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1.2.1命题与量词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1.2.1命题与量词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2 13: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教学设计 创编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第2 周 第 3 课时 编号:08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逻辑连接词、充要条件、四种命题的基础,由于命题的概念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采取让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也是高考数学重点考查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2)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全称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的真假; (3)会用自然语言、符号语言表示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性命题. a.数学抽象:命题的概念的形成;b.逻辑推理:经历命题、全称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c.数学运算:初步学会判断命题真假(尤其是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方法;d.直观想象:通过实例体会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e.数学建模: 通过实例体验命题,尤其是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表述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假的判断. 难点:命题真假的判断,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真假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1.情境与问题:讲授新课 “命题”这个词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例如:“从最直接的生态保护方式之一-----植树造林,到多种更具有创造性的环保活动的开展,如何建立起公众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成为时下的环保“新命题”。(2017年12月21日《中国青年报》)我们在数学中也经常接触到“命题”这两个字,你知道新闻报道中的“命题”与数学中的“命题”有什么区别吗?2.阅读课本第22页,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命题? (2)命题是如何分类的? ( 3 )命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由此可知:(1)命题是可以正假判断的陈述句,也就是说,一个语句要是命题必须满足:1.陈述句;2可以判断真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命题可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判断为真的命题为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为假命题。 ( 3 )命题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例如:命题. 3.尝试与发现下列命题中,       是真命题,             是假命题? (1) ;(2) 所有无理数都大于零; (3) 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 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5) 设是任意实数,如果,则; (6)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结论。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结论。根据对命题相关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完成上述命题的真假判断,并归纳判断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大家熟悉的情境中提取数学概念,使其更通俗易懂。通过例题,加深对命题的概念的理解及其掌握命题真假判断的方法。
课堂训练 教材P25练习A 1 学生解答教师纠错 及时巩固
探索与研究 在数学中,有很多命题都是针对特定集合而言的,结合下列命题回答问题: (1)任意给定实数; (2) 存在有理数,使得; (3)每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4)所有的自然数都大于或等于零; (5) 有一个实属范围内,至少有一个使得有意义; (6)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有两个解; (7)每一个直角的三条边长都满足勾股定理。在下列命题中,哪些命题具有相同的特点?具体说明。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 通过具体的实例,观察以上命题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新授知识做铺垫。
感受新知 (1)全称量词:一般地,“任意”“所有”“每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用符号“”表示 。全称量词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例如,命题(1)(3)(4)(7)都是全称量词命题。(2)存在量词:一般地,“存在”“有”“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用符号“”表示 。存在量词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例如,命题(2)(5)(6)都是存在量词命题。
练习:将下列命题改写为符号语言(1)任意给定实数 可简记为: (2)存在有理数,使得可简记为: 学生尝试完成,教师指正。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尝试与发现 若记是整数,则通过指定所在的集合和添加量词,就可以构成命题。例如: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1)上述4个命题 中,真命题是 ;(2)总结出判断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真假的方法。 分组讨论
经典例题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2)(3) (4) 独立完成想一想及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指正。 通过例题,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使学生会判断两种特殊命题的真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训练 教材P26 练习A 2,3 学生回答,学生纠错,教师点评。 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巩固新知,查缺补漏。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教材P26 练习B 学生可以从以下两点分别回答:1.命题 2.量词 3.两种特殊命题的形式及其真假判断
七、教学反思
八、板书设计
命题量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例题练习例题练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