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三高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
语 文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作为“五德”之一,历来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曾国藩曾这样说过:“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由此不难看出,孝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孝道伦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从周公至孔孟,再至其后两千多年之中,无数圣贤及文人墨客都对孝有过诸多阐释。“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与传统,是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孝”一直都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缓缓地流淌着,代代相传。
“孝”乃人之本也,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维系人类生活稳定的重要保证。它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有着如此显著的作用,这就更不容忽视,应不断地传承下去。
但何为“孝”?的确值得好好探讨。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给“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给“孝”的界定是“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道:“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是“老”字省去下角再添上一个“子”字。上为老,下为子,即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故为孝。孝的观念存在久远,它是历史自然的产物,不是个人英雄式的表现。孝的产生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因为人类的血缘而产生的彼此之间的剪不断的“亲亲”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类历来就保存的一种古老的感情,也是维系孝道的情感枢纽;其二是由于个体家庭经济的逐步形成,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两种方式,无论哪一种,或是混合作用都导致了孝的产生,并使“孝”成为了此后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维系家庭、国家、社会、世界稳定的重要纽带。
在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孔子对孝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创立了儒家之孝。他提出了“仁”的思想,形成了以“仁”为原则,以“孝悌”为规范的基本思想伦理体系。“孝”含于“仁”中,孝亲为仁,是人道之本。儒家之孝主要是侧重于家庭领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有敬爱之心,使父母感到心情愉快。《论语·为政》有这样的对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一个人不敬爱父母,与犬马又有何不同呢?孔子没有将孝局限于家庭,他还大力推行“大孝孝于民”,将孝的范围不断地扩大推广至百姓、社会层面。
历史上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感人事迹值得传颂,但有些孝道观念也确有缺陷。进入新时代,我们应将孝文化与时代相结合,发展成属于新时期的“孝”。
(摘编自搜狐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孝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自古以来得到了无数圣贤及文人墨客的基本认可。
B.《尔雅》《新书》《说文解字》等辞书对“孝”字的解释,侧重于家庭领域中子女善待父母。
C.中国传统孝道伦理代代相传,传承发扬,范围不断扩大,在五千年间文明史上作用显著。
D.家庭成员因血缘关系而存在的情感枢纽,及他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孝的产生不可或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点明了孝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结尾指出它有不足,使文章立论很严谨。
B.第四自然段具体阐述了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点明了传承孝文化的重要意义。
C.文章引用曾国藩的言论,以点带面,意在证明历代圣贤对孝文化的认识非常深刻。
D.对儒家之孝,文章先指出其根本在于“仁”,后谈它的适用范围,最后指出怎样传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是我国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炎黄子孙身体力行,才使之传承发扬。
B.若能把孝文化逐步扩大到血缘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则世界稳定与和平就可能实现。
C.对父母只提供生活的物质条件,而敬爱之心不足,就与犬马一样,是不能称为孝的。
D.孝文化的传承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如果能主动回避其缺陷,就可以更好地发扬光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摘编自《我国载人航天再迎里程碑》)
材料二: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俄罗斯4月18日已经正式宣布,将于2024年空间站运营合约结束后退出,而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建成。也就是说,2024年以后,中国将拥有全球唯一一个空间站。
据目前统计,我国1100余种新型材料有百分之八十是在航天技术的引导下完成的,2000多项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民生各个领域。空间站实现有人长期入驻后,就可以长期实施上千项科学实验,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其中,利用空间站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大量理化生等试验,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空间站的建成可以更进一步地研究空间环境,为人类将来在太空长期生存打下基础。在空间站里,不仅要通过相关科学研究来探索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的需求,包括生命的规律,还要开展包括太空激光通信、太空3D打印等技术,推动人类征战更加遥远的宇宙。
