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3.7.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3.7.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08 14:51:16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3.7.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云县模拟)有些高大的乔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主要动力来自
A.光合作用 B.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2.(2021·百色模拟)为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主要是为了降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储藏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缺水时,植物要尽量减少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仙人掌的叶变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3.(2021·蓬江模拟)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不包括(  )
A.参与水循环 B.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C.维持碳﹣氧平衡 D.为所有生物直接提供能量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还促进了水循环,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所有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4.(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我国确定每年的哪一天为植树节(  )
A.9月10日 B.7月23日 C.3月12日 D.4月12日
【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树节的植树活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节的植树造林活动,森林植被状况得到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春节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剪去大量的枝叶,是为了减弱(  )
A.输导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所以,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所以,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剪去大量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的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所以,减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
6.(2021·中山模拟)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气孔
B.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温度
C.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促进水循环
D.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大小。植物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有其积极的意义,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7.(2021·韶关模拟)新建的韶州公园通过移栽树木丰富了园内的植被类型。在树木移栽过程中,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无关的措施是(  )
A.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 B.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C.保留根部的土坨 D.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阴,从而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少水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利于植物的成活,不符合题意。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一小块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不受伤害,防止植物的吸水能力降低,与蒸腾作用无关,符合题意。
D.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光照不强烈,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提高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8.(2021·韶关模拟)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成熟区
B.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C.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了大气湿度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A.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符合题意。
B.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运输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从而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故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9.(2021·梅州模拟)为了提高树木移栽时的成活率,我们常采取的措施及原理正确的有(  )
①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降低蒸腾作用
②剪去部分枝叶移栽——阻止光合作用
③尽量带土移栽——减少对根毛的损害
④栽种后挂瓶输液——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正确。
②剪去部分枝叶移栽,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错误。
③带土移栽能够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吸收水分,提高成活率,正确。
④栽种后还要挂瓶输液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0.(2021七上·滕州期末)下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燃料、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因素造成的,总体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远远大于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要的能量,同时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其它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1.(2020七下·渝中期末)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植物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防止环境破坏
B.能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C.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只吸收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只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A正确。
B.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12.(2020八下·铁峰期中)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C.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都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D.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不变成蓝色,说明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缺少二氧化碳。因此可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A正确。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装满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伸进试管口内,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表明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图中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正确。
C.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塑料袋口扎在了花盆上,花盆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判断出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C错误。
D.将丙装置的塑料袋口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在阳光下,水分从叶片散失到塑料袋内,也就是塑料袋内壁的小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可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生命活动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甲装置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乙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丙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据此解答。
13.(2020·官渡模拟)西双版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与此气候特征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土壤蒸发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所以西双版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与此气候特征相关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减轻干旱,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土壤蒸发是指土壤中水分汽化进入大气的过程。雨后,土壤表层达到饱和时,土壤蒸发强度决定于质量交换系数及土壤表面水汽压与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故蒸发率稳定少变。当土壤蒸发大于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时,表层水分逐渐减少,含水量逐渐下降,液态水的移动减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如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14.(2020·寒亭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麦幼苗期需水量多,水分充足可促其生长;而在成熟期水分过多,小麦易倒伏,倒伏后会引起叶片重叠,且由于深处的根得不到充足氧气,导致烂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麦幼苗根的细胞不进行呼吸作用
B.小麦通过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成熟期水分过多所以蒸腾作用旺盛
D.成熟期小麦倒伏会影响合成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小麦幼苗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B错误。
C.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所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成熟期需要的水分过多,会导致小麦倒伏,叶片重叠,影响蒸腾作用,C错误。
D.小麦倒伏后会引起叶片重叠,遮挡了光照,不利于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的合成,D正确。
【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据此解答。
15.(2020·寒亭模拟)两棵近千年的文冠果树是八大处公园的四宝之一。文冠果树生命力极强,根系发达,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特性。下列关于文冠果树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冠果树中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
B.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有利于其耐盐碱性
C.根系发达有利于其生长于干旱、贫瘠的环境
D.文冠果树的树干上有树瘤,是木质部损伤后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植物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耐盐碱性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陆地上,C符合题意;
D、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树内韧皮部内筛管的向下运输功能,营养物质积存在伤口上方所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3)根系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除此之外还有固着作用.
