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生物七上——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2022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生物七上——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2022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15:47:20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上——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 B.长白山景区
C.湿地公园 D.镜泊湖的动植物
2.(2021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哪项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A.一条河流
B.我们校园内的全部老师和学生
C.一片草原上的全部植物
D.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3.(2021七下·大洼开学考)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 →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
4.(2021八上·平山期末)绝大多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寄生者
5.(2021·遂宁)2021年1月1日,长江重点流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以促进长江生态持续发展。图示为长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鲫鱼和轮虫有竞争关系
C.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 D.禁渔可减弱生态系统稳定性
6.(2021·泰安)图1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图1中某食物链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能量沿食物链草→兔→鹰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是捕食关系
D.图2中的乙是变温动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
7.(2021·开江模拟)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点它们相对数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如果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农药积累最多的是乙
D.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8.(2021八下·潜江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杀,其他三种生物数量变化如下图,则曲线a、b、c分别表示(  )
A.丁、甲、乙 B.丁、乙、甲 C.甲、乙、丁 D.乙、甲、丁
9.(2021八下·宜兴期中)下图所示是某地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
A.消费者、呼吸作用
B.分解者、分解作用
C.生产者、光合作用
D.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蒸腾作用
10.(2021·五通桥模拟)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在一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幅图来表示?(  )
A. B.
C. D.
11.(2021·广元模拟)图为米仓山4A级风景区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产者为植物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植物→虫→鸟
D.若图中虫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鸟的数量会减少
12.(2021八上·大埔期末)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分解者很少 B.没有消费者
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备 D.温度太低
13.(2021八上·大埔期末)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14.(2020七上·肥城月考)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所示,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乙→丙→丁→甲 B.丁→乙→丙→甲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丁
15.(2020七上·南关月考)小明制作了一个生态瓶,(  )是瓶中的生产者。
A.水草 B.小鱼 C.螺蛳 D.阳光
16.(2020七上·山西月考)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的图示(如图所示)是(  )
A. B.
C. D.
17.(2020·深圳)如图画出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鹰和兔对牧草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影响
B.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一般情况下,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D.牧草的生活受到阳光 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8.(2020·随县)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花草树木”和“人”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非生物因素、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非生物因素、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
19.(2020·邵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甲→乙
B.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丁
C.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20.(2020九下·蓬溪期中)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青蛙和蜘蛛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蝗虫
21.(2020·邛崃模拟)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 B.针叶林 C.城市 D.热带雨林
22.(2020·寒亭模拟)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下列对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B.鱼等生物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C.草木等生物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
D.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草
23.(2018八上·揭西期中)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草地生长良好。这是因为(  )
A.植被被破坏 B.缺水干旱
C.环境污染 D.食物链被破坏
24.(2018七上·荣县月考)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的生产者是丙
B.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丁的数量减少,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25.(2017·孝感)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二、判断题
26.(2020七上·宁化期末)果果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请你判断: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生产者。
(2)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
(3)图中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三、综合题
27.(2021·大庆模拟)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蟾蜍、鼠和蛇6种动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
(2)若能量转化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   。
(3)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
(4)鼠和草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由   构成。
28.(2021·北部湾)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则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不可或缺的是   (填图中数字序号)。
(2)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图中A所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最终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4)该生态系统中,生物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5)该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29.(2020七上·潮南月考)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30.(2020·南模拟)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请回答:
(1)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因素。
(2)在该生态系统中蛇与鹰的关系是   。
(3)除了图中的生物,该生态系统中一定还有的生物为   。
(4)在生态系统中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生物与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6)请写出图中的任意一条食物链:   。
(7)为了防治草场上害虫,人们在草上喷洒农药,农药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富集,最终在   的体内积累最多。
(8)一般情况下,人工草场比天然草场更容易受虫害,其原因是   。
