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小朋友们,好!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请听录音
1、放声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
2、画出文中的生字或不懂的词语,再同桌帮助读一读、认一认。
第二关
第一关
第三关
借助拼音读一读词语
xià xuě la
下 雪 啦
méi huā
梅 花
bú yòng
不 用
jǐ bù
几步
chéng le
成 了
qīng wā
青 蛙
wèi shén me
为 什 么
cān jiā
参 加
dòng lǐ
洞 里
shuì zháo
睡 着
读读下面的词语
下 雪 啦
梅 花
不 用
几步
成 了
青 蛙
为 什 么
参 加
洞 里
睡 着
啦
梅
用
几
成
蛙
为
参
加
洞
睡
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的
蛙
睡
我能填一填
→( )
→( )
+( )
+( )
虫
圭
目
垂
雪地
一群小画家
竹叶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不用
颜料
什么
参加
一幅画儿
我们一起认词语
下雪啦,下雪啦!
!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叽叽叽,我是( ), 我的脚印像( )。
汪汪汪,我是( ), 我的脚印像( )。
嘎嘎嘎,我是( ), 我的脚印像( )。
嘚嘚嘚,我是( ),我的脚印像 ( )。
我会说
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
我会填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我会连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们再来背一背: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冬眠动物——青蛙
冬眠动物——刺 猬
冬眠动物——海 龟
冬眠动物——熊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想一想,查一查,
你还知道哪些
冬眠的动物
思维拓展
小朋友们,
可别忘了家庭作业呀, 再见!《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该课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童诗歌,同时也是一首融入了科谱知识的儿歌。课文以下雪天的雪地为背景,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及形像的比喻,生动活泼地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巧妙地利用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描述了它们的脚的形状特征。最后还运用了一个设问句来指出青蛙没来参加“画画”的原因,从而向学生暗示出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二、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设计以游戏导入,抓住了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识字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自己悟出识字方法,并交流识字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本课的设计还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逐句分析,从读中体会小画家们雪地作画的喜悦,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向往冬天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课文11个生字及“虫、目”这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情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类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去背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特征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品悟到雪地画画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对冬天的向往。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动物及竹叶、月牙、枫叶、梅花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猜谜语(课件出示)
2、游戏二:每组选一个代表做游戏,学生到黑板前把手浸湿然后在黑板上画手印。
师:小朋友们画的画可真漂亮,我们的小朋友呀,个个都可以当“小画家”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几位新朋友,它们呀也都是小画家,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他们可不是在纸上或黑板上画画,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在哪画的吗?
师:小朋友请看(播放课件“雪地”)这是什么地方?(生回答:雪地)!
师:没错,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看读书要求,放声读文。(出示课件,要求 2个)
3、游戏三:智闯生字关(出示课件) 奖励掌声或粘贴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课件出示) “下雪啦,下雪啦!”
师:图上画了什么情景?(下雪)看到下雪你高兴吗?小动物们也很高兴,都在欢呼:“下雪啦,下雪啦!”(点) 那,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胖胖的标点符号你看见了吗?(感叹号!)它也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引导学生读出激动、喜悦、快乐的心情,师范读,学生读。
2、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文中一共有几句话?(6句)
3、逐句学习。
(1)、学习第一、二句:
A、(课件出示)边看多媒体课件(下雪,小动物在雪地上玩耍),边齐读第一、二句
B、注意第二句中是怎样形容那些小画家的,用了一个什么词?(一群)
(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一群”的意思:好几个小画家)
(2)、学习第三句(教学重、难点)
A、师:齐读第三句,找出雪地里来的小画家分别都有谁?
[设计意图]:带问题阅读,明确阅读目标。
B、师:它们都画了些什么?(课件分别出示)(生分别回答各问题)
C、师:咦!老师现在就有一个疑问了,小鸡画竹叶,小鸡画的真的是竹叶吗?有哪位小朋友能为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呢?(引导学生回答,那些竹叶其实是小鸡的脚印,以些类推,梅花、枫叶、月牙也分别是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
练习一:(课件出示)“我会说”(男、女生搭配)
练习二:(课件出示)“我会填”(点生说)
练习三:(课件出示)“我会连”(其他同学在书上连,点一名学生到板前贴一贴)
(点课件)集体订正,(点课件)再读一读第三句
(3)、(点课件)学习第四句:
在上一句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是用脚在雪地里踩出来的,画得又快又好。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
(4)、(点课件)学习第五、六句(冬眠是教学重点)
A、师:小狗说,今天它一个最好的朋友没来,它呀,从不在雪地里画画,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他为什么不来?请看大屏幕,齐读后告诉老师。(点课件)(点生回答)
B、师:青蛙睡着了,是不是和我们平时睡觉那样第二天就会醒来呢?(引出冬眠,老师向学生解释冬眠与睡觉的不同。)
师:青蛙是益虫,小朋友们请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
(四)、知识拓展
A、师:除了青蛙会冬眠外,还有那些动物会冬眠呢?(图片展示)
B、(课件出示) 师生互读5,6句,同桌互读。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1、(课件出示:全文)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边看课件,根据情景背诵课文。(点生到前面背一背,发粘贴奖励)
(六)、课堂作业:
把这首诗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跟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冬眠?”