(4)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16.(2020·东河模拟)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一样
D.春季早播前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A正确。
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C. 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为了减少水分,抑制种子的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中耕松土--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故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不一样,C错误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利于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2)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旺盛,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3)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17.(2020·三明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指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各占50%
C.人类活动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
D.光合作用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AD.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D正确。
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B错误。
C.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加上森林遭到破坏而导致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C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18.(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技条深究抗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下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凡士林是一种黏稠的液体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A正确;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正确;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C正确;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D错误。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解答即可。
19.(2020七上·普宁期末)为了给学生营造了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很多校园都种植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具有哪些作用(  )
①吸尘 ②净化空气 ③消灭害虫 ④消声 ⑤调节空气湿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即在生物圈中为‘碳---氧’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通过蒸腾作用和渗透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还能净化环境减小污染,有的植物(如大豆)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为生物提供N元素。所以绿色植物的作用是①吸尘、②净化空气、④消声、⑤调节空气湿度。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④吸尘、杀菌作用等。
20.(2020七上·西城期末)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退耕还林”的鼓励性政策,提高了国土绿化面积。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维持大气中的氮平衡 B.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营养
C.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涵养水源、减少风沙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解:因为植物能够吸收灰尘 ,降低噪音,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所以要多植树造林,退耕护还林。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维持碳氧平衡,3、促进水循环
21.(2020七上·苏州期末)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产热而腐烂,与蔬菜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运输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过程,所以,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产热,是因为蔬菜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热量,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此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为考点,解答此类型的题目需要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还要熟记蒸腾作用的含义: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表的温度。
22.(2020七上·苏州期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
A.亿万年前动植物的遗体
B.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
C.亿万年前地壳中特殊的岩石和液体
D.亿万年前地壳中特殊的液体和气体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是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植物与动物的尸体埋藏于底下,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组成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再被混合后而形成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所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就是来自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能量来源,同时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又是其它生物的物质来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3.(2019七上·东源期末)能正确表示叶片在黑暗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在黑暗环境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题干中正确的是C,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叶片的呼吸作用,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无光有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无,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24.(2018八上·防城期中)如图表示某种叶片的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是二氧化碳③是水
B.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C.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是水蒸气
D.若此图为叶片运输作用示意图则③是有机物④是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有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表示进入的①是二氧化碳,表示放出的②是氧气,表示向上的③是水,表示向下的④是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呼吸作用的公式如图: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表示进入的①应是氧气,表示放出的②是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把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去,因此②是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
D、若此图为叶片运输作用示意图则③是由导管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④是由筛管运输的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5.(2018九上·德州开学考)如下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A图中的⑥
B.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发现a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b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a曲线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图A中[ 2 ]和[ 3 ]表示的都是叶肉细胞,对曲线a所示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的细胞质里含有叶绿体,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
D.图B中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是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需在光下才能进行,分析右图中的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在一天中的进行情况,因为该生命活动在夜间时不进行,B符合题意;
C、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如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保卫细胞,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因此可以判断图B中曲线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1七上·丰南期末)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甲图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前应对玉米幼苗进行   处理,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取甲图各装置中的叶片放入乙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水浴加热,[   ]烧杯中的液体会变绿,因为叶片中的   溶解在酒精里。
(3)脱色并清洗后,滴入   ,看到甲图[   ]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
(4)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   ]和[   ]两个装置。
(5)将①、②两套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培养液都   (填“减少”或“增加”)了,植物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
【答案】(1)暗
(2)B;叶绿素
(3)碘液;①
(4)2;①;②
(5)减少;蒸腾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排除绿叶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前,常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
(2)乙图是在用酒精进行脱色,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酒精能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以会看到酒精变绿。
(3)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①装置中的玉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会变蓝。
(4)①是对照组,可以分别与②、③形成2组对照实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吸收,所以①与②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①与③对照,实验变量是光。
(5)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而约1%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所以将①、②两套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培养液都会减少。