31.(2020八上·北京期末)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丁香谷景区,分布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暴马丁香林。它不同于常见的灌木丁香,而是一种高大乔木。每年六月中旬,园内鸟啼虫鸣,漫山遍野的暴马丁香群芳怒放,幽香扑鼻,被誉为“6月份北京最香的山谷”。
(1)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测定同一区域内林地和步道裸地处的各项指标如下表:
类型 光照强度(lux) 湿度(%) 温度(℃) 风速(m/s)
空气 地表 空气 地表
树林 710 39.85 58.37 24.71 24.60 0.05
裸地 17280 31.26 49.87 25.68 25.35 0.8
由上表的测定结果看出,树林的空气、地表湿度均   (高于/低于)裸地,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风速均低于裸地。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暴马丁香生于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喜光、喜温、喜湿润肥沃土壤,也能耐阴、耐寒、耐旱、耐瘠薄。但阴处开花稀少,若在低洼积水处常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据此分析,影响暴马丁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至少写两点)。
(3)暴马丁香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能够通过   作用,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   和能量。暴马丁香和杜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2.(2019·临朐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圈
II号
随着地球资源的枯竭,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 II号”。“生物圈 II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占地120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野生的海洋生物,昆虫,还有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
1993年1月,8名经严格筛选的科学家进入“生物圈 II号”。他们计划在里面呆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猪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以后,“生物圈 II号”中的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猛增。除了藤本植物以外,很多靠昆虫传粉繁殖的植物都死亡了。粮食大幅减产。科学家无法再在里面继续生活下去,不得不提前撤出。
“生物圈 II号”的实验结束,了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但是它用事实告诉人们:亦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生物圈 II号”是生态系统吗?说明你的理由。   
(2)请尝试分析在“生物圈 II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   
(3)请尝试分析“生物圈 II号”的实验没有完成预定计划的原因,谈谈我们今后该怎样善待我们生活的地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松花江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了此处的生物以及生物所生活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长白山景区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了此处的生物以及生物所生活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湿地公园区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生活在此处的动物、植物等,也包含了生物所生活的环境,C不符合题意。
D、镜泊湖的动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部分的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一条河流”,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 “我们校园内的全部老师和学生 ”,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 一片草原上的全部植物 ”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 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比较简单,熟记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关键,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3.【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 阳光→草→牛→虎:书写错误,起点一定是生产者;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改为草→牛→虎,A不符合题意。
B. 鼠←蛇←鹰:书写错误,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改为草→鼠→蛇→鹰,B不符合题意。
C. 鹰→蛇→青蛙→昆虫:书写错误,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改为草→昆虫→青蛙→蛇→鹰,C不符合题意。
D. 草→兔→鹰:书写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链书写要求: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②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③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④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
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细胞体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营腐生生活,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还有一部分营寄生或共生细菌以活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如根瘤菌和大肠杆菌),属消费者;还有极少数如硝化细菌和蓝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属生产者,所以绝大多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属于分解者,故C符合题意。
D.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主要的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故D不符合题。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绿藻→轮虫→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螺蛳粉→鲫鱼,水草→鲫鱼,水草→螺蛳→鲫鱼,五条食物链,A说法正确。
B、从图中食物网可以看出,鲫鱼和轮虫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共同的食物绿藻,所以还存在竞争的关系,B说法正确。
C、适当的禁渔可以保护鲫鱼,所以可以防止食物链中断,C说法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所以,禁渔可以保护鱼类,所以可以增加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难度一般,熟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6.【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1部分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可见A说法错误。
B、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在食物链草→兔→鹰中,能量也是逐级递减的,B说法正确。
C、图1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蛇→鹰,一共3条,蛇和鹰有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可见C说法错误。
D、图2中,根据柱状图可知,可以形成食物链为:甲→乙→丙→丁,根据1图,乙可以是兔,也可以鼠,图和鼠都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体温恒定,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食物链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所以不能存在分解者;哺乳动物是动物类群中比较高等的类群,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体内有膈肌,牙齿分化,体温恒定。
7.【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丁→乙,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则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在“丙→甲→丁→乙”食物链中,乙的级别最高,有害物质含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由于没有分解者,不能组成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食物链:甲→乙→丙→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杀,乙少了天敌,大量繁殖,啃食植被,植物逐渐减少,乙又会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植物又逐渐增多,周而复始。丁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所以,曲线a、b和c分别表示丁、甲、乙。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9.【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分解者、分解作用,通过分解者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为农作物所利用。不是消费者、呼吸作用,生产者、光合作用,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蒸腾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0.【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会因失去天敌,野兔的数量会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因种内之间的生存竞争 ( 斗争 ) 数量会逐渐少。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11.【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图示为生态系统的是生物部分,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仅为生态系统的是生物部分,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故图中的食物链为植物→虫→鸟,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若图中虫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鸟由于食物的匮乏而导致数量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不适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答案为:A。
