胚珠、⑨雄蕊、⑩雌蕊。
【解答】(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⑨雄蕊和⑩雌蕊。
(2)桃花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结出果实,桃花在受精完成后,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花朵中含有精子的部位是花药。
故答案为:(1)雌蕊(2)果实
17.【答案】(1)温度
(2)胚乳
(3)胚根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构成。
【解答】(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霜降以后温度会降低,而小麦种子受到温度影响导致发芽率降低,因此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 胚乳是单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小麦是单子叶植物,而小麦种子的胚乳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3)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
故答案为:(1)温度(2)胚乳(3)胚根
18.【答案】乙;胚乳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玉米种子萌发时由子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利用。
【解答】玉米种子中胚乳的营养主要供给胚的发育、幼苗的形成,图乙的胚乳受损,玉米虽然能够长出幼苗,但是幼苗相对弱小。
故答案为:乙;胚乳
19.【答案】(1)①
(2)④;子叶
(3)①②③④
(4)①;柱头;胚
(5)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花的结构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1)图乙中的②胚芽将发育成图甲中的叶 ;
(2)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大豆油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④子叶。
(3)种子的胚通常包括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
(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胚。
(5)大米用水稻加工而成,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成,水稻、小麦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大豆、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
故答案为:(1)①(2)④;子叶(3)①②③④(4)①;柱头;胚(5)A
20.【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消耗有机物,种子的鲜重质量一直升高,干重减少,故曲线甲表示鲜重变化,曲线乙表示干重变化。到C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干重增加。
故答案为:C。
21.【答案】花蕊;果实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花蕊由雌蕊和雄蕊组成,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如图:
故答案为:花蕊;果实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花冠、雄蕊、柱头和花柱都逐渐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2.【答案】(1)雌蕊;雄蕊
(2)传粉;受精
(3)子房
(4)嫁接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中1是柱头、2是花柱、3子房这三部分合称4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合称7雄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是花的主要部分;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3)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具体发育情况为:
桃子属于果实,由[3]子房发育而来;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采用嫁接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
故答案为:
(1)雌蕊;雄蕊;
(2)传粉;受精;
(3)子房;
(4)嫁接.
【分析】观图可知:1是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胚珠,据此解答.
23.【答案】(1)胚
(2)②
(3)光合
(4)③
(5)呼吸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甲图中①是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胚的组成包括①是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2)菜豆种子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②子叶中.因此当一粒菜豆种子萌发时,胚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子叶提供的.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⑥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4)图[⑧]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它是由图甲中的③胚根发育来的.
(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菜豆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故答案为:(1)胚;
(2)②;
(3)光合;
(4)③;
(5)呼吸
【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图中①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⑤种皮,⑥叶,⑦茎,⑧根,结合题意答题.
24.【答案】(1)③;大豆花的子房内至少有3个胚珠
(2)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够
(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两个变量;一定的水分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甲图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乙图中的⑥是分别是由图甲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来。由于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花的子房内至少有3个胚珠,因此丙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
(2)④是子叶,种子发育生长的营养来自子叶,若是切除一部分,将导致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够,因此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非常弱小。
(3)①甲组和丙组的温度、培养皿中的棉花干湿状态相同,只有场所不同,两组唯一的变量为有无光照,因此该同学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这是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他不选用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的原因是有两个变量,无法进行对照实验。
②根据图表分析可知,有无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能够全部发芽,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条件,而有无水分条件下的种子中,有水分环境的种子才能萌发,说明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
故答案为:(1)③;大豆花的子房内至少有3个胚珠(2)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够(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两个变量;一定的水分
25.【答案】(1)种子处在休眠期、胚不完整
(2)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3)①取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湿纱布并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C;
②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恒温箱中培养;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温度 10℃ 20℃ 30℃
种子萌发数量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我们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①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②自身条件--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本题中涉及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温度和水分,据此解答。
【解答】(1)种子如果是胚坏死的,或者不完整,在休眠期,都是不能萌发的。
(2)A、B器皿的区别是一个是干燥纱布,另一个放置的是湿纱布,所以变量是有无水分,有水分的器皿种子发芽了,无水分的器皿中种子不发芽,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3)①取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湿纱布并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C;
②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恒温箱中培养;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故答案为:(1)种子处于休眠期、胚不完整(2)种子萌发需要水分(3) ①取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湿纱布并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C;
②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恒温箱中培养;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6.【答案】(1)5
(2)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
(3)选择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的种子 ;选择多种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
(4)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往往设置对照组,做到变量唯一。另外,重复实验能降低实验误差。