【分析】(一)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步骤:1、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淀粉;2、遮光:在经过的实验材料上选1-2片叶子,用不透光的纸从上下两面遮光,形成对照;3、光照:将上述实验材料至于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照2-3小时;4、酒精脱色:摘取遮光叶片,取下纸片,将叶片放置在装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置于装有开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5、滴加碘液:将褪色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再用清水洗去碘液,进行观察,未遮光部位变蓝色,遮光部位不变蓝色。
(二)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吸收来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用来进行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去。
27.(2021七上·云县期末)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的实验。首先将两个装 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之后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各取一片叶,放入盛有酒精的小 烧杯中水浴加热,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装置甲和装置乙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滴加碘液后,装置   中的叶片变成蓝色。
(4)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5)在实验过程中,玻璃钟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6)如果将装置乙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乙需放在   环境中。
【答案】(1)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或有无二氧化碳)
(3)乙
(4)二氧化碳
(5)蒸腾
(6)黑暗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甲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3)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的是乙装置中的叶片。
(4)根据(3)的分析可知实验结果为:装置甲的叶片滴碘液后不变蓝,证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装置乙的叶片滴碘液后变蓝,证明进行了光合作用,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6)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在明亮环境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作用没有表现出来,不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三、综合题
28.(2021七下·滦州开学考)下面甲图表示大棚西瓜叶片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情况,乙图为西瓜叶肉细胞结构图,丙图表示西瓜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叶片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然后通过叶片的   排出植物体
(2)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填“导管”或“筛管”)
(3)挤压西瓜果肉能得到甘甜的果汁,主要是因为图乙中的[   ]   内含有糖分。
(4)植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图甲中[   ]   获得的。
(5)图丙曲线所示的   时间段与甲图中C过程情况相对应。
(6)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其中18~24时说明   ,西瓜重量增加的过程发生在乙图[   ]   中,反应式是   。
(7)要增加大棚西瓜的产量,生产中经常要进行“通风”,其目的是   。
【答案】(1)蒸腾作用;气孔
(2)导管
(3)2;液泡
(4)A;呼吸作用
(5)6-18
(6)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或呼吸作用速率强于光合作用速率);4;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7)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或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甲中B过程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由叶脉内的导管运输而来,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然后水分经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2)导管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筛管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所以,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中的导管。
(3)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存在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及色素,叫细胞液。挤压西瓜果肉能得到甘甜的果汁,是因为图乙中2液泡中含有糖分。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图甲中,A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5)图甲中C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图丙中6—18时,二氧化碳减少,与甲图中C叶片情况相对应。
(6)18—24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说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西瓜重量增加的物质来源于环境中的水和无机盐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7)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西瓜大棚经常要进行“通风”,目的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9.(2016·费县模拟)如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中,其中A,B,C表示三项生理活动,E,F表示两种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中的过程[   ]   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2)农业生产中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中过程[   ]   作用的效率,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E所代表的物质是   .
(3)当C过程大于A过程时,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积累,并使植物表现出   现象.
(4)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5)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1)A;呼吸作用
(2)C;光合作用;叶绿体;水
(3)生长
(4)气孔
(5)A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A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间作套种、合理的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因此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C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E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积累,并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4)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叶片中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5)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A;呼吸作用(2)C;光合作用;叶绿体;水(3)生长(4)气孔(5)AB
【分析】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A表示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故B表示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C表示光合作用.
30.(2019·山西)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养育了其他生物,成为生物圈的基石。请分析如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作为生物圈中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其细胞内有一座座“生产车间”,即   (选填“叶绿体”或“线粒体”),为植物自身及人和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产品”即有机物和   。
(2)为验证绿叶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某班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同学们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经过一系列操作,滴加碘液并冲洗后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请你判断,制造了有机物的是哪一部分?   。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乙图是盛夏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单位时间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你分析并解读:
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大,是由于清晨随着太阳冉冉升起,光照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光合作用随之逐渐   (选填“增强”或“减弱”);
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降低,是由于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进一步增高,部分气孔逐渐缩小或闭合,光合作用随之逐渐   (选填“增强”或“减弱”);
a点和g点:表明夜间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请你解释其原因:   。
(4)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
(5)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的基石”,除了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以及维持碳--------氧平衡以外,还有很多作用,请你说出几个方面。(至少答出三方面)   。
【答案】(1)叶绿体;氧气
(2)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部分
(3)增强;减弱;夜间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因而会释放二氧化碳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5)参与水循环;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消除噪音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而表达式: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叶片见光部分(A)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B)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午光照过强,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a和g点表示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也为其他生物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5)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可以调节气候;绿色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可以保存水土,涵养水源;可以防风固沙;贯众、人参等植物可以药用,帮助人类治疗疾病;许多花卉可以美化人类生活环境;怪柳等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环境等等。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31.(2019·陕西模拟)图中,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一)、(二)分别表示植物不同的生命活动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水在b处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   .