【分析】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13.【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兔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故答案为:D
【分析】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野兔及狼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如果将狼大量捕杀,兔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迅速增多,随着免数量的增加,兔与兔之间争夺食物、空间等,其数量又会下降 。
14.【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4、丙0.49、乙6.00、丁61.00。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水草属于瓶中的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小鱼、螺蛳属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源。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根据题干中所描述,构成的食物链为:“草→兔→鹰”,所以,此食物链中,鹰为最高营养级,所以鹰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草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现象,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富集现象的含义,熟知: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等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等级越低,浓度越小,即:有毒物质生物体内积累生产者最少,最高级消费者最多。
17.【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兔以牧草为食,对牧草造成直接影响,鹰以兔为食,可以控制兔的数量,所以鹰和兔对牧草的生活都有影响,A符合题意。
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
D.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牧草的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8.【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花草树木属于生产者,排除A、C、D选项;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人属于消费者,B正确。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19.【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该食物链是:丁→甲→丙→乙,A错误。
B.该食物链中丁的能量最多,因此是食物链的起始端,应该生产者,B正确。
C.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正确。
D.根据A中食物链可知: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该生态系统中有4食物链,分别是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A不符合题意;
B、青蛙捕食蜘蛛,且青蛙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故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不符合题意;
C、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符合题意;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蛇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21.【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差,C不符合题意。
B.针叶林分布在冬季温度很低的北方,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B不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差,C不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2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和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A正确;
鱼生活离不开水,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B错误;
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需要阳光,并不是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C错误;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23.【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形成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致使吃草的昆虫大量繁殖,使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网状营养关系.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具有复杂的食物网,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相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在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因为一种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2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A不符合题意;
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B不符合题意;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丁的数量减少,丙就会增加,甲随之减少,则乙也会减少,C符合题意;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就会随之增加,而丁则会减少,丙就会随之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5.【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错误.
C、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错误.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图中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26.【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是绿色植物可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捕获太阳能并储存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水稻属于生产者.正确;(2)图中食物链有:水稻→田鼠→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稻暝→麻雀→蛇、水稻→稻暝→青蛙→蛇,因此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正确;(3)图中麻雀和青蛙都吃稻暝,因此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正确;(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不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3、生态系统的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7.【答案】(1)5
(2)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3)捕食和竞争
(4)细胞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昆虫→鸟→猫头鹰;草→鸟→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那条食物链,即: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3)蛇和猫头鹰之间,猫头鹰吃蛇,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同时蛇和猫头鹰都吃鼠,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鼠属于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草属于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的单位。鼠和草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由细胞构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8.【答案】(1)②
(2)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
(3)分解者;吃虫的鸟
(4)太阳能(光能)
(5)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即碳——氧平衡的作用,依图可知②是光合作用。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营养链条式联系构成食物链,依图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指能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主要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图示中A能将草、昆虫和鸟都利用掉,并产生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所以A是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因不易分解的物质(如有毒物质、农药和重金属类)会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故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而依图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吃虫的鸟营养级别最高,故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而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或说光能)。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强弱不同,稳定性也存在差异。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强。而该图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显出仅一条食物链),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9.【答案】(1)分解者
