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章末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天津模拟)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大雁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饮牛奶
2.(2021八下·凤山月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 B.青蛙 C.蝗虫 D.黑猩猩
3.(2021·盐池模拟)下列成语所表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飞蛾扑火 B.老马识途 C.谈虎色变 D.望梅止渴
4.(2021·呼和浩特模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5.(2021·韶关模拟)“孔雀开屏”和“老马识途”分别属于动物的( )
A.攻击行为,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领域行为
C.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社会行为
6.(2021八上·盐田期末)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蜘蛛结网 C.海豚顶球 D.鹦鹉学舌
7.(2021·禹州模拟)小秃鹰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将动物的大骨骼抓到空中,扔在岩石上摔碎,便于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行为是( )
A.老马识途 B.孔雀开屏 C.蜘蛛结网 D.雄鸡报晓
8.(2021·北部湾)2021年是农历牛年。下列有关牛的运动和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牛的运动系统完好,牛就能正常运动
B.牛的关节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C.母牛给小牛哺乳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D.牛拉车是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9.(2021·梅州模拟)杜鹃是一种孵卵寄生鸟类,它将卵产于某些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养父母”孵卵并精心喂食小杜鹃。对“养父母”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2021八上·西宁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11.(2021八上·海东期末)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C.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D.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
12.(2021八上·西安期末)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如一家。下列哪项是对猫的这种行为的正确解释(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2021八上·重庆期末)“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 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2021八上·铁力期末)动物具有“学习行为”这有利于动物( )
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迅速避开敌害
15.(2020八上·北京月考)以下是绿孔雀的一些行为,其中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一组是( )
①觅食的时候,绿孔雀会机警地观察周围环境 ②雄绿孔雀展开尾羽,吸引雌绿孔雀 ③食物匮乏时,绿孔雀到农田中偷食作物种子 ④雌性绿孔雀常负责孵卵的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2020八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特点,以下可以写在阴影处的选项是(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伴随动物一生 D.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17.(2020八上·永吉期中)有些蛾类幼虫开始只靠味觉寻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 的花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贮食行为 D.节律行为
18.(2020九上·景泰期中)在遭遇危险时,一些昆虫会假装死亡,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迁徙行为
19.(2020九上·景泰期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动物精彩的表演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狮子钻火圈 C.猴子走钢丝 D.山羊拉小车
20.(2020八上·龙江期中)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1.(2020八上·右玉期中)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蜗虫 B.蚯蚓 C.草履虫 D.黑猩猩
22.(2020八上·安阳期中)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如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这属于( )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招引行为
23.(2018八上·易门期中)绿鹭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捕鱼吃。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这种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C.这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D.这种行为出现后,是能够遗传给后代个体的
24.(2016八上·盐都月考)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行为对于比目鱼来说:( )
A.属先天性行为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保护自己 D.以上三项都对
25.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这是因为( )
A.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二、连线题
26.(2020八上·始兴月考)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三、判断题
27.(2021八上·会宁期末)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和蜘蛛结网一样,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28.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 )
29.(2020八上·靖远期末)动物行为按复杂程度,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0.(2019·玉林)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判断对错)
四、综合题
31.(2020八上·定远月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图甲中,白尾雕成功捕获一条鱼B.图乙中,两只白鹤正在筑巢
C.图丙中,两只老虎争夺领地D.图丁中,狮子被水牛追赶逃上树木避难
(1)在以上图片中,属于捕食行为的是 ,生殖行为的是 ,攻击行为的是 ,防御行为的是 。(填字母)
(2)甲图白尾雕的身体呈 ,这种体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 ,翅膀展开呈 形,构成翅膀的主要羽毛的排列相互重叠,这种排列方式可以 ,在飞行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选填“正羽”或“绒羽”),长骨 (选填“中空”或 “实心”,有发达的,这些结构利于飞行。
(3)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丙图中老虎有门齿、臼齿和 分化。
(4)以上图中的动物都有脊柱,都属于 动物,在这些动物中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是 ,狮子与 亲缘关系最近。
(5)甲图中的鱼,其运动方式是 ,运动器官是
(6)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老马识途”和乙图不同,后者属于 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由 所决定的。
(7)在海里生活的鲸与丙、丁图中的动物同属一类,这是因为鲸具有 、 的特征。
32.(2020八上·延庆期中)如图是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
(2)黑猩猩摘香蕉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获得的。
(3)黑猩猩搬箱子、摘香蕉等行为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实现,该系统由骨、 和肌肉构成。
33.(2019八上·滦南期中)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骑马或赶马车时,如果对着马喊一声“驾”,马就会前进;如果喊“吁”,马就会停止不前。
资料二: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1)资料一中马听到“驾”、“吁”做出的反应,属于 反射。
(2)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资料二中蚯蚓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类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目的是 。
(4)资料一、二中涉及到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
34.(2019八上·利川期中)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如图所示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公鸡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学会了绕道取食。
(1)蚯蚓走迷宫与公鸡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
(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
35.(2018八上·桥东期中)根据所学习的人体的多个系统,回答以下小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 、血管和 组成。
(2)人体细胞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泌尿系统由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当血液流经此时,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完成此功能的结构单位是 。
(3)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它是由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组成。
(4)人体的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
(5)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可以将行为分为 行为和 行为。前者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 ;后者是动物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36.(2018八上·西华期末)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群的 是十分重要的。
