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研究的是《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是学生最熟悉的,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的物质,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本节课主要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其特点是,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内容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由一瓶可乐引入教学,又由这瓶可乐结束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同时,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及学会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及学会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二)、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一瓶可乐)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的一份礼物,在生活中,我们都喝过可乐,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气体吗? (板书)《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二.新课探究 (一)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强调目标中重难点 (二)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颜色和状态 (三)同学们还知道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吗?(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还能知道哪些性质? 1.出示实验内容,出示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师进行强调。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3.总结汇报,填写表格 (过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么呢 (四)演示实验:二氧化碳于水反应 1.(出示)实验步骤 2.学生演示 3.学生汇报总结 (五)(出示可乐)同学们都说这里有二氧化碳气体,那咱们怎么证明呢? (六)教师用注射器取出气体进行实验 (七)教师板书化学方程式 三.畅谈收获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二氧化碳功与) 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教材,准备上课 学生阅读目标 学生观察得出:通常,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 学生回答:不知道 学生认真理解实验过程 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学生回答,补充完善。 学生认真理解实验过程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分析。老师这样做实验的优点。 板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会观察,会描述 清楚要做什么,了解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对设计的实验进行评价 节约药品 现象明显 学会总结和复习
板 书 设 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CO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CO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手段多样化,将实验、教材、讨论、教学课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联系生活实际,从一瓶可乐引入新课,又在检验可乐中的气体结束新课,做到首尾呼应。本节课主要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个别组学生因为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失败;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实验后的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严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