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三高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物 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我国已经拥有辽宁舰和山东舰两艘航空母舰。假设辽宁舰和山东舰在南海某区域正常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航空母舰很大,描述航空母舰运动轨迹时,不可以把航空母舰视为质点
B. 若两艘航空母舰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航行,以山东舰为参照物,则辽宁舰是静止的
C. 若山东舰以某个岛屿为圆心,以R为半径航行一周,则其位移为
D. 若山东舰8点30分从A地出发,1小时50分钟后到达B地,则8点30分和1小时50分钟都是时间间隔
2.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这可以大致表示实验过程,图中各个小球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认为相等,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用图甲的实验,可“减弱”重力的作用,放大时间,便于观察
B. 只要测量出图丁中相邻两小球球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
C. 该实验中将自由落体运动改为在斜面上运动是为了缩短时间,甲乙丙丁便于测量位移
D. 从图甲到图丁,通过逐渐增大斜面倾角,最后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从而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如图所示,这是用手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点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电源的周期为T,要计算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下列做法中误差最小的是
A. 测量出A,I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
B. 测量出B、H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
C. 测量出C,G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
D. 测量出D、F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
4. 学校组织同学们在直跑道上进行百米赛跑,某同学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b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同学起跑后一直做加速运动
B. 在4s~11.5s内,该同学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大小为10m/s
C. 在0~4s内,该同学做加速运动,其平均速度大小为8m/s
D. 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m/s
5. 甲、乙两列火车在一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行驶,乙车在前,速度大小为,甲车在后,速度大小为,且。当两火车行驶到时刻时,甲车司机感觉两车相距太近很危险,立即以加速度开始刹车,同时鸣笛示意乙车司机加速,乙车司机同时以加速度开始加速,时刻两火车速度相等。下列描述两火车的速度一时间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6. 质点做直线运动,相对原点的位置坐标x与速度的平方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质点运动的速度大小为0时,相对原点的坐标也为0
C. 质点运动的速度大小为2m/s时,相对原点的坐标为0
D. 质点运动的速度大小为2m/s时,相对原点的坐标为2m
7. 甲物体在距地面高2h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乙物体在距地面髙h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甲、乙两物体下落的时间之比为
A. B. C. D.
8. 越来越多的城市有了地铁,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开通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计6730公里,地铁5187公里.某地铁的最高行驶速度为,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若甲、乙两站在同一直线上,且两站间的距离为,则该地铁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最短时间为
A. B. C. D.
9. 下列对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速度大,速度变化量就大
B. 速度变化率大表示速度变化快
C. 速度是矢量,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率
10. 关于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大小
B. 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没有物理意义
C. 若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 若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11. 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是的有
A. B. C. D.
12. 甲、乙两个质点,t=0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s末,甲、乙两质点相遇
B. 在4s末,甲、乙两质点相遇
C. 2s前乙质点比甲质点运动得快,2s后甲质点比乙质点运动得快
D. 甲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质点做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m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滑块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4.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若采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则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为4V~6V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开始时,应该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B.应该先放开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测量打出的纸带数据,应使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
(3)已知实验所使用电源的频率为f,图乙给出了该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其中1、2、3、4、5、6、7都为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在计数点3所代表的时刻,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______(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4)若计算出打计数点2、3、4、5、6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据此画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斜率为k,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15. 一质点从O点出发,沿正北方向运动了6m至A点,然后又沿正西方向运动了8m至B点,共用时5s。求该过程中。
(1)质点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16.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时物体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已知整个过程共用时,求:
(1)物体从开始加速至达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
(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
(3)物体从开始加速到再次静止的位移大小x;
(4)物体在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17. 均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车沿同一方向在同一公路上做直线运动,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距乙车处以的初速度、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的初速度、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求:
(1)两车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从时刻开始到两车相遇所用的时间。
高一期中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答案】B
2. 【答案】AD
3. 【答案】D
4. 【答案】D
5. 【答案】B
6.【答案】C
7. 【答案】A
8. 【答案】D
9. 【答案】BD
10. 【答案】ACD
11. 【答案】AC
12.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答案】 (1). 1.00m/s (2). 2.00m/s (3). 2.00m/s2
【解】[1]由题可知,,因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可得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3]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滑块的加速度为
14. 【答案】 (1). 交流 (2). A (3). (4). k
【解】(1)[1]若采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则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为4V~6V的交流电源。
(2)[2]A.实验开始时,应该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故A正确;
B.应该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放开小车,故B错误;
C.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测量打出的纸带数据,应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故C错误。
故选A。
(3)[3]已知电源频率为f,则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T,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4)[4]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图像的斜率即为加速度,故
15. 【答案】(1)路程为14m,位移为10m;(2)2m/s。
【解】(1)一质点从O点出发,沿正北方向运动了6m至A点,然后又沿正西方向移动了8m至B点,则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大小为
整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6+8=14m
(2)由速度公式为
。
16. 【答案】(1);(2);(3);(4)
【解】(1)根据题意可知,物体从开始加速至达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为
(2)前5s内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可得物体前3s内的位移为
前2s内位移为
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为
(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物体从开始加速到再次静止的位移大小为
(4)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则加速度大小为
17. 【答案】(1) ;(2)
【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这经过时间两车速度相等,则
解得
内甲车位移
内乙车位移
则最大距离
(2)设经过时间甲车停下,则有
内甲车位移
内乙车位移
由于
则甲车停下时乙车还没追上,则乙车需要走的总位移为
设经时间乙车追上甲车,则有
解得
或(舍)
则两车相遇时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