(2)②属于 行为,③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3)①②③④所示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 。
(4)海洋馆里海豚表演顶球的行为属于动物的 。
37.(2017·湖南模拟)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选取三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如图1),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作答: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根据本实验,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
(2)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
(4)该小组的同学将小白鼠A、C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图2),请在图2中补充绘制小白鼠B实验数据的曲线.
(5)根据图2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 ,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大雁迁徙、蜘蛛结网、蜜蜂采蜜的取食行为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山雀偷饮牛奶是由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2.【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题干中的四种动物中,A蚯蚓是环节动物,B青蛙是两栖动物,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D黑猩猩是哺乳动物,这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因此学习能力最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3.【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在亿万年前,没有人造火光 ,飞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 或星光指引飞行。由于太阳、月亮、星星距离地球都很远,它们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照到地球上可以认为是平行直线。当飞蛾直线飞行时,它在任何位置的前进方向与光线的夹角都是一个固定值。可是,如果光源离得很近,比如火把或蜡烛,不能再将它们发出的光线看作平行光时,飞蛾按照固有的习惯飞行,飞出的路线就不是直线。而是一条不断折向灯光光源的螺线,不断接近光源,最终丧命于火,即飞蛾扑火。飞蛾具有趋光性,这是由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谈虎色变,意思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绪就非常紧张,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4.【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训练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是企鹅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是小羊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6.【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老马识途是马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蜘蛛结网是蜘蛛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 海豚顶球是海豚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鹦鹉学舌是鹦鹉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蚕吐丝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7.【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选项中的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孔雀开屏、蜘蛛结网、雄鸡报晓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所以,选项A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8.【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牛的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A不符合题意。
B.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母牛给小牛哺乳,C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牛拉车是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9.【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养父母”孵卵并精心喂食小杜鹃。对“养父母”的这一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①先天性行为,是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②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小狗作算术、蚯蚓走迷宫、惊弓之鸟,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老鼠打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1.【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C.“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2.【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对于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3.【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鹘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4.【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5.【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分析】解:①觅食的时候,绿孔雀会机警地观察周围环境,是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②雄绿孔雀展开尾羽,吸引雌绿孔雀,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③食物匮乏时,绿孔雀到农田中偷食作物种子,是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④雌性绿孔雀常负责孵卵的任务,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一组①③,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16.【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学习得来的,错误。
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而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错误。
C、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不见得能伴随动物的一生,错误。
D、不管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应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17.【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有些蛾类幼虫开始只靠味觉寻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贮食行为:动物摄取食物,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摄取构成躯体的营养──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故食物丰富时,有些动物会贮存一些食物等饥饿时再取来食用。这样的行为称为贮食行为。
4、节律行为: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
18.【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在遭遇危险时,一些昆虫会假装死亡,这种行为属于防御性为,C符合题意。
D.迁徙行为是指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19.【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一种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是不学就会的,有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一种先天性行为.狮子钻火圈、猴子走钢丝、山羊拉小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0.【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成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21.【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强。在各选项中的动物中,黑猩猩最高等,学习行为最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22.【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鸟类繁殖季节里,亲鸟如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是为了喂养幼鸟,属于繁殖行为,故答案为:A。
【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觅食行为是动物寻找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23.【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题干中的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不符合题意;
B、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学习能力,B不符合题意: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不能向后代遗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4.【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和图案,有利于保护自己,不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还有利于逃避敌害,从而获得食物,更好的生存,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行为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1、无论哪种动物行为,都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都离不开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2、动物的行为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是对来自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这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协调作用的结果.
