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六单元课题2
学时 1课时 年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虚拟化学实验室及鸿合中的学科资源夹学会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简易型、随时添加药品型、控制反应速率型及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型。) 在真正的化学实验中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操作步骤、收集及检验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创新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
三、学习者分析初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动手操作。知识上对制取气体的装置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懂得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常见类型--固液常温型。为本课学习新的内容做好了铺垫。课上多种发生装置的设计,对于中考二氧化碳制取发生装置的探究上意义深远。(例如前边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知道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可以有效地用来学习本课二氧化碳的制取,利于开展本课的教学。)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的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及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解决措施】运用普米白板课件结合鸿合中的学科资源、移动终端Chemist虚拟化学实验室及作业盒子的有效运用,加以实验的验证对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水平来自由选择,在巩固操练本课的重点的同时,有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环节1:UM问卷导入学生家庭小实验展示(引入新课) 1’07”- 1’58”3’44”- 4’47” 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为课堂节省时间。为本节课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埋下伏笔 研究学过的哪些化学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 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在家完成无壳蛋的制作实验 通过学生问卷的提交,课上直接总结多种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所需药品要廉价易得,制得气体易收集,进行排除。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无壳蛋”的制作成果展示以学生家庭实验作为契机,学生展示并讲解实验过程、现象、结论。以此,引导学生思路,碳酸盐可以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UM问卷融合优点:一、利用UM的问卷功能,使学生在家就做好了预习,带着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每位同学都能根据问卷内容在家完成实验,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到生活中的化学也是真实存在的。三、打破了传统式的家庭作业的形式,传统式的预习只有学生做,没有反馈的过程,通过学生在家预习及提供的反馈问卷,老师能事先把握学生的思想,甚至可以把成功的实验展示到课堂。比如,课堂上我直接展示了两名学生的作品,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们的课堂欲望。
环节2:学生活动一 小组实验1 8’04”- 8’30”10’19”- 11’10”12’30”- 13’40”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 探究三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总结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利用白版里的计时器记录时间 分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三不能”1、不能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因为反应速度太快。2、不能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停止。3、不能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因为浓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总结结论:应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反应速度适中。 白版的隐藏功能“三不能”事先隐藏,从而验证学生得出结论的准确性。2、利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上传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只能组内做,不能全班交流的弊端。融合优点:小组实验失败的同学能及时看到成功案例。通过拍照及时上传也能对未完成实验的小组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看到成功实验后能积极快速的完成自己的实验,改掉做实验拖拉磨叽的坏习惯。
环节3:学生活动二 小组讨论进入虚拟化学实验室 15’29”- 16’28” 利用移动终端初步形成发生装置的设计 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的设计计时器记录时间 在ipad上的虚拟实验室里进行操作,学生能组装出简单的发生装置。简易型 简易型装置技术应用:1、虚拟化学实验室2、将成功作品拍照上传设计意图:学生在还没有正确思路操作实验的前提下,盲目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药品,通过虚拟化学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自行设计发生装置,虚拟化学实验室如同真的走进了化学实验室,在程序里可以初步完成简单的装置设计。优点:省去了以往老师准备大量仪器耗费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仪器的损耗。突破本节课重点一,实验的简单设计。
环节4:学生活动三 小组实验2 16’33”- 17’20”17’54”- 18’50” 通过实验验证实验设计 通过动手实验捕捉实验过程的步骤、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二氧化碳的验满。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操作过程的步骤、注意事项。 利用白版里的幕布、隐藏功能将学生的设计拍照上传,幕后编辑隐藏在幕布后面。根据学生的简单设计,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操作总结实验步骤、现象、二氧化碳的验满及检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二,在设计的前提下完成真正的实验操作,掌握操作要点,同时体现了情感目标,完成对实验能力的培养。
环节5:学生活动四小组再探小组创新 21’30”- 25’36”26’07”- 27’35”29’53”- 32’40” 在已经掌握了如何利用简单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且掌握了基本的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再次利用技术对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进行再设计,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为中考做铺垫。 再次利用移动终端虚拟化学实验室以及鸿合白板中的学科资源夹设计多种发生装置 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型控制反应速率随时添加药品既控制反应速率又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1、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型2、控制反应速率型3、随时添加药品型课堂生成实验创新装置融合 移动终端虚拟化学实验室以及鸿合白板中的学科资源夹完成深层次的装置设计,将学生作品隐藏于幕布之后。神奇墨水的应用更激起学生的兴趣、聚光灯的应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设计意图及优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盲目,没有铺垫,由于所需仪器较多,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大量的装置,所以上课只能整堂课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很难在课上拓展思维,且装置的思维拓展又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一直以来,学生在考试中都很易丢分,通过融合技术的应用,时间缩短了,老师工作量减少了,学生学会了,思维也拓展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聚光灯的应用引起学生注意通过学生思维的拓展,课堂上有了新的生成神奇墨水的应用激起学生兴趣本节课亮点结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又进行了再设计,将实验进行了融合,集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控制反应速率于一体。
环节6成果检验 32’58”- 34’47” 验证学生对各种发生装置的优缺点的掌握情况 将本节课设计的所有发生装置混合,学生通过找家,对号入座,完善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拖拽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各装置的功能 白板的容器功能设计意图及优点: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巩固重难点。
环节7学生总结 35’38”- 36’20” 将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链,加深印象 学生描绘本节内容草图。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以图示形式展现 技术应用:拍照上传及白板的隐藏功能设计意图及优点:打破以往的口头描述,通过思维导图,拍照上传直接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使本节课如过电影般再次呈现,加深知识印象。
环节8学生练习 36’45”- 37’38” 知识检测 在作业盒子中将本节课知识升华 学生在作业盒子中完成本节课知识的检测,老师针对掌握不好的知识讲解。 技术应用:作业盒子设计意图及优点:神器作业盒子时时刻刻能对学生检测,使知识不断的更新升华,找出本节的漏洞。
环节9作业 38’23”- 39’09” 知识延续 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物品设计发生装置,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利用身边的化学,自制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