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0 17: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标要求】
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理解: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理解为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其中包括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方面讲解时代背景朝代更替带来的人口南迁。
【教材分析】
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的内容,它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学习内容的重点课目。本课与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联系比较紧密,与下一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时间上的联系也比较的紧密。这三课的教学内容都涉及到第四单元的线索民族交融。因此学好本课不仅对于本课的历史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还能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还能对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为这一单元其它几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减轻七年级下册学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重点知识的难度。本节课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其中东晋的兴亡和南朝的政治都是江南地区开发的时代背景,与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之间的联系虽有,但却不是特别好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将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同时本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学会了简单的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定自主学习与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本课设计时,采用一些史料、图片进行教材,既能帮助学生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较易被非重点的东西所吸引,因此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本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还有待提高,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花费时间去提醒学生做笔记,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学习历史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将三维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2)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南朝的建立及更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启示。
分析: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主要是依据了课标的要求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一般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原因这类的不好理解,而本课又需要学生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因而将原因设置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内容。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图示法
学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原因:本课采取的教法相对比较传统,这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学法上主要采取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材料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江南发展情况对比材料
东晋、南朝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计意图)
展示材料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师: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生:《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中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师:通过两个材料,我们能够对比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江南地区发展的不同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得到开发?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发展之后产生了什么影响?学完今天《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大家便会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这两则材料进行对比,学生能够得出江南地区得到发展这一结论,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课学的就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再通过教师讲授的问题,顺利成章的讲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渡自然,不显得突兀。
讲授新课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4页并结合展示的材料,找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材料一
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
材料二
南朝宋文帝大力劝(勉励、鼓励)课(督促)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各尽其方,不得但奉行公文而已”。
——南朝沈约:《宋书·文帝纪》
师:除了上面这两条,你们还能找出什么原因?
总结:
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 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设计意图: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几条重要的教材上已经展示出来了,但是还有需要教师补充的。通过一些史料,得出其他几条原因,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同学们你觉得这里面那一条是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这里讲解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在之前的教学中,发现这是个考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考试时不出问题;第二,是因为希望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学生得出来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力和技术这一原因,进而过渡到下一环节,人口为什么会南迁?这就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然后讲解东晋的兴亡和南朝的政治。
过渡:通过讨论,我们得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南迁的人口带去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那么为什么这一时期北方人口会南迁呢?
2、北方人口的南迁
生:从西晋末年开始,就有大批的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南下。
师:(结合示意图,给学生讲解朝代更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分裂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先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后西晋结束分裂统一了全国,但是由于统治腐败、再加上八王之乱,统一全国仅36年的西晋王朝就灭亡了。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南方建立东晋政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东晋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先让学生明确当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战乱。然后通过回顾前几课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发现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时期,进而能够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并立的、分裂动荡的,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主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减轻之后讲解单元主题的难度。
3、时代背景:东晋——南朝
生: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都城在建康。
师:提示学生关于东晋我们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王与马,共天下”和祖逖北伐,让学生看书找到。
师:之后东晋进行北伐,但是都未能统一中国。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为统一中国,与东晋交战于淝水。淝水之战结束后,北方又重新进入混乱状态,南方则比较稳定。但是后来,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因为其都城都在南方,因此我们管这一时期叫南朝。
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示意图
师:观察两晋、南朝简表,得出两晋、南朝时期政权的特点。
总结:政权更迭频繁;开国之君多为武将出身。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本课的课标要求中明确要知道南朝的更替,所以在讲述时代背景时,可以进行删减,但是必要的教学内容如时间、建立者、都城,包括南朝统治的特点,都是必须给学生讲解清楚的。
二.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师:侯景之乱后,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至。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之后,南朝政权偏安东南,南方趋于稳定,所以就出现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迁往南方地区,进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江南地区都有哪些方面的得到发展。
材料研读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一
江南之为国盛矣。······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
师:通过这两则材料,你们能看出江南地区都有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小组合作:找出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展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图片
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水稻育秧移栽;麦稻兼作,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高。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师: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种冶铁方法叫灌钢法。灌钢法,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灌钢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能增加钢的产量。
“梁都之时,城中二十八万户,西至石头,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冈,北过蒋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 ——《金陵记》
丹阳(今南京)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厘列肆,埒于二京(超过长安、洛阳)。 ——《隋书·地理志下》
师:通过材料,你们能从中提取什么有效信息?
生: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这一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材上的内容也很全面,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书上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勾画出来,教师再通过展示的图片和史料,进行补充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历史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师: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到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完成,此后北方经济再也没有超过南方。
小组合作: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①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②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南迁,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设计意图: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这一内容很重要,与七年级下册的学习知识也有关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这一内容讲解透彻,便于学生之后的学习。除此之外,在这一内容的讲解中,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得出,不断进行巩固。
本课小结
设计意图:因为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是仍然会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因此在小结时,是非常有必要去帮助学生再次梳理一遍本课的学习内容,既能起到梳理的作用,又能进行复习巩固。
当堂巩固
三道选择题,巩固本课所学
设计意图: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本课内容又比较多,因此只是设计通过三道选择题来进行巩固。其他的内容则是通过课后作业进行复习巩固。
拓展延伸
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开幕式上的报告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小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重视创新;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总结: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建设经济强国,也要建设文化强国、政治强国,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设计意图: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这一时事,然后进行本课教学的思维拓展,学生能够有更强的代入感,不会觉得历史离自己非常遥远,同时也能印证之前讲过的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作用,提升同学们学习历史的作用,进而提高历史学科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
【板书设计】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 时代背景:东晋——南朝政权更替
原因:①②③④
表现: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促进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