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13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淮安月考)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
A.真菌 B.细菌 C.低等动物 D.病毒
2.(2021八上·宽城期末)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吃发芽马铃薯引起的呕吐 B.糖尿病
C.缺铁性贫血 D.流行性感冒
3.(2021·立山模拟)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夜盲症、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A.夜盲症、甲型肝炎 B.肺结核、糖尿病
C.肺结核、甲型肝炎 D.糖尿病、夜盲症
4.(2021八下·淮安月考)在新冠肺炎流行过程中,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幼儿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5.(2021八下·淮安月考)隔离新冠肺炎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积极治疗患者
6.(2021八下·淮安月考)最经济、方便、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 )
A.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
B.计划免疫
C.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2021·湘潭模拟)国家、学校、社会都悉心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列健康知识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暴发流行,其传染源是病人的飞沫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我们应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关怀和尊重艾滋病患者
C.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购买食品首先应考虑的是食品的保质期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先判断其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求救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8.(2020·菏泽)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感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隔离病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
D.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9.(2020·娄底)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国的抗疫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新冠病毒从传染病学和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A.传染源和抗体 B.病原体和抗原
C.抗原和疫苗 D.抗原和病原体
10.(2020·孝感)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美誉。近几年,有些地方曾经销声匿迹的血吸虫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感染血吸虫是因为( )
A.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B.接触疫水
C.接触血吸虫病人 D.空气传染
11.(2020八下·北碚期末)要预防宫颈癌,接种疫苗最为有效,疫苗接种的适合年龄是9﹣25岁,许多适龄女性纷纷进行了接种。该过程中注射的主要物质及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12.(2020·江门模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习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群防群控,众志成城。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是传染源
B.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C.每天对病房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新冠肺炎病毒没有细胞膜
13.(2020·朝阳模拟)复课后,同学们重新回到阔别己久的校园,倍感亲切,但此时仍然要遵守防疫的各项要求。上课时一位同学突然发热头痛,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汇报校医老师,测量体温 B.佩戴口罩,避免病原体传播
C.尽快去医院就诊 D.不必在乎,继续上课
14.(2019·中山会考)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描述,正确的是( )
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B.HIV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C.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D.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15.(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一节 传染病同步训练)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的四项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B.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C.每天对公共汽车进行消毒
D.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结核病
二、实验探究题
16.(2013·百色)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2012年不同季节,随机调查了本校1000名学生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 总人数 患流感的人数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000 162 5l 53 131
(1)据表格数据分析:2012年该校学生在 (填季节名称)患流感的人数最多.
(2)引发流感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该病原体属于 (选填“细菌”、“真菌”或“病毒”).
(3)明明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但对流感不具免疫力,原因是她的体内没有产生能抵抗流感病原体的 ,这属于人体 免疫的特征.
(4)针对活动小组的调查结果,校医及时给同学们普及传染病流行和预防知识,并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 .