【解答】该探究实验中,根据研究的问题“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将融雪水多少定为变量,根据表格中其变化规律,C组应加入融雪水5克。随着融雪水含量增加,大豆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当融雪水含量为20克,纯雪水含量为0克时,萌发率最低。可见,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作为对照实验,本实验中除了融雪水含量变化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最适宜种子萌发,如: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种子自身条件--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等等。为了提高该实验的科学性,还应选取其他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5;(2)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3)选择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的种子;选择多种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4)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7.【答案】(1)答: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 ℃~25 ℃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 ℃,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温度为25 ℃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2)充足的空气
(3)答:选取形状大小,饱满长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 ℃~30 ℃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6 ℃、27 ℃、28 ℃、29 ℃、30 ℃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事宜。进行萌发,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及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知:①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②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③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④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种子均不萌发;
(2)种子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①种子的胚的结构必须完好无损,②种子不能处于休眠期;外因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空气等;故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充足的空气;
(3)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可知,此探究实验的唯一变量为温度;其它量必须相同;故实验方案如下:选取形状大小,饱满长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30℃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6℃、27℃、28℃、29℃、30℃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事宜。进行萌发实验,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
故答案为:(1)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2)充足的空气;(3)选取形状大小,饱满长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30℃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6℃、27℃、28℃、29℃、30℃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事宜。进行萌发实验,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
28.【答案】(1)萌发率
(2)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
(3)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起对照作用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实验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根据实验设置可知,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萌发率,进行比较。(2)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3)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1)萌发率;(2)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3)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起对照作用
29.【答案】(1)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具有偶然性,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3)大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不需要光照;
(4)种子休眠或胚已死亡;
(5)种子呼吸作用在不断消耗有机营养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温度,所以甲同学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数据A中发芽率为96%,B中发芽率为0%,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分别只用了5粒种子,这样偶然性大(种子已死亡或休眠),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我们一般取多粒种子(如10粒以上).
(3)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甲同学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是水分,因此乙同学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是光,因此丙同学探究的是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光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4)在适宜的条件下,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是种子休眠或胚已死亡.
(5)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不断消耗有机营养,将储存在子叶或是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胚芽.在种子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胚就发育成了幼苗.
故答案为:
(1)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具有偶然性,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3)大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不需要光照;
(4)种子休眠或胚已死亡;
(5)种子呼吸作用在不断消耗有机营养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
30.【答案】(1)提出假设
(2)甲组;乙组
(3)水分;光照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属于作出假设;甲、乙进行对照时,光线是变量,由此对照实验课得出光照不影响绿豆的萌发;甲、丙进行对照说明绿豆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分析】:此题为科学探究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等,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31.【答案】(1)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2)子叶
(3)胚不完整或胚失去活性或处于休眠期
(4)B和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分的空气: 2.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2)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A与B是一组对照试验,实验变量是水分,B与C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空气,由两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在子叶中,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外界条件外,还有满足自身条件,自身的条件为种子是完整的,胚具活性,处于非休眠期。本题的答案为:(1)适量的水 ;充足的空气 (2)子叶(3)胚不完整或胚失去活性或处于休眠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32.【答案】(1)水
(2)A组两个烧杯内的种子数量不同,一个缺水、一个水分适量;这样两个烧杯作为对照实验就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设计不合理.B组只有一组,缺乏对照组,其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水分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这也不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也不合理.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从对照实验的原则进行分析,对照实验必须具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二者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解答】(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水分的量不同,实验组种子干燥,对照组水分适量,适于种子的萌发;其余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且适于种子的萌发.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变量就是水。(2)A组两个烧杯内的种子数量不同,一个缺水、一个水分适量;这样两个烧杯作为对照实验就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设计不合理.B组只有一组,缺乏对照组,其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水分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这也不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也不合理.