(2)4
(3)草
(4)猫头鹰
(5)大量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4)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草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猫头鹰位于4条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30.【答案】(1)非生物
(2)捕食和竞争
(3)细菌和真菌
(4)物质和能量
(5)环境
(6)草→兔→鹰
(7)鹰
(8)自动调节能力差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物因素。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2)鹰捕捉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蛇和鹰之间相互争夺共同的食物鼠,因此又属于竞争关系。(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外,一定还要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示的生物已经有了生产者植物和消费者动物,还缺分解者细菌和真菌。(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5)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6)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鹰;④草→鼠→狐;⑤草→鼠→蛇→鹰。(7)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生态系统鹰营养级最高,体内的农药含量最多。(8)人工草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益受虫害,而天然草场,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既使受到虫害,靠自身调节能力,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植物。(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1.【答案】(1)高于;生物影响环境
(2)温度、水、阳光、空气、无机盐等
(3)光合;营养物质(或食物);太阳光能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由上表的测定结果看出,树林的空气、地表湿度为39.85/58.37均 高于 裸地的31.26和49.87。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风速均低于裸地。原因是,植物能够进行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增加大气湿度。植物本身还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结合题干信息“暴马丁香生于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喜光、喜温、喜湿润肥沃土壤,也能耐阴、耐寒、耐旱、耐瘠薄。但阴处开花稀少,若在低洼积水处常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可知:影响暴马丁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温度、水、阳光、空气、无机盐等。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暴马丁香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或食物)和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暴马丁香和杜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32.【答案】(1)“生物圈 II号”是生态系统,因为它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森林→牛(羊)
(3)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能量、生存空间等。“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建造的实验基地,模拟了地球上的森林、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生物圈Ⅱ号模拟的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在“生物圈 II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森林→牛(羊)。 (3)虽然基地中有许多生物成分,但由于玻璃透光不如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充足,各种成分搭配比例可能不合理,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简单等原因,还是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生物圈Ⅱ号”失败。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但它用事实告诉人们,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在“生物圈 II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草 → 食草昆虫 → 鸡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1 / 1初中生物七上——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 B.长白山景区
C.湿地公园 D.镜泊湖的动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松花江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了此处的生物以及生物所生活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长白山景区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了此处的生物以及生物所生活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湿地公园区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生活在此处的动物、植物等,也包含了生物所生活的环境,C不符合题意。
D、镜泊湖的动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部分的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2.(2021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哪项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A.一条河流
B.我们校园内的全部老师和学生
C.一片草原上的全部植物
D.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一条河流”,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 “我们校园内的全部老师和学生 ”,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 一片草原上的全部植物 ”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 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比较简单,熟记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关键,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3.(2021七下·大洼开学考)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 →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 阳光→草→牛→虎:书写错误,起点一定是生产者;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改为草→牛→虎,A不符合题意。
B. 鼠←蛇←鹰:书写错误,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改为草→鼠→蛇→鹰,B不符合题意。
C. 鹰→蛇→青蛙→昆虫:书写错误,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改为草→昆虫→青蛙→蛇→鹰,C不符合题意。
D. 草→兔→鹰:书写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链书写要求: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②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③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④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
4.(2021八上·平山期末)绝大多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寄生者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细胞体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营腐生生活,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还有一部分营寄生或共生细菌以活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如根瘤菌和大肠杆菌),属消费者;还有极少数如硝化细菌和蓝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属生产者,所以绝大多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属于分解者,故C符合题意。
D.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主要的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故D不符合题。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5.(2021·遂宁)2021年1月1日,长江重点流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以促进长江生态持续发展。图示为长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鲫鱼和轮虫有竞争关系