(摘编自《神舟十二号发射,三名航天员奔赴我国空间站,对中国航天意义重大》)
材料三:
俄罗斯《生意人报》称,中国已经发射了作为本国空间站的基础模块,由控制中心、生活区和气闸组成的天和核心舱。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国正在快速进步,拥有长期太空探索计划,其成就令人羡慕。中国人不仅学会了飞上太空,还要学会在那里长时间生活、研究失重对人的影响等。俄罗斯塔斯社特别关注到中国对于开展太空合作的开放态度。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意大利最大通讯社安莎社报道称,中国新空间站的首批航天员已经启程,执行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中国朝着航天强国又迈出新的一步。该社详细介绍了中国此次载人飞行的四项主要任务和乘组三名航天员的情况,称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有望创造新的太空驻留纪录,他们的工作也将比以往更加复杂。运载火箭末级绝大部分组件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这是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
(摘编自《“中国向航天强国又迈进了一步”》)
材料四:
2021年7月4日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这是继神舟七号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明确分工。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时,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另外,航天员自主操作机械臂,在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
(摘编自《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哪些任务?》)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
B.我国将于2022年建成空间站,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2024年,俄罗斯将退出空间站,中国将拥有全球唯一的一个空间站。
C.2000多项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民生各个领域,航天员人驻空间站后可以实施科学实验,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
D.神舟十二号出舱的两名航天员完成中国空间站舱外活动:安装机械臂上臂支架,应急返回验证,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操作控制机械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历十多个小时的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成三舱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B.空间站建成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进一步研究空间环境,研究人类如何在太空长期生存,而且可以开展一系列太空新技术研究,拓展宇宙研究领域。
C.天和核心舱由控制中心、生活区和气闸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统一控制和管理空间站,在航天员操控下飞行,是航天员长期驻留与开展实验的场所。
D.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有效验证了航天员的出舱能力、应急能力;航天员成功自主操作机械臂,解决了地面人员无法大范围转移机械臂的难题。
6.对于中国空间站,俄罗斯媒体与意大利媒体的报道有哪些异同?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进城
老舍
①扛着行李,瑞全慢慢地进了前门。
②一看见天安门雄伟的门楼,两旁的朱壁,与前面的玉石栏杆和华表,瑞全的心忽然跳得快了。伟大的建筑是历史、地理、社会与艺术综合起来的纪念碑。它没声音,没有文字,而使人受感动,感动得要落泪。况且,这历史,这地理,这社会与艺术,是属于天安门,也属于他的。他似乎看见自己的胞衣就在那城楼下埋着呢。这是历史、地理等等的综合的建筑,也是他的母亲,是活了几百年,而且或许永远不会死的母亲。
③是的,在外边所看到的荒村,与两岸飞沙的大河,都曾使他感动。可是,那感动似乎多半来自惊异;假若他常常看着它们,它们也许会失去那感人的力量。这里,天安门,他已看见过不知多少次,可是依然感动他。这里的感动力不只来自惊异与新奇,而且仿佛来自一点属于“灵”的什么。那琉璃瓦的光闪,与玉石的洁白,像一点无声的音乐荡漾到他心里,使他与那伟大的建筑合成一体。
④刚才,日本人摸他的胸口,他并没惊惶失措;现在,这静静的建筑物却使他心跳,跳得很快。他与那个日本人,都须死,而且不定哪一时就死。这伟大的城楼,却永远立在那里,上面顶着青天,下面踩着白白的玉石。在那城楼上闪动的光儿里,他好像看见了几百年前那些工匠,一块块的,一根根的,往城楼里安置砖瓦栋梁。他们的技巧与审美心似乎也不死,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不朽的建筑物。为什么人们不多造几个城楼,而偏偏打仗呢?想到这里,他几乎要轻看自己的勇敢与工作了。哼,那些工事算得了什么呢?当你立在天安门前的时候。
⑤还好,还好,过了一会儿,他对自己说:日本鬼子并没拆毁天安门!是日本人不敢毁它呢,还是不屑于毁它呢?他赶紧往四下里看,仿佛要从城门前的广场上找到答案。
⑥他看到天安门前的冷落与空寂。他不忍再看。不,这已不是他自幼看惯了的天安门,而是一座大的碑或塔,下面藏着死人的尸骨。北平已经死去,日本人不屑,是不屑拆毁了它。它不过是金碧辉煌的胜利品。
⑦真的,天安门前是多么静寂呀。行人车马都带着短短的影子,像不敢出声似的往东往西走。地方的空旷与城楼的高大,使蠕动的人马像一些小小的什么虫子。一阵凄凉的小风吹过,似乎把树影儿都吹淡了一些。电线随着小风颤动,发出一些响声。这,使瑞全想起那大的,空的,斑斑点点的,美丽的海螺。它美丽,能发出微响,可是空的,死的,只配作个摆设或玩物。哈,天安门就正像个海螺!
⑧他不敢多想。再想下去,他知道,也许会落泪。他真愿意去看看中山公园与太庙,不是为玩要;而是为看看那些建筑、花木,是否都还存在。不,他不能去。扛起捎马子游公园或太庙,是会招起疑心的;焉知身后没有人盯他的梢呢。
⑨一想走进公园,他也不由地想起招弟。她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他想起在战前,他与她一同在公园里玩耍的光景。
⑩不,不要想她!他应当庆幸,他没完全落在爱的网里!还是这么扛着捎马子到处乱跑好,这是他该作的事,必须作的事!他已不应再以为自己是个肉作的青年,而须变成炸弹,把自己炸开,炸成千万小片,这才是他的最光荣的归宿。他不应再是个有肉欲的青年,而须变成个什么抽象的东西,负起时代托付给他的责任。
忘了天安门,公园,太庙,与招弟!忘了!只是不要忘记他现在是王少掌柜。王少掌柜不应当扛着捎马子呆呆地立在天安门前。他必须走,快走!
