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19 14: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Ni-59 Cu-64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A.NO2—酸性氧化物 Na2O2—碱性氧化物 Al2O3—两性氧化物
B.汽油 —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C60—单质
C.纯碱—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
D.液氯—非电解质 硫酸钡—强电解质 醋酸—弱电解质
2.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Al→Al2O3→Al(OH)3→NaAlO2 B. S→SO2→H2SO4→MgSO4
C. Fe→FeCl2→Fe(OH)2→Fe(OH)3 D.N2→NO→NO2→HNO3
3.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不能说明所述事实的是
A.盐酸是强酸:2HCl+CaCO3 CaCl2+H2O+CO2↑
B.氧化性H2O2>Fe3+:2Fe2++H2O2+2H+ 2Fe3++2H2O
C.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NH3+H3O+ NH4++H2O
D.CH3COOH是弱电解质:CH3COO-+H2OCH3COOH+OH-
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16g甲烷中含有4 NA个C—H键
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5.2011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很大,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B.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催化剂
D.该转化总反应为: 2NO+O2十4CO 4CO2+N2
6.实验室常用NaNO2和NH4Cl反应制取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是还原剂 B.NH4Cl中N元素被还原
C.生成1 mol N2时转移6 mol 电子 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7.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常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32-
C.常温下在c(H+)=10-13 mol·L-1的溶液中:NH4+、Al3+、SO42- 、NO3-
D.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8.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Fe2+
C.溶液中一定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9.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aHSO4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H++SO42-+Ba2++OH- BaSO4↓+H2O
B.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
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3Fe+8H++2NO3-=3Fe2++2NO↑+4H2O
D.CaCO3与醋酸反应:CaCO3 +2H+=Ca2+ +CO2↑+H2O
1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12.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Pa时,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是-393.5 kJ·mol-1和-283.0 kJ·mol-1,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O2(g)=2CO(g) ΔH= -110.5 kJ·mol-1
B. 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
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CO2(g)=2CO(g) ΔH= -172.5 kJ·mol-1
D. 若金刚石燃烧热小于石墨的燃烧热,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
1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 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②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④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⑤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 kJ·mol-1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④⑤ D. ①③④
1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配制FeCl2溶液时,可将FeCl2晶体先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和少量铁屑保存
  B. 输油管道,为防止其表面被腐蚀应涂上隔水材料并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C. pH值均为9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0.1mol/L 弱酸HA溶液与0.05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粒子浓度关系有:
2c(H+)+c(HA)=c(A-)+2c(OH-)
16.室温下,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4+)>c(Cl-)>c(OH-)>c(H+)
  B.浓度均为0.1mol·L-1的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SO42-)>c(NH4+)>c(H+)>c(OH-)
  C.浓度均为0.1mol·L-1的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H+)=2c(CO32-)+c(OH-)
  D.浓度均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H3COO-)>c(OH-)=c(H+)
17.将浓度为0.1 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H+) B. Ka(HF) C. c(F—)/c(H+) D. c(H+)/c(HF)
18. 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2CrO4)=1.9×10-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 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Ksp(AgCl)C.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
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D.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19.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化了电能,且单位时间内
通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
B.电极A 的反应:H2O + C2H5OH-4e- = CH3COOH + 4H+
C.电极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pH 值减小
D.电池反应:O2 +C2H5OH = CH3COOH + H2O
20.工业上常用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Cr2O72—和CrO42—),
其流程为:
已知:(1)步骤①中存在平衡:2Cr O42—(黄色)+2H+Cr2O42—(橙色)+H2O
(2)步骤③生成的Cr(OH)3 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OH)3(s)Cr3+(aq)+3OH 一(aq)
(3)常温下,Cr(OH)3 的溶度积Ksp=10-32;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 时
可视作该离子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加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2,溶液显黄色,CrO42—离子浓度增大
B.步骤①中当溶液呈现深黄色,且2v(CrO42 一)=v(Cr2O72—)时,说明反应
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达到平衡状态
C.步骤②中,若要还原1 mol Cr2O72一离子,需要12 mol(NH4)2Fe(SO4)2·6H2O。
D.步骤③中,当将溶液的pH 调节至5 时,可认为废水中的铬元素已基本除尽
2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3Y2Z(该反应放热),其中Z呈气态,且Z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Z%)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大于T2