25.【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狼孩不是狼,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他没有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学习行为,因此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生活习性难以改变。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学习行为的特点
26.【答案】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①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故金龟子遇敌假死,属于防御行为,连线B。②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故雌鸟衔虫喂养雏鸟属于繁殖行为,连线A。
③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故天鹅的按时迁徙属于节律行为,连线E。
④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故饿狗为食物而争斗属于攻击行为,连线D。
⑤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故蚂蚁间的分工合作属于社群行为,连线C。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27.【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大山雀偷吃牛奶、鹦鹉学舌、黑猩猩搬木箱摘取香蕉等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2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从获得的途径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从功能上划分,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3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故说法错误。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在动物行为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也越强。
31.【答案】(1)A;B;C;D
(2)流线型;阻力;扇;扇动空气;正羽;中空
(3)犬齿
(4)脊椎;鱼;老虎
(5)游泳;鳍
(6)先天性;遗传物质
(7)胎生;哺乳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A白尾雕成功捕获一条鱼,这属于捕食行为,B图乙中,两只白鹤正在筑巢这是鸟类在生殖季节所做出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图丙中,两只老虎争夺领地这是同种生物为了争夺领地而进行争斗,这是攻击行为,D狮子被水牛追赶逃上树木避难这是防御行为。
(2)白尾雕属于鸟类,身体呈流行型,这种体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翅膀展开呈扇形,构成翅膀的主要羽毛的排列相互重叠,这种排列方式可以煽动空气,提供飞行的动力,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正羽,鸟类长骨中空,短骨愈合,即轻便又牢固,利于飞行。
(3)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丙图中老虎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与动物的食性有很大的关系,植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肉食性动物犬齿尖锋利可以撕裂食物。
(4)鱼类、鸟类、老虎、狮子、水牛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其中,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水牛、狮子和老虎属于哺乳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为恒温动物。
(5)鱼类生活在水中,靠鳍游泳,靠鳃呼吸,体表有测线,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6)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老马识途”和乙图不同,后者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7)在海里生活的鲸与丙老虎、丁狮子、水牛同属一类,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鲸也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故答案为:(1)A、B、C、D;(2)流线型、阻力、扇、扇动空气、正羽、中空;(3)犬齿;(4)脊椎、鱼;(5)游泳、鳍;(6)先天性、遗传物质;(7)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鸟类一般营飞行生活,鸟类的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前提;鸟类骨骼既轻便又牢固,肌肉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消化能力强,这些都是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哺乳动物最大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哺乳动物是动物类群中最高等的类群,牙齿分化,神经系统发达,体温恒定。
32.【答案】(1)先天性(或先天);遗传物质(或基因或DNA或核酸)
(2)学习(或后天学习)
(3)关节 (或骨连结)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图中,黑猩猩摘星星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是学习行为。
(3)黑猩猩搬箱子、摘香蕉等行为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实现,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连结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
故答案为:(1)先天性(或先天);遗传物质(或基因或DNA或核酸);(2)学习(或后天学习);(3)关节(或骨连结)。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
33.【答案】(1)条件
(2)学习;遗传因素
(3)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4)马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资料一中马听到“驾”、“吁”做出的反应,是马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建立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2)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资料二中蚯蚓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类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3)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4)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资料一、二中涉及到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的是马。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34.【答案】(1)后天学习
(2)强;少
(3)遗传
(4)实验法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公鸡绕道取食行为。(2)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4)科学探究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所以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实验法。
【分析】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35.【答案】(1)血液;心脏
(2)肾脏(肾);肾单位
(3)反射;反射弧;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4)骨;骨连结;骨骼肌
(5)先天性;后天性(学习);本能;遗传因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血液循环的途径;肾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又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反射才能完成。
(4)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分析】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的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36.【答案】(1)防御;生存;延续
(2)觅食(或取食);生殖(或繁殖);迁徙(或节律)
(3)先天性行为