到哪里去呢?他不能马上去找他的秘密的机关。万一有人跟随着他呢?那岂不泄露了秘密?好的,他须东西南北地乱晃一阵,像兔儿那样东奔一头,西跳两下,好把猎犬弄胡涂了。
他往西走。走出不远,并没回头,他觉出背后有人跟着他呢!他应当害怕,可是反倒高了兴。紧张,危险,死,才会打破北平的沉寂。他是来入墓,而不是来看天安门!
他不慌不忙地往前走,想起刚才在车站看到的那张自己的像片。哼,那多少是点光荣,光荣!老三瑞全,想想看吧,和祖父、父亲、大哥都不一样!哼,这要教祖父知道了,老人要不把胡子都吓掉了才怪!
轻巧的,他把一只鞋弄掉,而后猫下腰去提鞋。一斜眼,他看明白了跟着他的人,高第!
他要呕吐!他想的到北平的沉寂,冠晓荷们的无耻,可是才想不到高第,冠家的最好的人,会也甘心给日本人作爪牙!还有,假若高第已经如此,那么招弟呢,说不定还许嫁给了日本人呢!几年的修养与锻炼好像忽然离开了他。他的心中乱起来,像要生病时那么忽冷忽热的乱起来。他后悔回到了北平,来看他的女友,也是中国的青年,这么无耻,没骨头。他不由的摸了摸腰间,哼,没有枪;他必须赤手空拳地走进北平。他真想一枪先打死那无耻的东西!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写城楼使用了拟人手法,“上面顶着青天,下面踩着白白的玉石”,突出了天安门城楼的高大与雄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瑞全与祖父、父亲、大哥不一样,由“这要教祖父知道了,老人要不把胡子都吓掉了才怪!”推测,他是家中大胆的叛逆者。
C.瑞全是家中大胆的叛逆者,他与祖父、父亲、大哥不一样;他知道,他的行为“要教祖父知道了,老人要不把胡子都吓掉了才怪!”
D.瑞全在车站看到那张自己的像片,未料到自己会被日本人通缉,因此害怕而更加警觉起来,即使不回头也“发现”有人跟踪。
8.文中说“现在,这静静的建筑物却使他心跳,跳得很快”,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跳得很快”的原因。(6分)
9.小说节选部分主要使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使用它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邵,宇茂宗,会稽太守裕之弟也。桓玄篡位,父敞先为尚书,以答事微谬,降为廷尉卿。及武帝讨玄,邵白敞表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后以敞为吴郡太宁。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
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宿受张主薄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九年,世子始开征虏府,补邵录事参军,转号中军,迁咨议参军,领记室。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及穆之卒,朝廷恇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且世子无专命,宜须北咨。”信反,方使世子出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患咨徐司马,其余启还。”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
文帝为中郎将、荆州刺史,以邵为司马,领南郡相,众事悉决于邵。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临沮伯。分荆州立湘州,以邵为刺史。将署府,邵以为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帝从之。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坐在雍州营私蓄取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后为吴兴太守,卒,追复爵邑,谥曰简伯。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四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B.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C.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D.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B.储贰,就是储副,这里指皇位继承人,确立储君是封建时代实现权力更迭的大事。
C.署府,泛指官署。这里指军府,为用兵打仗时所设立的官署。
D.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谥,指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人物等去世后被追加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邵能在乱世中辨明是非。桓玄篡位后,他劝其父归诚武帝,由此更得武帝信任和亲近。
B.张邵深谋远虑,处理政事稳妥。武帝北伐时,他劝谏武帝,要对后事作考虑和安排。在刘穆之去世,朝廷慌乱之时,他却能够临事不乱。武帝称其具备大臣的风度。
C.张邵做事识大体,顾大局。在武帝欲把世子外派镇守荆州的问题上,他直言进谏,武帝最终收回成命。在分立湘州设置府署的问题上,他主张要遵循政治要领。
D.张邵治理地方能力卓著。主政襄阳时,他修筑堤坝,开垦田地,郡中百姓因此而变得富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宿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2)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边庭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
候月③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⑤,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观察月相。《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空间落笔,意味深长。
B.诗中“候月”“寻源”“边气”“戍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城生活。