(七)、课堂总结:齐背课文,全课结束。《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教师:张岩
一、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该课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童诗歌,同时也是一首融入了科谱知识的儿歌。课文以下雪天的雪地为背景,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及形像的比喻,生动活泼地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巧妙地利用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描述了它们的脚的形状特征。最后还运用了一个设问句来指出青蛙没来参加“画画”的原因,从而向学生暗示出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二、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设计以游戏导入,抓住了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识字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自己悟出识字方法,并交流识字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本课的设计还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逐句分析,从读中体会小画家们雪地作画的喜悦,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向往冬天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课文11个生字及“虫、目”这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情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类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去背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特征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品悟到雪地画画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对冬天的向往。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动物及竹叶、月牙、枫叶、梅花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猜谜语(课件出示)
2、游戏二:每组选一个代表做游戏,学生到黑板前把手浸湿然后在黑板上画手印。
师:小朋友们画的画可真漂亮,我们的小朋友呀,个个都可以当“小画家”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几位新朋友,它们呀也都是小画家,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他们可不是在纸上或黑板上画画,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在哪画的吗?
师:小朋友请看(播放课件“雪地”)这是什么地方?(生回答:雪地)!
师:没错,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富于童趣的游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看读书要求,放声读文。(出示课件,要求 2个)
3、游戏三:智闯生字关(出示课件)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课件出示) “下雪啦,下雪啦!”
师:图上画了什么情景?(下雪)看到下雪你高兴吗?小动物们也很高兴,都在欢呼:“下雪啦,下雪啦!”(点) 那,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胖胖的标点符号你看见了吗?(感叹号!)它也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引导学生读出激动、喜悦、快乐的心情,师范读,学生读。
2、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文中一共有几句话?(6句)
3、逐句学习。
(1)、学习第一、二句:
A、(课件出示)边看多媒体课件(下雪,小动物在雪地上玩耍),边齐读第一、二句
B、注意第二句中是怎样形容那些小画家的,用了一个什么词?(一群)
(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一群”的意思:好几个小画家)
(2)、学习第三句(教学重、难点)
A、师:齐读第三句,找出雪地里来的小画家分别都有谁?
[设计意图]:带问题阅读,明确阅读目标。
B、师:它们都画了些什么?(课件分别出示)(生分别回答各问题)
C、师:咦!老师现在就有一个疑问了,小鸡画竹叶,小鸡画的真的是竹叶吗?有哪位小朋友能为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呢?(引导学生回答,那些竹叶其实是小鸡的脚印,以些类推,梅花、枫叶、月牙也分别是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
练习一:(课件出示)“我会说”(男、女生搭配)
练习二:(课件出示)“我会填”(点生说)
练习三:(课件出示)“我会连”(其他同学在书上连,点一名学生到板前贴一贴)
(点课件)集体订正,(点课件)再读一读第三句
【设置了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做到了讲练结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点课件)学习第四句:
在上一句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是用脚在雪地里踩出来的,画得又快又好。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
(4)、(点课件)学习第五、六句(冬眠是教学重点)
A、师:小狗说,今天它一个最好的朋友没来,它呀,从不在雪地里画画,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他为什么不来?请看大屏幕,齐读后告诉老师。(点课件)(点生回答)
B、师:青蛙睡着了,是不是和我们平时睡觉那样第二天就会醒来呢?(引出冬眠,老师向学生解释冬眠与睡觉的不同。)
师:青蛙是益虫,小朋友们请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
【教学过程融入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寓教于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四)、知识拓展
A、师:除了青蛙会冬眠外,还有那些动物会冬眠呢?(图片展示)
B、(课件出示) 师生互读5,6句,同桌互读。
【知识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体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