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0 16: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工厂储运酒精的容器上应张贴的标识是
A. B.C.D.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沙尘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氢气 C.太阳能 D.木柴
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括号内为方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氧气(澄清石灰水)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木炭和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D.白酒和醋(闻气味)
5.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HCl B.CO C.N2 D.CH4
6.截至2021年6月14日20时,江西抚州和鹰潭两市的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十,并且江西全省11设区市的空气质量都是优级。下列做法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推广燃煤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B.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平放在桌上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8.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合物中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使燃烧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9.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没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编号 事实 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某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某物质分解会生成氧气 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 某物质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该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A.A B.B C.C D.D
11.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河水中可以养活其它生物——河水中含有氧元素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能燃烧,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D.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氧分子变小
12.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B.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彻底消除温室效应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1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异味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D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A.A B.B C.C D.D
15.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箭头左侧物质通过反应生成箭头右侧物质)不可能实现的是
A.H2O2→H2 B.O2→CO2 C.CO2→O2 D.H2O→H2CO3
二、填空题
16.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①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______,属于______变化。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氢气、甲烷和其他气体等,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使用,煤气泄漏易引起煤气中毒。
(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属于______变化。
17.石墨
(1)石墨由________构成,硬度__________,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_________性能;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_________状固体。
(2)石墨的用途
用于制铅笔芯、电刷、电极,这些都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性质。
(3)无定形碳
①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类似。
②木炭具有________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____________。
③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强,能吸附_____________。
(4)石墨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具有优异的_________。
18.据报载,一辆客车与一辆运载烟花爆竹药料的货车在上饶境内的高速路上相撞,巨大的爆炸造成了30余人死亡的惨剧。据悉制造烟花爆竹的药料为黑火药,它是由碳、硫磺(即单质硫)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爆炸时除生成K2S外,还同时生成了另外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另一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血的教训警示人们遵规守纪、重视安全的重要性!下列贮存、运输危险品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
A.装载易爆品和剧毒气体的车辆严禁从闹市区经过
B.为提高经济效益,将易燃易爆物品与旅客同车运送
C.装载易燃易爆品和剧毒品的车辆应该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
(2)部分省市已从前两年开始逐渐退出烟花爆竹等高危产业的生产。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看,其好处是______、______。
19.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 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3)“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下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三、推断题
20.已知C是一种金属,气体D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气体有毒,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1)写出图中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
(2)写出图中所示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
21.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为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会生成X,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Y→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Z高温下分解会生成Y的同时,还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②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完全相同。
③白磷和红磷燃烧的产物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实验与事实)
实验1:
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实验2:
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氮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氧气,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4)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5)相比图甲,图乙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6)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连接A、E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为验证CO2气体中含有C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CO2气体中含有CO。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
②装置Ⅰ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5)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可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②乙实验中,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③丙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和完成
④丁实验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说明液体X与固体Y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
24.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具有放热量高、无污染的优点。计算:
(1)10kg氢气完全燃烧可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
(2)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A 6.C 7.B 8.B 9.B 10.C 11.B 12.A 13.D 14.C 15.A
16.(1) 加强热 化学 一氧化碳CO
(2) 沸点 物理
17.(1) 碳原子 小(或者很软) 导电 细鳞片
(2)物理
(3) 碳单质 石墨 疏松多孔 色素、异味 色素、异味、有毒气体
(4)导电、导热性
18.(1)AC
(2) 减少空气污染 减少烟花引发的火灾等(合理即可)
19.(1)+2
(2)
(3)ABC
20.(1) CuO C Cu CO2 H2
(2) C + 2CuO2Cu + CO2↑ H2 + CuOCu + H2O
21.(1)
(2) 吸热反应
(3)CaO
22.(1)提供可燃物的燃烧温度、隔绝氧气
(2)玻璃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4)
(5)不污染空气
(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3.(1) 酒精灯 水槽
(2)
(3) B
(4) 检验CO2是否除干净 黑色变红色
(5)④
24.(1)设生成水的质量为y,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80kg,y=90kg
答:生成水的质量是90kg。
(2)根据题(1)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0kg
答: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是8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