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名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名师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0 20: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总结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
师: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生:列式一:
32+27=59(下)
生:列式二:
27+32=59(下)
生:32+27=27+32
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生:列式一:
5×3=15(个)
生:列式二:
3×5=15(个)
生:5×3=3×5
师:你有什么发现?
32+27=27+32  
5×3=3×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相同。
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得数相同。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上面两种现象。
板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的第五张幻灯片。
师:根据上面的发现,照样子把下面两组式子分别合并成一个式子。
4+6=10
6+4=10
62+53=115
53+62=11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4+6=6+4
生:62+53=53+62
师:根据上面的发现,照样子把下面两组式子分别合并成一个式子。
7×9=63
9×7=63
4×6=24
6×4=2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4×6=6×4
生:7×9=9×7
师:两个加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
a+b=b+a
师: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数。a×b=b×a
师:大家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吗?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和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是一样的。
35+42=42+35
师: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乘法交换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横着看,每排6把,有5排;竖着看,每列5把,有6列,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算出有多少把椅子。5×6=6×5
师: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师: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根据加法交换律可知:358+276=276+358。加法的验算方法就是加法交换律的一种应用。
师: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根据乘法交换律可知:5×107=107×5。乘法的验算方法就是乘法交换律的一种应用。
2.拓展练习
师:计算下列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82+36+18
=82+18+36
=100+36
=136
4×18×25
=4×25×18
=100×18
=1800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在做计算题时,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计算能简便一些。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效果相当不错,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吧!
(三)课堂练习
老师课件出示习题。
师:课上大家的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拿出学案完成课堂练习。
师:1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填空。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2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解答。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位置  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2.乘法交换律:交换位置 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
3.计算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计算能简便一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运算律》的第一课时,而在这一单元之前,学生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并对这些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本节课通过一些实例进一步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社会实践中的信息自由地提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问题意识,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学中通过对两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感知加法交换律,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巩固了全课的内容,为以后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不够及时。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写出“6+2=2+6,1+9=9+1…”时,没有很好的解读学生的心理。这位学生之所以写出一位数的算式,是因为他觉得写一位数加一位数的等式非常简单,方便计算。但是作为不完全归纳法,他写出的算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代表性。此时如果追问学生,“是不是只有一位数加一位数才有这样的规律?”,“那你对这位同学写得有什么建议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严谨性。
二、没有很好的辨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运算律本质特性。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不能进行准确的辨析。可以增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对比环节,对比得出加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加数没有变,结果没有变,运算符号也没有变,但是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很多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
学校
电影院
少年宫
35米
42米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