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训练—2021~2022学年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训练—2021~2022学年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训练(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0 10: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药物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2.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司马光砸缸
C.刻舟求剑
D.铁杵磨成针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4.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出门戴口罩
5.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以下三种成分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别的是(  )
A.氧气 氢气 氮气
B.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C.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氧气 氢气
6.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石棉网
A.①③⑥⑦ B.①②⑤⑦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7.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如图,一只小鸟和水中的鱼生活在一起,制成这种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A.隔热
B.隔水、透气
C.导电
D.透水
9.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10.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11.如图所示为10mL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mL,如果A刻度为8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
A.7.4mL
B.7.2mL
C.7.3mL
D.8.8mL
12.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下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拿
14.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15.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16.下列药品图标中,属于腐蚀品标志的是 (  )
17.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8.你曾参与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下列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B.将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
D.人呼出的气体中已经不再含有氧气
19.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
A.一定大于5mL
B.一定小于5mL
C.一定等于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
20.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称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
①在已调平的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0.5g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二、填空
2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注意做到“三不”: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温度最高。
23.玻璃仪器清洗后,如果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___,才算干净。
24.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添加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绝对禁止用_____________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________灭,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该立即用_______扑灭。
25.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应放在____(填“左”或“右”)盘。
(2)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
26.(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此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变化。
(2)下列情况只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只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_______。
①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27.为了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当天平达到平衡时,甲、乙两位同学都用了10g的砝码一个,5g的砝码一个,游码在2.2g刻度处。
(1)甲同学把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他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2)乙同学把砝码放在右盘,食盐放在左盘,他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28.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29.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仪器⑤和⑧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3)给⑤加热时,除用到③外,还要用到______(填仪器名称)。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________ (填“能”或“否”)。
30.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______,你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31.在老师的指导下,明明同学进行了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明明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
②明明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___。
③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表明装置A中的气体已收集满。
④收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应_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备用。
(2)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比较。
①明明同学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未发现玻璃片上有水蒸气凝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明经过思考并与同学讨论,改进了实验。他将一瓶空气和一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呼出的气体放入冰箱冷藏室,片刻后取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明明同学向上述(2)中的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气体氧气含量的比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低于空气,写出实验操作和预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CACAB 6-10 ACBDD 11-15 BDBCD 16-20 DBDBD
21.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2.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23.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24. 燃着的酒精灯 嘴吹 湿抹布
25.(1)左 (2)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
26.(1)物理 化学 (2)①④ ② ③ 27.(1)12.8g (2)17.2g
28.ABDEG 29.(1)⑥ (2)烧杯 玻璃棒 (3)石棉网 (4)否
30.(1)浮在水面上 小 难溶于水或质软
(2)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3)化学变化
(4)导管内壁无白色固体,导管一端能点燃 导管内壁有白色固体,导管一端不能点燃
导管内壁有白色固体,导管一端能点燃
31.(1)集气瓶 水槽 排水集气法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 正
(2)室内温度高,水蒸气不易凝结 盛有呼出气体的瓶中凝结的水滴较多
(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的空气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呼出气体瓶中的木条
比空气瓶中的木条熄灭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