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C. 龟兔赛跑中乌龟获胜,说明赛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更大
D. 刻舟求剑故事中楚国人没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道理
2、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 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3、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16.7 m/s B. 12.5 m/s C. 7.1 m/s D. 7.3 m/s
4、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cm/s B. 9cm/s C. 8cm/s D. 7cm/s
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小车AC段平均速度大于BC段平均速度
C.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7、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下滑的小车作匀速运动 B.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
C.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 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
8、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 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9、小明和小华在平直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比赛,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明和小华在开赛后的4s内速度相同
B. 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速度相同
C. 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按图示的速度,小华会输
D. 小明和小华后来都停止加速,但小华停止加速在先
10、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B. 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
C.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
D.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
1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1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C.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13、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在0﹣60s内物体一直在运动
B. 在20﹣40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
C. 物体在0﹣20s比在40﹣60s内运动得快
D. 在0﹣6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
14、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
C.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
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大
二、填空题
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
3、测定沿斜面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测量路程用 ;测时间用 , 测得斜面全长为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它的底端所用的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时间为3s,请你将数据填入下表.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5、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___球的运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__。
6、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如图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 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分析数据可知,得出结论(一条即可): .
7、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表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
8、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计算平均速度用的公式是 .如图所示得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时 ,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9、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 (如图乙所示),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实验探究
1、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 原因是
(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小华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甲所示.
(1).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的高度和 .
(2).实验时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 (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3).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手段.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乙是纸锥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纸锥从A到B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AB , 从B到C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BC , 则vAB:vBC= .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1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1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1 cm;tBC= 2 s;vBC= 3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1 , 是在做 2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1 (选填“大”或“小”).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二、填空题
1、答案:12.50;0.15
2、答案:刻度尺;v=
3、答案:刻度尺;秒表;
4、答案:先变大后不变;0.16
5、答案:甲;乙;甲;3∶5
6、答案:秒表;刻度尺;0.18;0.15;0.225;小车速度越来越快
7、答案:60.00;20; ;0.9
8、答案:秒表;刻度尺;;0.18m/s;0.15m/s
9、答案:1mm;64.00;32s;0.02
三、实验探究
1、答案:(1)v=s/t;刻度尺;停表 (2)小;便于测量时间 (3)0.12m/s;小于
2、答案:(1)时间 (2)大 (3)7:10
3、答案:(1)v=s/t (2)刻度尺;秒表 (3)便于计时
(4)0.18;0.225 (5)变速
4、答案:(1)v= s/t (2)小
(3)40;1;0.5 (4)大;变速 (5)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