C.“龙剑有雌雄”,诗人以剑借代自己,表达了为君而战、为边境长治久安而战的矢志不渝的思想。
D.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15.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不仁道的;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我们都身陷屏幕包围之中。设想将来电子信息技术更加发达,我们或许可以建造一个穹顶形的屏幕将整间房屋都罩起来。穹形屏幕与圆形地毯无缝衔接,浑然一体,让你完全感觉不到屏幕的存在,自有_____之感。
人类的第一“虚幻”是语言。借助于语言,人们仅凭他人述说就可以在头脑中幻化出当时的场景。( ),它是一种凝固了的语言,本质上仍应该归附于“语言”之属。文字优于语言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长久保存并远距离传播这些_____的语言。近几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文字发挥了自身充分优势,从而大大增进了文化的传播。
音乐也是一种“虚幻”的语音符号。五线谱中一串“蝌蚪”按作曲家的意愿排成“乐谱”,大型交响乐团却能借助这一行行虚幻的“蝌蚪”演奏出_____、动人心弦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国古琴的“工尺谱”与“蝌蚪音符”有_____之妙。《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如此虚幻的《高山流水》琴声,唯有知音深解其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设身处地 昙花一现 雷霆万钧 鬼斧神工
B.身临其境 转瞬即逝 气势磅礴 异曲同工
C.身临其境 昙花一现 气势磅礴 鬼斧神工
D.设身处地 转瞬即逝 雷霆万钧 异曲同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之“虚幻”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B.文字的出现是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人类因此变得“虚幻”
C.使人类之“虚幻”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是文字的出现
D.人类之“虚幻”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是文字的出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近几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文字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从而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近几百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文字发挥了自身充分优势,从而大大增强了文化的传播能力。
C.近几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字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从而大大增进了文化的传播。
D.近几百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文字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从而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0.在一场“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中,正方一辩手根据反方辩手的观点,作出如下反驳:竞争让人产生巨大压力,会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对正方辩手的这一观点进行反驳,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超过100个字。(5分)
21.下面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四川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徽标,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要求:不超过90字。(6分)
图一 图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拿起手机,没事刷一刷;出门在外,有事拍一拍。今天,随时随地的直播、原汁原味的短视频,记录着我们的生活,展现着多彩的世界。短视频提供了一个“他者”的视角,让我们拥有了一双“复数的眼睛”,去追寻自己的美好生活。但在现实中,有的视频只关注视听享受,有的视频平台只在乎吸引流量……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评论性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向校报《我看新时尚》栏目投稿。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异:①俄罗斯媒体侧重于介绍中国空间站的构成及作用,并强调了中国和平利用外空、开展太空合作的开放态度。②意大利媒体侧重于介绍中国此次载人飞行的任务和航天员情况,肯定了中国运载火箭末级绝大部分组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的做法。同:二者都肯定、赞扬了中国航天的成就。
7.D
8.①眼前这“天安门雄伟的门楼”就是祖国母亲的化身,看到这久违的门楼,他有些激动。②天安门城楼是工匠们技巧与审美心的结晶,它引起了瑞全的敬仰之情。③日本人对他的搜查激发了他内心的民族气节,看到门楼,他捍卫祖国尊严的决心得到了强化。(意思对即可。)