(2)上图(二)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在细胞的   .
(3)若光照强度为零,(一)、(二)两个生理过程中不能进行的是   .
(4)绿色植物通过不断的光合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   平衡.
【答案】(1)成熟区;蒸腾作用
(2)叶绿体
(3)(二)
(4)碳﹣氧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1)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根据分析可知,(二)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3)光照条件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无影响,图中的(一)表示的是呼吸作用,(二)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因此,不能进行的是(二)。(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根据图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方向来判断生理活动,(一)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一)表示的是呼吸作用,(二)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根据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进行答题。
32.(2019·常德模拟)结合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   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完成此过程的“有机物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器”是细胞中的   .此外,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另一种“能量转换器”是   .
(2)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査,在甜瓜生长的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下表: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晚上 12 22
据以上资料分析,相比乙地温度,甲地白天与之相同,而晚上要低一些.两地白天甜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基本一样多,而甲地甜瓜晚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所以甲地甜瓜积累的有机物   .(填“较多”或“较少”)
(3)居室栽培植物已形成现代文明的一种时尚,是人们休闲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的做法科学吗?   .
(4)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散失水分,这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1)无机物;叶绿体;线粒体
(2)少;多
(3)不科学
(4)碳﹣氧
(5)气孔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气孔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
由图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①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
(2)既是同一种甜瓜,遗传物质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基本相同的。夜间甜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但由于甲地夜间温度是12度比乙地22度低了10度,所以夜间甲地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因而甲地甜瓜的有机物积累的多,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此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是因为甲地的昼夜温差较大形成的。
(3)由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因此人花争氧不利于人体健康。故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的做法不科学。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5)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故答案为:(1)无机物;叶绿体;线粒体;(2)少;多;(3)不科学;(4)碳﹣氧;(5)气孔。
【分析】(1)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1 / 1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3.7.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云县模拟)有些高大的乔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主要动力来自
A.光合作用 B.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2.(2021·百色模拟)为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主要是为了降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储藏作用
3.(2021·蓬江模拟)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不包括(  )
A.参与水循环 B.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C.维持碳﹣氧平衡 D.为所有生物直接提供能量
4.(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我国确定每年的哪一天为植树节(  )
A.9月10日 B.7月23日 C.3月12日 D.4月12日
5.(2021七下·自贡开学考)春节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剪去大量的枝叶,是为了减弱(  )
A.输导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6.(2021·中山模拟)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气孔
B.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温度
C.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促进水循环
D.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7.(2021·韶关模拟)新建的韶州公园通过移栽树木丰富了园内的植被类型。在树木移栽过程中,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无关的措施是(  )
A.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 B.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C.保留根部的土坨 D.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8.(2021·韶关模拟)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成熟区
B.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C.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了大气湿度
9.(2021·梅州模拟)为了提高树木移栽时的成活率,我们常采取的措施及原理正确的有(  )
①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降低蒸腾作用
②剪去部分枝叶移栽——阻止光合作用
③尽量带土移栽——减少对根毛的损害
④栽种后挂瓶输液——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21七上·滕州期末)下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1.(2020七下·渝中期末)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植物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防止环境破坏
B.能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C.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只吸收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12.(2020八下·铁峰期中)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C.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都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D.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13.(2020·官渡模拟)西双版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与此气候特征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土壤蒸发
14.(2020·寒亭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麦幼苗期需水量多,水分充足可促其生长;而在成熟期水分过多,小麦易倒伏,倒伏后会引起叶片重叠,且由于深处的根得不到充足氧气,导致烂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麦幼苗根的细胞不进行呼吸作用
B.小麦通过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成熟期水分过多所以蒸腾作用旺盛
D.成熟期小麦倒伏会影响合成有机物
15.(2020·寒亭模拟)两棵近千年的文冠果树是八大处公园的四宝之一。文冠果树生命力极强,根系发达,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特性。下列关于文冠果树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冠果树中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
B.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有利于其耐盐碱性
C.根系发达有利于其生长于干旱、贫瘠的环境
D.文冠果树的树干上有树瘤,是木质部损伤后形成的
16.(2020·东河模拟)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一样
D.春季早播前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7.(2020·三明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指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各占50%
C.人类活动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
D.光合作用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18.(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技条深究抗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下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凡士林是一种黏稠的液体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19.(2020七上·普宁期末)为了给学生营造了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很多校园都种植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具有哪些作用(  )
①吸尘 ②净化空气 ③消灭害虫 ④消声 ⑤调节空气湿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0.(2020七上·西城期末)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退耕还林”的鼓励性政策,提高了国土绿化面积。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维持大气中的氮平衡 B.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营养
C.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涵养水源、减少风沙
21.(2020七上·苏州期末)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产热而腐烂,与蔬菜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运输作用
22.(2020七上·苏州期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
A.亿万年前动植物的遗体
B.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
C.亿万年前地壳中特殊的岩石和液体
D.亿万年前地壳中特殊的液体和气体
23.(2019七上·东源期末)能正确表示叶片在黑暗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情况的是(  )
