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陈旭蔍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这一“嬗递”的开端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
A.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B.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D.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3.近代某文件规定:“日本政府允将旧德胶州租借地内所有各种公产,包括地段、房屋、工程、建筑等,不论为前德所有,或后来日本买得或建造者,一并归还中国……”“现胶济铁路沿线及其支线之日本军队及宪兵,应于中国军警开达前往接护该路时,立即撤退。”该文件是( )
A.《胶澳租界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D.《波兹坦公告》
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 )
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
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5.“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6.1923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上海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过去在反封建斗争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由此可推知( )
A.国共合作中出现右倾现象 B.党中央迷信盲从共产国际
C.建立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 D.批评了三大政策的方向性
7.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
A.注意建立与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 B.确定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重视发动工人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D.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
8.1920年,孙中山在《关于五四运动》中指出:“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由此可见,孙中山( )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联系 B.夸大了五四运动的爱国性和长远意义
C.认为出版界对五四运动起了决定作用 D.把五四运动看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9.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对此,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在机关报《向导》的发刊词中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 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这说明当时( )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国情形势
C.国共合作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共产党酝酿民主革命纲领
10.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1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结合材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国际控制了中国共产党 B.共产国际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C.共产国际指导了中共早期的工作 D.使中共彻底丧失发展独立性
1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B.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3.出席这次会议的“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4.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的青年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走上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 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下面属于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精神 C.科学精神 D.进步精神
15.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这( )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正式确立 B.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的认知
C.是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反思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意味”。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各种宣传社会主义的新刊物和各种由青年人组成的社团纷纷涌现。据统计,“1920年全国各地新出版刊物猛增至400多种”,“1920年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30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译成中文”。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觅踪》
材料三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组织机器工会。
(1)材料一中的“这一天”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一历史事件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17.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学生在东交民巷递呈致美国公使说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美国公使说贴大美国驻华公使阁下:
吾人闻和平会议传来消息,关于吾中国与日本国际间之处置,有甚悖和平正谊者,谨以最真挚最诚恳之意,陈辞于阁下: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条中日协约,乃日本乘大战之际,以武力胁迫我政府强制而成者,吾中国国民誓不承认之。青岛及山东一切德国利益,乃德国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还者。吾人以对德宣战故,断不承认日本或其他任何国继承之。如不直接交还中国,则东亚和平与世界永久和平,终不能得确切之保证。贵国为维持正义人道及世界永久和平而战,煌煌宣言,及威尔逊总统几次演说,吾人对之表无上之亲爱与同情。吾国与贵国抱同一主义而战,故不得不望贵国之援助。吾人念贵我两国素敦睦谊,为此直率陈词,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予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
谨祝大美国万岁,贵公使万岁,大中华民国万岁,世界永久和平万岁!北京专门以上学校学生一万一千五百人谨具
——摘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概括指出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答案
D
C
C
D
D
C
A
A
B
C
C
D
D
A
B
16.(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中国共产党诞生。
【详解】
(1)事件:根据材料“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意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为先锋队的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所以材料一中的“这一天”指的是五四运动。
导火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学生们群情激愤,由此爆发五四运动。因此,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据材料“各种宣传社会主义的新刊物和各种由青年人组成的社团纷纷涌现”、“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30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译成中文”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据材料“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可知,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故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17.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抱有幻想,希望其能在巴黎和会援助中国。
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各派别的救亡运动纷纷失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民主在中国盛行,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抱有好感;美国总统威尔逊宣扬“十四点”原则,具有较大的迷惑性,青年学生不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巴黎和会,日本窃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青年学生将希望寄托于美国。
美国政府无视中国诉求,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幻想破灭;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详解】
根据“吾人对之表无上之亲爱与同情。吾国与贵国抱同一主义而战,故不得不望贵国之援助。吾人念贵我两国素敦睦谊,为此直率陈词,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予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可知游行学生意图请求美国支持中国从日本手中夺回中国山东的合法权益,即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各派别的救亡运动纷纷失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民主在中国盛行,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抱有好感;美国总统威尔逊宣扬“十四点”原则,具有较大的迷惑性,青年学生不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巴黎和会商日本窃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青年学生将希望寄托于美国。但实际上美国政府无视了中国的诉求,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幻想破灭;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 学 目 标
1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思考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生纪念日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五四运动
问题引入
五四运动
导火索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经过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会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
订”二十一条” 时任外交次长
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 时任驻日公使
章宗祥:驻日公使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面对中国人民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 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6月1日,北京政府下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这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发展
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着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上海商人罢市
6月上海工人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各地工人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开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系统介绍
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团体的建立
(1)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2)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开始建党活动;
(3)上海、北京等早期组织相继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2、标志: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2、标志:
3、中共一大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2、标志:
3、中共一大内容:
4、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合影
【历史事件】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
【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胜,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前期革命活动屡遭失败,认知发生变化;
十月革命成功;五四运动胜利;共产国际帮助。
合作背景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合作方式是什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
革命成功 革命成功 齐欢唱 齐欢唱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北伐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4年,在广州建立了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观察教材《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思考并回答北伐的的经过和结果。
北伐军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在后期,蒋介石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建立起“国民政府”,与汪精卫建立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国共合作失败
▲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出现裂痕。
▲ 1927年7月15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课堂检测
1.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应该是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
【详解】
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可以知道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主张团结当时中国的革命力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此得出反封建的人民大众是着四个阶级组成的联盟,C项正确;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大资产阶级是人民大众反对的对象,A项错误;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缺少工人阶级,B项错误;最后一项,缺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项错误。
2.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给我党提供的最大的教训是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要武装斗争
C.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D.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力量的弱小,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了残酷的镇压。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在对抗北洋军阀过程中的弱小,因此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其最大的教训,排除ABC项。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