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训练—2021~2022学年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训练—2021~2022学年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训练(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0 10: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单元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其中区域②代表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2.二氧化硫、氧化汞、氧气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
3.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F B.S2- C. D.
4.A (2020·青岛)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
5.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A.g B.
C.g D.
6.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B.锰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D.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
8.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Na+比Na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9.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11.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金属元素
B.②的微粒符号是Al3+
C.②③⑤属于阳离子
D.②⑤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12.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13.下列现象从分子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分子很小
1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5.如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16.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D.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17.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Na Al Si P S Cl Ar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
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8.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二、填空题
19.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1)钡元素:__________。    
(2)2个氖原子:__________。
(3)氧离子:__________。    
(4)3N:________________。
20.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合成化学元素113号(Nh )、115号(Mc 镆)、117号(Ts)和118号(Og)为化学新元素。其中“115号(Mc镆)”中115表示原子的______________数,Mc表示的微观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21.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糖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写三种)。
23.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铟的生产规模居世界同类企业首位,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的信息,图乙是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个电子层。
(2)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________电子形成铟离子,铟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3)画出第1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该元素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________(填“周期”或“族”)。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铟元素是否相似?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________。
(2)第16号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3)第120号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4)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图中与铍元素(Be)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
(6)市场上有“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氟”指的是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7)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下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般来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请比较:氧原子半径________(填“>”或“<”,下同)硫原子半径;磷原子半径________氯原子半径。
(9)研究表明: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稀有气体除外)。由此推断:第三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原子,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原子。
26.(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已知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台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仪器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具有挥发性。
答案
1-4 BDDA 5.A 解: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设铕(Eu)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x=g。故选A。
6-10 DDCAC 11-15 BADDB 16-18 ADD
19.(1)Ba (2)2Ne (3)O2- (4)3个氮原子 20.核电荷(或质子) 1个镆原子
21.(1)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或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前者由多种分子构成,后者由同种氧分子构成
(4)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22.(1)8 (2)Cl- (3)Na、Mg、Al
13.(1)金属 5 (2)失去 In3+
(3) 族 是 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4.(1)分子间有间隔 N H
(2)7 得 BC C E
25.(1)门捷列夫 (2)三 非金属 得 (3)120
(4)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5)镁 (6)元素
(7)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等合理答案) 电子层数相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等合理答案) (8)< > (9)氯 钠 氩
26.(1)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液面低于刻度线且距离较远 分子之间有间隔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27.(1)胶头滴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起对比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上的颜色变化
(3)滤纸条上酚酞溶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酚酞与浓氨水滴反了 浓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