A. B.
C. D.
24.(2018八上·防城期中)如图表示某种叶片的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是二氧化碳③是水
B.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C.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是水蒸气
D.若此图为叶片运输作用示意图则③是有机物④是水分和无机盐
25.(2018九上·德州开学考)如下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A图中的⑥
B.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发现a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b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a曲线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图A中[ 2 ]和[ 3 ]表示的都是叶肉细胞,对曲线a所示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的细胞质里含有叶绿体,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
D.图B中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是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1七上·丰南期末)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甲图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前应对玉米幼苗进行   处理,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取甲图各装置中的叶片放入乙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水浴加热,[   ]烧杯中的液体会变绿,因为叶片中的   溶解在酒精里。
(3)脱色并清洗后,滴入   ,看到甲图[   ]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
(4)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   ]和[   ]两个装置。
(5)将①、②两套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培养液都   (填“减少”或“增加”)了,植物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
27.(2021七上·云县期末)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的实验。首先将两个装 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之后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各取一片叶,放入盛有酒精的小 烧杯中水浴加热,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装置甲和装置乙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滴加碘液后,装置   中的叶片变成蓝色。
(4)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5)在实验过程中,玻璃钟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6)如果将装置乙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乙需放在   环境中。
三、综合题
28.(2021七下·滦州开学考)下面甲图表示大棚西瓜叶片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情况,乙图为西瓜叶肉细胞结构图,丙图表示西瓜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叶片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然后通过叶片的   排出植物体
(2)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填“导管”或“筛管”)
(3)挤压西瓜果肉能得到甘甜的果汁,主要是因为图乙中的[   ]   内含有糖分。
(4)植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图甲中[   ]   获得的。
(5)图丙曲线所示的   时间段与甲图中C过程情况相对应。
(6)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其中18~24时说明   ,西瓜重量增加的过程发生在乙图[   ]   中,反应式是   。
(7)要增加大棚西瓜的产量,生产中经常要进行“通风”,其目的是   。
29.(2016·费县模拟)如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中,其中A,B,C表示三项生理活动,E,F表示两种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中的过程[   ]   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2)农业生产中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中过程[   ]   作用的效率,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E所代表的物质是   .
(3)当C过程大于A过程时,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积累,并使植物表现出   现象.
(4)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5)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0.(2019·山西)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养育了其他生物,成为生物圈的基石。请分析如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作为生物圈中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其细胞内有一座座“生产车间”,即   (选填“叶绿体”或“线粒体”),为植物自身及人和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产品”即有机物和   。
(2)为验证绿叶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某班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同学们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经过一系列操作,滴加碘液并冲洗后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请你判断,制造了有机物的是哪一部分?   。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乙图是盛夏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单位时间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你分析并解读:
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大,是由于清晨随着太阳冉冉升起,光照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光合作用随之逐渐   (选填“增强”或“减弱”);
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降低,是由于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进一步增高,部分气孔逐渐缩小或闭合,光合作用随之逐渐   (选填“增强”或“减弱”);
a点和g点:表明夜间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请你解释其原因:   。
(4)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
(5)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的基石”,除了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以及维持碳--------氧平衡以外,还有很多作用,请你说出几个方面。(至少答出三方面)   。
31.(2019·陕西模拟)图中,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一)、(二)分别表示植物不同的生命活动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水在b处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   .
(2)上图(二)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在细胞的   .
(3)若光照强度为零,(一)、(二)两个生理过程中不能进行的是   .