三、综合题
17.(2021·云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肝病毒找到丙型肝炎治疗方法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其潜伏期长,多数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无症状,直到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造成严重的后果。
材料二: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但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属于 。
(2)丙肝病毒是丙型肝炎的 ,该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内部的 组成。
(3)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注射疫苗后,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该过程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要求学生科学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该做法属于控制传染病措施中的 。
(5)使用抗生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丙型肝炎由丙肝病毒引起,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 。
18.(2021·沈阳模拟)请阅读下面的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常的春节!新冠肺炎肆虐中国,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健康人尽量宅家,少出门,不聚集出门戴口;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许多患者转危为安,获得重生。
资料二:2020年12月31日,中国宣布:从021年1月1日起,为全国人民免费注射一支我国自主成功研究的疫苗。
(1)在资料一中,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能够散播新冠肺炎病原体的人或媒介属于 。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 。
(2)在资料一中,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这种治疗措施属于 。
(3)在资料二中,注射新肺炎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 抵抗该病毒,此种免疫属于 。
19.(2021·立山模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如图所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救治病人,抑制病情的蔓延,根据防治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作为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它的病原体是 ,其生活方式为 。
(2)疫情发生后,确诊的病人是该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普通的健康人群是 ;每天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属于 。
(3)当病原体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一道防线是 。
(4)目前研制的疫苗是防治该病的关键,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 ,这属于 免疫。有报道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误导群众抢购该药。双黄连口服液购买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属于 药,标识为 。
(5)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同为冠状病毒,它们的基因组成仅有约20%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生物的 导致的;但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致病机理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相似性,这说明 。
20.(2021·广西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勤洗手、戴口罩、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遏制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扩散。
资料二 武汉迅速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对肺功能严重受损的危重患者,采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人工肺”),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救治患者。
资料三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我国的疫情进入到比较平稳的时期,疫苗也在各地开始有序地免费接种,我国政府正有效快速地帮助民众建立免疫屏障。疫苗接种极大增强了我们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1)与其他生物相比,病毒没有 结构;根据感染生物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毒。
(2)勤洗手、戴口罩,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属于切断 。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会发挥作用,这属于 免疫。
(3)医生采用“人工肺”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时,“人工肺”模拟了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 (填“①”或“②”)含氧量高。
(4)从免疫角度看,注射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属于 ,注射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21.(2021九上·普宁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疟疾是20世纪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原始的、寄生性单细胞动物,由按蚊叮咬传播。人类治疗疟疾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以屠呦呦为首的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为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首位获得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资料二:2015年,济南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经营疫苗产品案件,大量未经冷藏的疫苗类产品流入多个省。截至2016年4月11日,共立刑事案件192起,刑事拘留2022人,已批准逮捕22人已查实涉案药品经营企业45家;初步核实涉案疫苗流入接种单位59家。
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注射青嵩素治疗疟疾属于 ,防止蚊虫叮咬属于 。
(2)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后,会迅速繁殖,导致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人体出现 症。
(3)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大大提高了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能力。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藏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 ,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划免疫的意义。
(4)除接种疫苗外,请写出一条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措施: 。
22.(2020·鸡西)非洲猪瘟是由ASFV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致死率很高。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的血液等组织和粪便中能存活6个月,在感染的生肉、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目前,这种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高温或用消毒剂杀灭病毒;其次是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并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同时尽可能封闭养猪区域,避免其与野猪、其他动物接触。此外,严禁使用餐余垃圾等喂养生猪。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属于 。
(2)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余垃圾喂养生猪,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 。
(4)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 组成。
23.(2020·青岛)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是由 构成。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可推断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图中的 (填标号)。
(2)2020年3月,由我国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已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内后 ,从而提高了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
(3)下列图①~⑤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填数字)
(4)目前,我市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已转为常态化防控。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好日常的自身防护。请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列举一条具体的措施: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今年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几十万人死亡,该病的病原体属于病毒。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吃发芽马铃薯引起的呕吐,是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不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可能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不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不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呼吸道传染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肺结核、甲型肝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夜盲症是人体缺乏维生素A,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
4.【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在新冠肺炎流行的过程中,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幼儿属于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5.【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故答案为:B。
【分析】计划免疫与作用:
项 目 内 容
疫 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 苗 的 作 用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 划 免 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意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答案】A
【知识点】食品安全;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艾滋病及其预防;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暴发流行,其传染源是患有该肺炎的病人,A符合题意。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教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对艾滋病患者不要有惧怕心理,要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B不符合题意。
C.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购买食品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其有无呼吸和意识后,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人工呼吸等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8.【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新冠肺炎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A正确。
