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第2课时神奇的眼睛(透镜的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节第2课时神奇的眼睛(透镜的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9-18 20: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节第2课时 神奇的眼睛(透镜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 f<u<2f
目镜 u<f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 倒立 缩小的像.
目镜:u<f 正立、放大的像.
[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1.照相机的原理
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原理
f<u<2f 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的原理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f<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1.照相机的原理
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原理
f<u<2f 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的原理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布置作业
P6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五、板书设计
三.照相机的原理
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原理
f<u<2f 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的原理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