(4)绿色植物通过不断的光合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   平衡.
32.(2019·常德模拟)结合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   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完成此过程的“有机物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器”是细胞中的   .此外,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另一种“能量转换器”是   .
(2)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査,在甜瓜生长的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下表: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晚上 12 22
据以上资料分析,相比乙地温度,甲地白天与之相同,而晚上要低一些.两地白天甜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基本一样多,而甲地甜瓜晚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所以甲地甜瓜积累的有机物   .(填“较多”或“较少”)
(3)居室栽培植物已形成现代文明的一种时尚,是人们休闲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的做法科学吗?   .
(4)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散失水分,这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2.【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缺水时,植物要尽量减少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仙人掌的叶变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3.【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还促进了水循环,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所有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4.【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树节的植树活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节的植树造林活动,森林植被状况得到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所以,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所以,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剪去大量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的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所以,减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
6.【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大小。植物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有其积极的意义,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7.【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阴,从而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少水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利于植物的成活,不符合题意。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一小块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不受伤害,防止植物的吸水能力降低,与蒸腾作用无关,符合题意。
D.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光照不强烈,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提高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8.【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A.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符合题意。
B.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运输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从而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故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9.【答案】D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正确。
②剪去部分枝叶移栽,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错误。
③带土移栽能够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吸收水分,提高成活率,正确。
④栽种后还要挂瓶输液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0.【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燃料、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因素造成的,总体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远远大于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要的能量,同时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其它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1.【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只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A正确。
B.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12.【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不变成蓝色,说明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缺少二氧化碳。因此可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A正确。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装满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伸进试管口内,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表明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图中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正确。
C.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塑料袋口扎在了花盆上,花盆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判断出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C错误。
D.将丙装置的塑料袋口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在阳光下,水分从叶片散失到塑料袋内,也就是塑料袋内壁的小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可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生命活动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甲装置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乙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丙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据此解答。
13.【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所以西双版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与此气候特征相关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减轻干旱,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土壤蒸发是指土壤中水分汽化进入大气的过程。雨后,土壤表层达到饱和时,土壤蒸发强度决定于质量交换系数及土壤表面水汽压与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故蒸发率稳定少变。当土壤蒸发大于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时,表层水分逐渐减少,含水量逐渐下降,液态水的移动减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如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14.【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小麦幼苗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B错误。
C.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所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成熟期需要的水分过多,会导致小麦倒伏,叶片重叠,影响蒸腾作用,C错误。
D.小麦倒伏后会引起叶片重叠,遮挡了光照,不利于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的合成,D正确。
【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据此解答。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植物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耐盐碱性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陆地上,C符合题意;
D、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树内韧皮部内筛管的向下运输功能,营养物质积存在伤口上方所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3)根系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除此之外还有固着作用.
(4)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16.【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A正确。
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C. 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为了减少水分,抑制种子的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中耕松土--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故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不一样,C错误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利于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2)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旺盛,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3)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17.【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AD.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D正确。
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B错误。
C.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加上森林遭到破坏而导致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C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18.【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A正确;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正确;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C正确;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D错误。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解答即可。
19.【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即在生物圈中为‘碳---氧’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通过蒸腾作用和渗透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还能净化环境减小污染,有的植物(如大豆)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为生物提供N元素。所以绿色植物的作用是①吸尘、②净化空气、④消声、⑤调节空气湿度。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④吸尘、杀菌作用等。
20.【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解:因为植物能够吸收灰尘 ,降低噪音,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所以要多植树造林,退耕护还林。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维持碳氧平衡,3、促进水循环
21.【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过程,所以,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产热,是因为蔬菜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热量,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此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为考点,解答此类型的题目需要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还要熟记蒸腾作用的含义: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表的温度。
