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单元导语
人文主题 :学习之道。
所属学习任务群及选文情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有关学习的4课6篇课文,其中古文2篇,现代文4篇;国内文章5篇,国外文章1篇。
单元核心任务及学习目标:学习之道 思辨性看待文章观点,形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理念。
10《劝学》《师说》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和字词知识;
2、梳理、归纳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形成正确的学习、从师观;
4、学习以喻代议、 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5、背诵默写课文。
朗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感知文意。
疏通文意
解题;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正文
方法指导:逐词逐句翻译文本、勾画课下注释、参看教辅资料、查工具书标注,小组讨论、组间质疑解疑。重点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主要思想:
1、唯物主义思想 2、人性本恶论
3、教育观 4、法“后王”
《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取
青 蓝
胜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輮
木 曲
受 绳 木 直
就 砺 金 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为
冰 水
寒
文本探究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提高自己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改变自己
知明而行无过
学习的意义
(正面设喻)
解 读 文 章
学习的意义:
通过学习 提高自己
通过什么方法论证的?
点拨:设喻论证
知明而行无过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登高 博见
假学习
人 君子
弥补不足
学习的作用:
土(积)山 兴风雨
水(积)渊 生蛟龙
不积
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
小流 无以成江海
学习
人 见识广博
积累
一跃
骐骥 不能十步
十驾
驽马 功在不舍
舍之 锲 朽木不折
不舍 锲 金石可镂
学习
人 学有所成
坚持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蚓——用心一也
蟹——用心躁也
要积累
要坚持
要专一
(正反对照 反复设喻)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关 于 设 喻
设喻是一种阐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正面设喻 正反设喻反复设喻
道理隐于比喻
先设喻,后引出道理
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再设喻
本 文 的 设 喻 特 点
小 结
课外拓展
儒家各朝代表人物
古今《劝学》名篇
孔子——提出仁的概念(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孟子 ——发展了仁的学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仁政的学说和民本的思想 )
荀子 ——人定胜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董仲舒(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韩愈 (唐朝)——文起八代之衰,抗颜而为人师,恢复古道,主张学习六艺经传
朱熹(南宋) ——儒家经典著作统统作了一次注解,也就是集传
儒家代表人物
劝学
颜真卿(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师说
韩愈
朗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感知文意。
疏通文意
解题;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正文
方法指导:逐词逐句翻译文本、勾画课下注释、参看教辅资料、查工具书标注,小组讨论、组间质疑解疑。重点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
关于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ompany Logo
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Company Logo
概括段落大意
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并阐明老师的作用及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第2段: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于学师”。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4段:说明写作缘起。
梳理文章结构
Company Logo
结构图示
文章结构一览表
段落 论点及主要论据 作用
一 总论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全文总纲
二 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论据:1、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2、士大夫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则耻师焉。
3、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 第一个分论点,正反对比论证中心。
三 论点:圣人无常师。
论据:1、孔子从师的行为。
2、孔子从师的言论。 第二个分论点。从正面论证中心
Company Logo
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1、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2、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3、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小结
古人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道既尊,学风自善”。1200年前,韩愈向我们阐释了这一道理,今天我们应该接过韩愈先生手中的接力棒,把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这步棋走好,为传承知识营造一个和谐有致的良好氛围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