B.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C正确。
D.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9.【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10.【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血吸虫的生活史是:
①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
②血吸虫卵随人粪落入水后,经过一定时间,虫卵孵出毛蚴,毛蚴可以运动;
③当遇到水中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后,毛蚴即从其向外伸出的软体部分钻入,并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
④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成熟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
⑤如果人下水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尾蚴就经皮肤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
可见选项中只有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11.【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该过程中注射的主要物质(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应的传染病,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2.【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A错误。
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新冠肺炎的病人等;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每天对病房消毒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新冠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3.【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当突然发热头痛时,应汇报校医老师测量体温,A正确。
佩戴口罩,避免病原体传播,可以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当突然发热头痛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C正确。
继续上课可以会传染给其他易感人群,D错误。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4.【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AB、HIV是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即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不符合题意。
C、病毒营寄生生活,在寄主细胞内通过复制繁殖后代。符合题意。
D、HIV是病原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真菌、病毒的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15.【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为控制传染源;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为保护易感人群;每天对公共汽车进行消毒为切断传播途径;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结核病为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本题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传染病三个预防措施的具体应用。
16.【答案】(1)春季
(2)病毒
(3)抗体;特异性
(4)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1)据表格数据分析:2012年该校学生在春季患流感的人数最多.(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明明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有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能专一性地消灭再次侵入的水痘病毒.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体内没有产生能抵抗流感病原体的抗体,所以对流感不具免疫力.(4)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经常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抗传染病的能力,从免疫的角度看体育锻炼应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春季;(2)病毒;(3)抗体;特异性;(4)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病毒的结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等内容,要学会对上述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17.【答案】(1)传染源
(2)病原体;遗传物质
(3)特异性
(4)保护易感人群
(5)细菌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可散播病原体,于传染源。
(2)丙肝病毒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病毒的形体十分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成为结晶体。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接种用的疫苗是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4)同学们每天坚持锻炼,可以增强抵抗力,该做法属于控制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5)要合理用药,不能滥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菌,根据材料分析,滥用抗生素会催生耐药性强的细菌。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8.【答案】(1)传染源;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在资料一中,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能够散播新冠肺炎病原体的人或媒介属于属于传染源。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资料一中,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这种治疗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在资料二中,注射新肺炎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抗体抵抗该病毒,此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9.【答案】(1)传染性、流行性;新冠病毒;寄生
(2)传染源;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3)皮肤和黏膜
(4)抗体;特异性;非处方;OTC
(5)变异;它们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新冠肺炎作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它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该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疫情发生后,确诊的病人是该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染源,普通的健康人群是易感人群。结合分析可知:每天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当病原体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4)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故双黄连口服液购买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属于非处方药,标识为OTC。
(5)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同为冠状病毒,它们的基因组成仅有约20%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生物的变异导致的。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之间在形态结构、致病机理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相似性,这说明它们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分析】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传染病流行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3、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免疫特点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20.【答案】(1)细胞;动物
(2)传播途径;非特异性
(3)②
(4)抗原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新冠肺炎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居室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当重症肺炎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会发生障碍,影响氧气扩散到血液。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氧气进入人体,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人工心肺机排出,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图中从②流出的血液含氧丰富。
(4)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根据感染对象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细胞内的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4、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
21.【答案】(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贫血
(3)相应抗体
(4)持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愉悦心情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疟疾患者属于传染源,因此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注射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控制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蚊虫叮咬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后,会迅速繁殖,导致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人体出现贫血症。(3)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藏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划免疫的意义。
(4)除接种疫苗外,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措施:坚持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愉悦心情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2.【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传染源
(4)蛋白质;遗传物质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非洲猪瘟病毒引起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病原体。(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等喂养生猪,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源。(4)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据此解答。
23.【答案】(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动物;甲
(2)抗原;产生抗体
(3)②③⑤
(4)出门戴口罩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构成。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动物体中,因此属于动物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是图中的甲。(2)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人体的免疫依靠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其中第一、二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图2中②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⑤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和④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②③⑤。(4)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说,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出门戴口罩等。