B.Y一定呈气态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当n(X):n(Y):n(Z)=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22.在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FeO(s)+CO(g)Fe(s)+CO2(g) △H=a kJ/mol(a >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B. 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D. 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 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浓度1]。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改变体系压强;②只升高温度;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成分的浓度为[浓度2]、[浓度3]。
A B C
浓度1 0.05mol·L-1 amol·L-1 0.05mol·L-1
浓度2 0.078mol·L-1 0.078mol·L-1 0.122mol·L-1
浓度3 0.06mol·L-1 0.06mol·L-1 0.04mol·L-1
浓度4 0.07mol·L-1 0.07mol·L-1 0.098mol·L-1
请找出实验操作①②与实验数据[浓度2]、[浓度3]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浓度2]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只是升高温度
C.[浓度1]中a=0.05mol·L-1
D.该组某学生在实验①过程中,测得各物质在某一时刻的浓度为[浓度4]。与[浓度2]
比较,可发现该同学在测定[浓度4]这组数据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4分)
24. (11分)人体血液里Ca2+的浓度一般采用g/cm3来表示(即1 cm3血样中含有的Ca2+的质量)。抽取一定体积的血样,加适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可析出草酸钙(CaC2O4)沉淀,将此草酸钙沉淀洗涤后溶于强酸可得弱酸草酸(H2C2O4),再用KMnO4溶液滴定即可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
【配制KMnO4标准溶液】如图是配制50 mL KMnO4标准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操作有_____(填序号);
(2)其中确定50 mL溶液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示的操作所配制的溶液进行实验,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抽取血样20.00 mL,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草酸,再用0.020 mol/L 酸性KMnO4溶液滴定,使草酸转化成CO2逸出,这时共消耗12.00 mL KMnO4溶液。
(4)写出草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计算,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为__________g/cm3。
25.(10分)(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s)+H2O(g)=CO(g)+H2(g) △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 △H<0
C.2H2(g)+O2(g)=2H2O(1) △H<0
(2)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你所选反应,设计一
个原电池,其负极反应为 。
(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
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电解池相连(右图),其中,
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板,则:
①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CuSO4溶液,则电解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通过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8g CuO粉末,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②若X、Y分别为铁和铜,a仍为CuSO4溶液,则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6.(10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和转变成和,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L)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______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___
A.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的实验设计表中。请在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L-1 CO初始浓度/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
Ⅰ 280 1.20×10-3 5.80×10-3 82
Ⅱ 124
Ⅲ 350 124
27.(10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NH4Cl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3)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
28.(13分)
氨硼烷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固体储氢材料。氨硼烷的结构和乙烷相似,如右图。
(1)氨硼烷的晶体类型为 。
(2)氮和硼比较,电负性大的元素为____(填元素符号)。
(3)氨硼烷分子中氮原子、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分别为 和 。
(4)氨硼烷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其原因是____。
(5)以NaBH4为硼源、某配合物为氨源可用于制备氨硼烷。为测定该六配位配合物的结构,取2.32 g配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用重量法分析金属元素,测得镍元素的质量为0.59 g;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蒸出NH3,用滴定法测出其物质的量为0.06 mol;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热,沉淀没有增加;用摩尔法分析含量,测得氯元素质量为0.71 g。
①该配合物中镍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
②该配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卷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4分)
24. (11分)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
25.(10分)
(1) 。(2) 。
(3)①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L-1 CO初始浓度/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
Ⅰ 280 1.20×10-3 5.80×10-3 82
Ⅱ 124
Ⅲ 350 124
27.(10分)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3分)
(1)
(2) ____
(3) 和
(4)_ ___, ____
(5)


高二化学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A C D D B C D A B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B C A D D C D B C B
24、(11分)(1) ②⑤(2分) (2) 50 mL容量瓶(2分) (3)偏小 (2分)
(4) 2MnO4-+5H2C2O4+6H+ == 2 Mn2++10CO2↑+8H2O (3分) (5)1.2×10-3(2分)
25.(10分)(1)C(2分)
(2)H2+2OH- - 2e-===2H2O(2分)
(3)①2CuSO4+2H2O 2Cu+O2↑+2H2SO4(2分) 0.2mol(2分)
②Cu -2e-===Cu2+(2分)
26. (10分)(1)< (2分) (2)1.875×10-4mol/(L·s) (2分) (3)5000 (2分)
(4)C、D(2分)
(5)①II: 280、1.20×10-3、5.80×10-3 Ⅲ: 1.2×10-3 、5.80×10-3(2分)
27.(10分)(1)酸 (1分)
NH4+ + H2O NH3·H2O + H+ (2分)
(2)Cu(OH)2(2分)Cu2++2NH3·H2O=Cu(OH)2 ↓+2NH4+(2分)
(3) 中(1分) Kb=10-9/( (a-0.01) (2分)
28.[13分]答案:(1)分子晶体 (2分)
(2) N (2分)
(3)sp3(1分)、sp3(1分)
(4) 能 (1分)氨硼烷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2分)
(5)1S22S22P63S23P63d8 (2分) [Ni(NH3 ) 6]Cl2 (2分)
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