(4)学习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1)①黄鼬放出臭气,是为了恐吓敌害,掩护自己逃跑,避免伤害,属于防御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
(2)②羚羊吃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觅食行为;③黄鹂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④秋天雁南飞,是受季节影响形成的迁徙行为;
(3)①黄鼬放出臭气、②羚羊吃草、③黄鹂筑巢、④秋天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防御;生存;延续;(2)觅食(或取食);生殖(或繁殖);迁徙(或节律);(3)先天性行为;(4)学习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37.【答案】(1)试验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吗?(“不同小白鼠经过训练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时间一样吗?”或“不同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或“经多次训练,小鼠走迷宫时间会缩短吗?”)
(2)学习
(3)不同
(4)
(5)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找到食物的速度越来越快)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试验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吗?(2)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是因为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动物学习行为的出现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4)B用的时间最少,只要找对了三个时间点,连线就可以了.
( 5 )通过曲线可知: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3、生物越高等,建立学习行为的时间越短.
1 / 1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章末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天津模拟)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大雁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饮牛奶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大雁迁徙、蜘蛛结网、蜜蜂采蜜的取食行为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山雀偷饮牛奶是由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2.(2021八下·凤山月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 B.青蛙 C.蝗虫 D.黑猩猩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题干中的四种动物中,A蚯蚓是环节动物,B青蛙是两栖动物,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D黑猩猩是哺乳动物,这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因此学习能力最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3.(2021·盐池模拟)下列成语所表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飞蛾扑火 B.老马识途 C.谈虎色变 D.望梅止渴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在亿万年前,没有人造火光 ,飞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 或星光指引飞行。由于太阳、月亮、星星距离地球都很远,它们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照到地球上可以认为是平行直线。当飞蛾直线飞行时,它在任何位置的前进方向与光线的夹角都是一个固定值。可是,如果光源离得很近,比如火把或蜡烛,不能再将它们发出的光线看作平行光时,飞蛾按照固有的习惯飞行,飞出的路线就不是直线。而是一条不断折向灯光光源的螺线,不断接近光源,最终丧命于火,即飞蛾扑火。飞蛾具有趋光性,这是由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谈虎色变,意思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绪就非常紧张,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4.(2021·呼和浩特模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训练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是企鹅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是小羊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2021·韶关模拟)“孔雀开屏”和“老马识途”分别属于动物的( )
A.攻击行为,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领域行为
C.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社会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6.(2021八上·盐田期末)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蜘蛛结网 C.海豚顶球 D.鹦鹉学舌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老马识途是马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蜘蛛结网是蜘蛛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 海豚顶球是海豚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鹦鹉学舌是鹦鹉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蚕吐丝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7.(2021·禹州模拟)小秃鹰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将动物的大骨骼抓到空中,扔在岩石上摔碎,便于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行为是( )
A.老马识途 B.孔雀开屏 C.蜘蛛结网 D.雄鸡报晓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选项中的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孔雀开屏、蜘蛛结网、雄鸡报晓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所以,选项A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8.(2021·北部湾)2021年是农历牛年。下列有关牛的运动和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牛的运动系统完好,牛就能正常运动
B.牛的关节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C.母牛给小牛哺乳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D.牛拉车是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牛的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A不符合题意。
B.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母牛给小牛哺乳,C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牛拉车是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9.(2021·梅州模拟)杜鹃是一种孵卵寄生鸟类,它将卵产于某些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养父母”孵卵并精心喂食小杜鹃。对“养父母”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养父母”孵卵并精心喂食小杜鹃。对“养父母”的这一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①先天性行为,是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②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2021八上·西宁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小狗作算术、蚯蚓走迷宫、惊弓之鸟,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老鼠打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1.(2021八上·海东期末)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C.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D.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C.“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2.(2021八上·西安期末)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如一家。下列哪项是对猫的这种行为的正确解释(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对于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3.(2021八上·重庆期末)“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 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鹘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4.(2021八上·铁力期末)动物具有“学习行为”这有利于动物( )
