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1 11:1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认识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一)引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情景剧:两个同学架着一个呼吸困难的同学进入课堂。教师让同学想急救办法。 (二)同学讨论 1.空气提纯。 2.过氧化氢。 3.高锰酸钾。 4.氯酸钾。 讲解: 制取氧气的方法:H2O2、KMnO4、KClO3…… 同学讨论:原料选择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实验 (一)实验2-5: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实验2-6:待实验2-5中的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三、讲解 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一)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提问: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三)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 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说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 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四、自我检测 (一)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量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中所起的作用( ) A.增加氧气的产量 B.提高氧气的纯度 C.干燥生成氧气 D.使过氧化氢在不加热情况下生成氧气 (三)关于分解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应物为一种的反应必定是分解反应 B.只要生成物多种必定是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 D.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四)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中都有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二氧化锰是___________,其质量在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而在反应②中二氧化锰是___________,其质量在反应前后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学生说出,师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选择,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选择什么? 提问:(或者PPT形式展示问题) 如果我们用H2O2来制取O2在选择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什么呢?需要考虑反应装置(药品装在哪里)收集装置和反应的条件。 投影:教师展示各种仪器图片供同学选择并讨论选择的依据,让同学讨论各种形状的反应容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仪器怎么连接,气密性怎么检查,收集方法的依据。 提问:如果改用KMnO4呢? 投影:教师展示各种仪器图片供同学选择并讨论选择的依据,让同学讨论各种形状的反应容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仪器怎么连接,气密性怎么检查,收集方法的依据。 提问:如果改用KClO3呢? 投影:教师展示各种仪器图片供同学选择并讨论选择的依据,让同学讨论各种形状的反应容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仪器怎么连接,气密性怎么检查,收集方法的依据。 讨论:同学讨论这三种方法的使用特点。 结论: (一)如果是液体反应,我们可以选择类似H2O2的装置。 (二)如果是固体反应,我们可以选择类似KMnO4或KClO3的装置。 提问: 让学生思考:制取操作的顺序。 小结: (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仪器安装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同学按照分组进行实验。 二、自我检测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将药品装入试管中,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应立即收集 C.用排水法收集后,先停止加热,后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D.盛氧气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二)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内液体呈紫红色,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 A.没有预热 B.试管口忘了放一团棉花 C.导管太粗 D.装置气密性不好 (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收集瓶中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 A.伸入集气瓶 B.伸入集气瓶底部 C.伸入集气瓶口内 D.接近集气瓶口部 (四)已知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93g/L,以下四种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ABCD标准状况下密度g/L0.0890.7711.4291.997在水中的溶解度难溶极难溶不易溶能溶
(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下述七个主要步骤: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连接仪器装置;④将药品装入试管内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实验步骤依次排序为( ) A.②③④①⑤⑥⑦ B.③④①⑤⑦⑥② C.③②④①⑤⑦⑥ D.③②④①⑤⑥⑦ (六)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预先在瓶底装有少量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为保证能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 2.通电分解水。 3.在常温下过氧化。 4.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 (1)你以为最适合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他种方法相比,这种最适合的方法的两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