22.【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是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植物与动物的尸体埋藏于底下,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组成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再被混合后而形成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所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就是来自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能量来源,同时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又是其它生物的物质来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3.【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在黑暗环境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题干中正确的是C,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叶片的呼吸作用,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无光有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无,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24.【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有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表示进入的①是二氧化碳,表示放出的②是氧气,表示向上的③是水,表示向下的④是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呼吸作用的公式如图: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表示进入的①应是氧气,表示放出的②是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把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去,因此②是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
D、若此图为叶片运输作用示意图则③是由导管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④是由筛管运输的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5.【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需在光下才能进行,分析右图中的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在一天中的进行情况,因为该生命活动在夜间时不进行,B符合题意;
C、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如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保卫细胞,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因此可以判断图B中曲线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6.【答案】(1)暗
(2)B;叶绿素
(3)碘液;①
(4)2;①;②
(5)减少;蒸腾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排除绿叶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前,常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
(2)乙图是在用酒精进行脱色,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酒精能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以会看到酒精变绿。
(3)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①装置中的玉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会变蓝。
(4)①是对照组,可以分别与②、③形成2组对照实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吸收,所以①与②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①与③对照,实验变量是光。
(5)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而约1%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所以将①、②两套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培养液都会减少。
【分析】(一)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步骤:1、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淀粉;2、遮光:在经过的实验材料上选1-2片叶子,用不透光的纸从上下两面遮光,形成对照;3、光照:将上述实验材料至于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照2-3小时;4、酒精脱色:摘取遮光叶片,取下纸片,将叶片放置在装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置于装有开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5、滴加碘液:将褪色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再用清水洗去碘液,进行观察,未遮光部位变蓝色,遮光部位不变蓝色。
(二)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吸收来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用来进行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去。
27.【答案】(1)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或有无二氧化碳)
(3)乙
(4)二氧化碳
(5)蒸腾
(6)黑暗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甲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3)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的是乙装置中的叶片。
(4)根据(3)的分析可知实验结果为:装置甲的叶片滴碘液后不变蓝,证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装置乙的叶片滴碘液后变蓝,证明进行了光合作用,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6)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在明亮环境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作用没有表现出来,不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28.【答案】(1)蒸腾作用;气孔
(2)导管
(3)2;液泡
(4)A;呼吸作用
(5)6-18
(6)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或呼吸作用速率强于光合作用速率);4;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7)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或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甲中B过程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由叶脉内的导管运输而来,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然后水分经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2)导管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筛管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所以,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中的导管。
(3)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存在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及色素,叫细胞液。挤压西瓜果肉能得到甘甜的果汁,是因为图乙中2液泡中含有糖分。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图甲中,A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5)图甲中C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图丙中6—18时,二氧化碳减少,与甲图中C叶片情况相对应。
(6)18—24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说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西瓜重量增加的物质来源于环境中的水和无机盐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7)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西瓜大棚经常要进行“通风”,目的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9.【答案】(1)A;呼吸作用
(2)C;光合作用;叶绿体;水
(3)生长
(4)气孔
(5)A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A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间作套种、合理的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因此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C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E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积累,并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4)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叶片中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5)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A;呼吸作用(2)C;光合作用;叶绿体;水(3)生长(4)气孔(5)AB
【分析】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A表示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故B表示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C表示光合作用.
30.【答案】(1)叶绿体;氧气
(2)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部分
(3)增强;减弱;夜间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因而会释放二氧化碳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5)参与水循环;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消除噪音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而表达式: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叶片见光部分(A)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B)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午光照过强,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a和g点表示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也为其他生物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5)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可以调节气候;绿色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可以保存水土,涵养水源;可以防风固沙;贯众、人参等植物可以药用,帮助人类治疗疾病;许多花卉可以美化人类生活环境;怪柳等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环境等等。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31.【答案】(1)成熟区;蒸腾作用
(2)叶绿体
(3)(二)
(4)碳﹣氧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1)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根据分析可知,(二)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3)光照条件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无影响,图中的(一)表示的是呼吸作用,(二)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因此,不能进行的是(二)。(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根据图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方向来判断生理活动,(一)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一)表示的是呼吸作用,(二)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根据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进行答题。
32.【答案】(1)无机物;叶绿体;线粒体
(2)少;多
(3)不科学
(4)碳﹣氧
(5)气孔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气孔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
由图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①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
(2)既是同一种甜瓜,遗传物质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基本相同的。夜间甜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但由于甲地夜间温度是12度比乙地22度低了10度,所以夜间甲地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因而甲地甜瓜的有机物积累的多,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此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是因为甲地的昼夜温差较大形成的。
(3)由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因此人花争氧不利于人体健康。故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的做法不科学。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5)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故答案为:(1)无机物;叶绿体;线粒体;(2)少;多;(3)不科学;(4)碳﹣氧;(5)气孔。
【分析】(1)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