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迅速避开敌害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5.(2020八上·北京月考)以下是绿孔雀的一些行为,其中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一组是( )
①觅食的时候,绿孔雀会机警地观察周围环境 ②雄绿孔雀展开尾羽,吸引雌绿孔雀 ③食物匮乏时,绿孔雀到农田中偷食作物种子 ④雌性绿孔雀常负责孵卵的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分析】解:①觅食的时候,绿孔雀会机警地观察周围环境,是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②雄绿孔雀展开尾羽,吸引雌绿孔雀,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③食物匮乏时,绿孔雀到农田中偷食作物种子,是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④雌性绿孔雀常负责孵卵的任务,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一组①③,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16.(2020八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特点,以下可以写在阴影处的选项是(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伴随动物一生 D.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学习得来的,错误。
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而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错误。
C、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不见得能伴随动物的一生,错误。
D、不管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应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17.(2020八上·永吉期中)有些蛾类幼虫开始只靠味觉寻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 的花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贮食行为 D.节律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有些蛾类幼虫开始只靠味觉寻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贮食行为:动物摄取食物,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摄取构成躯体的营养──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故食物丰富时,有些动物会贮存一些食物等饥饿时再取来食用。这样的行为称为贮食行为。
4、节律行为: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
18.(2020九上·景泰期中)在遭遇危险时,一些昆虫会假装死亡,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迁徙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在遭遇危险时,一些昆虫会假装死亡,这种行为属于防御性为,C符合题意。
D.迁徙行为是指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19.(2020九上·景泰期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动物精彩的表演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狮子钻火圈 C.猴子走钢丝 D.山羊拉小车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一种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是不学就会的,有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一种先天性行为.狮子钻火圈、猴子走钢丝、山羊拉小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0.(2020八上·龙江期中)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成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21.(2020八上·右玉期中)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蜗虫 B.蚯蚓 C.草履虫 D.黑猩猩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强。在各选项中的动物中,黑猩猩最高等,学习行为最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22.(2020八上·安阳期中)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如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这属于( )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招引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鸟类繁殖季节里,亲鸟如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是为了喂养幼鸟,属于繁殖行为,故答案为:A。
【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觅食行为是动物寻找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23.(2018八上·易门期中)绿鹭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捕鱼吃。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这种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C.这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D.这种行为出现后,是能够遗传给后代个体的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题干中的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不符合题意;
B、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学习能力,B不符合题意: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不能向后代遗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4.(2016八上·盐都月考)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行为对于比目鱼来说:( )
A.属先天性行为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保护自己 D.以上三项都对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和图案,有利于保护自己,不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还有利于逃避敌害,从而获得食物,更好的生存,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行为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1、无论哪种动物行为,都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都离不开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2、动物的行为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是对来自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这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协调作用的结果.