【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2)图1中甲能够通过乙把病原体传给丙,丙就会变成甲,所以甲是传染源,乙是传播途径,丙是易感人群;图2中②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⑤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和④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13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淮安月考)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
A.真菌 B.细菌 C.低等动物 D.病毒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今年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几十万人死亡,该病的病原体属于病毒。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2021八上·宽城期末)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吃发芽马铃薯引起的呕吐 B.糖尿病
C.缺铁性贫血 D.流行性感冒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吃发芽马铃薯引起的呕吐,是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不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可能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不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不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呼吸道传染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2021·立山模拟)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夜盲症、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A.夜盲症、甲型肝炎 B.肺结核、糖尿病
C.肺结核、甲型肝炎 D.糖尿病、夜盲症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肺结核、甲型肝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夜盲症是人体缺乏维生素A,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
4.(2021八下·淮安月考)在新冠肺炎流行过程中,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幼儿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在新冠肺炎流行的过程中,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幼儿属于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5.(2021八下·淮安月考)隔离新冠肺炎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积极治疗患者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6.(2021八下·淮安月考)最经济、方便、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 )
A.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
B.计划免疫
C.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故答案为:B。
【分析】计划免疫与作用:
项 目 内 容
疫 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 苗 的 作 用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 划 免 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意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2021·湘潭模拟)国家、学校、社会都悉心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列健康知识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暴发流行,其传染源是病人的飞沫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我们应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关怀和尊重艾滋病患者
C.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购买食品首先应考虑的是食品的保质期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先判断其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求救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答案】A
【知识点】食品安全;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艾滋病及其预防;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暴发流行,其传染源是患有该肺炎的病人,A符合题意。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教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对艾滋病患者不要有惧怕心理,要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B不符合题意。
C.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购买食品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其有无呼吸和意识后,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人工呼吸等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8.(2020·菏泽)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感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隔离病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
D.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新冠肺炎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A正确。
B.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C正确。
D.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9.(2020·娄底)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国的抗疫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新冠病毒从传染病学和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A.传染源和抗体 B.病原体和抗原
C.抗原和疫苗 D.抗原和病原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10.(2020·孝感)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美誉。近几年,有些地方曾经销声匿迹的血吸虫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感染血吸虫是因为( )
A.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B.接触疫水
C.接触血吸虫病人 D.空气传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血吸虫的生活史是:
①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
②血吸虫卵随人粪落入水后,经过一定时间,虫卵孵出毛蚴,毛蚴可以运动;
③当遇到水中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后,毛蚴即从其向外伸出的软体部分钻入,并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
④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成熟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
⑤如果人下水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尾蚴就经皮肤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
可见选项中只有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11.(2020八下·北碚期末)要预防宫颈癌,接种疫苗最为有效,疫苗接种的适合年龄是9﹣25岁,许多适龄女性纷纷进行了接种。该过程中注射的主要物质及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该过程中注射的主要物质(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应的传染病,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2.(2020·江门模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习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群防群控,众志成城。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是传染源
B.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C.每天对病房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新冠肺炎病毒没有细胞膜
【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A错误。
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新冠肺炎的病人等;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每天对病房消毒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新冠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3.(2020·朝阳模拟)复课后,同学们重新回到阔别己久的校园,倍感亲切,但此时仍然要遵守防疫的各项要求。上课时一位同学突然发热头痛,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汇报校医老师,测量体温 B.佩戴口罩,避免病原体传播
C.尽快去医院就诊 D.不必在乎,继续上课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当突然发热头痛时,应汇报校医老师测量体温,A正确。
佩戴口罩,避免病原体传播,可以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当突然发热头痛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C正确。
继续上课可以会传染给其他易感人群,D错误。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4.(2019·中山会考)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描述,正确的是( )
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B.HIV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C.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D.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AB、HIV是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即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不符合题意。
C、病毒营寄生生活,在寄主细胞内通过复制繁殖后代。符合题意。
D、HIV是病原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真菌、病毒的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15.(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一节 传染病同步训练)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的四项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B.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C.每天对公共汽车进行消毒
D.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结核病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为控制传染源;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为保护易感人群;每天对公共汽车进行消毒为切断传播途径;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结核病为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本题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传染病三个预防措施的具体应用。
二、实验探究题
16.(2013·百色)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2012年不同季节,随机调查了本校1000名学生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 总人数 患流感的人数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000 162 5l 53 131
(1)据表格数据分析:2012年该校学生在 (填季节名称)患流感的人数最多.