C.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 D.禁渔可减弱生态系统稳定性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绿藻→轮虫→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螺蛳粉→鲫鱼,水草→鲫鱼,水草→螺蛳→鲫鱼,五条食物链,A说法正确。
B、从图中食物网可以看出,鲫鱼和轮虫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共同的食物绿藻,所以还存在竞争的关系,B说法正确。
C、适当的禁渔可以保护鲫鱼,所以可以防止食物链中断,C说法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所以,禁渔可以保护鱼类,所以可以增加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难度一般,熟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6.(2021·泰安)图1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图1中某食物链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能量沿食物链草→兔→鹰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是捕食关系
D.图2中的乙是变温动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1部分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可见A说法错误。
B、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在食物链草→兔→鹰中,能量也是逐级递减的,B说法正确。
C、图1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蛇→鹰,一共3条,蛇和鹰有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可见C说法错误。
D、图2中,根据柱状图可知,可以形成食物链为:甲→乙→丙→丁,根据1图,乙可以是兔,也可以鼠,图和鼠都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体温恒定,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食物链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所以不能存在分解者;哺乳动物是动物类群中比较高等的类群,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体内有膈肌,牙齿分化,体温恒定。
7.(2021·开江模拟)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点它们相对数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如果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农药积累最多的是乙
D.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丁→乙,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则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在“丙→甲→丁→乙”食物链中,乙的级别最高,有害物质含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由于没有分解者,不能组成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8.(2021八下·潜江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杀,其他三种生物数量变化如下图,则曲线a、b、c分别表示(  )
A.丁、甲、乙 B.丁、乙、甲 C.甲、乙、丁 D.乙、甲、丁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食物链:甲→乙→丙→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杀,乙少了天敌,大量繁殖,啃食植被,植物逐渐减少,乙又会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植物又逐渐增多,周而复始。丁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所以,曲线a、b和c分别表示丁、甲、乙。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9.(2021八下·宜兴期中)下图所示是某地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
A.消费者、呼吸作用
B.分解者、分解作用
C.生产者、光合作用
D.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蒸腾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分解者、分解作用,通过分解者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为农作物所利用。不是消费者、呼吸作用,生产者、光合作用,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蒸腾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0.(2021·五通桥模拟)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在一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幅图来表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会因失去天敌,野兔的数量会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因种内之间的生存竞争 ( 斗争 ) 数量会逐渐少。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11.(2021·广元模拟)图为米仓山4A级风景区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产者为植物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植物→虫→鸟
D.若图中虫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鸟的数量会减少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图示为生态系统的是生物部分,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仅为生态系统的是生物部分,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故图中的食物链为植物→虫→鸟,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若图中虫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鸟由于食物的匮乏而导致数量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2.(2021八上·大埔期末)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分解者很少 B.没有消费者
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备 D.温度太低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不适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答案为:A。
【分析】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13.(2021八上·大埔期末)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兔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故答案为:D
【分析】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野兔及狼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如果将狼大量捕杀,兔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迅速增多,随着免数量的增加,兔与兔之间争夺食物、空间等,其数量又会下降 。
14.(2020七上·肥城月考)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所示,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乙→丙→丁→甲 B.丁→乙→丙→甲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丁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4、丙0.49、乙6.00、丁61.00。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5.(2020七上·南关月考)小明制作了一个生态瓶,(  )是瓶中的生产者。
A.水草 B.小鱼 C.螺蛳 D.阳光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水草属于瓶中的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小鱼、螺蛳属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源。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6.(2020七上·山西月考)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的图示(如图所示)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根据题干中所描述,构成的食物链为:“草→兔→鹰”,所以,此食物链中,鹰为最高营养级,所以鹰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草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现象,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富集现象的含义,熟知: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等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等级越低,浓度越小,即:有毒物质生物体内积累生产者最少,最高级消费者最多。
17.(2020·深圳)如图画出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鹰和兔对牧草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影响
B.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一般情况下,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D.牧草的生活受到阳光 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兔以牧草为食,对牧草造成直接影响,鹰以兔为食,可以控制兔的数量,所以鹰和兔对牧草的生活都有影响,A符合题意。
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
