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人教版2.3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八年级上人教版2.3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8 21: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课题: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不大,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计划5分钟完成。
二、读书思考,教师点拨。计划25分钟完成。
三、小组讨论,探究学习。计划10分钟完成。
四、达标练习,布置作业。计划5分钟完成。
午惨败,民间思救亡
车上书
日维新
戌政变
故知新
想天地
己动手
第7课
午惨败,民间思救亡
车上书
日维新
戌政变
故知新
想天地
己动手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揭开
——甲午惨败,民间思救亡
1895年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主力军全军覆没、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当时全国上下纷纷提出:
为什么自强运动的结晶——北洋水师和陆军全军覆没,而同时实行维新的日本却扬眉吐气、一战而胜?
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国将不国,应该怎么办?
一场要求社会变革的风暴即将在全国兴起
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揭开
——甲午惨败,民间思救亡
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揭开
——甲午惨败,民间思救亡
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部分爱国人士把发展新式工业当做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加上清政府也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民间投资设厂的热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条件。
公车上书
什么是“公车上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发动下,联名上书,请求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光绪皇帝
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兴起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成立了强学会、南学会,创办了许多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时务学堂
维新派的报纸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几次上书,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
光绪皇帝
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兴起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这是一次103天的维新运动高潮。在这103天中,康有为上了36个奏章、两部书;光绪帝下了111道有关变法的上谕。这些奏章和上谕,内容无所不包,恨不得立刻将中国变成现代化的富强国家。
百日维新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军事上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的特权、改科举、废八股、裁汰旧军等。
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变法形势危急,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荣禄的部下袁世凯身上。
慈禧太后采取行动,准备政变。
戊戌政变
① 慈禧免去翁同龢的职务,任命荣禄统率北洋军队。
翁同龢
荣禄
慈禧太后
戊戌政变
袁世凯
②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求助,袁世凯佯装同意,却向荣禄告密。
谭嗣同
戊戌政变
③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法。
光绪被囚禁之处:中南海瀛台
慈禧与荣禄密谋政变之处:颐和园乐寿堂
此方框请放置文件夹中的“慈禧”flash文件
请将flash中的繁体中文转换成简体中文
戊戌政变(动画)
戊戌政变
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派力量弱小,光绪帝没有实权,又无群众基础,势单力薄。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押赴刑场处死。
谭嗣同
艺术家笔下的六君子
康广仁
温故知新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 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捷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1、上述材料中“割台”指什么事?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材料中的“割台”指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是要变法图强
畅想天地
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仅仅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为什么?
戊戌政变只是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从根本上来说,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想推翻清朝统治,脱离群众,幻想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从客观上来看,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这场运动注定了是要失败的。?
自己动手
找一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维新变法期间留下的名言。
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课外书籍、音像资料和互联网资料来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