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统编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 7 课
目录
CONTENTS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情况和影响
01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西学传播
西学东渐,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思想、理念、政治相继传入我国,冲击原有的儒家思想体系。
列强入侵
鸦片战争后,列强发动系列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先进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发生一系列变化。
晚清时期
变革1:受冲击
1901年
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康有为建议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慈禧太后恢复考试旧制
光绪帝诏准停止科举,科举制被废除。
清末新政,设立各级学堂。
1898年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1905年
变革2:被废除
清末新政
新政开始,科举制变化,改革传统官制成为共识
背景
裁减冗官冗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置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
措施
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变革3:官制改革
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生,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
2
变革4:
一般中等以上者可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最优
优
中
下
最下
翰林
进士
举人
贡生
生员
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学堂选官制度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等级
均赐予出身
最优
优
中
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
翰林
进士
举人
分配相应官职
1
2
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学堂选官制度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02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
依据
①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建立考试院,
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内容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评价
①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局限性:基本只停留在纸面上。
立法 、 行政 、 司法 、 考试 、 监察
2.北洋政府(1912-1928年)
考试
甄别
报考条件 国民男子年满21岁者
负责机构 政事堂铨叙局(旧时政府审查官员的资历,确定级别、职位)
考试类型 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
应用范围 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
考察内容 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作用
保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1)选拔官员的方式:
考试和甄别
(2)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1919年秋天,郁达夫从日本回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和文官考试。
意想不到的是,北洋政府只是做做样子,选取名单已经内定,致使学富五车的郁达夫两次都名落孙山。
郁达夫(1996—1945)
事实上,凡是参加文官考试的人,都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很差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差,才想通过考试这个途径改变自身现状和自身地位,把文官考试作为工具。然而文官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的知识分子得不到任用,而无须参加考试却有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同样可以入仕为宦,官运亨通。尤其是1915年以后推行甄别、甄用制度,更是为上层人士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摘编自尹全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
背景
内容
评价
重新设计颁布政府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
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
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①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②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
1929年公布《考试法》,又颁布一系列法规。
①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③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的公务员制度
特点
③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中西合璧,古今结合;
考试选拔
以立法形式确立
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更开放、更公平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1)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
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结合教材,谈谈你“干部”一词的理解?
干部制度
干部的含义
“干部” 一词是外来语。1949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 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历史纵横
1.干部制度
(2)演变:
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民主革命
改革开放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
沿用,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十八大以来
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1.干部制度
(3)根本原则:党管干部
党管干部
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规定了干部工作的主体和体制,是党的领导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
主要内容包括:由党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由各级党委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知识扩展
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制度改革具有哪些进步意义?
①提升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②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③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
④为现代公务员制度提供借鉴
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开始推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明确了挑选和任免干部必须采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再交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领导干部终身制也逐步废除,由任期制和集体交班制取代。
——易振龙
2.公务员制度
2006年
发展完善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1993年
初步形成
2005年
正式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年份 招录人数 招聘岗位数 参考人数 报录比
2016 27817 15659 140万 50:1
2017 27061 15583 149万 54:1
2018 28533 16144 129万 45:1
◎2016-2018公务员考试招录数据
2.公务员制度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修订)
分析2018年的修订中出现变化的原因?并分析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变化:在公务员职务、职级等方面的规定发生了变化,非领导职务实行职级制,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
意义:①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 ②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克服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③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角度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选用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我国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两官分途 西方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 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指导原则 标榜“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管理体制 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
服务对象 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受雇于政府,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资产阶级服务 我国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公务员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中国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废除
选官制度的改革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官制度
干部制度
公务员制度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 )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有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课堂练习
D
从中央组织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3月18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诚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诚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 )
A.严惩腐败原则
B.甄别审查机制
C.党管干部原则
D.干部任用改革
课堂练习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课堂练习
A
感谢聆听