33.【答案】(1)花粉(或花粉种类)
(2)传粉;受精
(3)对照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在A、B两组中,由于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花粉(或花粉种类)。(2)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胚珠内的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答案为:(1)花粉(或花粉种类);(2)传粉;受精;(3)对照.
【分析】解此题从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传粉和受精的概念方面切入.
34.【答案】(1)充足的水分(或水分)
(2)甲;光合作用
(3)甲、丙;光照的有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或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比较甲与乙、丙与丁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2)由于种子萌发后,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已经消耗光,此时幼苗生长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在光照下幼苗生长良好.
(3)若要证明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变量是光照.甲与丙唯一不同的量是光照,因此可以选用甲与丙.甲组种子在有日光的条件下全部萌发,丙组种子在黑暗中全部萌发,因此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照的影响,与光无关.
故答案为:(1)充足的水分(或水分);
(2)甲;光合作用;
(3)甲、丙;光照的有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或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分析】分析表中的实验设置可知,甲与乙、丙与丁都是以水分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乙与丁以光照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5.【答案】(1)AA或Aa;aa
(2)避免偶然性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表明绿色是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色是基因组成啊aa.
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绿色,说明这999株幼苗体内含有绿色基因,因此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由暗处移至光下后,仍为白色,说明这一株幼苗体内没有绿色基因,因此其基因组成是aa.
(2)1粒种子会有偶然性,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以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表明偶然性.
(3)黑暗处萌发的幼苗都是白色的,由暗处移至光下后,999株幼苗由白色变成绿色,而有一株幼苗仍为白色.这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影响.所以这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故答案为:(1)AA或Aa;aa;
(2)避免偶然性;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6.【答案】(1)胚珠;胚
(2)无性;嫁接
【知识点】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
【解答】(1)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那么若1个“耙耙柑”中出现了1粒种子,可以推断,发育成果实之前子房中,至少有1个胚珠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即“耙耙柑”种子内新植物的幼体是胚。
(2) 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嫁接、压条都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故答案为:(1)胚珠;胚(2)无性;嫁接
37.【答案】(1)反射;子叶
(2)嗅
(3)四季更替;长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人的感觉;物体的颜色;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 ( 或透过 ) 红色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几乎都被吸收了。当只用一束绿光 ( 或其他非红色的光 ) 照射呈现红色的物体时,物体便会呈现黑色。
(2)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例如,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等植物的种子是有胚乳种子,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等植物的种子是无胚乳种子。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3)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解答】(1) 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看蚕豆,蚕豆呈绿色,是因为蚕豆反射了绿色光。蚕豆是无胚乳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食用蚕豆的主要部分是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2)吃茶叶蛋时,茶叶蛋会散发出特殊香味的化学物质,人通过嗅觉闻到这种气味。
(3)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立夏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新昌位于北半球,所以白天比晚上长。
故答案为:(1)反射;子叶;(2)嗅;(3)四季更替;长
38.【答案】变化情况:下降;理由:子叶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当长出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后,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有利于其存活。
【解答】因为子叶中的营养物质是有一定的量的,当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完而又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时,幼苗就会因为缺少营养物质的提供而不能继续生长,所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下降。
39.【答案】水分;温度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本实验中,装置乙可以正常萌发,起到对照作用,其余组为实验组.因为只有装置乙分别与其他几个装置的变量是惟一的,即装置乙分别与装置甲、丙、丁为对照组。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甲和乙装置组合有唯一变量--水分,所以看出水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要求实验有唯一变量--温度,故选乙和丙装置组合,乙、丙两组可以得出,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故答案为:水分;温度
40.【答案】(1)水分和光照
(2)水分
(3)C
(4)D
(5)自身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的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对照实验,探究活动中的对照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据此解答。
【解答】(1)该实验有两组实验,实验A和C对照,唯一的变量为光照,实验A和B对照,唯一的变量为水分, 本实验探究了水分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两个环境条件。
(2)实验A和B对照,唯一的变量为水分,实验A潮湿(含一定水分)种子萌发,而实验B干燥种子不萌发,因此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
(3)实验设计中,实验A和实验D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需要种子不在休眠期,种子有完整的胚。
故答案为:(1)水分和光照(2)水分(3)C(4)D(5)自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