(2)引发流感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该病原体属于 (选填“细菌”、“真菌”或“病毒”).
(3)明明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但对流感不具免疫力,原因是她的体内没有产生能抵抗流感病原体的 ,这属于人体 免疫的特征.
(4)针对活动小组的调查结果,校医及时给同学们普及传染病流行和预防知识,并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 .
【答案】(1)春季
(2)病毒
(3)抗体;特异性
(4)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1)据表格数据分析:2012年该校学生在春季患流感的人数最多.(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明明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有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能专一性地消灭再次侵入的水痘病毒.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体内没有产生能抵抗流感病原体的抗体,所以对流感不具免疫力.(4)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经常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抗传染病的能力,从免疫的角度看体育锻炼应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春季;(2)病毒;(3)抗体;特异性;(4)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病毒的结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等内容,要学会对上述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三、综合题
17.(2021·云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肝病毒找到丙型肝炎治疗方法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其潜伏期长,多数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无症状,直到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造成严重的后果。
材料二: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但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属于 。
(2)丙肝病毒是丙型肝炎的 ,该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内部的 组成。
(3)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注射疫苗后,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该过程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要求学生科学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该做法属于控制传染病措施中的 。
(5)使用抗生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丙型肝炎由丙肝病毒引起,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 。
【答案】(1)传染源
(2)病原体;遗传物质
(3)特异性
(4)保护易感人群
(5)细菌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可散播病原体,于传染源。
(2)丙肝病毒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病毒的形体十分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成为结晶体。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接种用的疫苗是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4)同学们每天坚持锻炼,可以增强抵抗力,该做法属于控制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5)要合理用药,不能滥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菌,根据材料分析,滥用抗生素会催生耐药性强的细菌。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8.(2021·沈阳模拟)请阅读下面的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常的春节!新冠肺炎肆虐中国,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健康人尽量宅家,少出门,不聚集出门戴口;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许多患者转危为安,获得重生。
资料二:2020年12月31日,中国宣布:从021年1月1日起,为全国人民免费注射一支我国自主成功研究的疫苗。
(1)在资料一中,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能够散播新冠肺炎病原体的人或媒介属于 。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 。
(2)在资料一中,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这种治疗措施属于 。
(3)在资料二中,注射新肺炎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 抵抗该病毒,此种免疫属于 。
【答案】(1)传染源;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在资料一中,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能够散播新冠肺炎病原体的人或媒介属于属于传染源。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资料一中,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这种治疗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在资料二中,注射新肺炎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抗体抵抗该病毒,此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9.(2021·立山模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如图所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救治病人,抑制病情的蔓延,根据防治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作为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它的病原体是 ,其生活方式为 。
(2)疫情发生后,确诊的病人是该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普通的健康人群是 ;每天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属于 。
(3)当病原体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一道防线是 。
(4)目前研制的疫苗是防治该病的关键,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 ,这属于 免疫。有报道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误导群众抢购该药。双黄连口服液购买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属于 药,标识为 。
(5)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同为冠状病毒,它们的基因组成仅有约20%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生物的 导致的;但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致病机理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相似性,这说明 。
【答案】(1)传染性、流行性;新冠病毒;寄生
(2)传染源;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3)皮肤和黏膜
(4)抗体;特异性;非处方;OTC
(5)变异;它们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新冠肺炎作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它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该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疫情发生后,确诊的病人是该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染源,普通的健康人群是易感人群。结合分析可知:每天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当病原体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4)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故双黄连口服液购买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属于非处方药,标识为OTC。
(5)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同为冠状病毒,它们的基因组成仅有约20%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生物的变异导致的。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之间在形态结构、致病机理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相似性,这说明它们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分析】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传染病流行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3、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免疫特点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20.(2021·广西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勤洗手、戴口罩、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遏制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扩散。
资料二 武汉迅速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对肺功能严重受损的危重患者,采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人工肺”),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救治患者。