25.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这是因为( )
A.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狼孩不是狼,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他没有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学习行为,因此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生活习性难以改变。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学习行为的特点
二、连线题
26.(2020八上·始兴月考)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答案】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①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故金龟子遇敌假死,属于防御行为,连线B。②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故雌鸟衔虫喂养雏鸟属于繁殖行为,连线A。
③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故天鹅的按时迁徙属于节律行为,连线E。
④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故饿狗为食物而争斗属于攻击行为,连线D。
⑤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故蚂蚁间的分工合作属于社群行为,连线C。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三、判断题
27.(2021八上·会宁期末)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和蜘蛛结网一样,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大山雀偷吃牛奶、鹦鹉学舌、黑猩猩搬木箱摘取香蕉等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8.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29.(2020八上·靖远期末)动物行为按复杂程度,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从获得的途径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从功能上划分,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30.(2019·玉林)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故说法错误。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在动物行为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也越强。
四、综合题
31.(2020八上·定远月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图甲中,白尾雕成功捕获一条鱼B.图乙中,两只白鹤正在筑巢
C.图丙中,两只老虎争夺领地D.图丁中,狮子被水牛追赶逃上树木避难
(1)在以上图片中,属于捕食行为的是 ,生殖行为的是 ,攻击行为的是 ,防御行为的是 。(填字母)
(2)甲图白尾雕的身体呈 ,这种体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 ,翅膀展开呈 形,构成翅膀的主要羽毛的排列相互重叠,这种排列方式可以 ,在飞行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选填“正羽”或“绒羽”),长骨 (选填“中空”或 “实心”,有发达的,这些结构利于飞行。
(3)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丙图中老虎有门齿、臼齿和 分化。
(4)以上图中的动物都有脊柱,都属于 动物,在这些动物中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是 ,狮子与 亲缘关系最近。
(5)甲图中的鱼,其运动方式是 ,运动器官是
(6)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老马识途”和乙图不同,后者属于 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由 所决定的。
(7)在海里生活的鲸与丙、丁图中的动物同属一类,这是因为鲸具有 、 的特征。
【答案】(1)A;B;C;D
(2)流线型;阻力;扇;扇动空气;正羽;中空
(3)犬齿
(4)脊椎;鱼;老虎
(5)游泳;鳍
(6)先天性;遗传物质
(7)胎生;哺乳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A白尾雕成功捕获一条鱼,这属于捕食行为,B图乙中,两只白鹤正在筑巢这是鸟类在生殖季节所做出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图丙中,两只老虎争夺领地这是同种生物为了争夺领地而进行争斗,这是攻击行为,D狮子被水牛追赶逃上树木避难这是防御行为。
(2)白尾雕属于鸟类,身体呈流行型,这种体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翅膀展开呈扇形,构成翅膀的主要羽毛的排列相互重叠,这种排列方式可以煽动空气,提供飞行的动力,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正羽,鸟类长骨中空,短骨愈合,即轻便又牢固,利于飞行。
(3)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丙图中老虎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与动物的食性有很大的关系,植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肉食性动物犬齿尖锋利可以撕裂食物。
(4)鱼类、鸟类、老虎、狮子、水牛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其中,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水牛、狮子和老虎属于哺乳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为恒温动物。
(5)鱼类生活在水中,靠鳍游泳,靠鳃呼吸,体表有测线,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6)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老马识途”和乙图不同,后者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7)在海里生活的鲸与丙老虎、丁狮子、水牛同属一类,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鲸也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故答案为:(1)A、B、C、D;(2)流线型、阻力、扇、扇动空气、正羽、中空;(3)犬齿;(4)脊椎、鱼;(5)游泳、鳍;(6)先天性、遗传物质;(7)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鸟类一般营飞行生活,鸟类的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前提;鸟类骨骼既轻便又牢固,肌肉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消化能力强,这些都是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哺乳动物最大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哺乳动物是动物类群中最高等的类群,牙齿分化,神经系统发达,体温恒定。
32.(2020八上·延庆期中)如图是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
(2)黑猩猩摘香蕉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获得的。
(3)黑猩猩搬箱子、摘香蕉等行为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实现,该系统由骨、 和肌肉构成。
【答案】(1)先天性(或先天);遗传物质(或基因或DNA或核酸)
(2)学习(或后天学习)
(3)关节 (或骨连结)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图中,黑猩猩摘星星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是学习行为。
(3)黑猩猩搬箱子、摘香蕉等行为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实现,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连结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
故答案为:(1)先天性(或先天);遗传物质(或基因或DNA或核酸);(2)学习(或后天学习);(3)关节(或骨连结)。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
33.(2019八上·滦南期中)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骑马或赶马车时,如果对着马喊一声“驾”,马就会前进;如果喊“吁”,马就会停止不前。
