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和除法_复习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和除法_复习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1 13: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和除法 复习课》名师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9—115 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节课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复习时要善于选取口算、估算、笔算等方法,并使三种方法相互促进,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和算法,沟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另外复习时还要关注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积的规律、商的变化规律,有机渗透函数思想,通过计算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回顾梳理”环节,主要呈现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以课本第110页的第2题为原型,适当补充易错题型,通过对8道乘、除法计算题错误原因的分析,突出计算的关键点,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第二个内容是以第113页练习二十一题为原型,通过对一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从三个角度来全面了解单价、改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熟练进行相应的乘、除法计算和验算。
2.在多种形式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知识,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内容?这节课我们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放在一块集中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唤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计算内容的回忆,使学生明确复习内容。
二、回顾梳理
(一)复习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大家回想,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梳理,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学生先回忆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交流:计算乘法时注意:①对位问题,②第二部分的积该怎样写,③因数末尾有0,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等;计算除法时注意:①商的占位,②不够商1的占位问题,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等。
师:老师发现大家掌握得不错,可小马虎是这样计算的,他的计算对吗?估一估,说说错因。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并验算。
出示修改后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汇报时重点说清错因。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可能只从表面现象分析,比如①题,学生可能会认为:乘数2重复乘了两次,这时,教师要加以提炼,明确算理:34×21,表示1个34与20个34的和,1个34得34,20个34得680,34+680=714;再如④题,要强调,积的末尾添0时,添的是两个因数末尾0“一共”的个数;⑤、⑧要强调,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时0占位……
强调: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算0前面的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几个0。
【设计意图】明“算理”是知“算法”的前提,因此,通过设置“说说错因”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纠正计算中的错误应从明确算理入手。另外,除教材中呈现的错误现象外,还结合学生平时易错类型多加些练习,这些都需要从明确算理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并巩固算法。
(二)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修改后的第6题:
花店上月卖出花的统计表
花名 单价/元 数量/盆 总价/元
茉莉 29 261
水仙 14 224
杜鹃 24 153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列出所求问题的算式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61÷29= 224÷14= 24×153=
【设计意图】把计算题融于解决问题之中,利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三个角度来全面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1.估算。
师:不计算,你能估一估杜鹃花的总价吗?哪种花的总价最多?哪种花的总价最少?你能估出茉莉花的数量吗?再估一估水仙花的单价是多少元?
【学情预设】在估261÷29时,学生可能这样思考:把261估成270,把29估成30,270÷30=9,茉莉花大约有9盆;在估224÷14时,学生可能这样思考:把224估成225,14估成15,225÷15=15,水仙花的单价大约15元……
【设计意图】对于估算的训练,一般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估算,在复习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
2.笔算。
师:你们的估算接近准确值吗?下面我们列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板演,全班交流。
师:你的计算准确吗?验算一下。找一找,我们容易犯错的地方,你觉得在笔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种花价钱的选择,有意识引导学生推理、判断,沟通估算与准确计算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估算的价值。在学生寻找笔算容易犯错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和习惯,这样的提醒比重复计算更有针对性和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复习计算的经验,为接下来的自主复习提供保证。
师生小结: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理解题意;
第二步,明确解题思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运算,列式计算;
第四步,回顾检验,检验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并写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1.根据24×18=432,308÷14=22,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240×18= 3080÷140=
24×1800= 30800÷2200=
师: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你能把方法告诉大家吗?
2.课本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将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相混。所以复习时,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强化对比,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渗透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思想。
三、巩固运用
1.口算,看谁算得都对。
课本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补充:90÷18,200÷25,12×25。
【学情预设】学生的方法有可能是根据计算法则来口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部分口算进行巧算。比如90÷18,可引导学生利用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这样思考:90可以分成9×10,18可分成9×2,90÷18就可以转化为10÷2;再如200÷25,同时乘4,于是转化为800÷100=8,为以后学习“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2.笔算,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设计意图】第5题为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练习,通过练习,巩固笔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加强学生对乘、除法互逆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促进计算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3.解决问题。
(1)课本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2)海信库房里有240台冰箱,一辆货车一次送8台,每天送3次。这些冰箱多少天能够送完?
用多种方法解答。
(3)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练习,既进行了基本方法的训练,又提升了计算速度。使学生明白,不论题型如何变化,都始终不离“笔算”这一主线。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回顾,帮助学生积累整理和复习知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