资料三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我国的疫情进入到比较平稳的时期,疫苗也在各地开始有序地免费接种,我国政府正有效快速地帮助民众建立免疫屏障。疫苗接种极大增强了我们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1)与其他生物相比,病毒没有 结构;根据感染生物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毒。
(2)勤洗手、戴口罩,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属于切断 。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会发挥作用,这属于 免疫。
(3)医生采用“人工肺”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时,“人工肺”模拟了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 (填“①”或“②”)含氧量高。
(4)从免疫角度看,注射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属于 ,注射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答案】(1)细胞;动物
(2)传播途径;非特异性
(3)②
(4)抗原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新冠肺炎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居室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当重症肺炎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会发生障碍,影响氧气扩散到血液。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氧气进入人体,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人工心肺机排出,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图中从②流出的血液含氧丰富。
(4)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根据感染对象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细胞内的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4、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
21.(2021九上·普宁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疟疾是20世纪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原始的、寄生性单细胞动物,由按蚊叮咬传播。人类治疗疟疾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以屠呦呦为首的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为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首位获得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资料二:2015年,济南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经营疫苗产品案件,大量未经冷藏的疫苗类产品流入多个省。截至2016年4月11日,共立刑事案件192起,刑事拘留2022人,已批准逮捕22人已查实涉案药品经营企业45家;初步核实涉案疫苗流入接种单位59家。
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注射青嵩素治疗疟疾属于 ,防止蚊虫叮咬属于 。
(2)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后,会迅速繁殖,导致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人体出现 症。
(3)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大大提高了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能力。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藏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 ,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划免疫的意义。
(4)除接种疫苗外,请写出一条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措施: 。
【答案】(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贫血
(3)相应抗体
(4)持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愉悦心情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疟疾患者属于传染源,因此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注射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控制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蚊虫叮咬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后,会迅速繁殖,导致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人体出现贫血症。(3)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藏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划免疫的意义。
(4)除接种疫苗外,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措施:坚持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愉悦心情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2.(2020·鸡西)非洲猪瘟是由ASFV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致死率很高。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的血液等组织和粪便中能存活6个月,在感染的生肉、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目前,这种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高温或用消毒剂杀灭病毒;其次是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并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同时尽可能封闭养猪区域,避免其与野猪、其他动物接触。此外,严禁使用餐余垃圾等喂养生猪。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属于 。
(2)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余垃圾喂养生猪,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 。
(4)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 组成。
【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传染源
(4)蛋白质;遗传物质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非洲猪瘟病毒引起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病原体。(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等喂养生猪,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源。(4)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据此解答。
23.(2020·青岛)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是由 构成。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可推断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图中的 (填标号)。
(2)2020年3月,由我国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已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内后 ,从而提高了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
(3)下列图①~⑤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填数字)
(4)目前,我市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已转为常态化防控。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好日常的自身防护。请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列举一条具体的措施: 。
【答案】(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动物;甲
(2)抗原;产生抗体
(3)②③⑤
(4)出门戴口罩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构成。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动物体中,因此属于动物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是图中的甲。(2)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人体的免疫依靠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其中第一、二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图2中②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⑤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和④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②③⑤。(4)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说,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出门戴口罩等。
【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2)图1中甲能够通过乙把病原体传给丙,丙就会变成甲,所以甲是传染源,乙是传播途径,丙是易感人群;图2中②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⑤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和④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