资料二: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1)资料一中马听到“驾”、“吁”做出的反应,属于 反射。
(2)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资料二中蚯蚓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类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目的是 。
(4)资料一、二中涉及到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
【答案】(1)条件
(2)学习;遗传因素
(3)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4)马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资料一中马听到“驾”、“吁”做出的反应,是马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建立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2)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资料二中蚯蚓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类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3)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4)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资料一、二中涉及到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的是马。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34.(2019八上·利川期中)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如图所示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公鸡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学会了绕道取食。
(1)蚯蚓走迷宫与公鸡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
(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
【答案】(1)后天学习
(2)强;少
(3)遗传
(4)实验法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公鸡绕道取食行为。(2)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4)科学探究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所以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实验法。
【分析】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35.(2018八上·桥东期中)根据所学习的人体的多个系统,回答以下小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 、血管和 组成。
(2)人体细胞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泌尿系统由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当血液流经此时,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完成此功能的结构单位是 。
(3)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它是由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组成。
(4)人体的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
(5)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可以将行为分为 行为和 行为。前者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 ;后者是动物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答案】(1)血液;心脏
(2)肾脏(肾);肾单位
(3)反射;反射弧;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4)骨;骨连结;骨骼肌
(5)先天性;后天性(学习);本能;遗传因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血液循环的途径;肾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又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反射才能完成。
(4)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分析】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的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36.(2018八上·西华期末)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群的 是十分重要的。
(2)②属于 行为,③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3)①②③④所示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 。
(4)海洋馆里海豚表演顶球的行为属于动物的 。
【答案】(1)防御;生存;延续
(2)觅食(或取食);生殖(或繁殖);迁徙(或节律)
(3)先天性行为
(4)学习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1)①黄鼬放出臭气,是为了恐吓敌害,掩护自己逃跑,避免伤害,属于防御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
(2)②羚羊吃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觅食行为;③黄鹂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④秋天雁南飞,是受季节影响形成的迁徙行为;
(3)①黄鼬放出臭气、②羚羊吃草、③黄鹂筑巢、④秋天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防御;生存;延续;(2)觅食(或取食);生殖(或繁殖);迁徙(或节律);(3)先天性行为;(4)学习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37.(2017·湖南模拟)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选取三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如图1),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作答: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根据本实验,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
(2)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
(4)该小组的同学将小白鼠A、C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图2),请在图2中补充绘制小白鼠B实验数据的曲线.
(5)根据图2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 ,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答案】(1)试验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吗?(“不同小白鼠经过训练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时间一样吗?”或“不同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或“经多次训练,小鼠走迷宫时间会缩短吗?”)
(2)学习
(3)不同
(4)
(5)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找到食物的速度越来越快)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试验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吗?(2)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是因为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动物学习行为的出现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4)B用的时间最少,只要找对了三个时间点,连线就可以了.
( 5 )通过曲线可知: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3、生物越高等,建立学习行为的时间越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