D.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牧草的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8.(2020·随县)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花草树木”和“人”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非生物因素、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非生物因素、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花草树木属于生产者,排除A、C、D选项;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人属于消费者,B正确。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19.(2020·邵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甲→乙
B.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丁
C.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该食物链是:丁→甲→丙→乙,A错误。
B.该食物链中丁的能量最多,因此是食物链的起始端,应该生产者,B正确。
C.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正确。
D.根据A中食物链可知: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0.(2020九下·蓬溪期中)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青蛙和蜘蛛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蝗虫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该生态系统中有4食物链,分别是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A不符合题意;
B、青蛙捕食蜘蛛,且青蛙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故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不符合题意;
C、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符合题意;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蛇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21.(2020·邛崃模拟)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 B.针叶林 C.城市 D.热带雨林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差,C不符合题意。
B.针叶林分布在冬季温度很低的北方,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B不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差,C不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22.(2020·寒亭模拟)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下列对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B.鱼等生物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C.草木等生物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
D.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草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和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A正确;
鱼生活离不开水,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B错误;
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需要阳光,并不是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C错误;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23.(2018八上·揭西期中)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草地生长良好。这是因为(  )
A.植被被破坏 B.缺水干旱
C.环境污染 D.食物链被破坏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形成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致使吃草的昆虫大量繁殖,使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网状营养关系.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具有复杂的食物网,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相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在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因为一种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24.(2018七上·荣县月考)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的生产者是丙
B.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丁的数量减少,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A不符合题意;
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B不符合题意;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丁的数量减少,丙就会增加,甲随之减少,则乙也会减少,C符合题意;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就会随之增加,而丁则会减少,丙就会随之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5.(2017·孝感)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错误.
C、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错误.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图中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二、判断题
26.(2020七上·宁化期末)果果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请你判断: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生产者。
(2)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
(3)图中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是绿色植物可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捕获太阳能并储存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水稻属于生产者.正确;(2)图中食物链有:水稻→田鼠→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稻暝→麻雀→蛇、水稻→稻暝→青蛙→蛇,因此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正确;(3)图中麻雀和青蛙都吃稻暝,因此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正确;(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不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3、生态系统的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三、综合题
27.(2021·大庆模拟)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蟾蜍、鼠和蛇6种动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
(2)若能量转化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   。
(3)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
(4)鼠和草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由   构成。
【答案】(1)5
(2)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3)捕食和竞争
(4)细胞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昆虫→鸟→猫头鹰;草→鸟→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那条食物链,即: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3)蛇和猫头鹰之间,猫头鹰吃蛇,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同时蛇和猫头鹰都吃鼠,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鼠属于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草属于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的单位。鼠和草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由细胞构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8.(2021·北部湾)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则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不可或缺的是   (填图中数字序号)。
(2)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图中A所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最终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4)该生态系统中,生物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5)该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答案】(1)②
(2)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
(3)分解者;吃虫的鸟
(4)太阳能(光能)
