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五步拳)(教案) 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武术(五步拳)(教案) 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1-11 11: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课堂学习,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掌握多项技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团结协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武术是中国的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它可以增加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耐力。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本课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由复习到新授,由分解到完整,由单个动作到连贯动作,由教师领做到学生自练,由集体到分组,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会武术操动作。
三、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针对水平三的学生。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形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教学内容
1、武术(五步拳)(4—2) 2、游戏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轻松,欢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后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意识。
2、熟练说出基本手型的名称,通过学生的观察、模仿学习,使90%学生能够完成武术中的组合动作。
3、通过“石头(拳)、剪刀(勾手)、布(掌)”游戏培养学生创新、机智、竞争能力,使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4、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学习和展示自我,体验合作和成功的乐趣。通过小组的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六、重难点
重点:动作协调、连贯、有力
难点:做动作时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七、课的流程
准备部分
教师简洁语言直接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学生进行练习齐步走和原地转发,通过此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和正确的身体姿势。
通过游戏让学生充分活动开各个关节,也为之后主教材做好准备工作,以免受伤。
基本部分
教师讲解示范组合动作(弹踢冲拳),提示本课练习的重难点。通过教师的示范,建立学生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有目的进行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下去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以达到全部同学正确的完成动作。
优秀生展示。选取班级里做得好的同学给大家展示动作,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加深。
结束部分
师生一起进行放松。
教师对本课小结。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八、课的预计
练习密度:(30—35) 平均心率(125±5)次/分
课 时 计 划
体育教师
教 材 弹踢推掌 器材 音响、垫子
教 学 目 标 1、课通过学生的观察,模仿学习,使90%学生能够完成武术中组合动作。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力量、敏锐、协调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顺序 教学用时 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练习次数
准备部分 2′ 7′ 一、课堂常规 1、报数 2、师生问好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原地转法 2:齐步变换走 游戏:(攻占城堡) 分四组开始,每对派出一名以单足跳相向,途中可以换脚一次。相遇开始搏杀,勾手(剪刀)掌(布)拳(石头)。胜利继续前行,败者返回队尾在派一名学生与胜者决斗,直至攻下对方城堡为最终胜利。 3:集体压腿。 4:正踢腿、外摆腿练习 组织 要求:快、静、齐 教学法: 1、教师整队,师生问好 2、活动关节 3、共同热身 4、引入本课内容 学练法:1、口令练习 2、积极参与 要求:精神饱满、队列整齐、注意安全 1
基本内容部分 7′ 7′ 一:武术:组合动作(弹踢冲拳类) 预备:并步抱拳、头向左转,眼看前方。 左脚向左侧迈步成马步,左臂成左格挡;同时蹬转成左弓步。 弹腿冲拳:重心前移右腿提膝成弹击;右 拳收回腰间,左拳向 前冲击,目视前方。 顺弓步冲拳:右腿向前落成弓步,手臂不懂,目视前方。 右弓步冲拳:原地收右拳冲左拳。 二:进入堂堂练 (马步前冲拳加上发生) 组织: 教法:教师引入内容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归纳重点 学生自评 老师总结 优秀生展示 老师总结 要求: 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注意安全。 重点: 动作协调、连贯、有力。 难点: 做动作时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5
结 束 部 分 3′ 1、放松各关节 (听音乐放松) 3、教师总结 4、宣布下课 组织 教法:教师共同放松 学生自评 老师总评 宣布下课 要求: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注意安全 1
教学效果预计 完成情况
掌握知识、技能情况 90% 90%
发展素质、培养能力情况 90% 90%
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情况 90% 90%
生 理 负 荷 练习密度: 平均心率: (30-35)% (120±5)次/分 课后小结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