9.①直接表现了人物丰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瑞全回城,一方面因想念故乡与女友而激动,一方面又以战士的身份要求自己要镇定,心理描写揭示了他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②便于塑造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腻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与思考过程,充分展现了瑞全的精神面貌与心理变化过程;③情节发展显得紧凑。以心理描写为主线,随着瑞全的回忆与思考展现情节,省去了许多具体情节的交代,使得情节发展自然又紧凑;④引人入境,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感。心理描写更容易拉近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读者往往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心潮起伏,对瑞全的成长与心理变化过程更有认同感。(三条即可。意思对即可。)
10.B
11.B
12.A
13.(1)第二天天亮,武帝向各省的主簿参军提出物资准备的要求,所需物资马上就送到了,武帝很是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那些人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做了安排。”武帝说:“张邵可以说和我同忧共患。”(2)当初,王华和张邵有嫌隙,到王华成了朝廷显要人物时,张邵的亲戚朋友为他担心。张邵说:“王子陵(王华字)公正宽容,必然不会因私仇妨碍正经事。”
【参考译文】
张邵字茂宗,是会稽太守张裕的弟弟。桓玄篡位称帝,张邵的父亲张敞以前当尚书,因为回答桓玄提问有点错误,被降为廷尉卿。到武帝讨伐桓玄,张邵劝张敞向刘裕表示忠心。武帝非常高兴,叫人在张家门边写上命令:“有犯张廷尉的,以军法处置。”后又用张敞为吴郡太守。卢循袭击京城,高祖叫张邵守卫南城,当时百姓到河边观望敌人的态势,武帝很奇怪,便问张邵,张邵说:“如果殿下没有从南燕回来,百姓怎么敢观望,今天他们再也不会害怕敌人了。”不久张邵补任州主簿。
张邵一心扑在工作上,精力过人,到武帝杀刘藩时,张邵当时在西州值夜班,当晚他便通告手下官员说:“大军要大规模讨伐,你们各位应该修理好船舶和仓库,到明日清晨办好。”第二天天亮,武帝向各省的主簿参军提出物资准备的要求,所需物资马上就送到了,武帝很是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那些人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做了安排。”武帝说:“张邵可以说和我同忧共患。”义熙九年(413),刘裕的世子开始建立征虏府,补任张邵为录事参军,转任中军将军,又迁任谘议参军,兼领记室的职务。
十二年(416),武帝北伐,张邵请见武帝说:“人生是很危险而脆弱的,所以应该想远一点,刘穆之如果发生意外,谁能代替他?主公功业到如此地步,如果刘穆之死了的话,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武帝说:“这自然要刘穆之和你来处理了。”刘穆之去世时,朝中人心恐惧惊慌,朝臣们都想下诏用司马徐羡之代替刘穆之。张邵说:“现在情势确实危急,看来最终还要委任徐羡之。然而世子还没有决定一方的权力,应该向北询问(刘裕)。”信使返回,才让世子出来发布诏命:“朝廷和大府中的事,都请教徐羡之,其余应该向北(刘裕在北)请示然后再定夺。”武帝很赞赏他临事不乱,得大臣体统的风度。十四年(418),武帝想用世子镇守荆州,张邵进谏说:“世子是非同一般的,全国人都看着他,所以不应该处在外藩,我这里要以我的老命请求不要作这个任命。”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文帝当中郎将、荆州刺史时,用张邵当司马,兼任南郡相,府中大小事都由张邵决定。武帝称帝,张邵因是开国大功臣,被封为临沮伯。又分出荆州一部分,设立湘州,以张邵为刺史。并将设立军府,张邵认为长沙是内地,不是用兵的地方,设立军府会妨碍政事,不利朝延。武帝听从他的意见。谢晦造反,派人送信给张邵,张邵没有拆信,直接派人上交武帝。
元嘉五年(428),张邵转任征虏将军,兼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官都督。当初王华和张邵有点间隙,到王华成了朝廷显要人物时,张邵的亲戚朋友为他担心。张邵说:“王子陵(王华字)公正宽容,必然不会因私仇妨碍正经事。”这次雍州刺史的任命,实际正是王华提议的。张邵到襄阳后,建立长长的围岸,修理堤坝塘堰,增加垦田几千顷,本郡百姓因此而变得富足。张邵因为在雍州贪污聚敛,赃款共二百四十万,张邵被抓到廷尉,免除一切官职,削去封爵和食邑。后来又当吴郡太守,在任上去世,死后被恢复封爵,并被谥为简伯。
14.C
15.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白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壮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16.(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因人之力而敝之,朝济而夕设版焉(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7.B
18.A
19.D
20.①竞争不会让人产生巨大压力,恰恰相反,竞争会给人提供强大动力。②竞争不会让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恰恰相反,竞争会让人更宽容,心胸更开阔。
21.构图要素:①表明博物院名称。图一是“四川”,图二是南京的“南”;②整体构成古代器物的图形。图一是鼎,图二是印。寓意:体现博物院是典藏历史的地方。
22.审题:这是一则社会热点型材料,材料的核心是当下的视频传播问题。从材料内容看,材料肯定了视频传播的优点——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展示世界的多彩与美好,提供了观察问题的视角。这说明,命题人认同视频传播的优势。同时,材料还指出,有些视频传播一味关注视听享受,或者只为吸引流量,而忽略了视频传播的社会价值,这是命题人反对的。考生在构思行文时,应充分考虑命题人在材料中的态度,从视频传播的社会价值角度进行思考和构思,呼吁倡导当下的视频传播优质内容,传播社会正能量,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本题任务较为简单,题干要求“写一篇评论性文章”,即考生应在文中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针对视频传播的现状发表评论和看法。“向校报《我看新时尚》栏目投稿”是具体的指向性任务,也更加明确了本题的议论文性质。
立意:1.让视频传播以优质内容取胜;2.让视频构成我们美好生活里的精彩“光影”;3.视频需传播正能量;4.充分发挥视频传播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