(5)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即碳——氧平衡的作用,依图可知②是光合作用。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营养链条式联系构成食物链,依图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指能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主要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图示中A能将草、昆虫和鸟都利用掉,并产生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所以A是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因不易分解的物质(如有毒物质、农药和重金属类)会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故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而依图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吃虫的鸟营养级别最高,故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而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或说光能)。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强弱不同,稳定性也存在差异。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强。而该图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显出仅一条食物链),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9.(2020七上·潮南月考)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答案】(1)分解者
(2)4
(3)草
(4)猫头鹰
(5)大量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4)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草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猫头鹰位于4条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30.(2020·南模拟)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请回答:
(1)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因素。
(2)在该生态系统中蛇与鹰的关系是   。
(3)除了图中的生物,该生态系统中一定还有的生物为   。
(4)在生态系统中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生物与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6)请写出图中的任意一条食物链:   。
(7)为了防治草场上害虫,人们在草上喷洒农药,农药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富集,最终在   的体内积累最多。
(8)一般情况下,人工草场比天然草场更容易受虫害,其原因是   。
【答案】(1)非生物
(2)捕食和竞争
(3)细菌和真菌
(4)物质和能量
(5)环境
(6)草→兔→鹰
(7)鹰
(8)自动调节能力差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物因素。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2)鹰捕捉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蛇和鹰之间相互争夺共同的食物鼠,因此又属于竞争关系。(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外,一定还要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示的生物已经有了生产者植物和消费者动物,还缺分解者细菌和真菌。(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5)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6)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鹰;④草→鼠→狐;⑤草→鼠→蛇→鹰。(7)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生态系统鹰营养级最高,体内的农药含量最多。(8)人工草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益受虫害,而天然草场,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既使受到虫害,靠自身调节能力,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植物。(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1.(2020八上·北京期末)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丁香谷景区,分布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暴马丁香林。它不同于常见的灌木丁香,而是一种高大乔木。每年六月中旬,园内鸟啼虫鸣,漫山遍野的暴马丁香群芳怒放,幽香扑鼻,被誉为“6月份北京最香的山谷”。
(1)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测定同一区域内林地和步道裸地处的各项指标如下表:
类型 光照强度(lux) 湿度(%) 温度(℃) 风速(m/s)
空气 地表 空气 地表
树林 710 39.85 58.37 24.71 24.60 0.05
裸地 17280 31.26 49.87 25.68 25.35 0.8
由上表的测定结果看出,树林的空气、地表湿度均   (高于/低于)裸地,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风速均低于裸地。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暴马丁香生于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喜光、喜温、喜湿润肥沃土壤,也能耐阴、耐寒、耐旱、耐瘠薄。但阴处开花稀少,若在低洼积水处常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据此分析,影响暴马丁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至少写两点)。
(3)暴马丁香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能够通过   作用,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   和能量。暴马丁香和杜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答案】(1)高于;生物影响环境
(2)温度、水、阳光、空气、无机盐等
(3)光合;营养物质(或食物);太阳光能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由上表的测定结果看出,树林的空气、地表湿度为39.85/58.37均 高于 裸地的31.26和49.87。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风速均低于裸地。原因是,植物能够进行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增加大气湿度。植物本身还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结合题干信息“暴马丁香生于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喜光、喜温、喜湿润肥沃土壤,也能耐阴、耐寒、耐旱、耐瘠薄。但阴处开花稀少,若在低洼积水处常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可知:影响暴马丁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温度、水、阳光、空气、无机盐等。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暴马丁香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或食物)和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暴马丁香和杜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32.(2019·临朐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圈
II号
随着地球资源的枯竭,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 II号”。“生物圈 II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占地120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野生的海洋生物,昆虫,还有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
1993年1月,8名经严格筛选的科学家进入“生物圈 II号”。他们计划在里面呆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猪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以后,“生物圈 II号”中的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猛增。除了藤本植物以外,很多靠昆虫传粉繁殖的植物都死亡了。粮食大幅减产。科学家无法再在里面继续生活下去,不得不提前撤出。
“生物圈 II号”的实验结束,了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但是它用事实告诉人们:亦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生物圈 II号”是生态系统吗?说明你的理由。   
(2)请尝试分析在“生物圈 II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   
(3)请尝试分析“生物圈 II号”的实验没有完成预定计划的原因,谈谈我们今后该怎样善待我们生活的地球?   
【答案】(1)“生物圈 II号”是生态系统,因为它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森林→牛(羊)
(3)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能量、生存空间等。“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建造的实验基地,模拟了地球上的森林、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生物圈Ⅱ号模拟的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在“生物圈 II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森林→牛(羊)。 (3)虽然基地中有许多生物成分,但由于玻璃透光不如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充足,各种成分搭配比例可能不合理,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简单等原因,还是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生物圈Ⅱ号”失败。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但它用事实告诉人们,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在“生物圈 II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草 → 食草昆虫 → 鸡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