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0 21:4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是
A. B.C.D.
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
B.将煤球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如图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不燃烧—滤纸碎片不是可燃物
D.森林灭火,在火势蔓延的前方砍岀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3.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多坐地铁少开私家车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4.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证”是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是1:2 B.该反应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
C.该反应涉及三种含氧化合物 D.该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6.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和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刻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一旦发现有人触电,立刻用手将人拖离电源
C.厨房里液化气大量泄漏时,立刻打开排风扇换气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盖灭
7.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8.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A.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 ①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②氮气—由分子构成
B.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作高能燃料 ②氧气能支持燃烧—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C.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①家庭利用甲烷燃烧做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给手机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①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②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石化材料消耗
A.A B.B C.C D.D
9.“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随时携带手帕,减少使用面巾纸 B.尽量搭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C.实验后的废酸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森林公园里的残枝落叶可就地掩埋
10.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B.安全常识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消毒净水 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发生火灾 ——拨打“110”
C.环保知识 D.物质鉴别
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空气污染 O2和CO2——澄清石灰水 N2和O2——带火星的木条
A.A B.B C.C D.D
11.小华父母开车出门,所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
A.明矾 B.碘酸钾 C.小苏打 D.乙醇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B.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平放在桌上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13.下列爆炸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汽车轮胎爆炸 B.面粉爆炸 C.火药爆炸 D.煤气爆炸
14.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底炸裂,说明瓶底没放少量水或细沙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向盛有某气体的金属罐中快速通入少量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说明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说明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5.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6.易燃物和易爆物
(1)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可燃性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
(3)可燃性固体:______、______、棉花纤维浮沉、金属粉末等。
注意事项:①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②在防火重点场所,如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要严禁烟火,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
17.回答下列问题
(1)医疗急救用氧气瓶中装的是___________(填“21%的氧气”或“纯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_,都是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空气中排入大量的___________(填“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而产生酸雨。
(2)如图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①在甲物质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_____个碳原子。
②根据乙物质层与层之间能发生滑动,具有滑腻感的特点,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③图中物质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④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导电能力最弱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18.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粉浆来吸收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下列做法中,你认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______(填字母)。
A.升高工厂烟囱 B.露天焚烧垃圾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三、推断题
19.初中化学常见的3种元素X、Y和Z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X Y Z
相关信息 它的单质甲是一种清洁能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它的一种单质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乙的名称是______
(2)ZY2可与Z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Z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A、B、C是由上述3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G由Ca、Y和Z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G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若A中不含X元素,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C→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若A中不含Z元素,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通入20v直流电的目的是_______,该实验中集气瓶底应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
(实验3)将钠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钠可以继续燃烧,经进步探究钠在CO2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单质,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从该实验你对燃烧产生的新认识是__。
2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外,CO2也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五、计算题
2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求算:
(1)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的话,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___?
23.实验室里化学小组准备做金属与酸的反应,计划用铁屑5.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你算出理论上该小组能制取多少克氢气?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D 7.B 8.D 9.C 10.D 11.D 12.B 13.A 14.A 15.A
16.天然气 煤气 液化石油气 面粉 煤粉
17.(1) 纯氧 石油 不可再生 二氧化硫
(2) 4 作润滑剂 C60 金刚石
18.(1)天然气
(2)
(3)CO2
(4)CD
19.H2 金刚石 CO2+C2CO CaCO3 C 2CO+O22CO2 2H2O22H2O+O2↑
20.a 白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使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燃烧不一定要有与氧气参与
21.(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B E或者C
(3) CaCO3+2HCl═CaCl2+H2O+CO2↑ A D
(4) 防止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或溶于水
没有
22.(1)3:1(2)88g
23.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